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的事情就拜托给王将军了!”
王景崇心里一阵兴奋——总算摆脱李丛嘉的影响自己要说得算了!虽然心里很高兴,但面上还是十分恭谨。
李丛嘉骑马离开,直奔长安方向,非止一日,到达长安城外。
此时的长安,人流涌动,车水马龙。躲在城中将近一年的长安百姓,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老成一些的,四处打听消息,却没有妄动;性子急躁的,已经开始赶往附近州县查看自家田地财产损失情况。
而西、北等州辽军未过州县,虽然田赋、劳役负担加重,却未伤筋骨。战事平息,立即有商贩走动起来,粮食、布帛、青盐、武器、马匹……但凡有利可图之物,都有人经营。各条官道上人流匆匆。
李丛嘉看着不到半个月就恢复起来的生机,眼中满是欣慰:这才是关中应有的繁华景象。虽然关中因为数次动乱,人口不足大唐全盛时的十分之一,却也是整个中原人烟最稠密之处。一旦百姓的主动性被发挥出来,不用十年,又是昌盛之地。
一队队兴唐军士兵被身穿官服的文人领着,正在丈量土地,并按乡、村拨发着种子、农具。有些心急的百姓,已经开始清理积雪,将通往自己田地的道路畅通,把收集来的粪肥运过去!
看着几百人的马队匆匆而过,许多百姓立即奔到道路两边,交头接耳,生怕听到什么不好消息!
骑军最前面的数骑快马奔过去,手中提着一杆报捷露布——这是盛唐以来的规矩。但凡大胜,都要公开向天下宣传。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骑马送信过程中,走一路喊一路。
露布报捷,其实是一种公开宣布大胜的办法:把捷报写在帛绸之上,用杆子挑着招摇过市,让天下皆知。这是一种稳定人心的办法。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获取通道不畅。一场战事,有时候不担心是否能打赢,却要担心后方军心民心。万一有心人误传消息,会引起百姓慌乱。尤其是大败或大胜之后,最是民心不稳之时。如果军马快报走得急,又没有一点消息泄漏,定然是军情有变,百姓当然会担心。
李丛嘉看着百姓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他的心情也好了起来,甚至想放歌一首。似乎明白李丛嘉的想法般,随行侍卫竟然高唱起兴唐军军歌:“狼烟起,江山北望……”
周围的百姓开始还很陌生,渐渐随唱起来,一时间通往长安的大路上军歌嘹亮。
“百姓对繁荣富强希冀的太久了!但愿我辈军人能挺起民族脊梁,不负众望!”李丛嘉长啸一声,快马如飞,在天黑前进入长安城。
长安李守贞的皇宫正在搬家——皇宫内的财物被赏赐给了有功之臣、敢战之兵。看着被人扶着住进秦王府邸的李守贞,刚刚跳下战马的李丛嘉急忙走过去向他行礼。
李守贞十分意外。他因为疾病已经躺了两三个月,说话都不太利索了。但是,他却认得这个年轻的殿下——正是他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富。
说不清什么心情,李守贞点了点头,想站起来,却又腿一软坐在了榻上。
安慰了他几句,李丛嘉向他通报了一下天下大势,然后介绍了对他的安置。
在李丛嘉看来,这些都是事实,没有什么遮掩。但在李守贞听来却处处虚伪:什么秦王?什么三代传承?根本就是在欺负他病重而已!
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生死未卜,李守贞再也压不住怒火,大声道:“六殿下,老朽愿用功名富贵换犬子一命,你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吗?”
