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部队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秘书不情愿地提着茶叶上了二楼。

    送走了崔秘书,龙传珍进入书房对乔新安说“我刚才在外边听到了你对崔秘书说话的大概意思,你不要又是一条道直走不拐弯,研究所新建生活服务中心的事又不是你分管的业务范围,你明天去应付一下就行了,没必要非要那么较真。”

    乔新安看了一眼龙传珍,不高兴地说“我与你说过多次,我在工作上的事情你不要多嘴,多嘴也没有用,我有我的办事原则,原则是不会随便改变的。”

    “你这不叫原则,叫固执,对的可以坚持,错的为什么不能改变?”

    龙传珍在国家机关某部工作,刚刚提升为正局级部门的领导,她总是说乔新安的有些观点陈旧、过时,有些做法死板、保守,有时候对乔新安说话毫不客气,横加指责。

    “你混淆了对与错的标准,现时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乔新安不太高兴地对妻子说,“社会上事情复杂化,把我们的脑袋也搞复杂了,其实有些道理很简单。有些人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是利益的驱使,是另有所图,是想把水搅混。过去一些有志之士,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在一些无志之人,可为一升谷低头。过去有一些人,见风使舵,顺水漂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现在也有一些人,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不管见人见鬼都说鬼话。以前社会上为什么有些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就是一些有些人的麻木、容忍,麻木、容忍就是纵容、支持,现在这些人口头上说的变了,但行动上并没有多少改变。”

    “不要总是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繁琐小事,你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抓主要矛盾,要把该办的事情办圆满,要建设和谐社会,不是总做得罪人的事。”

    “有些人喜欢把上级的精神曲解后当成挡箭牌,不然他们在群众面前就成了诸葛亮船上的草人。你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领导,有的工作看似细致平凡,百姓为他树了纪念碑,有的政绩好像突出显赫,百姓却为他铸了耻辱柱?那些高大的墓碑下边埋葬的并非都是名彪青史的伟人,而许多矮小的坟丘底下却躺着道德高尚的凡人,群众心中的天平可以把一个人称得斤两不差。”

    乔新安与妻子的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完全没有性再将材料看下去的兴致,他独自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深思。

    有人说,一桩婚姻就是一本书,多数时候,别人只能看到书的封面,而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夫妻生活,年轻时如诗歌,年老时像散文,而中间的漫长时间,那是一本厚厚的情节曲折的。在人生的舞台上,乔新安觉得,自己和妻子激情岁月的诗歌已经朗读完毕,晚年悠闲生活的散文还没有开始书写,现在经常的争辩和有时的共鸣,都是内容丰富的的新篇章。夫妻两人之间,要在生理上嘴对嘴、身贴身并不难,难的是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手牵手、心连心。乔新安非常羡慕身边那些退休的老首长,与恩爱一生,或者只是患难与共,根本算不上恩爱一生的老伴,相互搀扶着,一起用蹒跚的脚步去丈量人生的最后一段行程。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羡慕,旷达的处世情感让人敬佩。有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就尽情地欣赏今天的月亮有可能吃不到明天的早饭,就仔细品味今天的晚餐。虽然夫妻都很老了,坚硬的牙齿也脱落得差不多了,但是,还能够用柔软的牙床津津有味地啃咬爱情之果的内核。

    争强好胜的龙传珍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别人说的话、办的事,都用自己的标准尺寸进行丈量和评论,这使乔新安心中不快。更可气的是她喜欢对计划部工作上的事说三道四,有时候让乔新安难以容忍。

    乔新安觉得心里很乱,他给依然在翻看报纸的龙传珍打了个招呼“我去冯部长家里坐一会!”

    尔后就上了二楼。

将军楼(二)() 
住在乔新安楼上的是计划部的老部长冯长平,冯长平已经退休多年,儿子和女儿结婚后都在外边单住,他和老伴平时只能用相濡以沫的柔情填充空荡荡的房间,打发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时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老两口有时也出去买买蔬菜、逛逛商场,在楼房间的花园走走步、散散心。一双儿女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家来的那个双休日,才是他们的节日,看着活蹦乱跳的外孙、孙女,老两口每一次都是忙活得腰酸腿疼,喜欢得眉开眼笑。

    冯长平吃过早饭看了一会报纸,便习惯地与老伴方洁一起到户外散步。

    北京的部队干部退休以后,原来是师以下职务的,有相当一部分都又找了一份工作,即充实晚年生活,也增加经济收入。而原来是军以上职务的,除个别人外,绝大多数没有再干其他的工作,他们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不是带孙子、陪老伴,就是练书法、学画画。冯长平退休以后,先是带着方洁浏览了国内的几处名胜古迹,拜访了外地的几个亲朋好友。后来因为方洁腿脚不便,不能出远门,他也就成了陪伴老伴的“宅男”。

