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侍从刚走,于吉的一个亲兵侍从便开口骂道:“大人,这厮太嚣张了,要不要小的给他点教训!”

    于吉平静的摇了摇头,他并不在乎这人的态度,反而是这种态度给了他不少信息。

    “那厮虽然无礼,不过我也知道了我想知道的!”于吉淡淡的说着。

    见身旁的亲兵一脸疑惑,于吉继续说道:“彭虎不过是想晾我几天而已,想必彭虎这次也损失了不少士卒,不过既然他能逃回来,就还有希望。”

    那亲兵侍从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第一更,求支持,求收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71、平山越 十三() 
于吉还抱有希望,可是歙县城中被围的山越宗帅项军,心中已经是一片晦暗。

    项军看不到自己还有什么出路,就仿佛是深夜里迷航的小船一般。

    项军还算是比较明智之人,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

    城外本就有4000江东军,今天又到了2000余,兵力差不多是自己的二倍。

    兵力不如人,战力不如人,这仗怎么打?

    城中反叛的汉人豪强名叫霍冲,昔日曾经在江东做过一任县令,不过因为贪贿被孙策罢免。如此一来,此人的反叛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谓的豪强,是指政治地位不高,但是因为拥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在地方上拥有影响力的家族。

    所谓的世家,则是指出身高贵,或为功臣之后,或数代高官显贵,同时也拥有大量的财富的家族。当然,世家的传承往往与某一种文化知识有关。这种文化知识,就体现在家传的某一本书,或某一个学派。

    霍冲出身豪强,文化学识不过尔尔,只是在歙县之中倒也拥有一些影响力。

    出于对孙策的不满,加上于吉的挑动,两人很快便一拍即合。

    只是,当江东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霍冲的心中微微有了一些悔意。

    孙策并非滥杀之人,当初也未对霍冲赶尽杀绝,可是他如今从贼而叛,那就少不得一死了。

    天已经亮了,秋日里的阳光很是温暖。

    歙县城外,江东军已经列阵而待。

    两个郡兵军司马,各领郡兵弓弩手一千,踏步向前。

    在弓弩手后面是抬着梯子的两千士卒,董袭扯下自己身后的大氅,拔出了腰间的环首刀,时刻准备领兵冲上去。

    周瑜站在高台之上,身着精良的甲胄,大氅披在身后,左手扶着剑柄,右手擎着红色的令旗。

    城头上的士卒,人头攒动,甲光向日,旌旗舞动,无论是山越士卒,还是霍冲手下的僮仆此时都异常紧张。

    说实话,周瑜原本并不想要强攻,可是新年马上就到了。

    孙策已经强令平山越左都督周瑜和平山越右都督韩当收复各县,其余剿山越事宜由当地郡兵各自负责,后续的山越安置事宜由各郡郡丞处置。

    孙策为什么要收兵,周瑜当然明白。

    征战在外将近半年时间,士卒疲乏,若是新年也不能归家,恐怕军中士气不振,军心浮动。

    无奈之下,周瑜也只得强攻。

    皱了皱眉,周瑜挥动了手中的红色令旗。

    伴随着令旗的挥动,战鼓声隆隆响起,董袭领着手下的2000先登士卒往前冲去。

    木板被铺在了护城河上,士卒们一手举盾,一手执刀,迅速通过,冒着城头上射来的箭枝。

    山越人软绵绵的箭枝力道并不大,几十个倒霉蛋被抹了毒的箭枝射中,刹那间便脸色发黑,倒地而亡。

    没有人去看那些中了毒箭的倒霉蛋。

    战争就是这样,将士百战死,没有谁会例外。

    也许是残酷,也许是冷漠,也许是无情,不会有什么改变。

    即使去看一眼战死的同袍,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在战场上奋勇争先,为死去的同袍复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董袭高唱着军歌向前。

    江东军士卒们将扛着的长梯搭在了城墙上,长梯顶端的铁钩挂住了女墙的下端,使长梯不容易被推倒。

    董袭一手执盾,一手握刀,率先缘梯向上。

    士卒们紧跟其后,冒着矢石向前。

    早已准备许久的山越人开始了反击,滚石檑木从女墙之间的空隙里抛了出来,抹着剧毒的箭矢被射下。

    熬的滚烫的金汁被霍冲手下的僮仆从城头上泼下来,这种古代的生化武器,破坏力极大,一旦泼到人的身上,便会让皮肤溃烂发炎,这时候也没有抗生素,也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还是痛苦的死去。

