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一会,顾秉谦突然说道:“文宁(朱国桢)、虞臣(韩爌)韩爌,老夫且问你们,江宁侯要收复沈阳击垮满清鞑子,这件事对我大明有益还是有害?”

    “这个”俩人犹豫了一下,韩爌才说道:“自然是有益的。”

    顾秉谦沉声道:“既然是对我大明有益你们为何不坚持?反而畏惧一群只会夸夸其谈的言官,莫非你二人是替那些言官清流当的差?”

    看着顾秉谦罕有的严厉神情,韩爌和朱国桢羞愧的朝他一躬身,惭愧的说:“大人说得对,下官受教了,”

    看到俩人罕见的向自己认错,顾秉谦轻叹了一声:“你们都是老夫看重的栋梁之才,老夫如今已是七十有九,明年就该向陛下祈骸骨了,老夫走后,内阁就要由你们挑大梁了,你们若是还不能将独当一面的话,让老夫如何安心离开啊?”

    “说得好!”

    一个声音在门口响了起来,三人转头一看,一身常服的朱由校大步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三人赶紧拜了下去。

    “罢了罢了!”

    朱由校双手虚扶,示意三人起身。

    他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朗声。

    “尔等三人适才的话朕都听到了,顾阁老说的话很有道理。尔等身为内阁阁老,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大明成千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的国运。

    若是做点事都要首先考虑那些言官清流的反映,朕还要尔等来何用,干脆把内阁交给那些言官来掌管,让他们来决策国事岂不是更好?”

    “陛下教训的是!”除了顾秉谦外,韩爌和朱国桢全都低下了头。

    看到二人都认了错,朱由校也不以为甚,继续道:“江宁侯送上来的那份折子朕已经知道了。对于江宁侯的担忧朕深以为然。

    那些建奴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别看这一年多来他们那么老实,又是上表称臣,又是要求开通互市,但朕可以保证,但凡大明有一丝衰弱的趋势,第一个扑上来咬咱们的就是他们。”

    对于这点,顾秉谦三人自然是没有任何疑问,萨尔浒的大败还没过去几年呢,沈阳如今也还在满情人的手里,这些耻辱他们如何能忘。

    最后朱由校就象作总结似地一挥手,大声道:“总而言之,这次朕已经下了决心。既然江宁侯要将沈阳拿回来,将那些建奴都赶回他们的老林子里,朕不能不捧这个场子。顾爱卿”

    “老臣在!”

    “传旨给孙承宗让他配合江宁侯一起将那些建奴赶回他们的老家去,让他们永远也不能威胁到大明!”

    “臣遵旨!”

    请记住本书:。。4阅读网址: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主副之争() 
辽东锦州

    孙承宗正伏案奋笔疾书。

    “我大明以文御武已是蔚然成风,但此法却弊端丛丛。武将领兵,文官练兵;武将指挥作战,文官指挥调遣;武将防守边疆,幕僚却全是文官;将帅领兵在外,却问朝廷攻守之法。

    试问长期如此,朝廷还要武将何用,不若全都让文官来统兵好了。是以,臣以为此乃我大明最大之弊端。

    这些年,不少人一直在思索,为何江宁军自从成军以来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老臣以为,除了装备精良将士用命之外,江宁军没有文官的制约才是最大的原因。

    故老臣以为,我大明应放权给武将。挑选有气量、有谋略的人全权代理边疆事务,不受文官管制。不关心他们的小胜小败,武将的任务就是守住关隘,不让敌人擅自进入山海关,随后再徐徐收复失地……”

    “督臣……”

    正在孙承宗写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

    孙承宗头也不回的说“元素啊,你等一下,老夫一会就写好。”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袁崇焕。只见他无奈的说道“督臣,非是末将不愿意等,而是外头来了天使,说是要给您宣旨呢。”

    “朝廷来了天使?”

    孙承宗微微一惊,赶紧道“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召集众将迎接天使啊。”

    半个时辰后,一名中年微胖的太监将一道圣旨交给了孙承宗,满脸堆笑道“恭喜孙大人贺喜孙大人,又可以为朝廷立下大功了。”

    孙承宗接过圣旨,对身边的一名中军官使了个眼色,这名军官赶紧上前领着这名天使道一旁的偏厅奉茶去了,当然了,自然还有一些白花花的心意奉上。

    孙承宗手捧圣旨,领着众将来到了大堂,将圣旨恭敬的放好后这才对众将道“诸位,陛下的圣旨大伙都听到了,不知诸位对此有何想法啊?”