    楼房间小花园在明媚的阳光下草绿花红,喜鹊在树枝间鸣叫,麻雀在草丛中觅食,

    方洁是部队医院的退休医生,由于腿脚不利索,走起路来步幅很速度很慢,冯长平指了指喜鹊和麻雀,对老伴说“北京虽然建了一个很大的鸟巢,但那里并不是它们的家,它们不知巢在何方、食在何处,天天依然还那么乐观的唱着跳着,小鸟的生活态度真是值得人们赞扬。”

    方洁听了冯长平的话,笑着说“你又不懂鸟语,怎么知道他们是在唱着跳着生活,说不定它们是在哭着诉苦、跳着抱怨,说人们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你说的有道理,不要说人与鸟相互不理解,人与人有时候也是相互不理解,比如有时候,退休干部看见在职干部觉得很可笑,天天忙忙碌碌,说不完的官话、套话在职干部看见退休干部觉得很可怜,天天无所事事,说不完的废话、闲话。”

    “你这话说得不完全对。”方洁反驳冯长平说,“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新老干部互相尊重的事并不少见,乔新安对退休干部就比较尊重,他说过,年轻人是花,老年人是果,花朵娇艳,要用心呵护,果实珍贵,要精打细收,没有种子就没有苗,没有苗哪来的花。你的好朋友鲍清彦对在职干部就不太尊重,总是挑他们的毛病,还爱说老子当了兵穿四个上衣口袋干部服的时候,你们还穿开裆裤呢!”

    冯长平制止住方洁说“你别住下讲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你看,老鲍过来了!”

    管理部部长鲍清彦坐在一个小姑娘推着的轮椅上,后边跟着他的老伴老关,从曲径的那一边走过来。

    “鲍大哥,有些天没有看到你了,还在垂死挣扎呀,我以为你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呢!”冯长平比鲍清彦年轻几岁,两个人是几十年的老交情,见了面不开玩笑不说话,他离老远就朝着鲍清彦喊,“你该走的时候就放心地走,我们会继承你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方洁嗔怪地拉了拉冯长平的衣袖说“你怎么与鲍部长一见面就说不吉利的话!”

    冯长平笑笑说“我们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在乎什么吉利不吉利,想说啥就说啥。”

    鲍清彦脸上皱纹密布,如同树桩上的年轮,记录着他漫长的七十多年人生所经历的苍桑。他这几年身体不太好,每年都像候鸟一样,寒冷季节要到南方住上几个月,天气暖和了再回到北京来。

    由于身材高大,鲍清彦坐在轮椅上腿伸不开、腰挺不直,等轮椅推到冯长平跟前,他才佝偻着身子对冯长平说“你不要以为身体比我稍好一些就骄傲自大,以前下象棋、打扑克你总是赢我,现在我要与你比比看谁活的时间长。”

    冯长平上前热情地拉住鲍清彦的手,开玩笑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估计你比我活得时间长。”

    鲍清彦也笑着说“活千年万年不可能,再对付个三五年问题不大。你以前总说我是三高,高个、高薪、高干,我现在也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

    方洁和老关打了招呼,两个人在一边聊起了家务。

    冯长平问鲍清彦“您老人家在职的时候天天大鱼大肉,抽烟喝酒,三高还有情可源,现在不应当再有三高了,有人说过,要想降低三高,退休命令比吃药更见效,你是不是还没有放弃狗改不了、人改不了吃肉的饮食原则?”

    “不,不,我现在成了吃素的,唐僧肉摆面前都不会瞧一眼。”

    “要是真有唐僧肉,还是应该吃,可以长生不老啊!”

    “现在什么肉都不能随便吃,唐僧肉里边搞不好也有瘦肉精。”

    “我不像你,从来就没有三高,我有恐高症!”冯长平说。

    “你确实有恐高症,要不然,组织上准备提你当部长与你谈话时,你说,我当副部长挺好的,提了部长怕干不好,让更合适的人去干吧!”鲍清彦对冯长平说,“你当时的话可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是是傻瓜一个。”

    冯长平和鲍清彦还在那里开玩笑,方洁指着推轮椅的小姑娘问老关“这个女孩子是新来的吧,你们家原来的那个保姆不干了?”

