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部队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里人真是怪,农民想休息的时候休息不了,城里人让休息反而不愿意休息。”海大伯说。他见汪泉只笑不说话,又接着往下讲,“你要是不想休息很容易,回到家里来与父老乡亲们一起,按照电视里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天天都有你干不完的事。”

    汪泉对海大伯说,他感谢乡亲们的信任,自己最近也有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的想法,但更多的是考虑怎样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能不能与大伙一起干点事,要想一想再说。

    海大伯还像原来当生产大队干部时那么健谈,发苍苍,眼茫茫,提起往事话语长,与汪泉父子俩聊了差不多半天时间才又用拐杖敲击着地面回家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汪泉对父亲和哥哥说,他想把老宅院的房子翻修一下。

    “我给月英通了个电话,我们两个人在外边这么多年,没有很好地孝敬老人,心里觉得亏欠很多。现在我和月英都退休了,我们俩准备着以后城里乡下两边跑,尽量在乡下多住一些时间,与家里人一起,照顾好三个老人。老宅院的房子闲着也是浪费,将来我们回来了就在那里住。”

给老兵安个家 第四十章 返乡(下)() 
汪涌听了弟弟的话,首先表示欢迎,他说老宅院几间房子的地基和墙体还好,大梁和大部分砖瓦都能继续使用,更换檩条和椽子,加上再买一部分砖瓦,花费几千块钱也就够了。汪涌还说,他可以到附近镇子上的工程队请两个师傅来,再找几个亲朋好友当帮工,半月二十天的时间就能把旧房子翻建一新。

    汪泉的老父亲听了汪泉的打算,高兴地说:“我和月英的爸爸妈妈身体都还不算太差,不需要你们太多的照顾,我主要是觉得乡下空气好,吃的东西新鲜,活动的场地也大,对你们以后的身体有好处。我在城里住着,总是觉得憋屈的慌,心里难受,你们住到乡下来,心情可以放松放松。你原来有工作,组织上让你去哪你去哪,让你干啥你干啥,没有别的选择,现在退休了,不是想在哪住就在哪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吗!”

    在家里住了几天之后,汪泉给谭森通了个电话,谭森告诉他,最近这一段时间筹备建房的工作进展很顺利,综合部与信实公司合作开发土地的协议已经签过了,几个招标会也都已经开过,现在大伙正在紧张地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汪泉如释重负地说:“这样我就放心了,当初我真是害怕我和郝金山两家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的这个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我今天就给郝金山打个电话,表明我的态度,我既不羡慕他家的房产多,也不嫌弃他女儿是农村户口,孩子们的事我不再干预,由他们自己去做决定,听其自然。据我儿子讲,郝金山的房产虽然很多,但是他的女儿并不准备去住。如果我的儿子与他的女儿现在能谈到一块去,以后结了婚,又没有地方可住,可以住到我买的经济适用房里。但是我的儿子总是想离我越远越好,他要是犟起来,脖子上那几根筋拧在一起比钢丝绳都硬,扭都扭不动,我的房子他很可能也不一定愿意去住,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谭森打断汪泉的话说:“我没有听明白,你刚才讲的话什么意思,你儿子住你的房子,你到那里去住?”

    “我的意思是说,我和老伴以后大部分时间要在乡下度过。从小里来说,我们两家有三位老人需要照顾,当儿女的要补上尽孝这一课。从大里来讲,我们俩要和乡亲们一起流汗出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电话里又传过来谭森的爽朗的笑声:“你小子就会唱高调,就你身上那几根老骨头,还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地里的蚂蚱一抬腿,就能把你踢个跟头。”

    汪泉也笑着说:“你这个家伙太小看人了,一只蛤蟆还有四两力气呢,再说了,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只出力气,还要动脑筋、想办法。我现在觉得,老同志退休以后要想再干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在年轻人面前也要不甘落后。你有青春痘,我有老年斑;你有黑头发,我有白胡子;你年轻过我也年轻过,我曾经年老过,你年老过吗?这些不全是我说的话,后边一句好像是一个当红作家讲的。”

    电话里又传过来谭森的哈哈的笑声:“你的决心很大,精神也很好,但是,能违背自然规律吗?”

    “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我的意思是说,人老了,思想不能老,精神也不能老,这样才会越活越年轻。”汪泉认真地说。

    “你和老伴现在可以不管儿子,但是,他和你的儿媳妇以后要是生了孩子呢?”