    早已有些迫不及待的赵率教抢先送说道“督臣,这是好事啊。鞑子在咱们辽东耀武扬威了那么多年,这次终于要对他动手了,这不是咱们这些年一直想做却没法做到的事吗?”

    赵率教的话引起了一部分将领的赞同,自从杨峰连续几次教训了满人后。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早就成了一句笑话,这也让明军上下看到了满清的虚弱。

    但满清虚弱归虚弱,但依旧不是目前的辽东军能够吃下的。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喘息,皇太极又重新将满八旗梳理了一遍,目前清军八旗的总兵力约为七万左右,加上蒙八旗以及汉军旗,清军的总兵力约莫为十三四万左右,这样的兵力可不是辽东军能够啃得动的。

    所以一直以来辽东军的诸将即便有心想发起进攻收复失地,但打了几仗后双方却是互有胜负,这也让孙承宗和辽东诸将意识到满清即便已经衰弱,但也不是他们能够单独吃得下的,而现在这道圣旨却让众人都看到了希望。

    江宁军啊,这可是目前号称国内第一强军的存在,若是有了他们的加入,想必他们一定够可以一举将为祸大明数十载的满清鞑子一举全歼吧?

    一想到能够将原本的心腹大患一举歼灭,包括赵率教的不少军官神情都变得激动起来。

    但也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跟赵率教同一个心思。

    祖大寿沉吟了一下后才对孙承宗抱拳道“督臣,此番升值上说了,让咱们与江宁军一同对鞑子发起总攻,可末将却斗胆问一句,此次作战到底是以谁为主?到底是咱们辽东军听江宁侯的还是江宁侯听您的?这事总得有个主次吧?”

    “咦……是啊!”

    “祖将军说得有理,这事有些不好办啊。”

    众将也纷纷议论起来。

    大家都是老行伍了,当然很清楚行军作战时号令统一的重要性,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若是大家谁都不服谁各打个的,这场仗也不用打了。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这还不简单,咱们督臣镇守辽东多年,对辽东极为熟悉,又身为帝师。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都是此次统帅的不二人选,江宁侯虽然地位显赫,但比起督臣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这个主帅自然应该由您来担当!”

    众人一看,说话的这个人乃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这名少年长得身姿挺拔鹰鼻虎目,他不是别人,正是祖大寿的外甥,时任千总的吴三桂。

    看到吴三桂站出来说话,祖大寿瞪了自家外甥一眼骂道“督臣当前,在场还有那么多叔伯长辈,哪容得你一个小小的千总说话,还不速速退下!”

    看到祖大寿骂人,在场的众将都翻了个白眼,你这家伙假惺惺的在骂给谁看呢,整个辽东谁不知道你是把这个外甥当亲儿子来培养。

    吴三桂虽然被骂,但依旧梗着脖子道“末将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蛇无头不行的道理,若是让我等辽东军听远道而来的客军的军令,末将第一个不服!”

    看着这对甥舅的表演,旁边也有人不阴不阳的说道“吴小将军好志气,只是这话跟咱们说没用,过些日子等江宁军来了,您亲自跟江宁侯说,说不定江宁侯心虚之下就不跟咱们争这个主帅之位了。”

    “你……”

    吴三桂的脸不禁涨得通红,别看他现在信誓旦旦说得理直气壮,真要让他面对威震大明的江宁侯,别说是他了,恐怕就连他舅舅祖大寿都不敢那么说。

    “好了,别吵了。”

    这时候孙承宗说话了,只见他捋须道。

    “不过是一个主帅之位罢了,若是江宁侯能率领大伙打进盛京,本督臣纵然是做他的副手又如何?再说了,江宁军威震天下乃是我大明的栋梁,本督臣屈居下首也没什么可丢人的。”

    “督臣!”

    听孙承宗这么一说,不少人急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主副之争啊,这可是关系到将来能捞到多少好处的问题啊。

    谁都知道盛京乃是鞑子的老巢,真要拿下了盛京,里面的金银珠宝奴隶、美女乃至许许多多的物资的分配,里面的名堂可就多了去了,这可是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哪能这样轻易让出去呢。

    。

第七百二十二章 甘愿为副() 
锦州城的众将们全都被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给惊动了,很快大部分人便将目光盯在了主帅的位子上,毕竟这个位子可是干系后战后战功、财富以及俘虏的分配主导权啊。

    将士们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就是金银珠宝功名利禄吗?

    什么?若是打输了主帅承受的责任会更大?

