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部队大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肖永福当了三十多年的兵,“组织”具体是谁,他一直没有搞太清楚,似乎觉得对着部长说这句话,“组织”就是部长,对着协理员说这句话,“组织”就是协理员。

    肖永福的爱人叫柳絮,柳絮原来是肖永福老家邻村一个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全公社有名的“铁姑娘”,五大三粗,身强体壮。肖永福他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叫做“买牛要买抓地虎,娶媳妇要娶大屁股。”抓地虎是指四条腿长得短且粗壮有力的耕牛,这样的牲畜拖车拉犁有劲。大屁股姑娘一般身体强壮,干活有力气,能生孩子,按照老百姓的观念,那就是“美女”。肖永福在家乡当生产小队的队长时,能说会干,在本公社范围也是小有名气。柳絮和他结合,应该说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

    柳絮随军以后,总是觉得城里不如乡下好。乡下有供销社,三间屋子大的门面里边吃的用的齐全,可以挑着买,在城里的商场里想买几样东西,楼上楼下跑好几趟也还凑不齐;乡下有卫生室,取药打针找到一个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在城里的医院看病,这里挂号,那里取药,晕头转向折腾了半天还不知道自己害的什么毛病;乡下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干,城里人说话绕圈,办事绕弯。

    柳絮进城后在一个部队家属小工厂上班,她不事修饰,还是一副农村大嫂的样子。肖永福让她打扮打扮,换换包装,她不屑地说:“花钱买好衣服、买化妆品,打扮漂亮了让别人看,我才不干那种傻事呢!”

    肖永福当战士的时候,给正在与自己谈恋爱的柳絮讲:“我当几年兵可能要复员。”柳絮说:“复员好,复员回家种地。”

    肖永福提干以后,对成为自己妻子的柳絮说:“我在部队干几年有可能要转业。”柳絮讲:“转业好,转业回家种地。”

    后来,提为副师职秘书的肖永福又对柳絮讲:“再过两三年我就要退休了。”柳絮还是那句话:“退休好,退了休咱们一块回去种地。”

    柳絮这辈子好像种地就没有种过瘾。(。)

肖秘书(四)() 
部队干部住的公寓房会随着干部的职务变化而不断调整,什么级别的干部住什么样的房子。肖永福在机关里几次调整住房,柳絮都让肖永福挑选一楼,一楼一般都能到挑选到,因为年轻人想住一楼的人不是很多。柳絮觉得,住在一楼可以在楼前楼后的空地上栽几棵葱、种几株蒜。后来机关干部宿舍前后的空地都成了草坪,她就在室内的小阳台上用花盆养几棵丝瓜、葫芦什么的,看不到果实瞧秧苗,心里也感到舒坦。

    肖永福快要退休了,还是当他的行政秘书,吃的喝的东西早就不给干部们分了,喊队的事情也交给年轻的秘书去干了。他还不太适应每天只是车场看看、分队转转,查查卫生、抓抓安全,这一类只动嘴不出力的工作,经常找办公室的齐主任去要任务。

    机关干部们出差的机会比较多,肖永福刚调到机关来的时候,干部们出差走的时候,是小包一个,回来的时候,是一个小包,在部队吃了一顿饭,还要交两毛钱、四两粮票,没有谁给谁送礼品这一说。后来干部出差就有了变化,出去时的空包,回来时装满了东西,出去时的小包,回来时换成了大包,有些领导出差回来的时候,还让肖永福安排战士进候机楼和火车站台上去接,不然带回来的东西拿不完。

    肖永福常年不出差,他怕柳絮看到别人总是往家里带东西心里不平衡,故做不在乎地对她说,你别看他们出差回来带那么多东西,其实经常外出也有危险,坐飞机时候掉下来的补偿费,还不够老婆改嫁时办喜事用的。柳絮对肖永福说,你不用安慰我,我才不眼红谁从外边带什么东西回来呢,家里有大米白面玉米粥和猪肉白菜炖粉条,别的我什么都不稀罕。

    柳絮并没有给肖永福生几个姑娘几个儿子,政策随着形势变,这是正常现象,有的人对经常变化的政策不太理解,其中有一句发牢骚的顺口溜叫做:“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刚说不变了,又下文件了。”柳絮开始的时候对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有点想不通。他和肖永福结婚时,生孩子没有限制。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儿子出生以后两岁,正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独生子女又成了军队干部家庭生育孩子的唯一选择了。

    肖永福说:“要一个孩子也挺好,咱科学喂养,确保质量。”

    肖永福两口子在生活上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孩子喂的可都是“精饲料”。结果呢,用肖永福的话说是:“种下了一粒稻种,长出了一棵稗子。”

