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想至此,蔡玉对于和孙策发生点什么,倒也不是那么的拒绝了。

    女人们,本就是变得比较快。感性动物,也许上一刻还恨你恨得要死,下一刻就爱你爱得发狂了。

    不过,孙策此时也没了兴致,不再多说什么,直接转身离去。

    看着孙策离去的背影,蔡玉松了一口气,心中却又似乎有几分失落。

    难道自己不够迷人吗?蔡玉在心底问自己。

    孙策可不会去想那么多,刚刚不过是突然来了兴致罢了。如今刚刚拿下襄阳城,还有很多要事要办。

    州牧府,大堂中,孙策高坐其上,文武左右分立。

    庞季和王璨作为最早投靠孙策的荆州高官,自然受到了应有的礼遇,两人此时也是好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对于这二人,孙策还是很看重的。

    且不说,两人都颇有才华,且出身于颇有影响力的大世族。仅仅是出于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孙策也要好好重用二人。

    王璨乃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在荆州文人中颇具影响力。虽然不是荆州本土世族,却依旧为荆州世家所接受。

    庞季自不必提,庞氏家族乃是荆州仅次于蔡、蒯两家的世族。其兄庞德公,立鹿门书院,更是在荆州影响深远。其侄庞统,人称“凤雏”,乃是荆州士人心中,两大经天纬地的才子之一。

    孙策看着庞季和王璨两人,嘴角边露出了一丝微笑。

    说起来,三人也是老相识哩。

    想当初,孙策刚刚穿越过来之时,孙坚兵败身死,就是这两位扶柩而来。

    犹记得当初,王璨在自己身前侃侃而谈。

    “少将军,他日若能携江东之势,鞭指荆州,我等效犬马之劳,又有何不可?”这时王璨当时说过的话。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侃侃而谈的王璨,在孙策的面前,竟然有些拘束。

    只见孙策微微露出回忆之色,轻声说道:“初平二年,我与二位初见,如今已经过去九年了!”

    听闻孙策的感叹,庞季和王璨心中微微感动,不禁会心一笑。

    “时过境迁,不想当初戏言竟然成真!”孙策笑嘻嘻的说着。

    只见庞季却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吾与仲宣初见主公,便有所预感,并非戏言!”

    孙策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不过是拍马屁而已,他可不会相信,两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

    至于如今嘛,自然是时事易也!

    孙策又和这两人客套了几句,却突然听闻庞季出言说道:“主公,属下想要举荐两位贤才!”

    孙策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只见孙策笑嘻嘻的说道:“不知庞公所荐何人?”

    庞季抱拳说道:“启禀主公,一人为属下侄子庞统,人称‘凤雏’,有经天纬地之才。另一人为军中军侯魏延,武艺高强,胆大心细,深通兵法。”

    孙策闻言,微微颔首。没想到,魏延竟然和庞季搭上了关系。

    如此也好,魏延这厮虽然是一员猛将,却有些桀骜了,既然和庞家搭上了关系,想必对庞统服气的很,以后有庞统节制魏延,也是不错。

85、彷徨的文聘() 
诸葛亮和庞统,一人为“卧龙”,一人为“凤雏”。

    人称,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字士元,今年才21岁。诸葛亮,字孔明,要更年轻一些,才19岁。

    如今诸葛亮还太年轻,孙策暂时不考虑他。庞统已经到了出仕的年纪,却还需要打磨一番,方能大用。

    而魏延,确实称得上是名将。人称魏延,脑后有反骨,事实上不过是小说家言。刘备在世之时,对魏延可谓是信任有加,坐镇汉中多年。汉中乃是巴蜀门户,以魏延镇守汉中,可见刘备对其信任。

    历史上,魏延算的上是诸葛亮时期仅有的大将之一,长期为诸葛亮所倚重。

    然而,魏延为人桀骜,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非说他有反心。魏延的悲剧在于,他违背了诸葛亮的遗命。杨仪与魏延,势同水火,魏延不甘心国家大权落在杨仪手中,因而想要争上位。

    也许是诸葛亮故意为之,认为自己死后,无人能够制衡魏延。也许是诸葛亮无心之过。但不能否认的是,魏延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一手铸造的。

    这一世,孙策倒是不希望魏延的悲剧重演。

    思索了片刻,孙策微微开口说道:“召二人前来!”

