《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了两人一眼,衣服上多有破损,甲胄上还有暗红色的血迹,孙策倒不忍再罚二人,只是赏罚严明乃是为上者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

    想了想,孙策说道:“你二人便罚俸半年吧。”

    顿了一下又说道:“先跟我去花厅议事吧!”

    二人随孙策一同入花厅就坐,众人一看,皆不免窃窃私语。

    孙策沉默了一会儿,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徐司马与贾思马领兵追捕王朗,大败而回!”

    话音刚落,花厅中一片哗然。

    孙策又轻咳一声,说道:“如今王朗与东冶县长商升起兵反叛,联络诸多山越豪帅,会稽南部危矣!”

    顿了一下又说道:“是我小看了王朗这腐儒,没想到如今这般形势,王朗还敢起兵再战!”

    (第四更,求收藏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3、护山越都督府() 
“子纲先生,你以为王朗此人可否为我所用?”孙策想了想,看向张纮问道。

    张纮想了想说道:“我昔日曾听闻,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还好船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

    停顿了一下,张纮又道:“王朗此人极为惜命,且为人没有原则,虽为经学大家,与华子鱼相比,却差之甚远。”

    “如此说来,王朗能为我所用?”孙策疑惑道。

    却见张纮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派大军剿之,事不可为,王朗必降,可若为主公效力,怕是没有可能!王朗此人心眼极小,且记仇!”

    孙策闻之颔首,暗道,这就对了,要不是王朗心眼小,怎么可能被诸葛亮骂死呢?

    “既然如此,便来议一议,如何讨伐严白虎,还有山越!”孙策敲了敲案几说道。

    孙策话音刚落,便见虎步中郎将徐盛起身,说道:“末将原率本部征讨王朗!”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虎步营都是刀盾兵,讨伐山越倒是正合适。”

    沉吟了片刻,却见一旁张纮又开口说道:“主公,山越最是反复,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可效仿江北都督府例,设护山越都督府!”

    孙策想了想,张纮的建议与自己分割会稽郡的想法倒有些不谋而合。

    将东冶一县设为一郡有些不合适,可若是设为都督府就无所谓了。反正这都督府也是自己创造的。

    在会稽郡南部建立护山越都督府,用上数年时间平定山越,再将都督府改为郡,如此做法倒是不错。

    “将会稽郡南北分割,以北部余暨,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章安、永宁十三县为会稽郡。会稽南部设立护山越都督府,以虎步中郎将徐盛兼任护山越都督府都督,征讨王朗!”孙策思索片刻后说道。

    徐盛闻之大喜,起身拱手道:“末将遵命!”

    孙策看着众人,见别部司马董袭似乎有话要说,便问道:“元代,有何话要说?”

    却见董袭说道:“主公,末将想推荐一人,此人对山越颇为熟悉,而且曾经多次击败山越!”

    孙策闻之,大感兴趣,便问道:“哦,此人是谁,元代快快说来!”

    董袭拱手道:“此人名为贺齐,字公苗,山阴人,曾为郡吏,后来代理剡县长。当时县吏斯从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贺齐想惩治他,但县主簿劝他说,斯从,郯县豪门大族,山越人都附从他,您今天惩治了他,明天贼寇就会前来进犯。贺齐闻言大怒,当即就斩杀了斯从。斯从的族人党羽便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发起突然进击,大获全胜,由此威震山越。后来大末县发生叛乱,贺齐被任命为大末长,诛恶扶善,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叛乱镇压。”

    原来董袭说的人是贺齐。

    贺齐乃是东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为东吴平定山越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中这样评价贺齐的功劳:“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

    孙策点点头,说道:“派人召大末县长贺齐来山阴,我要见见他。”

    然后,孙策又对徐琨和贾华说道:“你二人补齐兵马,然后入护山越都督府听用,受徐盛节制!”

    二人拱手承诺。

    议事结束后,花厅里只剩下孙策与张纮二人。

    “子纲先生,我如今深感帐下文臣稀少。连护山越都督府的长史,参军,还有会稽郡的太守,郡丞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不知先生可有何法?”孙策开口向张纮问道。

    张纮想了想答道:“主公可发布求贤令,命密碟司传播天下。在主公辖下各郡郡治也可设立求贤馆,以招纳贤才,求贤馆每月可将招纳的贤才送往主公出评鉴,若有大才便用为守令,若有小才可用为丞长,庸才可为书佐小吏。”

    孙策一听,不由笑道:“此法大善。”

    张纮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至于现在,我倒是可以向主公推荐一位隐士高才!”

    “哦,说来听听!”孙策感兴趣的问道。

    “此人名为高岱,字孔文,吴郡吴县人。聪明通达,轻财重义。曾举孝廉。因得罪许贡,隐于余姚。”张纮缓缓开口说道。

    孙策一听是高岱,心中不禁对历史上孙策的做法有些惭愧。

    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高岱可是被孙策给杀掉了。

    至于原因么,倒是颇有些可笑。

    孙策派人去请高岱,想要虚心求教。因为知道高岱精通《左传》,所以预先阅读,想要同高岱谈论一番。

    然而有人害怕高岱受到孙策的赏识而跃居高位,便趁机离间二人。

    离间之人先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孙策暗记在心。

    那人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别人超过自己。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高岱信以为真。

    孙策和高岱见了面。孙策果然说起《左传》,高岱连连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孙策发怒,以为高岱依恃才能,轻慢自己,把他关了起来。

    听说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当时好多人都在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他。孙策本无杀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楼,看见几里地远近,坐满了请愿之人。孙策讨厌高岱能得众人之心,下令杀了他。

