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部队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要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往一块扯。”杨彦军连忙辩解。

    秋萍看到杨彦军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秋萍的爸妈暂住的这个郊区村庄的一部分居民进城谋生或者定居,空房子都租给了外地人居住。这些外地人住着廉价的出租房子,穿着廉价的衣服,吃着廉价的饭菜,也在这个世界上廉价地生活着。他们吃的普通,穿的普通,就是说话不普通,大部分人都讲家乡话,让人觉得,是的某个部门在这里召开全国的农民代表大会。

    在这里租房暂住的农民工,干什么的都有,多数在倒卖水果蔬菜、拾破烂检废品,他们资金少、体力弱、无特长,只能干这些城里人和外来的有些人不愿意干的粗活。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用偏方治病、背着大锯准备找活干的能人,听他们自我介绍,个个都是华陀再世、鲁班复生,但城里的绝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话都不愿相信、嗤之以鼻。

    在这个偏远的郊区乡村,把农民工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穷”字,他们比邻而居、相安无事,为了多赚几个钱,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来到大城市闻汽车尾气、看别人白眼。

    秋萍的爸妈租住的房子是一个农家小院的两间西屋,杨彦军跟着秋萍走进小院子里看到,三间正屋是有人租用后开的足疗诊所,正屋门口的墙上写着能治疗各种脚病的名称,当然,国家足球队的脚臭不包括在内,蒋正平的脚气很严重,估计这里也治不好,要不然,杨彦军会给总为别人着想的班长买点“灵丹妙药”回去,让他不再承受足疾之苦。

    见到依然是一身农民打扮的秋萍的父母,听到他们满口的家乡话,杨彦军感到格外亲切,顿时少了一些拘束。秋萍的父母看到杨彦军一表人才,听着他满嘴刚从蜜罐里捞出来的问候话,也是喜不自禁,又是倒水,又是递烟。杨彦军接过水杯,却谢绝了香烟,自己平时虽然有些烟瘾,但为了给面前的两位老人留个好印象,他今天要对嘴巴进行严格的烟火管制。

    租住屋的摆设很简单,几件旧家具一看就知道是秋萍的爸爸收废品时没有舍得当“废品”处理的代用品,屋子里已经发黄的白灰墙上布满了蚊子的尸体,那是秋萍的爸爸用粗糙的巴掌制造的动物标本。

    杨彦军与秋萍事先约定,他第一次到她家只坐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先让两位老人看看女儿的男朋友,有个初步印象。

    杨彦军坐了一会,看看手表,觉得肚子里的甜言蜜语倾泄得差不多,离与秋萍约定的时间也没有几分钟了,便郑重地向两位老人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在部队是个普通的士官,士官这个称呼里虽然有个官字,但还是属于战士。我在北京一无房、二无车,将来转业了想留在北京还要自己找工作。我现在没有能力给秋萍提供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今后会尽自己的努力,与秋萍一起,营造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请两位老人相信,我对秋萍的爱是真心诚意的。”

    秋萍的爸爸年轻时当过几年村干部,在农村也算是开明人士,他听了杨彦军小学生背书一样的几句话,看到他拘谨的表情、诚恳的态度,心里有几分宽慰,笑着对杨彦军说“像我们这种家庭出身的女孩子,一般不会去高攀城里的有钱人或者有地位的人,我和秋萍她妈没有反对秋萍与你交往,一是因为你是一个军人,原来总是说解放军是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出来的年轻人我们信得过二是因为你在农村长大,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吃过一些苦,这是克服今后生活困难的本钱。我们现在不怕你没有房子,就怕你没有辛勤劳动的一双手不怕你没有车子,就怕你没有能走正道的两条腿。你的有些情况秋萍已经给我们介绍过了,我们相信你!”

    杨彦军听了秋萍爸爸的话,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进城不久的老农民刮目相看,感动得连连点头说“大叔说得好,大叔说得好!”