(本章完)
第720章 大散关前庞龙焦()
李丛嘉还真无法满足他的愿望。李崇训自从叛出长安投降辽军,就再也没有在阵前出现过。刚刚得到的消息,他投降了潼关的周军,现在退到了陕州。
李守贞一脸不相信的样子,怀疑之色写在脸上,让人看着真想踹上一脚。
李丛嘉也不搭理他,找到田壮,询问粮草分配、论功行赏等情况。随后,他钻进了将作监。
现在的李潮,忙得不行。随着长安各处城门大开,生铁供应源源不断,周围各州的铁匠、木匠、陶匠迅速被送了过来。有人好办事,才半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一万多神臂弓的修复和组装工作。
李丛嘉亲自给襄州的李涛洋、柴让写了信,要求他们把兴唐学院的工匠们都送过来,在长安城建立大唐长安学院。随后派人传信给负责火药制作的大匠邵堂,要求他亲自到蜀中,在硝石、硫磺的原产地直接将其纯净化,然后运到大散关,支援陇西对吐蕃人的作战。
在长安城呆了一整天,李丛嘉连自己的府邸都没来得及回,带着马碧岑直接赶往陈仓。
此时的大散关上,正是黎明前的最后一点黑暗。借着启明星的余光,庞龙脸青如铁。昨天他刚刚接到凤州告急文书:一小股吐蕃军队,绕过固镇雄胜军,直逼凤州州治而来。
凤州州治凤县守军不足三千,全都是当地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美其名曰为团练军,其实连刀枪都刚摸不到半年。尤其是秦、凤两州原属后蜀孟氏。孟氏本就怠于军伍,克扣军粮军械。原本应该重兵防守的凤、秦两州,却因为临近后周国,孟氏不敢得罪,竟然撤兵到了汉中。
真实的历史上,也是此年,后周国派兵攻占了秦凤两州,逼近汉中。
现在,由于吐蕃人的攻击,秦州早就落在了吐蕃之手,而凤州的各县也风声鹤唳、民不聊生。此处本就是汉蕃交杂之地,由于吐蕃强势,许多原本落后的番人部落开始抢掠当地汉人财产,甚至聚众攻打县城。
幸好庞龙及时带兵出蜀中,沿途灭了数十拨大小盗匪,将一干吐蕃部落打得老老实实。但是,随着吐蕃人攻下渭州,转向义、泾、陇等州,越来越多的吐蕃部落东移,整个陇西之地乱成一团。
移师大散关护佑凤翔府的庞龙所部,不得不把精兵从凤州调兵,只余下雄武军(驻地固镇)节度使韩继勋率五千人守住咽喉之地,不让吐藩人攻入汉中。
吐蕃王子桑达密攻击陇右,原本是想借关中周军势弱,捞一把好处就走。却不想周军因为辽军入关,长安城被围,指挥系统完全崩溃,各州拥兵自重,缺少统一调度,根本无法匹敌相同数量的吐蕃野蛮士兵。
拿下渭州后,数十渭州(现在的平凉地区)大族投降了桑密达,为其出谋划策,竟然狂妄地以为可以以战养战,渐渐吞并整个关中,甚至得陇望蜀。
但是,整个陇右的周军将领可不是白痴。在最开始的迷茫之后,迅速互相联系,以凤翔节度使王景为首,陇西各州达成攻防协议。恰好此时庞龙从蜀中出大散关抗击吐蕃人。
看到兵强马壮的庞龙所部,各州又迅速转到他周围,抱团取暖。但是,吐蕃人中汉军叛徒数量增加,本来一直缺甲少兵器的吐蕃蛮部,竟然组建了精锐的骑军,虽然只有万余骑,却弓马娴熟,又擅长偷袭,一时间各州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战败的义、泾、陇等州,带着残兵败将退到凤翔府,整个陇右粮食兵源几乎损失殆尽。
在低迷的士气下,庞龙不断得到蜀中义士支援,甚至蜀中孟氏都送来粮草、兵器,汉中更是派出一万蜀军支援。关中兴唐军与辽军激战后期,开始分出一部分兵马从蓝田县运送神臂弓、八牛弩、霹雳车等物资到达凤翔府。
在各方支援下,庞龙苦苦支撑,却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吐蕃人断掉从蜀中支援的路线,对庞龙所部五万杂牌军的打击可太大了!不仅粮草缺少,守城的器械、兵源更难以保证。
就在他愁眉不展之时,一骑快马从长安方向奔腾而来,马欢人喜,远远的就是一声声贺喜之声:“报庞将军,长安解围,耀州一日城破,辽军被困东城门外,六殿下大胜而归!”
无论是周军、蜀军,亦或兴唐军,此时都欢呼起来。大家现在的心情完全一致:后方就要胜利了,辽军败退,长安唐军、兴唐军、邠州周军等都会向西增援,相信打败吐蕃人的日子不远了!
庞龙心里一松,面上却更加愁苦。他心里千转百回,一瞬间竟然翻腾出无数的想法:对敌人的猜测,对自己位置的判断,对整个关中战局未来走向的预估……
越算计他越担心:李丛嘉手下,强将如云,智谋之士倍出。原本以为自己能凭一己之力为大唐开疆拓土,夺下关中立下头功。现在看来,自己只是守住了门户而已,与呼延朔、李守瞳等人相比,自己的功劳还是差了一点点!
正在他心有千千结之时,一封书信摆在了案头。
拆开火漆,庞龙心头一颤,竟然是儿子熟悉的笔迹。内容很多,如同叙家常一般,将长安保卫战、争夺战的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末了,庞赛雷点出了自己老子的心事:封候拜将只在眼前,守住大散关一线,不让吐蕃人继续戮害关中百姓,就是大功一件。
甚至,庞赛雷透露了李丛嘉的承诺:兰州军区的元帅,未来可以进驻凌烟阁的重臣。
庞龙心底里松了口气,却在眼底里有了一丝忌惮:如此野心勃勃的六殿下,将来会甘心屈居于南唐其他皇子之下吗?他会不会是又一个李世民?
