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面围城的吐蕃士兵刚刚撤下来向南城门处奔去,却忽然间发现他们乱了套,正匆忙逃命,根本挤不上去。

    就在这时,又人齐声大喊:“粮食烧光了,粮食没有了!”

    一万兴唐军烧着了吐蕃人的营寨,根本不纠缠,来得也快逃得也快,直奔陇山支脉而去,让转身追击的数千吐蕃军傻眼了!

    骑兵入山找步兵作战,那是兵家一忌啊!

    幸好他们撤得快速,茂密的草丛中,乱箭如雨,险起将追在最前面的吐蕃军猛将卢逊狄龙给射下战马。算他反应快,却也损失了数十骑军。

    士气一下子低落下来,桑达密脸沉如水,看着数百唐军推着巨大的石车将刚才被内应打开的寨门封死,一具具弓弩在寨墙上立了起来,他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这些唐军知道有内应?他们是故意放自己手下士兵进城的?

    五千唐军,怎么敢如此做?莫非城中有一万唐军?

    葫芦镇并不算大,但经过修整的寨墙可不小,如果连百姓都算上的话,恐怕能容三四万人!想到这儿,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汉人百姓都对自己恨之入骨,在城中一定会全力帮助守城,相当于多了两三万兵丁!

    就算老弱病残,陇西之地的汉民也不弱于吐蕃人,提刀上阵都不差多少,更何况守城?

    自己失算了,根本没想到这几万百姓的威力!

    正犹豫是否继续进攻,一个举着白旗的唐军士兵从葫芦镇里走了出来,他大声呼喊着,生怕吐蕃人不由分说砍了他的脑袋。

    “让他过来!”

    看着一脸得意的唐人,桑达密觉得给他下马威已经没必要了,直接了当问道:“准备投降吗?”

    “六殿下让我转告你,再过几天,唐军十万人将兵临大散关,决战就要到来!六殿下还说,想退回河湟之地,你就剩下这几天了!”

    “你……”桑达密心头一紧,差一点骂出来,脸色胀红得如同血染一般。

    他刚要让人砍了这个唐军,身后却有人扯了他一下:“殿下,要小心身后那些汉族豪强啊!”

    (本章完)

第731章 关中恢复吐蕃乱() 
收复整个陇西的战斗从葫芦战开始,也是从葫芦镇结束。包括李丛嘉在内,所有人没有想到,看似激烈的战斗竟然在瞬间戛然而止。

    吐蕃人的撤退,即缘于李丛嘉派人通告唐军的动向,更缘于吐蕃人后方的两个消息:一是拉德带军向兰州进发,准备进攻禹藏部。这里是桑达密的软肋,一旦兰州丢失,整个河湟直接处在拉德的兵锋之下,从汉人各州抢掠的粮草、财富和人口,都会成为拉德的战力。

    如果这个消息还不是太急迫,后方渭、泾两州传来消息,薛、刘两个大族正在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甚至开始抢掠周围吐蕃人运往河湟之地的战利品。

    后方大乱在即,桑达密想一战活捉李丛嘉入主关中的想法完全化为泡影:李丛嘉有坚固的后方,而他则腹背受敌。当初留下的那些汉人豪强,果然在这时候露出了尖牙利爪,分明就是要策应唐军抄自己后路。

    春天来了,冰雪化了,低海拔地区特有的暖意让许多吐蕃人又想起了那火热的夏天。去年一年中,光是夏天因病死去的吐蕃人就有好几千,一万多人丧失战斗力不得不撤回河湟。

    如果这个夏于热而闷,再有唐军纠缠,粮草被后方汉人豪强阻断,这几万吐蕃精锐会不会魂葬异乡?人心思动,连猛将卢逊狄龙都觉得不适宜再打下去了!

    果断下令撤退,是桑达密认为最正确的选择。

    一夜之间,吐蕃人全面撤向陇州州治所在,并在沿途剿杀了数个山寨匪徒,随后又抢光了两个县城,更是屠了数个豪族。未到三天时间,吐蕃人竟然撤出陇州,直奔义州,同时,泾州的吐蕃将领也开始对周围的豪强下手,烧了四处大宅,抢了一个县城,围了朱氏在深山的聚点!

    风声鹤唳,整个陇西数十个豪强胆颤心惊。一年多的时间,因为害怕被屠杀,他们一面小心应承着吐蕃人,一面转移财富和人口,不断建立多个据点。除了薛氏、刘氏等九族对自己固守的县城、镇子有信心外,其他都疏散了!

    现在,除了这九族还在坚持,其他弱些的豪强都覆灭了!

