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东汉末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时,袁绍以曹操代理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吕布在杀董卓后,亦曾担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始置,原统领水军,取其舟涉江湖,波浪伏息之意,武帝时卫尉路博德为首任伏波将军,汉末夏侯惇曾任此职。

    ·度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始置,范明友率军渡辽水东击乌桓,武帝后取其渡辽水之意,于是拜其为度辽将军,汉末高柔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代所置,以负责统领游击机动部队,以相机出战迎敌,汉末乐进曾任此职。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代统领骑兵之将领,骁骑意为骁勇精悍之骑兵。汉武帝时以李广为骁骑将军,率骑兵出击匈奴,三国曹魏之秦朗曾任此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乃统率诸将之官。曹洪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彰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虎牙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勋曾任此职。

    ·平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骘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破羌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绣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费观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建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建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孟达曾任此职。

    ·建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阎晏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吴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昭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公孙度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领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位比杂号将军略低,高于裨将军。汉末战乱,出现了大量隶属于将军府的偏将,即为偏将军、裨将军,另外也有牙门将军。当时许多武将都曾被授予偏将军之职。如曹真、于禁、张郃、关羽、马超、赵云、周瑜、鲁肃、吕蒙、黄盖、全琮、韩当等名将皆担任过偏将军。

    ·牙门将军(牙门将):

    初为刘备所置,为偏将,位比杂号将军略低。赵云曾任牙门将军,赤壁战后后迁为偏将军,故牙门将军低于偏将军。魏延曾任牙门将军。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为军中副将。

    ·门下督、帐下督:

    汉、魏时期郡国守相的属吏。汉全称为“门下督盗贼”,简称“门下督”、“督盗”、“督盗贼”。魏、晋或称“门下督”,或称“帐下督”。主兵卫,任巡察导从等事。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东汉州郡县人口()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具体区划如下:

    一、司隶校尉部(人口307万)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人口28万)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人口9万)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口14万)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人口57万)

    领19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虫加三点水)泽、东垣。

    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人口19万)

    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河南尹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口100万)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人口80万)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二、幽州刺史部(人口247。3万)

    代郡治高柳(今山西阳高,人口12万)

    领11县:高柳、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狝(去尔加示)氏、平舒、东安阳、桑干、当城、代县。

    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附近,人口51万)。

    领8县,沮阳、居肃、涿鹿,潘县、碓(去石加句)瞀、下洛、广宁、宁县。

    涿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口63万)

    领7县:涿县、良乡、方城、范阳、遒国、故安、北新城。

    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人口28万)。

    领5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

    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密云十里堡附近,人口43万)。

    领9县;渔阳、犷平、厩(去既加虎)奚、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

    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区,人口5万)。

    领4县:土垠、徐无、无终、俊靡。

    辽西郡治阳乐(辽宁北票南巴图营子附近,人口8万)。

    领5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

    辽东郡治襄平(辽宁辽阳,人口8万)。

    领11县: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

    另领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领5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陵附近,人口4。3万)。

    领5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

    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市区,人口25万)。

    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让(去上加冉)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灞(去霸加贝)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

    三、并州刺史部(人口66。4万)

    上党部治长子(令山西长子,人口12万)。

    领13县:长子、泫氏、高都、阳阿、际(去示加奇)氏、潞县、壶关、屯留、谷远、铜鞮、襄垣、涅县、沾县。

    太原郡治晋阳(今山西大原晋源,人口20万)。

    领15县:晋阳、榆次、阳邑、祁县、中都、邬县、界休、平陶、大陵、兹氏、狼孟、盂县、阳曲、虑厩(去既加虎)、京陵。

    西河郡治离石(今山西离石,2万)。

    领9县:离石、中阳、平周、蔺县、圜阳、圜阴、平定、广衍、美稷。

    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镇,人口2。8万)。

    领9县:肤施、龟兹、白土、桢林、奢延、高奴、定阳、雕阴、漆垣。

    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人口25万)。

    领14县:阴馆、马邑、埒县、楼烦、广武、原平、卤城、汪陶、繁畤、剧阳、崞县、武州、平城、强阳。

    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人口2。6万)。

    领11县:云中、沙陵、沙南、箕陵、成乐、武进、原阳、定襄、咸阳、武泉、北舆。

    定襄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人口1。3万)。

    领5县:善无、中陵、武成、骆县、桐过。

    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哈业附近,人口2。3万)。

    领9县:九原、河阴、临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阳、武都、曼柏。

    朔方郡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坝楞,人口0。7万)。

    领6县:临戎、沃野、广牧、朔方、大城、三封。

    四、凉州刺史部(人口46。9万)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徽县江洛镇西,人口8万)。

    领7县:下辨、河池、故道、沮县、上禄、武都道、羌道。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口3万)。

    领11县: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关、首阳、鄣县、襄武、临洮(驻南部都尉)、氐道。

    汉阳郡治冀县(今日肃甘谷,人口13万)。

    领12县:冀县、西县、望垣、上邽、陇县、略阳、显亲、獂道、成纪、阿阳、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口3万)。

    领7县:临泾、阴盘、鹑觚、乌氏、高平、朝那、彭阳。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人口1。8万)。

    领6县:富平、廉县、灵州、参辔(去口、车加言)、泥阳、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口3。4万)。

    领13县:姑臧、休屠、显美、宣威、武威、揟次,鸾鸟、苍松、张掖、朴劓、媪围、颤(去页加鸟)阴、祖厉。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肃水清县平沟,人口8万)。

    领10县:允吾、枝阳、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张掖郡治触(去虫加乐)得(今甘肃张掖临泽县,人口2。6万)。

    领8县:触(去虫加乐)得、昭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