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因很简单,豫章郡内的豪强太多了,多了也就不值钱,没什么影响力。更不要说和吴郡四姓那样的江东士族相提并论了。

    豫章郡文风不盛,百姓多好武而不习文。

    与后来明代初期,江西人把持朝政、江西文风极盛的情况简直判若两然。

    不过好武也有好武的好处,比如说民风剽悍,在山越人打来的时候,能够奋力反抗,或者说有能力反抗。

    然而,即使民风再剽悍,面对着具有优势兵力的山越人连月猛攻,此时也快要承受不住了。

    没错,这就是余汉县此时的处境。

    余汉县位于乐安江旁,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在鄱阳郡内也算是一个大县,人口约莫有万余户。

    余汉县的东部便是山越人的活动范围,山越人的老巢就在鄱阳郡与临海郡交界的武夷山脉之中。

    余汉县城也算是修筑的十分高大,毕竟处于和山越人交界的地方,以前冲突也不少。准备的守城物资也算是充足。

    余汉县城约莫有300郡兵,还有2000多临时组织起来的青壮。

    城外的山越士卒约莫有5000左右,他们来自于武夷山脉中的山越部落。

    这个部落不算小,人口七八万总是有的。

    这5000山越人在族长周仆的带领下,日夜猛攻余汉县。

    月余的猛烈攻城,余汉县已经摇摇欲坠了。城外的山越士卒再攻城的过程中损失了千余人,城内也只剩下不到百人的郡兵,青壮也死伤小半。

    山越人似乎得到了一些消息,开始了不计死伤的猛攻。

    余汉县内的士卒和百姓已经快要绝望了,一想到山越人攻破县城的可怕场景,仿佛是地狱一般。

    陈剑自从得到孙策的命令之后,便迅速集结了3000郡兵,马不停蹄,直奔余汉县而去。这是孙策交待的第一个任务,陈剑告诉自己,必须给孙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却说陈剑领兵而行,出南昌城,往东北方向的余汉县急行军。

    一路之上,陈剑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总算离余汉县不远了。

    在距离余汉县约莫30里的地方,有一处山谷,人称“象谷”。之所以叫“象谷”是因为这里虽然是谷地,却比较开阔,能够容数头大象并行。

    此处虽然开阔,对于埋伏来说不是特别好的地形。可若是真有伏兵,也确实是够陈剑吃一壶的。

    陈剑并没有想到山越人竟然会埋伏自己。

    当陈剑率兵匆匆而行,想要急速通过“象谷”之时,却发现谷中飞鸟盘旋不回,这tm明摆着有埋伏啊!

    好在陈剑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更不是第一次和山越人干仗了,就山越人那几下子,陈剑并不放在眼中。

    只听山谷两边,一声梆子响,上千支箭射了出来。

    陈剑见此,急忙跳下战马,大声吼道:“列圆阵反击!”

    随着陈剑的命令声,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结成了圆阵。这也还真是多亏了此处山谷较为开阔,能够将阵型摆开。

    于是乎,除去运气不好一下子便被山越人弓箭射死的士卒外,其余两千余郡兵迅速列成圆阵。

    所谓的圆阵,一般是由一个队的士兵列成,由队率指挥。

    一队士卒有50人,最外面一圈是20刀盾手,主要是防守,保护阵内士卒。刀盾手内是一圈长枪兵,也有20人,他们主要是通过刀盾手之间的空隙向外突刺。而枪兵内则是10名弓箭手,主要进行远程射击。

    山越人弓箭的质量确实不怎么地,弓软,射出的箭枝轻飘飘的,杀伤力很低。所以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十足的倒霉蛋,很少有被山越人弓箭射住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山越人善于用毒。

    射出的箭枝上往往抹有剧毒,一旦被射住,便是死命一条,任大罗金仙也救不活了。

    好在两轮射箭之后,山越人便从山谷两侧冲杀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陈剑才放下心来。

    原本以为是山越人学聪明了,可是如今看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嘛!

    如果乱哄哄的,一窝蜂的肉搏,便叫做打仗,那还要兵法干嘛?

    打仗是一门艺术,指挥作战的将领则是艺术家。

    在陈剑的指挥下,令旗晃动,结成了数十个圆阵的豫章郡兵开始了反击。

    圆阵是一个极为利于防守的阵型,但并不代表不能进攻。

    防御突出,但也兼顾了进攻。

    远中近三个层次的打击之下,山越人根本不是豫章郡兵的对手。

    山谷边的一处山峰之上,于吉看着山谷中的战况,轻轻叹了口气。

    “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一群废物!”