    谭森对汪泉说话的意思依然不太理解。

    “郝金山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我原来给你讲过,我和老伴在农村住一段时间之后,念军结婚有了孩子,我们准备着再回北京带孙辈,现在看来,郝金山爱人小肖将来可能会给女儿带孩子,将来我们老两口想管孩子可能还轮不上呢,要不然我怎么会说以后大部分的时间要在农村度过呢!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以前从乡下进入大城市,现在再城里回到农村来,早看群星隐退,晚观红日西坠,也算是一种回归自然吧,若干年以后,我这把骨头还打算要老死林下与草木同朽呢!”

    谭森与汪泉调侃说:“可能再过若干年,你身上发出的磷光还要与日月同辉呢!你这个家伙以前曾经说过,搬到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以后,还要和我继续做邻居,怎么原来的约定都成了飞机上做报告——讲了空话呢?”

    汪泉说:“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人的思想也不会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我准备给任局长也打个电话,把有些情况给他讲清楚,别让他对我有个害怕困难、临阵脱逃的不好印象。”

    “你想到哪里去了,任局长一直还是非常信任你的,你把情况给他讲一讲,他会非常理解。”

    汪泉还告诉谭森,他最近想把里老宅院的房子进行翻建,作为自己以后在乡下的住所,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再回城里。他最后问谭森:“殷玲同志最近身体怎么样?”

    “她很好。”谭森说,“主要是心态调整过来了,上午去买菜,下午学跳舞,晚上与我说话聊天,每天都很充实。她说你说话风趣幽默,也一直在掂记着咱们的经济适用房建好以后与你做对门邻居呢!”

    汪泉说:“想与我搁邻居还不容易吗,今年我把老家的房子翻修好了以后,等小环境也治理好了,请你和殷玲同志先到我们的新农村来体验体验生活。农村淳朴的民风,浓厚的亲情,长期在城里生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我现在白天帮家里人在地里干活,吃过晚饭就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与乡亲们一起乘凉,清风送爽不收费,月亮照明不要钱,既省油又省电,还收获了快乐。我这一次在家住的时间比较长,体会比较深。哎,我回到老家来有二十多天了吧?”

    “我给你算着呢,二十八天,你这一次回老家都快要‘满月’了。”

    “说我快满月了也行,我要在农村‘新生’。”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过去的生活记忆尤深,对农村现在的生活一闭上眼睛就能想像得到。在城里边,部队大院还好一些,在地方上,特别是买了商品房居住的人,邻里之间互不来往,同事之间人情淡薄,我一直看不习惯。还有一点,现在城里的年轻人,大多数不愿意与父母同住,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会感到孤单,有人说儿女成家另住之后的城市老人,是‘家里只有老两口,旁边卧着一条狗,吃的用的全都有,感冒发烧没人瞅’。像我们这样的五六十岁的人,谁也不能说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吧,我代表殷玲同志先谢谢你的邀请,她那一次与你的老父亲谈过话之后,现在也开始向往农村生活了。等我也退了休,女儿成了家,我和殷玲到你们在农村的家里做客。”

    汪泉说:“你说话要算数,咱们一言为定。当然,我刚才说的在农村常住的话只是一种心愿,北京我们也是会经常回去的,在农村的乡亲们不能丢,在城里的朋友们也不能忘。”

给老兵安个家 第四十一章 理解() 
任复兴最近工作非常忙,筹建办的使命已经完成,综合部从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又抽调了一些人,在筹建办的基础上组建了营建办公室,任复兴任主任,谭森任副主任,下设工程、财务、后勤三个小组。汪泉因为请长假回了老家,直政局又委派一名四十多岁的老干事参预营建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和反映老干部们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向老干部们通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情况。

    任复兴与谭森进行了工作分工,他主要在机关里负责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协调工作,谭森主要负责施工现场有关事务的处理。

    谭森几次在新尚坡工地和信实公司的赵副总碰面,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开工的筹备及后续工作。由于地价和房价持续走高,赵副总总是觉得与部队合作开发土地吃了大亏,也总想着中间会有点什么变故,借口中止这个合作项目。后来他看到部队方一片诚意,通过给招标公司做工作,将住房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给了并没有太多优势的信实公司,特别是郝金山反复强调以诚取信,争取在房地产业有一个好的名声,坚持与综合部合作以后,自己也就暂时不好再说什么了。

    这一天吃过早饭,谭森和赵副总约好,一起到新尚坡工地现场,检查施工前地面上的杂物清理情况。他下了汽车,刚走到现场旁边,就远远地看到郝金山与赵副总站在场地中间,比比划划,情绪激动地在争论着什么。郝金山见到谭森走过来,连忙丢下赵副总,紧走几步迎了上去说:“好几天没有看到谭参谋,最近这一段时间准备开工现场辛苦了!”

