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年前,李守贞从河中府打到长安城,之所以没有攻下凤翔府,甚至连耀州这么重要的地方都弄到了农民军的手中,就是因为关中豪强百姓并不认可他。也正因如此,他不得不武力镇压,才有了屠夫的称号。

    李丛嘉从金陵来,虽然自称李唐后裔,但谁不知道他祖上姓徐啊!因此百姓中多有议论,士林更是不屑一顾。至于各镇节度使、刺吏之类的实权人物,完全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势。

    李丛嘉新来,以强势之姿大败辽人,解关中百姓于倒悬之危,得到了普通百姓的认同,耀、坊、乾、华、同等州官吏、士人也基本认同兴唐军的地位。但是,陇山左近的各州县,都没有经历战火,怎么会甘心认同李丛嘉的统治地位?

    在他们看来,中原正统在汴梁,后周柴荣早晚会挟胜打回来,李丛嘉不会成气候。在这种思潮下,想顺利收服北方定难军、朔方军、府麟等州军政势力,李丛嘉不摆出点强硬姿态,不拿一两个不听话的州开开刀,其他人根本不会老实听话!

    邠州,就是李丛嘉准备拿来开刀的地方!

    一天一夜攻下耀州,这就是李丛嘉当着所有人面,给王琰下的命令。一千兴唐军,骑马急行,也得一个白天能赶到,哪儿还有能力攻城?

    所有人都表示不可能:邠州刚刚经历战火,城防紧张,绝不是偷袭可下的!

    王琰抱拳接下将令,一提薛琦脖领子:“走,随我劝劝那个不开眼的铁公鸡,万一他害怕开城了呢,省得我还得费力气!”

    看着上百架雪撬车被四匹马拉着,一千骑士急行向西奔去,站在帅府门前的众人心里想法不一。有觉得李丛嘉太冒失的,也有解气叫好的,唯有周光逊,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

    人群重新站在沙盘面前,李丛嘉手中长棍指向下邽:“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对付辽军的位置。从长安撤退,其实最简单的路是走高陵、富平、同州,过蒲津渡口,到达河中府。但耀州一战,辽军惨败,富平高陵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辽军只能走华州,经华阴县转道北上去河中府!”

    说到这儿,他淡淡一笑:“当然,辽军要是买通了潼关守将,也有可能借道潼关溜出关中!”

    众人哈哈大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潼关李继勋除非疯了,才会借道让他出关中,万一辽军突然改了主意,直接攻向洛阳,周人的乐子可大了!

    李丛嘉继续道:“如果辽军过冯翊(渭南之地,古代称之冯翊,意思是护佑长安之地),转道北上同州,下邽县就是威胁辽人腹肋之地,让他们不敢久留,必须快速通过,时刻提心吊胆!现在兴唐军一万人进驻此地,估计辽军明天早上肯定会发现,想必他们会寝食难安!”

    王景崇补充道:“就算辽军不准备从冯翊北向,继续向华州进发,过华阴县渡河去河中府,咱们也可以从下邽县出发,威胁同州各县城,甚至拿下同州。辽军时刻在监视之下,不敢有非份之想!另外,配备万人骑兵队伍,依托华州等城池,尾随辽军前进,吓阻他们,直到他们全部退出关中……”

    所有人都明白:所谓的吓阻,其实是一厢情愿。如果辽人不计后果,不计伤亡疯狂破坏,所有县城、州城都会化为废墟!各项布置,其实就是在赌辽人无恋战之心,无疯狂之意!

    如果辽军离开中原想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好的办法就是快速撤走,不分兵不攻坚,见城就绕。在这种情况下,缺少马匹的兴唐军、周军,根本拿辽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辽人如果想洗劫一番再走,那后果就会很严重:三秦故地,关中汉子,血性可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久于战事,一年多的时间又让辽军及其附庸军祸害够呛,辽人惨败之下还敢嚣张,恐怕各地方百姓会蜂涌而起,配合兴唐军、周军围歼辽人!