    “对,原来的保姆回老家结婚了,这是刚来的小翠,今年才十八岁,去年高中毕业没有考大学,就出来打工了。哎,对了,她还是你们家老冯的老乡呢!”

    鲍清彦招手示意让冯长平探下身子,然后附在他耳边悄声说“问你一件事,你知道我有一个侄子在研究所工作,我听他讲,他们所里花一两千万建了一个生活服务中心,想引进物业在里边经营,结果几个物业公司都不愿意进去,他们怕部队营院里客源少,生意不好做。最后所里谈妥了一个物业公司,每年给人家补贴几十万元,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冯长平直起腰来,笑着说“你这个老鲍,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现在有吃有喝的,还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

    鲍清彦红了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这个人的毛病是你知道的,看见不合理的事嘴里不说心里不舒服。我们在职的时候,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可是现在执政的有些领导,两分钱合成一分用,尽管他都是花国家的钱,也让人看了觉得心疼。我听说中心落成典礼的时候,乔新安还去了,你是他的老领导,让他注意听听群众的反映。”

    “乔新安前天到我家去,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虽然参加了生活服务中心的落成典礼,并且还讲了话,但是对这个项目的建设还是有不同意见的。”冯长平对鲍清彦说,“我原来经常给乔新安讲,经费使用要精打细算,要用在实处,他对我的话一向还比较重视。现在他是副部长了,如果不是主动找我,我就不会给他提太多的建议,以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你应该知道,在职时同样的话说几遍,那叫反复强调,退休后同样的话说几遍,那叫唠唠叨叨,人家嘴里不说,心里不一定爱听。”

    “你比我有涵养,我是腚眼里夹不住热屁,肚子有什么话一定要说出来才痛快,如果想说的话没说完,棺材盖钉上了也要把它顶开。”

    “掌握一个原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少说或者不说。乔新安前天还对我讲,他很羡慕退休老干部,心无所载,与世无争,与老伴一起,悠闲度日,共赏夕阳,那是神仙过的日子。”

    “他说的有道理,只是夕阳无限好,难免挂得早。尽管退休生活悠闲自在,有几个领导干部愿意提前或者按时退休的,都想多干几年。”

    老关看到冯长平与鲍清彦说得热闹,在一旁插嘴对冯长平说“冯部长以后开导开导我们家老鲍,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少过问别人的闲事。”

    冯长平说“老鲍用不着我开导,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你多给他安排一些任务,他就没时间管别人的事了。”

    老关看了一眼鲍清彦说“我是想在家里给他安排点事干,但是他没耐性。上次大儿子带着小孙子从国外回来,我让他哄孙子睡觉,孙子没睡着,他倒打起了呼噜让他削苹果喂孙子,孙子的肚子空着,他的胃倒装满了”

    鲍清不好意思地制止老关说“你不要净在别人面前说我的不是,我那个小孙子太贪玩,不好好睡觉,也不好好吃东西。”

    “我不是说你的不是,是提醒你以后办事有些耐心。”老关没有把冯长平夫妇当成外人,继续揭鲍清彦的短,“我们家小孙子刚回来的那几天,他还算有点耐性,与孩子亲热的不得了,几天以后就有点烦了,你们知道他对小孙子说什么吗?你这孩子一会一尿,是不是前列腺有毛病?你这孩子烦躁不安,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你这孩子把衣服脱那么光干什么,想当明星呀!你这孩子不是吃就是喝,不是喝就是玩,跟**干部差不多了!你们听听,这是一个爷爷对三岁孩子应该说的话吗”

    老关的话把冯长平和方洁都逗笑了。

    鲍清彦红着脸,瞪了老关一眼,对小翠说“我该吃药了,咱们回家,让老太婆一个人在这里瞎胡扯。”

将军楼(三)() 
乔新安是冯长平家的常客。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乔新安到冯长平家的次数比较多的原因,一是因为两家离得近,楼上楼下二是冯长平是他的老领导,感情较深更重要的一条是他与冯长平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说话投机。在冯长平家里,他是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话,有些也可以悄悄地说。他出差去东北今天早上刚回来,给老部长带回一株吉林的野山参和一盒大连的干海参,吃过晚饭就上了楼。

    方洁对乔新安也没有太多的客气,白天来泡一杯清茶,晚上来倒一杯开水,任凭他和冯长平天南海北、云天雾地的瞎聊,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

    “邱正良再有几个月就满六十周岁了,你与殷刚谁接班的事机关里传说很多。”乔新安刚在沙发上坐下来,冯长平就对他说,“殷刚这个同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