    于吉身后的士卒闻言问道:“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于吉摇了摇头说道:“算了,去宛陵郡吧,这波山越人已经完了!”

    于吉的话音刚落,山谷中豫章郡兵的阵型又是有了变化。

    原来,陈剑的令旗摇动,圆阵再次分裂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梅花阵。

    每一伍士卒形成一个梅花阵,这种小型的阵法是最适合山地作战的。

    刀盾手和枪兵配合作战,弓箭手在后方集结进行远程攻击。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整个战场上已经找不到还在反抗的山越士卒。反抗的山越人要么变成了尸体躺在地上,要么已经被绑了起来挤成一堆。

    陈剑清点了一下,这次俘虏了700多山越人,消灭了1000余,也算是一次大捷。

    稍微休息了一下,陈剑命令200士卒看押俘虏,随即带领剩下的2000余郡兵杀奔向余汉县城。

    (第二更,求收藏,求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61、平山越 三() 
余汉县城外的山越士卒看上去还有不少,约莫2000人左右。

    族长周仆并没有继续下令攻城。

    他似乎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皱了皱眉头,眼睛朝西南方向望去。

    整个余汉县内外,陷入了一种极为诡异的平静之中。城外的山越士卒停止了进攻,城内的士卒和民壮也累的瘫倒在城墙上。

    摇摇欲坠的城墙仍旧没有被攻破。

    原本看起来坚固高大的城墙显得极为破败斑驳,不少坍塌的地方又被木石重新堵上,青色的墙皮上满是红黑之物,喷洒的血迹和火燎的黑灰,构成了一副令人作呕的妖异场景。

    平静的气氛维持了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被打破了。

    打破平静的是一名骑士,一名很勇敢的骑士。

    这名骑士叫做何冲,字凌云,曾经是刘繇麾下的一名小校,武艺极为高强,为人豪爽义气,出身庐江豪门,通晓兵法。

    这人当初在刘繇麾下之时,与太史慈的关系极好。

    太史慈追随孙策而去之时,他便想过要一同投奔孙策而去。只是刘繇有恩在前,何冲实在不是笮融那等小人,所以才一直拖到今天。

    当孙策命令整编刘繇残部的时候,何冲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便被归入了豫章郡兵之中,担任一名军侯。

    众人皆知其与太史慈相交莫逆,原以为太史慈领兵与孙策一同入南昌城,想必何冲飞黄腾达的机会也到了。

    只是,何冲此人虽然为人豪爽义气,可是也极为骄傲。

    若不是因为他的骄傲,他也不可能和太史慈成为朋友。

    何冲不愿意因为太史慈的关系而受到提拔,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史慈在孙策帐下极为得宠。

    要知道,太史慈如今官至虎贲校尉,官位仅次于周瑜和徐盛,以及黄盖、韩当、程普、朱治四位老将。

    太史慈麾下的虎贲营更是孙策麾下的王牌精锐。可以说,整个江东军中只有三支成建制的骑兵。

    第一支就是韩当麾下扬武营中的1500骑兵,第二支则是孙策身边由军侯凌统率领的500亲卫,第三支便是太史慈虎贲营麾下的骑兵了。

    孙策将北征广陵时,从袁术那里换来的一千匹战马全部补充进了虎贲营,再加上江东好不容易储存的数百匹马和虎贲营原有的数百匹马,堪堪组成了一支千人的骑兵。

    正是因为这件事,孙策对太史慈的宠信和重用可见一斑。

    在何冲看来,太史慈受孙策宠信,那是太史慈自己的本事。

    正所谓功名但在马上取,何冲认为自己不会输给太史慈。

    所以,当陈剑询问麾下诸将,谁愿意前往余汉县外招降山越人时,何冲自告奋勇前去。他知道,这就是他的机会。

    陈剑看是何冲,心中略一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

    陈剑之所以要派兵招降,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打了,而是他半路上突然想起了孙策的嘱咐。

    孙策的嘱咐很简单,少造杀孽,多多招降山越人。

    至于孙策为什么要招降山越人,陈剑懒得去思考。他只是一个武将,听从主公命令即可,不用想太多。

    陈剑为什么犹豫,当然是因为何冲和太史慈的关系。

    两人相交莫逆,陈剑多少知道一点。

    如今前去招降山越人,毕竟是个危险极大的活计。

    若是成功了,自不必说,那就是泼天一般的大功劳,瞬间便可进入孙策的法眼,升官发财必然不在话下。

    可是万一失败了,身死是铁定的了。命都没了,扯别的有用?

