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陆康既然死了,袁术自然要重新任命新的太守。

    寿春县内,新修的宫殿中,一身龙袍,头戴皇冠,腰缠玉带的袁术,看起来还算有模有样,可是却丝毫没有天子的仪度和风范,感觉倒是像沐猴而冠。

    台阶下,站着两排文武。

    刚刚从秣陵出使回来的袁胤正站在宫殿中央,低头垂手,一个宦官刚刚从袁胤手中接过了孙策的亲笔信,递给袁术。

    袁术没有急着拆开信件,他已经从袁胤的话里知道了孙策的态度,心中有些不太高兴。

    过了一会儿,袁术才开口说道:“仲嗣,你出使江东辛苦了。庐江郡太守陆康刚刚去世,你再去舒县一趟,替朕慰问一下陆氏族人,顺便接替陆康担任庐江郡太守。”

    袁胤一听,心中大喜,忙不迭的跪下说道:“微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袁术微微颔首,淡淡的说道:“好好防备江东!”

    顿了一下,袁术随即说道:“诸君退朝吧!”

    随着袁术的声音落下,一个太监公鸭般的嗓子响起:“陛下有旨,退朝!”长长的尾音拖着,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伴随着退朝的声音,一众文武叩谢之后,纷纷离去。

    看着众臣离去的背影,袁术拆开孙策的亲笔信,原本还算平静的脸上,胀的通红。

    “混蛋!”袁术怒吼一声,撕烂了孙策的亲笔信,扔在了台阶之上。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立在一旁,不敢言语。而袁术本人则靠在龙椅之上,胸口不断的喘着。

    。。。

    。。。

97、棱堡计划() 
袁术的愤怒还不止这一点,吕布那个混蛋竟然也拒绝了联姻的要求,甚至还把他派去的使者韩胤给押送许都。

    《三国演义》中对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术欲以吕布擒刘备,具粟二十万斛,令胤赍密书往见布。布甚喜,重待胤,胤回告术。后术遣胤为媒,赍礼物往徐州求亲,布许。胤回报术,术即备聘礼,仍令胤送至徐州。布受了,设席相待,留于馆驿安歇。次日,陈宫竟往馆驿内拜望胤,道破和亲之计,欲与同谋。宫进布言速嫁女,布从之,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布遂遣兵追回,连胤都拿回监禁。后术僭号,布与曹公并讨之,将胤用枷钉了,遣陈登赍谢表,解胤上许都,曹公斩胤于市曹。”

    如今事情的发展,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差别并不大。

    从某种程度上讲,袁吕孙三家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

    且先不提袁术内心的愤怒,孙策已经开始了他规模宏大、耗时良久的巡视。

    巡视的第一站,自然是广陵郡。

    自秣陵城出发,往濡须港,坐船前往广陵郡。

    随同孙策一起巡视的文官,有从事祭酒张纮、军师郭嘉、徐庶、主簿严畯、功曹魏腾、参军孙邵,以及新任参军是仪。

    随行的武将,则有扬武中郎将韩当、虎贲校尉太史慈、侍卫司校尉陈武、孙河、侍卫司军司马何冲。

    随行的护卫则全部是骑兵,包括了凌统及其麾下的500亲卫、韩当麾下的1500骑兵、太史慈麾下的1000骑兵,总共3000骑兵,这基本上就是江东全部的成建制骑兵。

    孙策之所以全部选择骑兵,一来是对骑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拉练,二来则是为了加快巡视的速度,毕竟如今江淮局势紧张,说不准哪天就开战了。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孙策把巡视的第一站放在广陵郡的原因。

    从濡须港出发,濡须都督府都督黄盖派水军护送,不过三天的时间便到了广陵南部的江都县。

    对于江都县,不少人都熟悉得很,这里是孙策的起家之地,当初孙策曾在此蛰伏数年,随后一飞冲天。

    江都港口,江北都督府都督程普、江北都督府长史兼广陵郡太守陈端、广陵郡都尉凌操、江北都督府都督参军陆昭、侍卫司威武校尉李襄,及侍卫司军司马邓当、孙皎一同前来迎接孙策。

    很快,楼船便靠了岸,巨大的水轮终于停止了转动,几条木板被搭在了码头上。

    孙策一身戎装,踏上木板,再一次踏上了坚实的土地。

    重回江都县,孙策心中颇有些感慨和唏嘘。这江都港口实际上就是当年的孙氏私港,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孙氏庄园。

    孙氏庄园依旧保持完好,算是孙策的一处别墅,今夜孙策自然就在这里安歇。

    “属下(末将)拜见主公!”江北文武的拜见声,终于打断了孙策脑海中的思绪。

    只见孙策笑了笑,扶起打头的程普和陈端,说道:“诸位快快请起!”