    这九族现在也有苦难言。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吐蕃人撤退得这样快,一点犹豫都没有。原以为他们会和唐军拼杀到夏天左右,甚至坚持一年以上。可是现在……

    局势的变化瞬息万变,让九族准备工作完全处在初始阶段。城墙还没有来得及加高,兵力还在各山寨当土匪,粮草送给吐蕃人不少,甚至有的家族还有直系在外游猎……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弘经法师的建议。

    他在吐蕃人中的地位极高,桑达密又对他笃信不疑。因此,他向桑达密进言,这些豪强的叛变才是吐蕃军无法坚持的根本原因,绝不是吐蕃勇士无能和懦弱。这些吃里爬外的叛徒绝不能留。

    最先遭到清洗的就是留在吐蕃人中的各豪族子弟。他们或当押粮官,或当汉军将领,几乎在一夜之间全被斩杀。接着就是各族当土匪的族人,因为装备简陋又没有防备,在数千吐蕃人的攻击下,一战而溃。

    当邵氏在清原镇的家宅被三天攻克后,刘氏也向薛氏发出了绝望的请求。

    薛氏族长现在脸色如白纸一般。他已经向唐军送去了六封信,半个月时间里,他承诺了无数的好处,可是,近在陇州的唐军,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出。

    也不能说唐军没有派兵,不过不是救援各大豪强,而是击溃吐蕃人抢掠百姓的散兵游勇,在一个个收复的寨子建立弓箭社,训练大批陇西汉人当箭手,抵抗吐蕃人。

    至于各山寨逃下来的汉人,豪强子弟竟然没有一个被唐军送回来,包括薛家的直系弟子薛绍,他化名雷豹,在妍亭山落草。看似救援汉人,实际上挑选出精锐组建直属于家族的军队。

    可是,他竟然一战失踪,手下一千多精锐骑军都被唐军收编,薛家原有的二百多族兵却全军覆没。

    薛氏族长越想越害怕,渐渐萌生一种想法:莫非吐蕃人和唐军达成了什么协议?他们要联手覆灭这些大族?

    正在他左思右想之时,薛竽报名求见。

    风尘仆仆的薛竽身后站着一个黑脸汉子,目光中透着阴冷。那汉子一拱手:“在下呼延赞,是唐军西路军指挥使。吐蕃人明天到达渭州,如果薛家不想满门被灭,就要行动起来……”

    薛家族长脸色一喜:无论怎么说,唐军还是准备接纳自己一族!

    他刚要提条件,薛竽脸色一暗,声音透着果决:“族长,我已经答应了所有条件。族内军队都直接改为唐军,薛家举族迁到华州……还有,我们要负责拦截吐蕃人送往河湟之地的护军……”

    族长脸色变了几变,白了又黑,黑了又的:薛氏在陇西已经数十代人了,从盛唐之时就扎根于此。这一支薛氏,虽然没有薛丁山那一支战功卓著,却胜在低调,举族直系子孙有千人,族人过万,整个渭州、泾州四分之一土地都是姓薛的,更有两支商队,常年与党项、吐蕃人往来经商,河西之地走如平地!

    现在,这些不但要交出,还要把直系族人迁到关中腹心之地被监督,他心里的怒意升腾,但又被冰凉的水浇灭了!

    吐蕃人明天就到?他们可有五万多骑军,渭州城内还有三千多精锐,就算自己死守潘原县城,唐军收复渭州等地后,会留着自己吗?

    他咬咬牙:“好,吐蕃人烧杀抢掠,我辈早就有心杀贼,怎么耐力有未逮!现在唐军来了,我们就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竽儿,你速带三千人埋伏在泾谷河道,伏击那支吐蕃人护军,把所有百姓、粮草、财宝都抢下来!对了,告诉剑儿,渭州城内那三千吐蕃军就当成见面礼……”

    呼延赞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尊敬:“老族长深明大久,晚辈佩服!我带了五千唐军从原州过来,准备去河湟之地一趟,不知道薛家可有战马三千匹?”

    薛氏族长眼睛一亮:唐军可不仅是想耗光自己家族,他们真想打击吐蕃人啊!河湟之地离渭州千里,隔着无数的吐蕃部落。这是要学习卫青霍去病,万里觅封候啊!

    五千唐军,真的行吗?

    “我们有六千匹马,想凑成一人双马……”呼延赞的语气听起来似乎是解释,但听在族长的耳机里却如惊雷:一人双骑,这是准备长途奔袭,看来要血流成河啊!

    好!这样才好!如果吐蕃王子桑达密知道唐军居然从原州到了渭州,还要攻到河湟之地,他会不会舍下一切撤回去?那样的话自己就不用和他拼命了……

    呼延赞也不管他心中如何心思,一拍薛竽的肩膀:“走,我们去渭州城取马去,那三千吐蕃军就当你们薛家的投名状了!”

    (本章完)

第732章 天下纷纷乱局呈() 
桑达密的吐蕃军分散极广,包括秦、凤两州在内,远播千里,想一时间都收拢回来,不是易事。他又不想让手下将军们自行带兵返回,因此在向渭州进发的路程中明显放缓了速度。

    但是,当他听到渭州城失守,唐军六千人向西进入他的地盘时,他彻底傻眼了!

    原想唐军把自己驱逐出去双方就会罢兵,却不想唐军竟然要去灭了自己老巢。他们才六千人,难道他们疯了?

