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袁崇焕说话了,只见他站了出来对孙承宗躬身道:“督臣,下官以为辽东经过鞑子多年杀戮荼毒,想要迅速增加人口的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关内动员百姓搬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辽东的人口。”

    孙承宗长叹了口气:“元素,此法本官也想到了,但关外乃是贫瘠苦寒之地,想要动员百姓往关外搬迁又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搬迁的银子呢?粮食呢?这些东西都从哪来?”

    听到这里袁崇焕不说话了,

    华夏的百姓对土地的依恋那是众所周知的,但凡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更何况还是辽东这种有名的苦寒之地。

    好吧,就算你要动员百姓过来,你总得给人家安家费吧?总得给人家粮食种子和农具吧?粮食没有产出之前你总得向他们提供粮食吧?

    这一切哪一样不需要银子?更何况动员过来的数量也不是几百几千个,至少也得是数十上百万人,这么多张嘴要吃要喝的,需要的银子可就海了去了,如今的朝廷哪里负担得起?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其实想要解决掉这个难题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

    孙承宗身躯就是一震,吃惊的望向了说话的人,也就是坐在他旁边的杨峰。

    “江宁候莫非已有良策?”

    杨峰颔首道:“良策不敢当,但本候确实有些愚见,想与孙大人共同探讨一下,若是您觉得合适的话,咱们可以联名给朝廷上折子。”

    孙承宗多聪明的人啊,立刻就知道有些话杨峰不想当着众人的面说,他立即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诸位就先散了吧。侯爷请随本官到内堂叙话。”

    俩人回到了内堂,孙承宗才正色道:“此处无人,江宁候有话不妨直说。”

    “如此本候便直说了。”杨峰说道:“孙大人有没有想过要将辽东的土地无偿分给百姓耕种?”

    “无偿分给百姓耕种?”孙承宗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佰度搜索噺八壹中文網м。无广告词

第七百八十五章 土地问题() 
自古以来,华夏人就把土地看成是传家的根本,谁要是敢将祖传的田地卖掉那可是被十里八乡的人笑话的。

    所以对于一般百姓而言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现在杨峰居然说要将土地免费送给百姓耕种。

    “江宁候。”孙承宗有些疑惑的说道:“辽东固然是地广人稀,但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如何能够免费分给百姓耕种,这不合规矩吧?”

    “不合规矩?”

    杨峰冷笑道。

    “什么是规矩,将这些土地荒废在这里,这就合乎规矩了?若不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此等苦寒之地,咱们将心比心的想一样,换做孙大人,你愿意任凭朝廷一纸公文就抛家舍业的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吗?”

    孙承宗哑了,因为他发现杨峰说的一点没错,除非他疯了才会抛掉家乡的一切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就像杨峰说的那样,你不免费分发土地,不给他们发农具、耕牛、种子,关内的百姓凭什么会来这里啊,就因为你脸大啊?

    孙承宗也是一个果决的人,想明白这点后很是干脆的说道:“那好,这点本官同意了。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这次需要迁移的百姓可不是少数。

    就算按照迁移一户百姓需要五十两银子来计算,十万户就是五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从哪来?粮食、农具乃至耕牛呢,又从哪来?

    据本官所知,如今朝廷每年的收到的田赋以及赋税也不过是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计划。莫非江宁候想奏请陛下动用内帑银?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说到这里,孙承宗还捋了捋须。

    “这倒不需要。”

    杨峰摇摇头。

    “去年本候和田尔耕曾在江南查抄了好几家盐商,共查抄了两千余万两银子,着大半年来虽然用了一些,但剩下的银子也有一千多万两,如今还在陛下的内帑那里放着呢。本候稍后会给陛下送上一道折子,请陛下调拨五百万两银子作为迁移百姓所需,想必陛下会同意的。”

    听到这里,孙承宗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他久居辽东,由于跟江宁相距实在太远,所以对于发生在江南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前些日子他只听说杨峰和田尔耕在江南大肆抄家,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当时他听了也只是摇头失笑,虽然他跟杨峰相交不深,但对于他的人品还是很相信的,这不过是嫉妒他的人传的谣言而已。

    现在听杨峰这么一说,他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起来。感情这不实谣言而是真的啊,这家伙连抄家都能抄出大明四五年的赋税来,这样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不过孙承宗毕竟在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镇定的功夫自然也远超旁人。

    深呼吸了几下后,他的脸上便恢复了平静,“既然江宁候都这么说了,那么最大的问题便不存在了,此时宜早不宜迟,不如江宁候和本官一道联名给陛下上折子,请求陛下恩准,你看如何?”

    杨峰心中大悦,含笑道:“当然可以,那就请孙大人执笔,写好后咱们一同署名,送呈陛下预览,咱们一同推进此事。不过在此之前本候还有一事要与孙大人商议。”

    “哦……还有何事?”孙承宗好奇的看向了杨峰。

    “是这样。”杨峰正色道:“本候以为,皇太极和他所谓的大清国固然被咱们灭了,但难保日后他们不会再度死灰复燃,所以本候以为光迁移百姓到辽东可不行,还得配合一定数量的退役士卒,并配发给武器铠甲,如此才能确保咱们在辽东百姓的安全,不知您以为如何?”

    “退役士卒?”

    孙承宗捋须想了一下才缓缓道:“辽东本土的退役士卒倒好说,他们原本就是辽东人,退役后自然会留在辽东。可辽东军里可是有不少外地士卒,他们退役后十有八I九是要返回原籍的,这点咱们却是不好强令他们留下来。”

    大明自打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的军户制度到了中期便崩坏殆尽,那些军户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农民更加妥当。否则也不会出现嘉靖年间几百名倭寇便敢深入大明境内公然攻打县城的现象了。

    而到了明朝后期,大明军户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大明但凡是有点战斗力的军队实行的都是募兵制。

    募兵制和军户制度最大的区别就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士兵都是自愿的,而且他们的户籍也全都是良民,退役之后他们也是要返回家乡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勒令他们加入军户。

    早就料到孙承宗会这么说的杨峰笑了笑:“士卒不愿意留下来那是因为咱们给出的价码不够,既然辽东又难么多无主的土地,咱们为何不能将一部封赏给有功的将士呢?只要有了土地的牵绊,何愁将士们不愿意留下来。”

    听着杨峰的解释,孙承宗原本微皱的眉头很快舒展开来,点头道:“嗯,这个主意好。有了土地,那些士卒自然愿意留下来,这样一来辽东的安危就更加万无一失了,这件事本官以为可行!”

    “那就好!”看到孙承宗也赞同自己的意见,杨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既然孙大人也这么说了,那本候麾下的江宁军士卒退役后是否也能发给他们土地啊?”

    孙承宗听后就是一愣,过一会才大笑道:“本官说呢,江宁候怎么会如此大方的替本官出谋划策,感情你是要替麾下的将士讨要好处啊!行……此事本官答应了,具体的章程咱们让下面的人去谈。”

    “好!”

    看到孙承宗答应下来,杨峰心中不禁大喜,辽东可是个好地方啊,小麦、大米、乃至土豆和高粱都能种植,只要经过数年的发展,这里的变化绝对会让所有人都吃惊。

    当辽东变成了大明的粮仓后,困扰大明最大的粮食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了。

第七百八十六章 艰难的选择() 
防盗章节,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更新最快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