    肖永福的儿子叫肖小虎,肖小虎小的时候正是肖永福忙着为大家办好事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想上个好一点的幼儿园或者好一点的学校,只要找到肖永福,肖永福都会积极地帮助去跑,有时候扛一袋大米掂两桶豆油就能把事情给办妥了。结果最后是肥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肖小虎学习的事情自己反而没有怎么顾得上管。

    肖小虎长大以后对好多事情都不满意,首先是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觉得“肖小虎”这个名字俗不可耐,毫无创意,四条腿的小老虎有人保护,两条腿的肖小虎没人稀罕。他职业高中毕业以后换了好几个工作单位,不是嫌这里拿钱少,就是嫌那里工作累,频繁地跳槽。生产队的驴要是跳槽,还可以抽它几鞭子,肖小虎跳槽,肖永福干生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肖永福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生闷气: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你说你们创造这些新名词,像什么“帅呆了”、“酷毙了”,把“好”啊“妙”啊这些老词代替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还有些创造的新名词简直是让人莫明其妙,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儿子谈第三个女朋友时,肖永福问他,女孩子是做什么工作的。

    “刀削面!”儿子心不在焉地说。

    肖永福有点急了,嚷嚷说:“这次怎么又谈了个炊事员?”

    儿子不耐烦了,说:“你喊什么呀!啥叫炊事员?人家是美容师。”

    还有一次,肖小虎的一个朋友开着一台新买的“桑塔那”小汽车到家里来找他玩。那个人走后,肖永福问肖小虎:“你那朋友是餐馆送饭的?”

    肖小虎不高兴了:“谁说他是送饭的?”

    “我看他小车后玻璃上贴着一张纸,上边写着‘肉加馍,请关照’六个字。”

    肖小虎瞪了老子一眼,不高兴地说:“新司机开着磨合车,跑的比较慢,就叫做‘肉加馍’,怎么会是送饭的,你都扯到哪里去啦!”

    你们听听,这倒是老子的不对了。

    肖永福用鼻子“哼”了一声,不满意地对儿子说:“我看你们以后还能创造出什么新词来?总不至于把‘进厨房’改成‘下厕所’吧!”

    这两年,爷儿两个老是打嘴仗,肖永福认为儿子不争气,学习成绩上不去,没有考上好学校,有了工作以后又不好好地干,这山望着那山高。肖小虎觉得老子没有本事,一辈子才混个行政秘书,要是像人家的老子一样挂个什么“长”,自己也早进了军校,起码弄个大专或者本科文凭。

    双方肚子里都有气,见面就没有好脸,两个人碰面以后说的有些话,好像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像是从枪管里发射出来的一样。

    美国在利比亚、伊拉克的战争早就结束了,肖永福家里的战争还在继续,柳絮像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联合国,说说这个,这个不听,劝劝那个,那个不理。

    这一天下午下了班,肖永福到机关食堂里买馒头,刚进入食堂的大门,就看见办公室的齐主任已经坐在那里吃上了。他今天不知道碰到了什么高兴的事,面前摆着一碗米饭、两个炒菜,外加一瓶啤酒。

    “肖秘书,过来一下!”齐主任也看见了肖永福,朝他招了招手,肖永福连忙走了过去。

    面前的啤酒已经喝下去大半瓶,齐主任脸色红红的,喷着酒气对肖永福说:“这一期的高科技知识培训班让办公室去一个人参加学习,我看现在就是你清闲一些,准备让你去。”

    肖永福生性好动,又长期做跑跑颠颠的行政管理工作,平时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最怕的就是坐下来学习,好像坐的时间一长,椅子上面就要长出钉子来,扎得屁股痛。有时候机关里安排干部们学习,半天当中他起码要出去撒两次尿、抽三次烟,才能把四个小时坚持下去。

    一听齐主任说让他去学习,肖永福急了眼。还是当副团职秘书的时候,机关干部突击学习、提高学历成风,肖永福也不例外,不知道累死了多少脑细胞,别人用两年、他用三年时间,才拿到中央学校的函授大专学历。

    肖永福结结巴巴地对齐主任说:“主任,你看我,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个什么习呀!

    齐主任又喝了一口啤酒说:“你刚刚五十多岁就算年纪大了,就不学习了?你看那电视里边播放的,中央首长六七十岁了还听专家讲课呢!”

    “首长是首长,我不才是个小秘书吗!”

    齐主任又吃了一口菜说:“首长水平高还坚持学习,秘书就更应该学习,你不是个小秘书,是个老秘书,老秘书也要不断提高,以后还要在工作中发挥余热嘛!”

