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盛手握长剑,目光冷峻的看着高大的城墙,神情十分严肃。

    长梯已经倚靠在了城墙上,铁钩子已经勾住了城墙,两个士卒撑住长梯的底端,几个军司马身先士卒,各拿趁手武器,冲在前面。

    大批士卒紧随其后,持枪擎刀各不相同。

    还有约莫千人的士卒,在军司马的指挥下,引弓持弩,注意着城头上的动静,虽是准备掩护大军登城。

    寂静的夜里,缘梯而上造成的响动,终于惊醒了城上值夜的士卒。

    最先登城的彭司马,眼神一动,看那守夜士卒正要敲响警钟,手中短刀已然飞出,那士卒还未挨到身前的警钟,便被飞刀摸了脖子,扑通一声,倒在了城头上。

    这一幕,惊险不已。

    若是被那士卒敲响了警钟,攻城的难度显然会增加不少。好在这彭司马反应够快,也不枉徐盛对他看重。

    不少值夜的士卒,还在呼呼大睡,悄然登城的虎步营士卒,自然不会手下留情,手起刀落间,便让这些守夜的士卒在梦中见了阎王。

    而有的士卒则刚刚被惊醒,还未张嘴,就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了。

    然而,事情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一个军司马率领士卒,转动轮盘,想要将吊桥放下,推开沉重的城门时,终于有士卒发出了惊恐的吼叫声。

    徐盛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什么。

    已经有两千余士卒登上了城头,大局已定,城中的江夏守军已然再也翻不出什么大浪了。

    “随我登城!”徐盛对身边的亲卫大吼一声,随即手持长刀,缘梯而上。

    很快,徐盛便登上了城头。

    在徐盛登上城头后不久,吱吱呀呀的声音响起,沉重的城门终于被打开了,无数的火把在鄂县内外亮起。

    喊杀声终于响了起来。

    城墙根处的军营里,在江夏军低级军官的带领下,一小队一小队的士卒,穿着单衣,尚未着甲,便提着刀枪,冲了出来。

    只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睡眼惺忪,刚被惊醒,连甲胄也没有穿的江夏士卒,怎么会是有备而来、全副武装的虎步营士卒的对手。

    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徐盛看着城墙内侧,血流成河,却面无表情。

    这样的场景,在多年征战的过程中,他早已经习惯了。大量的江夏士卒不过一个照面之间,便被精锐的虎步营士卒砍翻在地。

    有的人一下没死,还剩一口气,却只能瘫软在血迹斑斑的地上哼唧。

    痛苦的**声,愤怒的喊杀声,兵器的碰撞声,结合在一起,仿佛是一曲交响乐一般。

    打头的几个军司马,很快领兵往鄂县县衙里冲去,那里有一条大鱼。

    却说鄂县守将乃是黄祖从子,叫做黄铭,自小便喜好舞枪弄棒。如今乱世之中,武人的地位颇高,因而这黄铭也深得黄祖看重。所以,这守卫鄂县的众人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与邾县守将黄赫相同,黄铭同样无路可走,不能投降,只能死战。

    以江东孙氏和江夏黄氏的仇怨来看,落在孙氏手里,还不如自杀了事。黄铭甚至可以想象的到,若是江夏黄氏败了,恐怕整个家族都无一人能活。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甚至没有人能够指责孙策,还要称赞孙策至孝。

    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正是如此。

    黄铭明白这道理,所以他披挂整齐,拿着一柄环首刀,坐在县衙大堂上,等待着敌人的到来。数十个亲兵护在黄铭身旁,抱着一同赴死之心。

    “砰”的一声响,似乎预示着杀戮的开始。

    数百吴军在军司马的带领下冲杀进来,即使黄铭和他的亲兵武艺不凡,却依旧挡不住如狼似虎的吴军将士。

    很快又有数百吴军士卒冲杀而来,几十回合之后,黄铭怒吼一声,力竭而亡。

    鄂县,失手了!

    当孙策第二日一早起来,准备率领集结好的5000骑兵袭扰襄阳时,大江对岸的鄂县已经换上了红底黑字的“吴”字大旗。

    孙策见此,哈哈大笑道:“徐文向,果然不负我所托!”

