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季昌正要提意多休息一会儿,猛然被迎头问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瞬间呆了一下!

    “简单说,你认为水军和陆军哪个更强?”

    冯季昌苦笑:“各有所长啊!北方军队擅长陆战,但我们大唐水军天下第一,绝不会让北军渡过淮水和长江的!”

    李丛嘉转向刘将军:“将军以为呢?”

    刘将军微微一笑:“冯大人的话说得有道理!水陆两军,各有所长,不可一概而论的!”

    李丛嘉盯着远方如银线一般的长江:“只听说过骑马能上船的,没听说过船能上岸的!进攻永远比防守占优势!”

    说完,他转到轿车前,笑意吟吟:“蓉荣,娥皇,前面再行十几里就是李村了!反正时间还早,不如边走边赏春如何?”

    轿内一声欢笑,李蓉荣跳下了车:“早就想叫你们停车下来玩了,不过没人听得到!”

    周娥皇也轻轻落车,二女在众人簇拥下,向着远方的群山观望,一时间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站在绿色的柳林旁,一脸苦涩的冯季昌轻轻揉着屁股,抱怨地看着刘将军:

    “你们也不劝劝六殿下,万一摔了可咋办?我跟着遭点罪倒不怕,回去他起不来床,贵妃娘娘岂不要发火?”

    刘将军淡然一笑:“我负责保护他安全!至于骑马的事情是他自己非要坚持的!说起来,我倒挺佩服殿下,十一岁的娃,居然不怕吃苦头!但愿他不是一时兴起!”

    二人说话间,转身看向正与那头战马亲近、不断上上下下练习骑术的李丛嘉,都摇晃起脑袋来。

    李丛嘉折腾了一会,终于坐进了马车——他真折腾不动了!刚刚伤好的身子骨还不结实,额头汗水越来越多,众人都不敢让他再骑马了!

    车内二女占了一多半,李丛嘉只好委屈地被挤在一旁——谁让他不坐自己的车呢!

    没有了李丛嘉的拖累,整个队伍前进极快,一个时辰左右,到达了李庄。

    李丛嘉精神头恢复了一点,看到马队停下,他轻轻跳下车,一眼就看到了村头槐树林中的数十个坟头。

    新起的坟丘前,还有人在烧纸——今天正好是头七。

    李丛嘉让其他人守在远处,自己带着王国庆急步走上前。

    村里人并不认识李丛嘉,见他过来,目光一下子盯了过来。有几个妇人看到王国庆,大声哭泣的同时,咒骂出声。

    毕竟,是王大娘救的李丛嘉带来的祸端!

    李丛嘉看着这些新起之坟,脸上悲情一下子涌起,他“扑腾”一声跪在最大的那个坟头前,轻轻叩首:“我李丛嘉对不住李庄的父老乡亲,今天我回来了!”

    那咒骂的妇人此时才注意到李丛嘉的身份特殊——腰缠玉带金绦,分明就是大富大贵之人啊!

    “六殿下,六殿下,使不得啊!使不得啊!”王国庆一面搀扶李丛嘉,一面叫喊着。

    远远的,王大娘已经接到通知,带着数百乡亲大步冲来!

    (本章完)

第12章 问天下谁主沉浮() 
乡亲们围在坟场周围,哭声一片:几乎家家有人被诛杀!

    大部分都是老人!只有几个提前归来的妇人被三皇子李弘邺抓到斩杀!

    本来一肚子火的乡亲,看到李丛嘉竟然挨个坟头叩拜,再大的怨气也缓解了:在这些淳朴的乡人心中,这可是皇子龙孙啊!能因为自己的过错,对亡灵行跪拜之礼,已经是最大的荣誉!

    再说了,杀人的又不是他!

    四十二个坟头,李丛嘉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才瘫软在地上,完成自己心灵上的救赎!

    被两个老者搀扶着,众人跟着进了村子,在李家的院外,淳朴的乡人搬来家中最好的吃食,招待李丛嘉。

    稍微缓了缓,李丛嘉轻声道:“乡亲们,今天我回来,除了祭拜这些枉死的乡亲,更想带给大家一点安慰。国庆……”

    王国庆挠着一下头:“六殿下的意见,各位家中有读书的娃,想当兵的娃,都可以由六殿下安排!比如我,现在就跟着六殿下当侍卫呢,将来可以光宗耀祖!”

    他嘴笨,说得支离破碎,但大体意思表达清楚了!

    李丛嘉看着不解的乡亲,轻声道:“这里救过我一命,让我重获新生。因此,我将这里当成第二故土。如果各位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到我身边,我会让他们文有所得、武有所成。如果有意经商,我也会让他逐步当上掌柜的!”

    没人说话,大家不是不想,却有些犹豫!当兵?那可是要打仗,会死人的!学文当官,自己家的孩子是那块料吗?