    所以说,高岱死得很冤枉,孙策自己也委屈。

    至于离间之人,孙策心中有个大概的猜测,当然就是自己那个天性凉薄的弟弟咯。不过,历史已经改变。

    现在,碧眼儿大概才刚从江都到吴县没多久吧。

    而且碧眼儿如今才十二岁,想必还没有能力做这种事。

    (一更,求收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4、隐士和屠夫() 
既然张纮向孙策推荐了高岱,孙策倒也确实来了兴趣。

    于是,孙策便前往余姚巡视,顺便去见一见这位隐士。

    六月底,孙策往余姚。以凌统领500亲军护卫。

    巡视过余姚县城后,孙策便在余姚县令的带路下,来到了高岱的隐居之地。

    高岱隐居的地方在一处山脚下,溪水从山间流过,水声潺潺,不时响起的鸟鸣声,使这里显得极为清幽。

    溪边的一处茅草屋便是高岱的隐居之地。

    此时正有朗朗的读书声从茅屋中传来。

    孙策侧耳倾听,正是《左传》中的名篇,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当朗朗的读书声结束后,却听闻茅屋中传出一个有些懒洋洋的声音。

    “门外是谁在听?”

    孙策闻之一愣,开口答道:“在下孙策,欲与先生一见!”

    过了一会儿,却听闻吱扭一声向,原来是门开了。

    却见门口站着那人,面如冠玉,身长貌美,容颜迤逦,一身青衫随意的披在身上,多了几分潇洒,少了几分古板。

    “在下高岱,不知讨逆将军在外,还请恕罪!”高岱拱了拱手说道。

    “将军请!”高岱把手一挥,请孙策入内。

    孙策进了茅屋中,却发现高岱身后还有一人,便开口问道:“此人是谁?”

    高岱笑了笑,指着那人说道:“这位是已故吴郡太守盛宪之子,盛匡,字子助。”

    “原来是盛太守之子!”孙策有些惊奇,随后又说道:“我帐下别部司马董袭已经杀掉了严白虎此贼,还请子助节哀!”

    却见盛匡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将军为家父报仇!”稍微停顿了一下,盛匡又瞥了高岱一眼,继续开口说道:“家父去世之前,曾希望我为将军效力,还望将军收留!”

    孙策听了这话就是一愣。盛宪虽然不是自己杀死的,可是他的死和自己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让盛宪的儿子为自己效力,这个似乎有些不靠谱啊。

    这时高岱突然开口说道:“将军,我深知子助的才学,将军可以用之一试。”

    孙策见是高岱开口,想了想,需要给他这个面子,谁让人家是有影响力的隐士呢。

    “既然如此,便这样吧!”孙策开口继续道:“前几天,我派人召大末县长来山阴见我,对他另有任用。这大末县长便有了空缺,子助先去把这个大末县长做起来如何?”

    “此乃我之所愿!”盛匡笑着说道:“匡拜见主公!”

    解决了盛匡之事,孙策与高岱相视而坐。

    只见孙策先开口说道:“久知孔文精通《左传》,今有疑惑相问,不知孔文能否解答?”

    高岱闻之颔首,答道:“将军请问,岱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刚刚在门外听得孔文在诵读曹刿论战!”孙策开口道。

    高岱点点头,说道:“正是曹刿论战!”

    “我曾经熟读先祖所留兵法两部,其中曾言夏商乃至春秋初期,两国交战,必然是堂堂正正列阵,依礼而战,似曹刿如此做法乃是违背当时交战规则的,可以说他不按常理,也能说他诡诈。”

    顿了一下,孙策又继续说道:“那么问题来了,我如今想要做一番事业,究竟应该是堂堂正正,遵守礼仪规则,还是应该常用诡诈之策?”

    高岱听到孙策的问题,笑了。

    “看来将军对左传研究颇深!”高岱说道,看孙策脸色不变,又说道:“将军可知宋襄公旧事?”

    “因仁义道德而兵败泓水的宋襄公?”孙策皱眉问道。

    “正是!”高岱微微颔首。

    “那孔文之意是,诡诈强于仁义?”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非也,非也!”高岱摇了摇头。

    “那孔文又是何意?”孙策皱眉不解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高岱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人们常常认为诡诈高于仁义,这是错误的。因为曹刿赢了,宋襄公输了,所以人们这样认为。”

    高岱看孙策缓缓点头,心中舒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人们看重的是往往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不论是仁义,还是诡诈,若是能助将军做一番事业,便是好的!”

    孙策突然想起后世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便脱口而出:“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高岱闻之一愣,大笑着说道:“将军此言大善!”

    孙策点点头,笑着问道:“孔文,可愿助我成就一番事业?”

    只见高岱微微一笑,起身,向孙策行礼拱手道:“此乃我之所愿!”

    孙策大喜,说道:“既然如此,孔文便先担任会稽郡丞吧,行太守之事!”

    高岱点头说道:“岱,拜见主公!”

    对于孙策的任命,高岱完全能够理解,毕竟自己未曾出仕过,虽然曾经被举为孝廉,却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

    将自己暂时任命为会稽郡郡丞,依旧行太守之事,这是孙策对自己的欣赏和看重,同样也是孙策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不过,高岱有自信能够完美的应对孙策的考验。

    孙策见过高岱之后,便急忙返回山阴县,想必贺齐也是快到了。而高岱则暂时在余姚处理一些家事,三日后才正式走马上任。

    孙策一返回山阴,果然有侍卫司亲军来报,贺齐已经来了。

    却说贺齐一接到信使的消息,便大笑着放下官印,骑上自己的宝马,一人单骑便向山阴而来。贺齐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而孙策也早就想见一见这位号称“山越屠夫”的名将。

    (第二更,求收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5、会稽贤郡吏() 
贺齐的样子与孙策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怎么说呢,贺齐更像是一个名门贵公子而多过像一个被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