    歙县城头上也有铁叉,十来个士卒一起推动,很快便有几架长梯被推倒。

    虽说有了铁钩子的长梯不易被推倒,可是十几个士卒一起推动的铁叉,巨大的力量还是推倒了不少长梯。

    在每两个女墙之间的空隙,都有不少的山越人手执铁矛往下突刺,不少江东士卒一不留意,身上便被刺出一个大血洞,随即摔下长梯。

    董袭身材高大,动作又极为灵敏,虽然穿着铁甲却丝毫不影响他的行动。

    只见长梯上,董袭还差一步就要登上城头。

    就在这时,城头上突然刺出了几支长矛,董袭见此忙用左手边的圆盾一磕,自右往左一推,右手中的长刀往上一挥,好大一颗头颅落了下来。

    鲜血喷洒而出,董袭的脸上被鲜血淋湿,他却浑不在意,往上一步,登上了城头。

    一上城头,董袭就像是猛虎出笼一般,大杀四方。

    一盾一刀在手,董袭在整个城头上没有对手。

    随着董袭登上城头,不断有江东士卒紧跟着冲了上来。

    高台上的周瑜,嘴角边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紧绷的脸也缓缓松弛了下来。却见周瑜再次挥动了红色的令旗。

    两千侍卫司亲军推动着撞木往城门处冲去。

    这撞木是董袭在城外临时打造的,砍掉了几棵百年老木,打造的比较粗糙。

    不过,想来攻破歙县是足够的。

    随着不断有江东士卒在城头上站稳脚跟,从城上射下的箭枝、抛下的滚石檑木也越来越少。

    “轰”的一声巨响,撞木终于开始冲撞紧闭的城门。

    接连不断的“轰隆”声,让城头上指挥作战的项军和霍冲心惊不已。两人对视一眼,知道是时候拼死一战了。

    只将两人各自拔出腰间的长刀,往犹如魔神般的董袭冲杀过去。

    董袭见此,高喊一声:“来得好!”手中的刀盾却毫不停顿,迎之而上。

    “铿”的一声,项军的刀劈在了董袭的盾上,董袭的刀也和霍冲的刀撞在一起。

    董袭的身材要比两人高大许多,当然也要力大不少。

    仅仅是这一下,项军和霍冲便是浑身一震,董袭见此自然不会放过,却见董袭左肩顶着盾牌往前一冲,项军一个趔趄向后倒去,而董袭右手握着的大刀也轻巧的划了个圈砍向了霍冲腹部。

    正如董袭所预想的一样,霍冲根本来不及抵挡,腹部的皮甲已经被划破,甲片脱落。

    霍冲见此大惊,想要举刀反击,董袭的第二刀已经砍了下去。

    (第二更,求收藏,求支持。发小结婚,最近只能保证两更了,sorry。)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72、平山越 十四() 
这一刀,直接入肉。

    董袭的刀直接劈开了霍冲的肚子,弯曲的肠子从开洞的肚子中漏了出来。霍冲扔下了手中的环首刀,掏着自己的肠子,想要再塞进去,可是却滑不溜秋的怎么也塞不进去。

    手忙脚乱的霍冲发出一阵阵恐怖的叫声。

    董袭不再管他,自然有亲兵上前补刀。

    项军眼见霍冲已经不行了,双目赤红着,举刀砍来。

    他知道,没什么希望了。

    董袭见此,毫不在意,举重若轻的用盾牌一挡,手中的环首大刀竖劈过去,项军身子倒也灵巧,微一侧身,避了过去。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城门响起了巨大的轰隆声,伴着阵阵喊杀声。

    项军仿佛看到了无数的江东军士卒穿过了城门,冲入城中。没错,歙县的城门被撞木冲开了。

    董袭趁着项军愣神的功夫,环首刀已经划破了他的喉管,鲜血四溅,这场面惨烈无比。

    董袭冷哼一声,犹如魔神一般,却见他将手中环首刀狠狠砍下去,一挑,项军的头颅已经被扎在了刀尖上。

    “尔等还不投降?”董袭高举着项军的头颅厉声喝道。

    身后数百江东士卒齐声高喊:“投降,投降,投降!”