    看到秋萍的眼色,杨彦军适时地起身告辞。两位老人肯定是已经知道了女儿的安排,没多挽留,笑脸送客。

    与秋萍一起走了一段通往公交车站的乡间公路,杨彦军的心情才平静下来。他刚才在秋萍家温馨的小屋里喝了一杯水,又在院子里两家公用的露天厕所里撒了一泡尿,肚子收支平衡,不赔不赚,但心里踏实多了。秋萍的爸妈似乎对自己还比较满意,来这一次应该说收获不蒋正平这小子有时说话罗嗦,但是让自己早一些与女朋友的父母见面的主意还是不错的。

    “你爸爸说话挺有水平的,真是没有想到!”杨彦军看到秋萍脸上泛滥着红晕,知道她现在的心情也不太平静,感慨地说。

    “我爸爸妈妈刚来北京的时候,我想让爸爸与其他的外地来京的农民一起贩蔬菜,从菜农手里把蔬菜收过来,用三轮车再倒运到蔬菜市场,收入稳定,也不接触太多的外人。但是,爸爸不同意,他愿意收废品,每天进城将居民家里的废品收起来,再卖给废品收购站,这样每天走街串巷很辛苦,收入也不是太高。他每天晚上从废品收购站回来的时候,三轮车上总是有从废品里挑出来的几本杂志或者几张报纸,吃过晚饭会一直看到深夜。有些人说,农村人进城打工,只知道干活,只知道赚钱,这是一种偏见。其实,不少像我爸爸这样的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劳动,也喜欢学习,他们追求物质生活,也注重精神生活,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他们可能比城里人更会享受生活。”

    秋萍说这番话时颇有几分伤感,也有几分自豪。

士 官 非 官(五)() 
五、

    春华秋实,夏雨冬雪,蒋正平在部队服役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蒋正平参军后的第二年,参加了部队的报考军校考试。他在参军前参加地方的高考时,以六分之差名落孙山,参加军校的考试,成绩竟然低于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他分析失利的原因一是自己平时工作忙,复习时间少二是当时家里的事情多,分散了复习时的注意力。

    公务班的战士不是技术兵,没有士官编制,蒋正平两年服役期满,是军务处从机关汽车队调整了一个司机编制,才把他在公务班转为士官的。

    “嗨,开车好学吗?”蒋正平有一次问杨彦军。

    “好学,车头上挂一桶泔水,老母猪都能学会。”杨彦军嘻皮笑脸地说,“怎么,你想学开车?”

    “我的任命在汽车队,却不会开车,占用人家的编制不好意思!”

    “这不算什么,机关里直接为首长服务的有些士官,也是占用部队的编制。”

    话虽是这么说,士官而不懂技术,蒋正平总觉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有一次他对杨彦军说“听说你参军时托了在部队工作的亲戚的关系,有了这个条件,你到部队后不应该学开车,而应该去学别的技术,你当时要是学了其他方面的技术,就不至于是现在这样的结果。”杨彦军满不在乎地说“我想学唱歌,嗓子不帮忙我想学跳舞,两腿不争气我想去当运动员,不,我不能当运动员,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运动。这样就只好学开车了,我是出了一次车辆事故之后,看见方向盘就发怵,才把开车的技术丢掉的。我觉得现在在公务班工作很好,虽然每天干活辛苦一些,但是没有安全方面的思想负担,不用整天担惊受怕。”

    不管杨彦军怎么想,蒋正平觉得在部队除了干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学点其他的本事。转为一级士官的第二年,他开始参加地方院校的函授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年秋天应该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

    也就是蒋正平参加函授学习的那一年,机关招待所经常到办公楼为值班干部送饭的一个女服务员小娟认识了他,听说蒋正平是自己的老乡之后,小娟再见他时的眼光里增加了不少的热度,温情的视线缠绕得蒋正平心跳加快、呼吸不均。在北京发展的外地女孩子,有些确实变化很快,变化也很大,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也丢掉了不该丢掉的。蒋正平觉得,进城的女孩子当中,依然淳朴可爱的还是大有人在,小娟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对小娟动心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和理智的围栏很快就阻挡住了蒋正平企图走向男女情感世界的脚步。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道路上的风云变幻,连国家气象局的高级工程师都无法预测。蒋正平认识小娟的那年冬天,自己的父亲因为中风卧床不起,之后不久,母亲又在医院查出患了癌症,家里原来不错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还有一件事,就在母亲要来北京做手术的前两天,秘书处的行政秘书告诉蒋正平,他所认识的那个小娟与机关里的几个战士交往的同时,也在与地方上的几个不良青年打得火热,她已经被招待所辞退。

    蒋正平用丰富的想象力搭建的空中楼阁轰然倒塌。

    他一度情绪低落,准备打报告要求提前复员回家,修复自己心灵的创伤,侍奉体弱患病的父母。他觉得北京像个大厂房,也像个大食堂,一般的人到这里都能找到活干,也能混碗饭吃。当然,干活与干活不一样,有弹棉花的,也有弹钢琴的,有拉二胡的,也有拉板车的吃饭与吃饭也不一样,有的端着金饭碗,有的捧着塘瓷盆,有人吃的是山珍海味,有人吃的是馒头咸菜。工作分工不同,待遇也不一样。自己在北京现在有地方尽义务,将来没地方混饭吃,因为他以后那副吃饭的碗筷,已经摆放在了家乡的土炕上。