    王国庆看到乡亲们不出声,他直接点向一个胖子:“李铁柱,你不总吹牛要征战四方,报国杀敌吗?”说完,又拽出人群外一个柔弱的瘦子:

    “裘小七,你已经是秀才,难道不想再读下去?”

    李丛嘉让王国庆与乡亲们详细述说。愿意丛军的,都先拢在身边当侍卫,训练一两年再说;至于读书的,那就容易了:整个京城书院极多,他李丛嘉一句话,送几个人进去还不是轻松的事情!

    看着李丛嘉的举动,不仅刘将军一脸懵懂,连自认为非常了解他的冯季昌也无语了:这简直就是在胡搞啊——这些农人,怎么可能有大成就!

    与其这样把他们从田间地头拉走,不如多给点钱更实惠啊!

    殊不知,李丛嘉的心中,与他们的想法完全不同: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站就是这里,按照封建迷信的话讲,这就叫龙兴之地!

    最主要的,自己在京城想迅速站稳脚跟,手底下没可靠的人不行!一时间上哪儿去弄一批死心塌地的人跟随?

    他思来想去,唯有李庄这里!虽然乡人淳朴,但可不傻!这些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如果拢在身边加以训练,将来定有用处!

    终于,在王国庆的苦心“工作”下,有二十个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准备和他一起当侍卫,而十四个机灵点的,准备进城读书或者当掌柜的!

    三十五人排成整齐的队伍随着众人缓缓返回金陵之时,已经快正午了!

    谢绝了乡亲们安排吃饭,李丛嘉准备带这些人在江畔野炊。

    春光明媚,暖意融融,但李丛嘉的心中却透着阴寒:吴越国特使此来,定是想拖延唐军入闽对他们形成合围之势。一旦唐军准备进攻吴越,恐怕就是战事开端!

    这个时间会是什么时候?他不知道!但越早准备,越有可能占得先机!

    李庄离长江极近,站在岸边看着白帆片片,李丛嘉忽然诗兴大发,他转头看向了冯季昌:“季昌兄,你总吹牛诗词第一,今天看到如此浩瀚的长江,为何无片言佳句?”

    王国庆和禁军刘将军骑马去城内采购——李丛嘉准备在江边烧烤饮酒,这样既实惠,又有野趣。

    对于禁军来说,也难得出城放松一趟。听说有酒有肉,大家也放松下来,三三两两围在周围,指指点点,欣赏起无限美好的春光。

    南唐盛世,文人骚客极多,一般普通百姓都能弄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更何况这些本就有些底子的禁军。

    听闻李丛嘉挑衅冯季昌,顿时大家来了兴趣,胆子大些的,竟然直接开盘下注——这种赌风正是盛世最直接的体现!

    李丛嘉也不管他们。这些士兵又不是他的嫡系,说多人家反感,何苦呢!

    自己要是训练一支铁军,绝对会令行禁止,像这种随意散乱的行为,那是绝对不行的!

    一面腹诽着,一面盯着皱眉凝思的冯季昌,正要再出言激他两句,却听身侧一声清脆之音传来:“六哥,我有了!”

    什么叫你有了?李丛嘉转过头,看向了李蓉荣:“有了什么?”

    李蓉荣学着冯季昌轻摇着手中粉帕:“蹁跹峻岭烟,遥遥思农檐。徙燕朝阳舞,一岁一新篇。”

    李丛嘉心头一动:自己这个堂妹文才可不低啊!她竟然从江畔低飞的小燕子入手,直接入情入景,点出岁月更新,虽然意不高,却境极远!

    他抚掌而笑:“我妹比季昌有才华!”

    冯季昌一乐:“六殿下你真逗!要不你先来,我听听你比娥皇更有才华的诗词?”

    周娥皇脸上一红,轻声道:“冯大哥取笑,谁不知道你家学渊源,文学成就金陵首屈一指,也只有二殿下才是对手!”

    李丛嘉转头道:“娥皇是看不起我了?不过我不生气!听说你也极有才华,何不也诵一首,成就江畔美谈?”

    周娥皇盯着远方,轻声道:旌旗逶迤长江行,一路欣然山水中。踏上石矶知奋进,千帆过尽两岸丰。

    这首七绝诗也极为出色,点出了此行目的,畅想了两岸今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也暗指了南唐国人现在面对困难,应该积极奋进。

    冯季昌诧异地看了周娥皇一眼:“不应该啊,此等年纪,何故忧国忧民?不会是你家周老大人所作吧?”

    周娥皇脸色更红:事实上,她是从家父的诗词改过来的,因此把其中的意境直接带过来了!

    李丛嘉白了冯季昌一眼:“能做不?不行的话我先来!我词一出,你就彻底没戏了!”

