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跪了下去,将脸伏在地上。

    朱由校看着伏在地上的弟弟,眼中闪过一丝包含着疼爱、惋惜和恨其不争的复杂神情,过了好一会他才长叹道:“德约,正所谓长兄如父,也怪朕这些年对你属于教导了,以至于你为小人所蒙蔽。但你既然做错了事情就要受到惩罚。来人,拟旨……信王朱由检年少狂妄,德行不足。自今日起着其在府中闭门思过一年,在此期间俸禄减半,钦此!”

    “谢陛下隆恩!”

    当听到朱由校亲口叙述的旨意后,跪在地上的朱由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的事情就这样被轻轻揭过去了?自己的老哥竟然不处罚自己?

    原本的朱由检早已做好了准备,自己做出了这么混账的事情,朱由校虽然不大可能杀了自己,但却可以将他圈禁起来,他从此只能在凤阳府的高墙内待到死了,但没想到的是朱由校竟然只是让自己在信王府闭门思过一年,这样的处罚简直就是太轻了。

    太和殿内的官员们看着跪在地上眼泪哗哗流的信王殿下,再看看跪在他旁边的高攀龙,不少人心里都暗自摇头,信王殿下这是让高攀龙给坑了呀,不过陛下今天看来心情不错,竟然就这么宽恕了信王,他们原本以为朱由校怎么着也得好好收拾一下这个竟敢胡乱出头的弟弟,没想到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啊。不过由此看来,陛下今日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连信王殿下都宽恕了,高攀龙应该也没什么大碍吧。

    别说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了,就连高攀龙自己也松了口气,看来面前的这个人还是以前那个心慈手软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弟弟都舍不得重罚,对自己应该不会太过重罚吧。

    “至于你嘛!”

    朱由校终于将目光转向了高攀龙,清冷的声音从他嘴里吐了出来。

    “高攀龙,趁着朕病重期间,蛊惑信王逼迫皇后下旨监国,有违人臣之道。更有甚者,高攀龙还在朝中四处散布谣言,恶意中伤君父,此例绝不能开,此风绝不能涨,殿前侍卫何在?”

    “喏!”

    随着朱由校的喝声,两名殿前侍卫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

    朱由校看着跪在地上的高攀龙冷笑道:“脱掉高攀龙的乌纱,将其推到菜市口立即斩首,再令三司对今日聚集在午门外的众官员问罪,该罚奉的罚奉,该罢官的罢官,该处斩的处斩,绝不能姑息!”

    “什么?”

    高攀龙一时间呆住了,他万万没想到朱由校竟然一改刚才对信王的温和,露出了他狰狞的一面。虽然高攀龙早就对自己的结局有了心理准备,但在他看来自己大不了也就是丢官罢职把自己赶回老家而已,根本就没想过皇帝会杀自己。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东林党的党魁,更是朝中清流的领袖啊,皇帝怎么敢杀自己?

    “喏!”

    两名侍卫二话不说一把摘掉了高攀龙的乌纱帽,抓住他的胳膊随后反手一拧,年近七旬的高攀龙怎么可能挡得住两名身强力壮的侍卫的蛮力,立刻就被他们给押了出去。

    “陛下……三思啊!”

    朱由校这一表态不打紧,却是将整个大殿里的百官们都给吓到了。

    皇帝竟然要将高攀龙斩首?这也太夸张了吧,在大部分人看来,高攀龙率领东林党人堵住午门逼迫皇后让信王监国这件事确实做差了,但也罪不至死啊,顶多丢官罢职甚至是发配琼海,现在这位竟然二话不说要砍头了,有没有这么严重啊?

    前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黄立极站了出来大声道:“陛下,高大人固然有错,但此事高大人并无私心,完全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啊,将其斩首是否太过严重了?”

    “严重?”朱由校从鼻孔喷出了一口闷气,“蛊惑信王监国,并试图篡位,朕将他斩首你竟然还说太过严重?若是朕此刻绕了他,是不是今后谁都可以试着拥立一个皇亲国戚谋朝篡位啊?”

    “这……”

    黄立极这才想起来,高攀龙那家伙确实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啊,这么说起来皇帝要斩高攀龙还真是没一点错,要是谁都可以点击皇帝屁股下的那个椅子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说到这里时,朱由校咬了咬牙,他这次死里逃生之后对一些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以前的朱由校虽然看不惯这些文官,但总是认为治理国家没有读书人是不行的,即便是杨峰跟他说了许多东林党人的坏处他也没有对这些人下狠手的想法,总是想着慢慢的布局将东林党人的势力清除出去。

    只是经过后花园溺水之事后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文质彬彬,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

    皇帝要收税,要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要开海禁,这里面无论哪一项政策都会触动江南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根基,那些人为了银子什么事做不出来?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那些人就敢对他这位皇帝下手,而且是那么的毫不犹豫,坚决无比,就连他死后的继任者都拟定好了,在他们看来大明这个国家就是他们手中的玩物一般,就连他这个皇帝的生死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一想到自己的父亲光宗皇帝不过是继位一个月就死了,虽然对外声称是暴病而死,但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谁也不知道。现在轮到自己了,如果这次没有杨峰的搭救,自己也会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没有人明白这里面的真想,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有些不寒而栗。

    在上位者的眼中,有些事情是根本不需要证据的,只要有这个可能和意图,他们就可以做出决断。

第四百二十三章 哲哲的烦恼() 
    防盗章节,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屌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