    很快,庞统和魏延便一左一右,上得堂来。

    孙策看着长相对比反差巨大的两人,点了点头。

    只见庞统,一身玄色锦衣,身材瘦小,狭长的双眼却目露精光,以现在人们的眼光来开,虽然谈不上猥琐,这长相却着实不怎样。至于魏延,此人面若重枣,目若朗星,身材魁梧,甲胄在身,果然是一个英武汉子,仅这面相,就实在让人喜爱。

    不过孙策敏锐的发觉,魏延在庞统身边,有意的落后了半步。

    以孙策观之,恐怕庞统让魏延遭过不少罪,不然魏延这般桀骜不驯之人,恐怕不会这样。

    孙策又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士元,可愿暂且入我幕府为参军?”

    庞统闻言,拱手拜道:“多谢主公!”

    说实话,庞统心中还是稍微有些不满意的。毕竟徐庶和郭嘉一开始就是军师,而自己只是参军。不过,这倒也能够理解,一来二人年岁比自己大,二来当初孙策事业草创,正是用人之时。可如今已经有了规矩,不可能一开始便让自己位居高位。

    如此便先磨砺一番,也是好的。庞统在心中暗暗想到。

    紧接着,孙策又将目光看向了魏延。庞统也很好奇,孙策究竟会怎样任用他。

    只见孙策轻声说道:“文长可愿入我帐下,暂为侍卫司军司马,可从降兵中择其青壮充之。”

    魏延闻言,面露喜色,毕竟他以前也只是个小小军侯。

    “臣拜见主公!”魏延抱拳躬身道。

    对于庞统和魏延的任命,只是一个小插曲。荆州贤才遍地,并不急于一时。待平定荆州之后,孙策才会慢慢梳理。要知道,仅仅被俘虏的蒯良、蒯越兄弟、刘先、伊籍等人,便称得上是人才。

    襄阳正在迅速的恢复秩序中,士卒们在军官的指挥下,清理着城中的街道。尸体被集中焚烧掩埋,满是鲜血的道路和城墙被清水洗刷。受损的城墙在进行修补,整个城池又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势头。

    徐盛在孙策的命令下,继续领虎步营北上,目标直指即将南下的文聘大军。与徐盛同行的,还有孙贲所部。

    黄忠则率领羽林营本部,节制张辽、高顺、李术、陈武、吕岱所部,南下,追击逃奔的刘表而去。

    在襄阳城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城外的襄阳水军,走投无路,最终向周泰三人投降。襄阳水军将领张允,见大势已去,只得横刀自刎,还算是硬气。

    当襄阳城被攻破之后,新野守将文聘,正在指挥士卒出城,准备南下支援襄阳。

    新野城,是一座大城。

    自文聘驻守新野以来,不断的加固增高城墙,在整个南阳郡都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甚至要比宛城更加高大和坚固。

    这座城池,被文聘倾注了许多心血。可以说,文聘一人造就了这座坚城。

    新野对于文聘来说,意义不同寻常。如今,就要把自己亲手造就的坚城送与敌手,文聘的心中痛苦万分。他不会违背刘表的命令,不过文聘耍了个小花招。

    文聘不希望曹洪占据这里,也不希望东吴占据这里。

    所以,他告诉曹洪要献出新野之后,便将消息透露给了驻扎章陵的甘宁。

    从宛城和章陵,前往新野的距离都差不多,文聘可以想象,在自己走了之后,曹洪和甘宁之间,为了抢夺新野,必然会爆发一场激战。

    至于谁能最后抢夺下新野城,文聘不是很在乎,不过以文聘估计,八成甘宁会抢得。

    相比之下,甘宁占据新野,文聘还可以接受。毕竟,文聘了解甘宁,那是个英雄。

    文聘顶盔掼甲,站在城头上,看着远处的朝阳,心里满是彷徨。

    双手抚摸着熟悉的城砖,文聘轻轻叹了口气。

    局势败坏如斯,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说实话,文聘对于孙策还是很佩服的。有时候,文聘甚至会生出,恨不早识吴侯之类的想法。

    “将军,大军已经全部撤出了!”一个军司马在文聘身后轻声说道。

    文聘闻言,身子一震,缓缓闭上了双眼,心情别提有多糟了!

    过了半晌之后,文聘才睁开双眼,目露精光。只见他狠狠捶在女墙上,恨声说道:“出城!”