13、长沙战事() 
当孙策与张辽,领5000骑兵往西北方向而去,袭扰襄阳一带的时候,长沙的战事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自伐楚左都督程普统帅禁军两万,乡军一万,共三万大军,从豫章郡出发,进入长沙郡之后,长沙太守刘磐便采取了退守临湘县的策略,主动放弃了长沙郡东北部的下隽县、罗县,以及东南部的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五县。

    换句话说,刘磐放弃了长沙郡内的大半县城,为自己赢得了时间。

    程普明知是计,却出于安抚民心的需要,不得不派兵留驻各县,以安定当地士族之心。也可以说,这些靠近扬州的各县,对于吴军并没有丝毫的抵触之心。除了孙坚当年的一些遗泽之外,还因为长沙士族豪强并不看好刘表。

    刘表与孙策相比,一个暮气沉沉,一个犹如朝阳东升。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由于路上的各种耽搁,当大军到达临湘城外时,除了刘磐麾下的一万长沙军,武陵太守金旋、零陵太守刘度、桂阳太守赵范三人各自派出了五千大军,前来援助。

    武陵太守金旋派出的乃是其子金祎统帅5000大军前来临湘援助。零陵太守刘度派出的则是“荆南五虎”之首,大将邢茂,刑道荣。桂阳太守赵范则派出的是“桂阳双壁”之一的鲍隆,此人曾射杀双虎,威震江南。

    此时的临湘城中,已然有25000大军,要比城外的20000大军,多上不少。

    刘磐如今也是跃跃欲试,想要出城和吴军决一死战。

    一来,刘磐自认为己方有兵力优势。

    二来,刘磐觉得自己麾下猛将如云,荆南五虎中三人已至麾下,何惧区区吴军两万人?

    所谓的“荆南五虎”,指的是荆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郡中的五位猛将。

    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零陵太守刘度麾下上将邢茂,刑道荣。此人号称荆南第一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使一把开山大斧,人称“万人敌”。

    长沙太守刘磐麾下典军校尉杨龄次之,孙策一直搞不明白,杨龄是如何力压黄忠,成为长沙第一猛将的!

    排名第三的,乃是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刘贤。此人文武兼修,为荆南著名的雅士,人称儒将,擅招贤纳才。

    排名第四第五的,则是号称“桂阳双壁”的陈应鲍隆。

    陈应善使飞叉,作战勇猛。鲍隆曾射杀双虎,名声斐然。

    如今,五虎之中,刑道荣、杨龄和鲍隆均在刘磐麾下,刘磐自然是自信心爆棚。

    不过这“荆南五虎”的排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其中没有武陵猛将,这让武陵太守金旋之子金祎始终耿耿于怀。

    却说城外的吴军大营中,程普正召集众将议事。

    原来,程普率军至临湘城外,数次叫战,荆州军均闭门不出。而程普手中兵少,一时之间又不愿强攻。

    虽说长沙太守刘磐十分想要出城迎战,却也明白得先理顺了三郡援军之间的关系。

    君不见,刑道荣目空一切,谁都不鸟。而武陵来的金祎,看着什么“荆南五虎”也是腻歪的不行。鲍隆对于刑道荣也是颇不服气,凭什么你丫是老大,我是老五?

    总之,这矛盾多得是。

    程普召集众将议事,其实主要还是问策于徐庶。

    对于这位军师,程普向来很是佩服。你不见,人家动动嘴皮子,就一把大火又一把大火,烧得上万人丧了命!

    “军师,如今刘磐小儿不敢出城来战,我等该如何是好?”程普有些忧心忡忡的问道。

    只见徐庶微微一笑,开口道:“将军不必着急,吾敢断定,十日之内,刘磐小儿必定出城来战!”

    程普疑惑的问道:“还请军师解惑!”

    “吾昔日求学荆州,对这声名赫赫的‘荆南五虎’,也算了解。这五人向来互相瞧不起,再加上号称‘荆南五虎’,却未有武陵人在其中,因而武陵军将多有不服。由此可见,城中兵马虽多,却不心齐。”徐庶缓缓的说着。

    程普一边听,一边点头。

    却见徐庶继续说道:“长沙太守,刘磐此人,自幼习武,性格急躁,不喜诗书,因而也不为其叔父刘表所喜。而刘磐好大喜功,自然希望一举大胜我军,来获得其叔父所喜爱。”

    程普闻言,面露思索之色。

    徐庶的话却依旧未停:“刘表老矣,年近六旬。其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不合。我听闻刘表为其次子刘琮娶蔡氏女为妻,此乃取祸之道。若是刘磐此次大胜,日后不论刘琦亦或刘琮即位,都要借重刘磐以掌控荆南四郡。”

    徐庶微微一顿,最后下结论道:“因此,刘磐为取大胜,必然出城迎战!”

    当徐庶说完之后,程普心中很是佩服,这文人的弯弯肠子就是多,如此复杂的关系,却能够解释的清楚。

    而正如徐庶所预料的那样,刘磐在临湘城中,也是坐卧不安。

    刘磐急需这一场大胜,来提高自己在叔父刘表心中的地位。

    同时,刘磐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长公子刘琦和二公子刘琮之间,刘磐还没有站队表态。但这是迟早的事情。可若是有了这一场大胜,情况就不一样了。刘磐不需要表态,因为不管谁即位,想要掌控荆南四郡,都绕不开他刘磐!