想着想着,他倒笑了:如果李丛嘉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他庞龙还不愿意效犬马之劳呢!
希望流露在脸上,他意气风发:“告诉众军士,关中十万兴唐军就要到了!只要坚持到春天,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要来了!”
(本章完)
第721章 增援到达互相猜()
周光逊到达凤翔府时,带来一万兴唐军。装备不算精良,却有三千神臂弓和五十霹雳车,更有一百火枪手和三十具松木炮。
数量没有王景想像的多,让他长舒了口气:做为周臣,他一向自诩忠义,不想有任何背叛朝廷的想法。但是,吐蕃大军压境,不到一年时间里,西面各州全部丢失,无数难民逃进凤翔府,所属各县人满为患。而北方党项族骠骑纵横,什么都抢,许多地方成了白地。
最主要的,随着吐蕃人装备越来越好,大有横贯东西之势——竟然不满足继续在西域古道和河湟之地呆着,命令党项部落共同东进,分明是想夺取关中!
这是王景最不能容忍之事。
做为凤翔节度使,他手下兵不精将不广,更处处受到文臣的掣肘。但是,他毕竟算是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元老,从小兵一步步做到节度使,深得后周郭威信任,如何肯向异族俯首称臣?
他本不想接受兴唐军支援,但是,无论是凤州、大散关的庞龙部,还是盘踞在长安周围的李丛嘉部,都势力庞大,越战越勇,深得关中百姓爱戴。如果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心拒绝友军支援,万一凤翔府失陷,他如何能对得起关中父老?
矛盾心境中,他将周光逊迎进了城。本以为双方抱拳敬礼,却发现对面数十位偏将整齐划一,完全是敬手礼,与先前的军礼并不一样。
周光逊同样立正敬礼,然后才握着他的手道:“兴唐军就是军规严,这一路上两个小丫头在我耳边叨咕得不行,我是不得不学会了……”
未等王景说话,后方的将领之中,快步走出一个俏丽的小妇人,身披亮甲,手中马鞭抛给身后唐兵,轻声道:“周将军忘记答应六殿下的事情了?要言而有信!将军不肯严守军规,手下士兵如何肯严格遵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停!停!柳剑,我可是严格遵守的!再说手下的这些人都让你训练得服服帖帖,哪儿个敢不遵守!但真正的战斗中,要想做到令行禁止,光平时管教还不行,要用鬼头刀和鲜血、人头才能让他们明白……”
王景看得分明:这些兴唐军穿着一样,但如果细瞧,有两千人明显站得笔直,目不斜视,而剩下的八千人则差了许多!
难道那两千人才是李丛嘉的嫡系?
他真没有猜错,从大散关赶来的李处耘一眼就认出了后方两千人的团长,正是来自南平国高氏将领。二将看到李处耘走到近前,连忙敬礼,然后热络地说起话来。
其实这些所谓的李丛嘉嫡系,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跟随他在金陵城训练过的军士,但从都头到营、团长,却都是兴唐军学院这几年的毕业生,训练上十分严格,军容风貌自然不同。
王景与柳剑攀谈起来,只唠了几句,就完全明白:这个年纪轻轻的女人是南唐重臣之后,算是李丛嘉最嫡系的部下,不能得罪!尤其是她屡立战功,绝不是花瓶,又与庞龙家有姻亲,自己更要恭敬一些!
众人在节度使府落座,周光逊的眼神开始变得凌厉起来,详细询问吐蕃人的整体情况,并就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北面的党项八部之间的联系等一点点细究起来。
一面如实回答问题,王景一面向这位老前辈了解着长安契丹人败退情况。当他把听说的情况和周光逊的讲述结合后,王景真是惊呆了!
兴唐军竟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在他的印象中,北方周军的战斗力继承了唐末以来的强悍。虽然藩镇割据,各地的精兵大多集中在禁军、侍卫军中,但普通的军士北方也明显强于南方。尤其是近年来王朝林立,更迭频繁,军队一向是用重金犒赏,想拥有精兵强将,必须有钱支撑才行!
可是李丛嘉的新军,竟然依靠信念支撑,这怎么可能?
似乎明白他的感觉,周光逊笑道:“虽然六殿下一直强调军队要有信念,要为生养他的土地和百姓战斗。但整体看,兴唐军士兵的薪金并不低,待遇不错。比如缴获归公,看似分给每个士兵缴获部分的五分之一并不多,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五分之一。以前缴获大部分都归了军头,少部分又让老兵得到,新兵、弱兵、伤兵,甚至一点都得不到!”
柳剑接过话来:“伤有医治,亡有抚恤,完全落到家人头上,绝不耽误。为此六殿下斩过数十个州县官员。而军官的待遇要远超过士兵一倍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