    说完,他眼望长江,一首磅薄的词曲响彻天地:

    独立春首,长江东去,扬子洲头。看万山绿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千帆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江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今来百骑同游,天下风云激荡九州。恰吾辈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尔敢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精彩越来越多,大家收藏啊!

    (本章完)

第13章 一词惊虹一骑尘() 
一词出,百骑惊!

    瞬间整个江畔鸦雀无声:大家不会做诗做词,但还不会听吗?

    真正的气势如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啊!

    这股不服输的气势,这股小视天下的雄浑气魄,是一个十一岁孩子应该有的胸襟吗?

    已经准备好挑毛病的冯季昌,瞬间失语。他不是普通士兵,哪儿会听不出李丛嘉词中的意境:以天下为己任,以辽阔山河为棋盘,以天下苍生为棋子!

    这是要争雄天下?

    想到这儿,他猛然惊醒,转头盯着在场所有人:“六殿下的诗词谁记住了?这首诗词我不希望出现在世间俗人之嘴,如果有泄漏……”

    众多军士中不少人一遍就记得了!听闻冯季昌的话,马上明白:六殿下的这首词要经过陛下审阅,在此之前是不能公开传播的!

    人啊,有时越是禁止的事情越好奇!越是好奇呢,传播越快!

    当刘将军和王国庆带着数个伙计推着几头杀好的肥猪归来时,整个江畔都在传诵着完整的词曲,甚至连刚才无事旁听的几十个渔人,都凑了过来!

    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混点肉吃——听说这位六殿下好说话,又是李庄救下的,因此一面过来祝贺他痊愈,一面和士兵闲谈着!

    都是本地禁军,谁也不愿意多管闲事:反正不准靠近六殿下,在外围吃就吃点吧!

    大唐遗风就是如此豪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五杯酒下肚,这些士兵的嘴就没了把门的!一会儿间,几乎整个长江边上,都在传唱着李丛嘉的大作。

    李丛嘉也不制止,对冯季昌的多心表示无所谓:反正自己已经定下争夺天下的雄心,早晚必被人知!胆小怕事,还征战啥啊!

    远远的,数百士子闻风而来,整个江畔瞬间更是热闹非凡。

    无影剑客吴璋夫妻拒绝了李丛嘉喝酒的邀请,站在他身后,眼睛盯准每一个人,生怕有人对李丛嘉不利。

    冯季昌也是有节制的人,喝了两口酒,吃了一点烤肉,立即又凑到李丛嘉近前,与他攀谈起来。

    现在,他完全没有了一开始时的高傲,语气中充满着羡慕和敬佩:都是年轻人,大家还是很服气才学比自己高的人!

    “丛嘉,我还是叫你名字吧!你说你二哥要是听到你的佳作,会不会和一曲?还有李圭、华胥他们那几个酸丁,也不会服气吧?”

    “你服气吗?”李丛嘉盯着他,“为什么不和你老子去昭武军节度使任上威风一下?不要和我说为了学习!那些知识对你来说,早就烂熟于心了吧?”

    冯季昌眼睛闪烁:“不说你也应该明白,各方节度使哪儿有带家眷的?再说,大家一起在京城多热闹,去穷乡僻壤干吗?连个会赋词唱曲的都没有!”

    李丛嘉点头表示理解:自从安使之乱后,所有节度使在外领军,家眷一律放在京城,这是规矩!

    “冯大哥,明天我就要去太学,和京城弟子们一同读书,也认识一些好友!下午再回宫里和几个老师傅们学古礼!恐怕碰面的机会不多了!”

    冯季昌愣了一下:“为什么不在内宫学堂?难道被老大给赶出来了?他脾气就那样,你不用计较的!”

    李丛嘉明白,他说的“老大”是自己的大哥,大皇子李弘冀。他轻笑一声:“大哥生来异像,必为大唐明君。他不爱说话,但对弟弟们极好!一天到晚板着脸,是因为想得多,压力大!我可不是因为他的原因才离开宫学的!”

    冯季昌有些愕然:“那是为何?”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现在还没办法走出京城,所以准备在京城内,向各方求学,力争让自己拥有一身本事,将来再遇到危险时有自保之力!”

    二人正说话间,那百十个文人拥到近前,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拱手一躬:

    “六殿下,听闻佳作,佩服不已,不过有疑问不抒不畅!重扬大唐之威名,固所愿也;但陛下康健、太弟辅政英明,更有大皇子学政,汝何德何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冯季昌一下子拦住李丛嘉不让他回答,接口道:“汝为何人,挑拨离间?我大唐盛世,诗词歌赋,抒情小道尔。汝故意牵强附会,有何居心?难道你是吴越奸细?或者伪汉的内应?”

    那家伙一下子傻眼了:如果他非要盯紧李丛嘉不依不饶,冯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