    坐在精美的草席上,刘磐思索了片刻,开口对身旁的侍卫说道:“召郡丞韩玄前来,吾有要事相商!”

    没过多久,韩玄便到了。

    “玄,拜见太守大人!”韩玄恭敬的向刘磐行礼道。

    刘磐挥了挥手,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说了多少次了,韩公不必如此见外!”

    韩玄笑了笑,却没有说什么。

    “韩公,我欲出城与吴军决战,韩公以为如何?”刘磐急切的开口问道。

    韩玄闻言一愣,想了想,才开口说道:“大人,何必急切出战?”

    顿了一下,韩玄继续说道:“只要大人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吴军兵力不足,难以克城,自然退却,何苦出城决战?”

    刘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若不出城一战,叔父面前我如何自处?”

    韩玄闻之无言。原来,刘磐与刘琦年龄相仿,刘磐虽未站位,却被刘琮一方所不喜。因而常常被蔡氏在刘表面前所诟病,使得刘表对其多有不满。

    韩玄曾经为刘表麾下从事,对于这些**事情还是有些了解的。

    却见刘磐又信心十足的说道:“况且我军兵力有优势,荆南五虎之中三虎尽聚于我麾下,若不出城一战,我也不甘心!”

    韩玄想了想说道:“荆南五虎各不服气,大人可以此激将。”

    刘磐听了点点头,说道:“此言善矣!”

    韩玄张了张嘴,又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14、老将黄汉升() 
韩玄此人,在正史中少有记载。

    《三国演义》里,说他“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然而此人最后投降了刘备,事实上并非演义中描写的那般不堪。

    刘磐看着韩玄离去的萧索背影,皱了皱眉头。

    他当然知道韩玄想要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

    不就是想要推荐那个老匹夫,中郎将黄忠吗!

    若不是这老匹夫乃是长沙黄氏的家主,又是叔父刘表亲自任命的中郎将,刘磐怎会让其活到今日?

    原来,韩玄曾多次向刘磐推荐黄忠。只是,黄忠借口为其独子黄叙求医问药而不愿出山为刘磐效力。

    刘磐多次请求黄忠出山未果,自然是大动肝火。

    这也是为什么,杨龄一介小人,却能够力压黄忠,成为荆南五虎之一。

    当孙策后来知道因果缘由后,不禁暗叹刘磐废物。

    既然黄忠之子黄叙身体不好,那就帮忙找医生给他治啊!不过孙策还真是小瞧了刘磐,刘磐也曾找过不少的所谓名医,只是都未曾能医治好黄叙之病,可见此病之难!

    当然,孙策有华佗在,自然是不担心。

    况且,不是还有个张仲景么!

    只可惜张仲景隐居岭南著书,刘磐自然找不到。

    且不提,刘磐对黄忠的不满。

    黄忠,作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曾阵斩夏侯渊,乃是正儿八经的猛将。如此猛将,孙策势在必得。

    与甘宁一样,黄忠早就和孙策派出的密碟有过接触。

    只是,还有最后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黄忠毕竟是刘表任命的中郎将,要让其马上为孙策效力,黄忠还真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黄忠心中犹疑不定,孙策派出的密碟却也不急。

    却说长沙郡丞韩玄,离开太守府之后,便径直往黄忠府上而去。

    黄忠作为黄香的后代,这一代长沙黄氏的家主,其府邸自然是不小。黄忠一族在长沙的势力虽然不如江夏黄氏那么气焰滔天,但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士族。

    黄府的院墙高大厚实,青砖堆砌的院墙上,有来回巡视的家丁护卫。若是仔细观察,这些家丁护卫腰间随意挂着环首刀,可是强弓却不离手,显然这是用弓好手。

    黄忠就是以善射而闻名,其麾下有一千人左右的弓兵。

    身为中郎将,手下却只有千人士卒,可见黄忠混的是有多差。再加上黄忠不愿与刘磐合作,小心眼的刘磐自然就给这些士卒断了军饷。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这1000士卒,可以说是黄忠的私兵。

    韩玄也是黄府的常客了,刚刚走到两扇黑门前,就有管家和僮仆前来迎接。

    “小的恭迎韩公!”那管家开口施礼道。

    韩玄挥了挥手,忧心忡忡的开口问道:“老黄,你家主人可在府上?”

    那管家拱手应道:“韩公里面请,我家主公已经等候多时了!”

    韩玄点了点头,随那管家进了门,这黄府内,也是尽显其家中气派,陈设古朴,设计精巧,绿树红花,假山小池,让人迎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