    肖永福苦笑着说:“齐主任,你看看我现在这样,哪里还有什么余热,只能说身体尚有余温。”

    齐主任眼珠都有些红了,酒精开始发挥作用。他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有些不太高兴地说:“肖秘书,现在机关里编制人员少,一个萝卜顶一个坑,你现在的工作任务不重,要是连学习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参加,可以要求免职或者提前退休。”

    肖永福的脸也红了,当然不是喝酒喝的。他和齐主任两个人,一个在咀嚼着嘴里的饭,一个在咀嚼着领导的话,一个人的肚子慢慢地饱了,一个人的脑袋渐渐地涨了。

    回到家里,肖永福垂头丧气。

    柳絮又好气又好笑,问肖永福:“我叫你去买馒头,你怎么提了几个包子回来?”

    肖永福沮丧地说:“主任想让我去参加学习班学习,我急昏了头。”

    肖小虎在一旁幸灾乐祸,心里暗想:“还说我不爱学习,你不也是一样吗,这一次也让你再尝尝坐下来学习的滋味。”(。)

肖秘书(五)() 
真是人不该死有人救,肖永福又不用去培训班学习了。

    机关里任副部长的秘书准备请几天假,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任副部长把齐主任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对他说:“我看你们办公室那个肖秘书现在没有多少事情,让他到我这里顶几天班吧!”

    齐主任连忙说:“首长,他,他不行。”

    “怎么不行,舍不得放?”

    “不,不,”齐主任不好说肖永福没有跟过首长出差,只是讲:“我们已经安排他去参加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学习了。”

    “高科技知识培训班不是要办好几期吗,让他下一期再参加嘛!”

    齐主任还能说什么呢,只有点头的份了。

    “肖秘书,你不想去学习就算了,任副部长的秘书最近有事,你去顶几天班。任副部长过两天要到外地参加一个活动,你注意搞好生活保障就行了,发什么资料了,注意收好,不是急办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回来再说。”齐主任对肖永福说。然后又千叮咛万嘱咐:“你在外边经点心,千万不能出什么漏子。”

    肖永福又喜又怕,喜的是不用去学习了,怕的是当不好首长的替班秘书。

    肖永福虽然当了大半辈子行政秘书,确实是没有跟过首长外出,不过,长期在机关工作,耳濡目染,秘书的工作程序他还是知道一点,也算是没吃过猪肉见到过猪走吧。

    肖永福和任副部长互相都不生疏,原来物资紧缺分东西的时候,肖永福经常带着战士们给当时在机关二级部任职的任副部长家里送米送菜,任副部长和老伴每一次见到肖永福去家里也非常热情。

    任副部长带着机关的有关同志,到外地是参加一个纪念馆的落成典礼,用齐主任的话说,这是一趟闲差,也是一趟美差。

    上了火车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任副部长、肖永福和公务员三个人在一个软卧包厢里,其他的随从员在另一个包厢里。火车开动不大一会,女服务员就走过来客气地问任副部长:“首长,晚餐想用点什么?”

    肖永福在一旁回答:“不麻烦你们了,我们自己带有吃的,把开水保证好就行了。”

    肖永福上车时带上来两个小纸箱子,他让公务员把其中的一个给另一个包厢同行的人送去,打开了剩的这一个。就像变戏法一样,肖永福一会儿就在小桌板上堆满了葱油饼、小花卷和卤牛肉、酱肘棒,以及啤酒饮料等吃喝的东西。

    长时间在机关里搞行政管理和生活保障工作,肖永福对首长们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在饮食上喜爱什么口味,心里都一清二楚。任副部长是北方人,喜欢面食爱吃肉,他昨天就通知了机关食堂做准备。

    肖永福泡好茶水,打开酒瓶,递给任副部长一双筷子说:“首长凑合着吃点吧!”

    任副部长直吃得满嘴流油,齿颊留香。

    待任副部长吃完了爽口的小黄瓜和樱桃西红柿,肖永福把用开水烫过的小毛巾递给他问:“首长吃好了吗?”

    任副部长打了个饱嗝,高兴地说:“吃好了,吃好了,这顿饭比星级宾馆里的山珍海味都可口。”

    吃过晚饭以后,肖永福从另一个包厢里叫过来一同出来的两个机关干部,陪着任副部长打扑克,任副部长业余时间没有多少爱好,就是喜欢甩两把。

    肖永福当生产助理员时,是农场的“拱猪”冠军,调到机关以后,又多次在扑克比赛中拿过名次,他和任副部长对门打“双抠”,配合默契,得心应手。任副部长坐庄,眼看着手里的分将要被对方吃掉的时候,肖永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