    那时候,三方的损失都不会小,甚至辽人大部分战马都会累死,粮草恐难支撑。万一春天提前一些,黄河开化,哭的就是契丹人了!

    想透了这一层隔膜,李丛嘉不相信辽军敢在关内滞留,甚至在他的判断中,辽人会心急火燎地回到北方争权夺利,一刻都不会停留。

    军政会议继续,但重点转移到了军区划分和官员安排、民政事情上来。

    李丛嘉早就成竹在胸,根本不会具体管事情。在他离开王府之后,代表南唐朝廷,呼延朔开始宣布兴唐军军区划分:

    成都军区,含川蜀、南平故地、岳、朗两州军队,共计五万人左右,暂时以贾崇为总指挥;兰州军区,含朔方、陇西、凤翔府等地,兵额初定五万,由庞龙任总指挥,欧阳权为副总指挥;

    长安军区,长安以东,北至定难军、麟府胜州等地,南至荆襄,东至潼关,以王景崇任总指挥,呼延朔为副总指挥;

    太原军区,含河东、洛阳一带,以李守瞳任总指挥,呼延赞任副总指挥(还在蜀中)。

    其中,兵力保留最多的是长安军区,共计十万人。有独立将作监,独立情报网。其他四处,李丛嘉准备在蜀中设立兵器局,研究火炮、火绳枪等物,这一想法他并没有透露,因此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上了长安军区下属各军。

    其他几处,看似广大,立功机会多,实际上风险重重,有多大施展能力的机会不知道,但绝对需要勇气、能力和智慧!

    比如太原军区,太原城现在是北汉国都,洛阳更是后周西京,现有四州之地几乎都是辽军抢掠过的地方,马上又要面临辽军过境,这种地方就算让去当总指挥,有些将军都会迟疑。

    而兰州军区,摆明了就是要征伐西域,那旷野荒凉,蛮人凶悍,根本就不是普通武将能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周光逊就成为所有人注视的焦点:这位关中二号武将,为兴唐军收复长安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军,怎么没安排地方呢?

    (本章完)

第709章 分封功臣新秩序() 
么  周光逊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脸色青紫,盯着呼延朔一言不发,冷冷地注视着他。

    呼延朔也不说话,转身跳下台,陈贶则慢悠悠地登上高出地面的平台,打开手中黄色的圣旨——事实上这些任命状原本就是空白的,在李丛嘉离开金陵时带来三百张,已经用出一百多张了!

    文臣中间,田壮位置没动,还是京兆府尹,主管长安及周围各县抚民事情。而其他光复各州的刺史任命也波澜不起,与现职人员基本相同。

    但是,当周光逊的名字出现时,所有人都摒住呼吸,想听听原本武职的老将军,会转任什么文职!

    在这个时代,文武分列,泾渭分明。转职在低层军官和文人中还算常见,但升到高层,几乎就没有人再变动:一是转职进入新行当,多年的人脉积累化为虚无,在新领域中撞个头破血流都是有可能的;二是文臣武将之间天然对立,谁也瞧不起谁,骨子里的矛盾,让双方都难涉足对方领域;三是文臣多不习武,武将多不通文,如何能互相转职?

    周光逊心里一颤一颤的:他虽然任过刺史等文职,但那时身上也兼着军职,相当于节度副使的位置,真正抚民之举根本没实行过啊!

    让自己管理老百姓,还不如管大头兵呢!

    “陇右道安抚使兼转运使”!

    所有人哗然,目光瞬间转向周光逊,有赞叹,有惊讶,更多的则是羡慕!