    弘经法师心头也是颤抖:这个六殿下怎么如此愿意行险?河湟之地吐蕃军精锐虽然东进,但几千人的部落有十几个呢?沿途大小部落也有数百,怎么会让唐军轻易攻到河湟?

    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却充满危险:“王子,万一唐军和拉德王子有了约定,河湟就危险了!还有,当初汉朝时候,霍去病可是万里奔袭,整个匈奴人伤筋动骨,几十年都没有缓过来的!我们得加快速度,至于秦凤两州让他们回若尔盖等地吧!”

    大散关的五万唐军沿途追击吐蕃人,开始时速度并不快,生怕中了埋伏。但从第五天开始,他们就再没服顾忌。当听说凤州、秦州等地吐蕃人抢光了城池向若尔盖撤走,陇州唐军已经收复泾州正在迫近渭州时,所有唐军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速度?李丛嘉手下可只有一万五千多唐军,就算北面的呼延家族带兵增援,也不会超过一万,以不到三万人,追击七八万吐蕃人,怎么如此胆大?

    再往后,他们不得不加快速度,因为李丛嘉已经占了渭州,而蜀中方向的成州一带,贾崇手下的大将高绍已经追着吐蕃人到了秦州,甚至截下了三千殿后的吐蕃精锐并全歼!

    如果再不加快速度,庞龙所带的唐军恐怕连口汤都喝不到了!

    渭州城外,李丛嘉并没有进城,等到庞龙一到,他马上将指挥权交给庞龙和周光逊,自己迅速带人回了长安。

    他心急如焚,连必要的客套话都来得及说。

    庞龙得到消息晚,但周光逊则一脸紧张。

    在李丛嘉离开长安这段时间,北方战局陡转直下。

    汴梁城外,辽军疯狂攻城,并驱赶附近几万百姓堆土平城,一度逼近了汴梁东城墙,最危急时刻,柴荣身边只剩下几百亲卫,连城中老妇人都扛起木料支援前线了!

    但是,辽军的疯狂只是一股劲,当柴荣亲临前线,甚至挥着长刀斩杀了数个冲到墙上的契丹勇士后,周军反攻的态势大成。

    按照这个形势打下去,周军守住汴梁反攻辽军不成问题。更何况黄河冰面已经有裂缝,再挺几日,想过黄河就难了!这个时间段,船不能行,冰不载人,想过黄河难如登天!

    也就是说,辽军要么撤过黄河甘心认输,要么就呆在汴梁城下双方真正一决生死。

    整个汴梁城军民心中大定,笑脸一天胜过一天。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柴荣出问题了!

    他站在城头与辽军对峙时,被对方突施冷箭,八牛弩连射数十次,几百如长枪般的弩箭飞舞,他竟然中箭了!

    辽军趁势猛攻,整个汴梁城一片混乱,东城两门接连丢失,汴梁城血雨腥风。大臣们保护着柴荣撤向洛阳,完全放弃了汴梁城。

    辽人入城,所有百姓都从西、南、北城门逃窜,火光冲天,汴梁又一次沦落在铁蹄之下。

    正当所有人以为后周必灭之时,辽军竟然撤退了,只带走了轻巧的金银细软,连值钱的丝绸铜钱都没有带走。

    周军在大名府下战胜辽军的消息直到一周后才传来。

    历史悲剧几乎在相同时刻上演:辽帝耶律述律在馆陶打败了围攻自己的韩重赟、石守信,亲自率领五万辽军攻击大名府。

    结果大名府上的将军可不是白给,一面假装不敌,放弃了外围防线,一面在城墙角落里安排了数百死士操作已经上好弦的八牛弩,在耶律述律御驾抵达五百米内时,一齐放箭。

    辽军已经攻入外城,耶律述律万万没想到此时城头上辽军旗帜已经立起,居然还有周军对自己施冷箭。八牛弩连贯两个护卫,将耶律述律撞射在捺钵柱子上!

    两国皇帝在大战中受了重伤,手下的将领反应当然相近。辽军中的各王子贵族立即研究立谁为帝。而佯攻洛阳一线的两支契丹军,得到这一消息,迅速从太原撤向北方大同府,各准备立自己心目中的人选为帝。

    听说西京道十万多人撤了回去,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辽军迅速统一意见:无论立谁为帝,都不适宜再和周军纠缠。必须立即回国整顿部族,为新的局面做准备。

    辽帝耶律述律重伤但并没有死,手下忠心将领还有很多。他们无法制止各部族的歪心思,却可以保障耶律述律的安全。

    一时间撤到南京道的辽军内部矛盾重重,终于在一场火拼后分崩离析。

    辽国内部势力纷杂,后周国内同样不平静。

    做为击败辽军的有功之臣,王彦超和慕容迪在大名府声誉渐高,并收扰了石守信和韩重赟的溃兵,有军队超过十万人,向北收复了数州,向南已经将势力蔓延到了汴梁城下。

    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