    随着文聘的命令,数百亲军护着文聘往城外走去。

    当走下城楼的时候,文聘最后抬头一眼,只见城头上竖着的“文”字大旗,终于还是缓缓落下了。

    文聘终于离开了新野城。

    一座坚城,竟然奇迹般的出现了无人驻守的情况。

    新野以北和新野以东,两支部队正在快速前进,目标都是新野。

    文聘翻身上马,轻磕马腹,往襄阳的方向而去。

    在军司马和军侯的指挥下,两万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南行。

86、短兵相接() 
自新野南下襄阳,距离并不算远,不过是三五日的路程罢了。

    然而,这一段路程却并不太平,徐盛指挥的大军,正在路上等待着文聘的到来,杀机四伏。

    且不提文聘即将遇到的困境,另一边,曹洪和甘宁终于要对上了。

    自宛城往南,数百里之外,便是新野城。

    自章陵向西,到新野城,差不多同样的距离。

    曹洪率军自宛城而来,甘宁率军自章陵而来。可以预料的是,两人的碰撞,一定会很精彩。

    相比于曹洪,甘宁的优势在于,曹洪并不知道甘宁和自己同时得到了消息。

    宛城和新野城之间的大路上,尘土飞扬,曹洪顶盔掼甲,手持长枪,打马在前。身后的数十名亲卫手持“曹”字大旗,随风飘荡。再往后,3000精锐士卒,披坚执锐,快步跟随。如果孙策在这里,也会不得不承认,这些曹军士卒的素质确实很不错。

    曹洪率领5000士卒驻守宛城,就是为了震慑刘表,使其不敢轻动。

    说实话,5000士卒还真是不算多。可毕竟曹操正集结重兵在官渡一带,不可能留驻大军留守后方。

    此次,为了顺利夺取新野,曹洪一下子便拉出了3000人,可见其重视程度。

    即使士卒的行军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是曹洪还是不甚满意。

    “命士卒加速行军,务必赶在甘宁得到消息之前,占领新野!”曹洪骑在马上,对身边的军司马说道。

    那军司马点头称是,随即传令全军。

    很快,曹军的速度又提高了一截。

    在章陵通往新野的路上,同样是尘土飞扬,甘宁一身红甲,手持双戟,骑在骏马上,看起来英武非凡。其后数千士卒,同样极为精锐,并不比曹军士卒差一分。

    甘宁得到消息之后,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清楚的知道新野城的重要性。

    为了更有把握,甘宁的选择和曹洪一样,亲率大军,直接拉出了3000精锐奔赴新野。如今,两人就是在抢时间,拼速度,谁先进城,这新野就是谁的。

    对于急行军的士卒们来说,时间可能过得很慢。

    可是,终究有到头的那一刻。

    甘宁骑在马上,远远望去,终于看到了新野城的轮廓。“果然是好大一座坚城!”甘宁一抖缰绳,情不自禁的开口赞叹。

    “将军,你看那边!”甘宁身边的一个军司马,指着烟尘飞扬的新野城北,惊呼道。

    甘宁闻声,抬眼望去,顿时怒不可遏。

    “曹洪这混账东西,跑的倒是不慢!”甘宁怒声骂道,随即传令道:“全军加速,准备迎战!”

    在甘宁的命令下,三千士卒很快便加速朝新野城奔去。

    另一边,曹洪也是注意到了不妙。

    东门外一条黑线,显然是吴军也来了。这让曹洪有一种被玩弄的愤怒,而事实上他正是被文聘小小玩弄了一下。

    可就是这一下,将会引起数千人之间的血战。

    而曹操和孙策,这两大诸侯之间的关系,也恐怕是不能再恢复到从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诸侯之间,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好一说,相互不过是利益罢了。

    如今新野坚城,就在眼前,还在乎什么盟友关系,那不是扯淡么?

    曹洪和甘宁都明白,这要夺下了这新野坚城,其他什么都好说。可若是夺不下来,自然是损兵折将。即使两人都是自家主公的爱将,可一顿斥责是九成九少不了的。

    只见曹洪骑在马上,一夹马腹,高声喝道:“全速行军,给我冲!”

    不管是曹军,还是吴军,所有的士卒,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全力往新野城方向奔去。好在新野城中没了驻军之后,就是一团糟。城门大开着,倒为双方都提供了方便。

    数千大军,犹如滚滚洪流一般,分别自北,自东,汇入了新野城中。

    一场短兵相接,已然是不可避免了。

    所有的城池中,权力中心都位于城池中央。县衙的门外,就是直通南北门的长街。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干干净净,空无一人。长街两旁的商铺人家,全部是房门紧闭。窗子也是紧闭着,没有人愿意去看一眼。

    那紧张凝重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杀!”曹洪怒吼一声,手挺长枪,一马当先,自北门冲杀而来。三千士卒挺枪持刀,毫不畏惧,紧随而上。

    另一边,自东门而入的甘宁,也是毫不退缩,挥舞着手中的双戟,冲杀而来。

    绕过长街的吴军,终于和曹军相遇了。

    前排的士卒,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敌人的五官。

    甘宁高声怒吼着:“狭路相逢勇者胜!”

    滚滚洪流,终于碰撞在了一起。

    刀枪剑戟之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