    “尔等为我戍守广陵,劳苦功高,不需行此大礼!”孙策大笑着说道。

    随即,众人便到了庄园中议事。

    庄园正堂,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

    好在地方够宽敞,众人很快便各自落座。

    孙策命侍者上茶之后,端起茶杯,看了看在座的诸人,微啜了一口,才缓声说道:“诸位,如今的形势,大家也都知道了。我们和袁术、吕布之间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顿了一下,孙策又继续说道:“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孙策话音甫一落下,便见从事祭酒张纮当仁不让的首先发言道:“主公,臣以为我军应采取守势,且应将主要兵力用在防守袁术上!”

    孙策微微颔首,又将目光看向了江北都督府都督程普,毕竟程普才是江北战事的直接指挥官。

    程普看孙策的目光看向自己,于是开口说道:“主公,臣以为祭酒所说不错,目前江北都督府所采取的策略也是如此。忠武营以及广陵郡兵防守广陵西部,而威武营及邓司马、孙司马所部防守广陵北部。”

    孙策点了点头,对于程普的回答还算满意。

    想了想,孙策又开口说道:“如今棱堡修筑的怎么样了?”

    修筑棱堡是孙策在去年离开广陵郡时,所提出的一个防御计划,其主要是在淮河沿岸修筑,以作为主要的防御设施。

    棱堡的实质,就是把要塞堡垒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在火药时代之前,要塞的城墙通常筑得很高大,并且用石或者砖进行加固,还设置了一些塔楼或者马面来获得额外的火力输出。

    棱堡可以说改变了欧洲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直到19世纪末期新型开花弹的广泛使用之后,棱堡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棱堡的样式有很多种,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相当成熟的棱堡。棱堡主要是在欧洲的中世纪和近代大量存在,著名的样式有沃邦1式、角堡式和皇冠棱堡式。

    江东军在淮河沿岸所修筑的便是皇冠式棱堡。

    皇冠式棱堡的样子,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巨大的皇冠一样,其防御力要比普通的要塞强上不少。

    棱堡计划主要是由广陵郡太守陈端负责,江北都督府参军陆昭辅助。

    在孙策的计划中,棱堡的面积不需要多大,只要能够满足千人戍守就足够了。

    孙策话音刚落,陈端就拱手说道:“主公,淮河沿岸的四个棱堡已经修筑完毕,每个棱堡可驻扎1000士卒,如今威武营及邓司马、孙司马所部已经入驻棱堡。”

    孙策闻言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棱堡中各种守城器械是否完备?”

    陈端点头说道:“马长史已经亲自检查过了,投石机、弩机都已经安装完毕。”

    “如此甚好!”孙策满意的说道。

    孙策相信,有了棱堡这种改变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东西出现,淮河防将会变得线坚不可摧!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98、定淮堡() 
孙策随后又询问了一些广陵郡的情况,便命人开宴。

    吃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人们不管谈什么事情都喜欢在饭桌上谈。

    两个素不相识之人,可以在酒桌上迅速熟稔起来。原本就熟悉之人,关系也会变得更加亲密。

    而上下级之间,一起吃吃饭,也会迅速的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下级需要上级的看重,一起吃饭,便代表着领导对你的重视。

    上级需要下级的忠心,一起吃饭,便预示着下属对你的忠诚。

    当然,这些并不绝对,不过吃饭确实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

    这一次的宴会依旧很丰盛,孙策向来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

    比如说牛肉这个问题,后世吃牛肉吃得多了,可是穿越来之后,可没有那么多牛肉吃。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朝代,因为要修养生息发展农业,所以禁杀耕牛,违法者要被官府处置。

    但是,即使在法制严苛的朝代,非耕用牛也是允许食用的。比如意外死亡的,因疾病或伤患无法从事耕种的牛,都允许进入厨房。

    战国以前,三牲祭礼中的第一牲就是牛。献祭的牛会被当众宰杀,而祭礼之后,牛肉会被专人分割后平均分配给参加祭礼的人。

    秦朝时大军出征,口粮往往包括肉干,肉干通常会使用牛肉制做。

    而在汉朝,官家礼宴来宾时,牛肉制品也会在高档次的宴会中出现。

    毫无疑问,中国的每朝每代,都有牛肉供应。

    不然牛肉制成的美食早就失传了。

    不过,牛作为现在最主要的农耕工具,其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也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孙策自然不能总是吃牛肉。