    随着江东军的怒吼,除了部分顽固者外,不少山越人和霍冲的僮仆都扔下武器,纷纷下跪投降。

    歙县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毫无悬念。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1月3日,平山越左都督周瑜领兵返回彭泽县,侍卫司校尉孙辅随行。宛陵郡内追剿山越事宜由宛陵郡都尉董袭接手,山越降众的善后处理事宜由宛陵郡郡丞马忠接手。

    11月4日,平山越右都督韩当攻破九岭山中的山越老巢,俘获山越降众数万。鄱阳郡郡丞陆航接手山越降众安置善后事宜,鄱阳郡都尉孙贲辅之。韩当随即领兵返回彭泽县,侍卫司校尉吕岱随行。

    11月8日,孙策加封侍卫司校尉周泰为横江校尉,侍卫司校尉蒋钦为伏波校尉,侍卫司校尉蒋钦为长水校尉。

    三人依旧于彭泽督练水军,受彭泽都督府都督徐盛节制。

    11月15日,平山越左都督周瑜、侍卫司校尉孙辅、平山越右都督韩当,侍卫司校尉吕岱相继返回彭泽县。

    11月20日,孙策领大军返回秣陵。

    大军途径马鞍山镇,铁监石满强献上宝甲一副,孙策大喜,赏百金。

    孙策当然有高兴的理由,因为这幅铠甲与明光铠极为相似。

    “明光铠”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曹植所做《先帝赐臣铠表》。但是,从后世出土的实物来看,明光铠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光铠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发明的。

    从理论上讲,一种样式的铠甲从发明到流传开来,再到大规模使用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说,明光铠突然出现,孙策虽然惊喜,但并不是特别奇怪。

    明光铠最大的特征是,胸前有两片板状护胸。

    板状护胸的防御效果,从理论上讲,要比铁片缀成的铠甲效果强。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全身板甲的防御能力要比中国的铠甲强。

    当然,明光铠并不是全身板甲。只有胸前的两部分是板甲,其余部分仍是由大量的铁鳞片通过筋皮串缀而成。

    这幅铠甲从动工到完成,约莫用了石满强大半年的时间。孙策西巡之前,石满强就已经开始打造这幅铠甲。

    光是将宿铁打制成板甲,石满强就用了大概一百天的时间。其余各种工作,也是精益求精,所有的铁部件所用全部是上好的宿铁。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拥有一副铁甲那可是极为了不起的。

    即使是在明清时期,铁甲也是可以当做传家宝的。

    如今,在江东军中,也就是司马以上的中上层军官可以拥有一副铁甲,其余基层军官也只能穿戴皮甲,顶多是多了一块护心镜的皮甲。

    侍卫司亲军之中,孙策用尽全力才达到了百分之百的人手一副皮甲。

    至于其他郡兵等,着甲率能有百分之三十就很不错了。

    《通典》及《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四《军械篇》中记载过,唐朝的着甲标准是着甲士兵占士兵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为了提高士卒的着甲率,孙策想尽了一切办法搞到甲胄,从各地搜罗,自己打造,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才堪堪让侍卫司亲军的着甲率达到百分之百。

    当然,随着马鞍山铁矿的开发,江东将会的铁产量会不断的上升。

    这些铁做什么?当然是首先制造武器和铠甲。

    孙策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支重甲步兵,以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

    至于郡兵等其余军队的着甲率,孙策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来提高了。

    一来,皮甲虽然制作简单但是需要大量的牛皮或者其他牲口的皮,江东并没有这些大量的原料来生产。

    二来,即便有足够的原料,江东也缺乏能够制作皮甲的大量熟练工匠。

    因此,孙策还不如在铁甲上下下功夫。当侍卫司亲军的铁甲率提高之后,可以将一部分不用的皮甲淘汰给郡兵使用。

    离开马鞍山镇之后,孙策没过多久,便率军回到了秣陵。

    12月3日,孙策终于领大军回到了秣陵。

    能在年前赶了回来,这让孙策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在将近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江东都不会再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对荆州方向上。

    至于江北方向,孙策则需要伺机而动。

    所谓守江必守淮,乃是被历史屡次证明的军事定理。

    淮河对于江东来说,将会是第一道防线。

    而淮南地区是第二道防线。

    至于滚滚长江则是第三道防线。

    为了在几年后爆发的官渡之战中,取得一个有利的形势,孙策有必要尽快实施自己的淮河防线计划。

    换句话说,郭嘉所建议的伺机夺取被袁术所占据的淮南,是时候准备实施了。

    此时的秣陵城外,长史张昭、濡须都督黄盖、秣陵郡太守恒阶、秣陵郡都尉孙河、秣陵郡郡丞弘咨、户曹阚泽、议曹陆俊、典学从事张允及秣陵县令步骘均前来迎接。

    (第一更,求收藏,求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73、坐不住的马日磾() 
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之下,孙策很快便进了城。

    如今,秣陵县城已经全部修筑完毕,原本随处可见的工地上,已经是盖好了的一幢幢房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