    呵呵……不存在的,有了江宁军的加入,辽东众将谁都没考虑过战败的可能,真以为天下第一军的称号是白叫的,别说是江宁军了,就算是辽东军这些年也陆续装备了六千支棕贝丝火铳和六十多门拿破仑铁炮,论起实力来跟满清鞑子相比也不差多少。

    退一万步讲,即便这次不能一举歼灭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清,但全身而退还是不成问题的。

    看着下面的众将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主帅的问题,祖大寿突然大声道:“诸位都别吵了,咱们还是听听督臣怎么说吧。”

    听到这里,众人都将目光望向了孙承宗。

    看着众将们那炙热的目光,孙承宗心中轻叹了口气,其实他有些有些纳闷,不知道朱由校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指定主帅,就发来了这么一道圣旨,实在是让他感到为难。

    要说孙承宗不想当这个主帅那是假话,从这道圣旨里他就能感受到朝廷是打算一举解决辽东问题,若是能将满清鞑子彻底歼灭,这可是能青史留名的事情啊。

    可作为一名宦海沉浮了多年的官员,孙承宗也明白这件事如果真要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而且杨峰可不是一个易与之辈,这点从这些年他的做事风格就能看出来,真要闹僵了那可就麻烦了。

    思索了良久,他手捋胡须缓缓说道:“此事光是咱们自己商议是没用的,毕竟陛下在圣旨里也说了,让咱们和辽东军共同对鞑子发起攻击。

    咱们连江宁侯的面都没见着,岂有自己把自己封为主帅的道理?所以此事莫要再提,还是等江宁侯到来再说吧。”

    “呃……”

    众人闻言也是一愣,是啊,人家杨峰都没来了,他们自己却开始自吹自擂的要自封为统军主帅,让外头的人听见了恐怕要被人笑死。

    最重要的是,如果杨峰不同意,他们自封的这个主帅又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感到脸上有些火辣辣的,甚至还有人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刚才是不是太积极了些,若是自己今天的表现日后被人告诉了江宁侯,自己岂不是把这位给得罪得狠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卒在门外大声喊道:“启禀督臣,江宁侯派人送信来了!”

    众人微微一惊,孙承宗赶紧道:“哦……快快呈上来……”

    士卒走到孙承宗跟前,恭敬的将一封公文放在了桌上,随后立刻退了出去。

    孙承宗拿起信封,检查了一下信封口的火漆印迹确实是完好无损后这才撕开了信封,拿出信笺看了起来。

    看完后孙承宗久久不语,神情有些发愣。

    一旁的众将见状,不禁有些面面相窥起来,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孙承宗看到杨峰送来的信函后就变得如此古怪。

    吴三桂到底最为年幼,有些沉不住气的高声问道:“督臣,敢问江宁侯在信中说了什么,居然让您如此失态?”

    还没等孙承宗说话,祖大寿便瞪了他一眼骂道:“休得放肆,督臣正在想事情,岂是你能打搅的!”

    说完,他有些担心的偷偷看了眼孙承宗,生怕他会动怒。

    孙承宗倒是没有生气,只是长叹了口气,扬了扬手中的信笺道:“诸位恐怕很想知道江宁侯送来的这封信件说什么吧?本官也不怕告诉你们,江宁侯在这封信里说了,此次对满清鞑子发起总攻,他愿奉本官为主帅,他以及一众江宁军都在本官的账下听令。”

    “什么?”

    “真有此事?”

    众将全都吃了一惊,杨峰就这么放弃了主帅的位子,心甘情愿的当孙承宗的副手?

    别看刚才众将一个个都喊着非孙承宗不足以担当这个重任,但其实他们的心里跟明镜似地。

    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以往的功勋战绩,杨峰都丝毫不在孙承宗之下,尤其是这两年他在福建弄出的大动作更是时刻都牵动着朝廷的神经。

    如果杨峰铁了心要跟孙承宗争夺主帅的位子,孙承宗还真不一定争得过。可现在他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这跟以往杨峰表现出来的强硬性格不一样啊,还是他转了性子了?

    孙承宗却是长叹了一声,有些愧然道:“枉老夫今年已是六十有七,却不如一个比自己小了大半的后生看破虚名,真是痴活了那么多年,实在是惭愧啊!”

    看到孙承宗如此表情,众将不禁齐声道:“督臣!”

    “罢了罢了!”孙承宗摆了摆手:“江宁侯在信里说了,他们将在二月初旬便会在福建水师的护送下在盖州登陆,然后赶赴西平堡,于我等在西平堡会和后大军一同杀向盛京。”

    赵率教上前一步问道:“督臣,那江宁侯有没有说他出动多少兵力?”

    “江宁侯说了,此番他将出动三个营的步卒,两个营的骑兵以及两营炮兵和辎重兵,加起来共两万五千人左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