    谭森也连忙上前两步,紧握住郝金山的手,开玩笑说:“郝总今天亲临到现场检查工作,事先也不通知我们一声。”

    郝金山也开玩笑说:“按照在军队里的职务,我每一次见了你都应该先打敬礼,然后再请示汇报工作。”

    谭森端详着郝金山说:“郝老板现在精神不错,红光满面,一定是喜事临门,财源茂盛。”

    “人生在世,如意之事无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你总惦记着不如意的事情,那日子就没法过了;如果你多想一想高兴的事,天天都会有好心情。”

    “郝老板住有定所,食有佳肴,在外朋友共聚,回家贤妻相伴,也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郝金山苦涩地笑笑说:“谭高参真会概括,听您的意思,好像做生意的老板都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每天无忧无虑,万事顺心。其实不然,对有些人来讲,钱多了并不完全是好事,世人为了钱,夫妻反目,兄弟相残的事难道还少吗?我这几十年一直都在拼命赚钱,现在有时候想想,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生不带来,死还能带走吗?儿孙自有儿孙福,有的孩子并不想靠父母的遗产过日子。有些人的钱多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对钱失去兴趣,整天在存款折上玩弄数字游戏,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意思。有人说得好,当你渴极了的时候,觉得最珍贵的就是水,当你喝饱了的时候,觉得最微不足道的就是水。外国的很多有钱人,可以捐资办学、扶贫济困,而在我们国家,不知是道德缺失,还是制度不全,你想要办些善事,有些人,我说的主要是同行,可能会把你看作叛逆、另类,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让你在社会上无处容身。”

    谭森用欣赏的眼光看着郝金山说:“想不到郝老板心里还埋着一颗仁爱的种子。”

    “仁爱谈不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只是希望以后不想让人们说房地产开发商个个都是贪得无厌、冷酷无情,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人。”

    “我相信您说的话,汪泉同志前天从老家给我打电话时还提到过您,说您是个很讲信誉的大老板。”

    郝金山红着脸说:“有些事情说起来惭愧,我原来对汪泉同志存在偏见。最近几天,他也给我打过两次电话,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佩服他的勇气,也很羡慕他的超脱,能够下决心远离尘嚣,返朴归真,在人心浮燥、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我们这些人,天天都在蚕食土地,不停地浇铸水泥柱子,把人们与大自然隔离开来,将自己圈在城市里。”

    谭森诧异地说:“想不到搞了大半辈子住房工程建设的郝老板会有这种想法!”

    “我的这种想法也是最近才形成的,我想等到眼下的几个项目完成之后,就‘金盆洗手’,归隐山林。你是汪泉的好朋友,想必有些事情已经知道了,我们两个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存在着误区,现在我对孩子决定的事情不再反对,凡是能够给我女儿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人,我都应该感谢他。最近发生的我们两家大人们与孩子们之间的矛盾,让我意识到,金钱不仅买不到亲情,反而还会使你在感情上的债务越背越重。”

    谭森说:“你们两个老战友能够消除误解,我感到非常高兴,汪泉是个很好的同志,这一点您比我更清楚。汪泉在这里也好,不在这里也好,希望我们都能够一如既往地友好合作,把新尚坡这个项目搞好。另外,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与汪泉搁了多年的邻居,我了解汪泉,也了解他的儿子汪念军,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好孩子,自强向上的性格决定他将来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郝金山听了谭森的话,连连点头,真诚地说:“孩子的事,我刚才进了,任其发展,不再干涉,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边祝福他们。我近几年来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完成一个项目就结交一批朋友,而不是树立几个敌人,但是,有些人对我的主张并不支持。唉,人各有志,不能强勉,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走自己想要走的路。”

    谭森听了郝金山的话,联想到他刚才与赵副总激烈争论的样子,不安地问:“难道我们的合作还会出现什么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