    因此,孙策向来在这个问题山适可而止,偶尔吃吃牛肉也就罢了,平常还是以吃羊肉和猪肉为主。

    这一次的宴会,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小宴,自然不会有牛肉这种高大上的食品出现。

    不过,总体来说,大家还是宾主尽欢。

    宴会之后,孙策便回卧房消息了。

    这一次巡视江东,路途漫漫,耗时良久,因而孙策特意带上了赵夫人母女。一来,二女武艺高强,可以贴身保护自己。二来,一路之上不免枯燥,有这一对母女花在身侧相伴,也可稍稍解闷一二。

    这一晚,孙策在赵夫人和赵灵儿之间抉择了良久,还是决定让赵灵儿侍寝。

    虽然赵夫人与孙策在床笫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也更有熟?女的风韵,可是在赵灵儿身上的别样感受也是让孙策难以割舍。

    也许是赵灵儿向来胆大包天的缘故,她与孙策在床笫之间,反而更加的火热和劲爆。尤其是那种主动,让孙策沉湎其中极为享受。

    更重要的是,所谓“玉人何处教吹箫”,充满了求知欲的赵灵儿对于男女之间的各种玩法都极为好奇,尤其是对“吹箫”一事,更是热衷。

    有这样一个火热主动的女子在身边,孙策当然也是乐在其中。

    第二日,孙策离开江都县,先后巡视了与袁术交界的堂邑县和东阳县,随即又来到了淮河防线的重镇淮阴县。

    淮阴县原本属于下邳国,孙策用凌县和海西县与袁术交换了淮阴县,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淮河防线。

    淮阴县的县境呈长条形,恰好沿淮河自西向东分布。

    也就是在这个长条形的狭长地带上,均匀的分布着四座棱堡。

    孙策首先到了第一座棱堡,这座棱堡叫做定淮堡。

    定淮堡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西边紧靠着洪泽湖,洪泽湖的另一边就是袁术的领地,而北部就是淮河,过淮河往北依旧是袁术的领地,但是淮北这一片地方,在不久的将来却很有可能发生与吕布的混战。

    由于定淮堡地理位置的重要,因此这里是由威武校尉李襄亲自领兵1000驻守。

    此时的孙策正带着一众文武在定淮堡之外。

    骑在一匹红色的西凉马上,孙策抬首望了望不远处高大的棱堡,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

    整个棱堡看上去犹如一个充满了力量的洪荒巨兽。刚刚筑好不久的城墙上,泛着一层淡淡的青光,那是青砖的颜色。

    整个棱堡呈皇冠型,三个尖棱状的墙体犹如巨刺一般插向淮北方向。

    棱堡的墙体修筑的比较高,约莫有5米左右。墙体以青石为基,夯土为心,青砖为皮。所有青石都是经过专门打磨,基本相同大小。夯土则是经过数月时间的持续重碾,十分坚实。包皮的青砖,也是专门烧制的城墙砖,夯土外包裹的青砖有一米之厚,极为坚固。

    孙策带着一众文武,绕着定淮堡转了一圈,频频点头。

    在场的文武也大多经历过战事,自然看得出这棱堡的特点,无论敌人从哪一个地点进行攻击,都会至少受到两面反击。

    很快,众人便了进入棱堡之内,棱堡内部完全是一个巨大的军营。

    营房,仓库,校场修建的整整齐齐。

    在堡内巡视一周后,孙策在威武校尉李襄的带领下,终于上了定淮堡的城头。

    城头上一样铺着青砖,十分平坦,除了棱状的墙体外,每隔20米左右,还会有一个马面和塔楼。

    马面和塔楼上则布置着各种各样的守城利器。

    塔楼上往往放置着巨大的投石机,楼中则是存放的石弹。而马面处往往设有一台巨大的弩机,弩机边上则是码放整齐的弩箭,泛着幽幽的金属光泽。

    绕着不大的定淮堡城墙走了一圈,孙策很是满意。

    在孙策看来,有定淮堡在,自淮北而来的,可能的对广陵郡的攻击,就差不多挡住了一半。

    “子辅,你对淮河防线还有什么看法?”孙策将目光转向威武校尉李襄问道。

    对于这个出身南阳豪强,曾经加入过黄巾军的属下,孙策一向是十分看重。除了拿其当牌坊,以显示自己的唯才是举外,李襄自己也有着过人之处。

    李襄武艺不如徐盛、太史慈,指挥统帅不如周瑜、贺齐,可李襄胜在均衡,且尤其善于防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