    如果何冲在自己手下死了,太史慈会不会给自己小鞋穿?

    要知道太史慈那可是孙策麾下数得着的大将。

    别看自家手下有5000士卒,太史慈手里只有2000士卒。

    可是,郡兵能和侍卫司亲军比?更别说人家太史慈手里还有1000骑兵呢。二人这么一比,还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当陈剑看到何冲坚定的眼神时,还是决定派他去。

    一来,何冲心里是怎么想的。陈剑多少是能够猜出一些,既然这样,他何必与其过不去呢?

    二来,这是何冲自己自告奋勇。万一其身死,太史慈也怪不到自己头上。

    三来,何冲武艺精熟,据说能与太史慈大战数百回合不落下风。如此勇将,即使不能招降成功,想来自保不是问题。

    何冲领命而去,陈剑也领兵跟上,算是个照应,若是招降不成,那就开打!

    何冲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身穿一身黑色的精良铠甲,腰间一把鲨皮鞘环首刀,背负一张大弓,手提乌云三叉枪。正是这么一身打扮,使得何冲在此战过后,有了一个“黑将军”的名头。

    话说何冲胯下宝马奔驰极快,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何冲便到了余汉县外。

    随着哒哒的马蹄声打破了余汉县内外的平静,无论是山越人还是汉人,都将目光汇聚在了何冲身上。

    周仆坐在马上,一身整齐的铁甲,手中是一把大刀。

    在他的身后,各有一名赤着上身的壮汉,手持一杆大旗,旗上高书一个大字“周”。

    很显然,这个周仆汉化颇深。

    甚至有可能这个周仆本就是汉人豪强逃奔入山,与当初的祖郎一般。

    不过何冲不会管那么多。

    周仆看着眼前单骑而来的小将,眉头微皱,不知道江东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眼看那小将勒马停下,周仆高声问道:“来者何人?”

    何冲闻言,将手中乌云三叉枪一扬,喝道:“可是周族长在前!”

    “我就是周仆!”

    何冲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尔伏军全灭,可愿降?”

    周仆听了这话,心中大骇。

    原本就有些不详的预感,想不到竟然成真了!于吉老贼,你可害死老子了!周仆在心中大骂着。

    他当然不会想得到,于吉已经带着七八个亲兵,往北边的宛陵郡而去了。

    不过周仆怎么着也是掌控着七八万人的一方豪帅,自然不会因为何冲一句话便降。

    “我为何要降?”周仆轻哼一声,说道。

    虽然嘴硬,不过周仆已经开始悄悄准备后路。

    若是江东军果真杀来,那自己就直接逃回山中。到时候山门一封,任他江东军有多少人,也攻不破他固若金汤的山寨。周仆在心中暗暗想着。

    (第一更,郁闷啊,前面有肉戏那章被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求支持,求收藏,求鲜花各种东西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62、平山越 四() 
何冲闻言,厉哼一声,将手中的乌云三叉枪一顿,插在了地上。

    只见他负手抽出背后的大弓,引弓搭箭,只听“嗖嗖”两声,两支雕翎箭已经如流星般射了出去。

    周仆见此,一时大惊,脑门上立刻就冒出了冷汗。

    还未等周仆有机会做出什么反应,周仆身后那两个赤着上身的壮汉已经瘫倒在地上。

    原来,那两只雕翎箭竟把两面“周”字大旗全射了下来。

    上百步之远的距离,如此神射,可称得上是百步穿杨。

    当周仆发现自己无事,扭头却见自己的两面大旗耷拉着落在地上,心中骇然,细思极恐,万一这两支箭是朝自己射来的,那自己可能活命?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铁定没命。

    如此威慑之下,整个场面寂静无声,所有的山越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降否?”何冲将大弓负在身后,拔出插在地上的乌云三叉枪,大声怒吼道。

    这一声吼,听在周仆耳中,那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整个人竟然被这一声吼给惊的坠落马下。

    当周仆再一次抬头看向何冲时,不知道什么时候,何冲身后不远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那正是陈剑率领的豫章郡兵。

    如此情形之下,周仆沉默无言,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周仆愿降!”

    随着周仆的这一句话,整个战场上,似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连何冲也不例外,毕竟独自一人面对近千大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玩脱了,可就真得拼命了。

    何冲看着夕阳下的余汉县城,颓乱的城墙满是铁与血的痕迹,轻风拂过,破烂的大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