    部队领导知道蒋正平家里的情况之后,安排他休假一个月,并在经济上给予他适当的照顾,暂时缓解了他家里生活中的茅盾。但真正让蒋正平打消提前复员回家照顾老人念头的,是本村一个叫黑妞的姑娘。

    黑妞与她的名字一样,皮肤较黑,体态较胖,长得不能说丑,只能说身上的四肢比例不太适当,脸上的五官搭配不大协调。黑妞人很勤快,学习也不错,是蒋正平读初中时同一学校低一届某个班的学习委员。黑妞中专毕了业,没有像其他女同学一样较快就业,多次碰壁之后,她毅然放弃在外找工作的努力,决心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她先后养过奶牛、种过大棚蔬菜,都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和缺乏种养知识,以失败而告终。在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她后来尝试着饲养獭兔。黑妞由于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几年时间,她的特种养殖搞得风生水起,她家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户。

    黑妞富了之后,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向村里依然生活贫困的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蒋正平在家休假时明显地感觉到,黑妞对自己家里不仅有资金支持,也有感情投入,父母的病床前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当自己的姐姐出面撮合两个人的婚姻时,蒋正平并没有感到突然。为了黑妞能够名正言顺地进出自己的家庭,也能够正大光明地代替自己行孝,蒋正平在那次探家之后的第五个月,就与黑妞结了婚。

    蒋正平结婚之后,杨彦军想“欣赏欣赏嫂子的芳容”,几次向蒋正平索要黑妞的照片,蒋正平不得已才给了他。

    杨彦军看了黑妞的照片,又听蒋正平介绍了家里的一些情况,觉得班长夫人的行为虽然令人敬佩,但身材和面孔毫无欣赏价值,便直言不讳地对蒋正平说“有的人是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你是一棵好白菜让老母猪给拱了。我觉得,你完全可以”

    蒋正平不等杨彦军把话讲完,就不高兴地说“你别往下说了,有些人是外貌协会的会员,找异性朋友主要看外表你是耳鼻喉科的医生,总是在五官上挑毛病,找老婆不能只看长相。”

    “你说的很对,找老婆不能只看长相,也不能不看长相,外表大体上要说得过去,不要太漂亮,也不要太难看,不要太瘦,也不要太胖。”

    “你这不是找老婆,是想买五花肉!”

    蒋正平一直觉得,黑妞是自己的老婆,而不是自己的“爱人”,因为他对黑妞只有感激之情,没有爱慕之心,他没有真正“爱”过黑妞这个“人”。他和她,夫妻生活上可以嘴对嘴,人生道路上可以手挽手,但感情上还没有达到心贴心。蒋正平有时候也觉得自己这种状态对不起黑妞,只是期待着退役以后在共同的生活中与她建立起比较深厚的感情,当然,这需要时间,时间是能够改变一切的。

    杨彦军似乎不甘心,用现身说法继续开导蒋正平“原来别人给我介绍的在家乡省城工作的那个女孩,家里的条件不错,每月的收入也不少,开始我听了介绍人讲的情况以后还比较喜欢。但后来与她见了两次面,没有什么感觉,她身上没有让人心动的地方,我最终还是和她吹灯拔蜡、各奔前程了,后来遇见秋萍,那是真心喜欢。”

    “你一会喜欢那个,一会喜欢这个,态度变化那么快,是变态男呀!”蒋正平没好气地驳斥杨彦军。

    “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在其他条件基本符合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找个相貌好一些的女朋友,这种心态很正常。”

    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好火费炭,好女费汉。你要是总想找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当心将来活不到六十岁。”

    “我现在的小媳妇算不上太漂亮。”

    “你是想找个漂亮的,但是没有条件。”

    蒋正平与杨彦军辩论时,嘴里说话很硬气,心里有时却在想,一个人的发展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果有一条缰绳拴着你,千里马也成了老黄牛,目前也有一条缰绳拴着自己,拴住自己的这条缰绳叫“家庭”。他知道,与自己入伍时间差不多的战友,有的已经在北京上班,有的虽然暂时还没有离开部队,但已经在北京联系好了工作,自己以后只能拖拉着木犁去耕耘家乡的黄土地了。

    杨彦军不识时务,专捅别人的软肋,前几天又问蒋正平“你结婚快两年了还没有孩子,是你不行还是你老婆不行?”

    蒋正平瞪了他一眼,不想回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