    现在的陇右道,可比唐朝还大啊——长安向西大部分地方,都划归陇右道!包括西域各都护府在内的广袤地方,全是周光逊施政领域!如果仅是安抚使,别人还不会太惊讶。毕竟各州还有刺史、司马等职务,安抚使更多的是协调各方,处理整个陇右的大政方针,相当于一省之长。

    但是,加上转运使,就直接表明了周光逊的重要职责不仅是安民,更多的则是备战:转运使,顾名思议,利用水路旱路转运粮草、税赋、军械等物。尤其是陇右之地,设置了兰州军区,分明就是准备收复陇右道。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坐镇后方,协调民政、军械、夫役、运输等各项军民事物非常有必要!

    从这项任命中,所有人都看出了未来关中战事重点的转移:短时间内不会是北汉,不会是后周,而只会是陇右!

    这片盛唐故土,其实十分富饶——和现在的荒凉不同。唐时的西域,绿洲遍布,甘凉之地适宜人类生存,要不然怎么可能异族众多,商旅往来!这里民风悍勇,是大唐重要的兵源地。

    盛唐时节,各蕃部以加入唐军为荣,作战勇敢,屡立战功,高仙芝等名将,都有着异族血统。由此看来,李丛嘉的目标是光复陇右道,占据这块重要的良马产地,并征召勇敢的异族组建部队,待时机东进北上,一统天下!

    众人猜测中,又一位重臣诞生:赵普,就任关中河东转运使。这位不足三十五岁的年轻人,在关中的名声还算可以。他在坊州全力坚持,确保了三州无粮而不乱,还能陈兵耀州,威胁辽军不敢轻动。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位从一开始就跟随六殿下的年轻人,在关中一年时间里展露头角,让人刮目相看。

    他任转运使,算是临危受命:关中五州粮荒好解决,但远在河东的五州之地,据说马上就要断粮了,辽军撤走后,如何能将十余万石粮草尽快运到,将是考验他才能的最佳方式。如果这么难的事情都做好,将来入阁为相之路平坦无比。

    接下来,柴克宏就任河东安抚使,让众人有些惊诧:少数人听过,知道此人曾经是南唐的刺史级人物,算是老臣子。他不是死了吗?怎么出现在了河东?

    不知道内情的人们猜测这是李丛嘉的安排,目的是迷惑辽军,防止辽人过早察觉兴唐军意图。

    柴克宏的任命无人震惊,但另两位年轻人的任职,就让所有人沸腾了:柴让,任襄汉转运使,李潮,任大唐将作监长。

    这二位岁数和资历太弱了吧?柴让,听说在襄阳干得不错,但他才多大啊?比六殿下大个七八岁,还不足而立之年,怎么可以就任一路转运使?正常情况下,这至少也是三品官啊!

    至于李潮,除了在长安将作监一段时间的表现还算耀眼,其他都没听说过!如果是平常年份,将作监不过四品官职,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但现在是战争时期,兴唐军又以新武器出名,将作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但陈贶可没有解释的想法,宣读完后,直接和欧阳权坐在了一处,研究拿下邠州后,开发石炭资源;华县附近的竹山铁矿、韩城铁矿、关中石炭矿;在成县附近寻找铁矿……陈贶对自己的新职务有些无奈:李从嘉新成立了大唐资源局,不仅承担着关中、陇右、河东等地铁矿、煤矿及其他矿物资源的寻找开采,还管着冶炼。

    既然叫做矿物局,包括木料、布料、皮料在内的原材料的供应都归他管,可以说杂而无章。在蜀中听说过铁监,负责制铁,但如李丛嘉一般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此事,还真是少有!

    其实在李丛嘉心中,战争毁灭文明,同时也促进着文明发展。以铁器为代表的武器,在战争中广泛运用,但是中国的矿业开采却极为落后。

    矿山代表着工业文明的摇篮。想要推进工业文明进程,钢铁数量是必须逾越的障碍。改造矿山,改进武器,改革军制,改变观念,这就是李丛嘉在关中要推进的工作。

    他还年轻,不着急天下一统,而且自己的父皇正当壮年,可以允许自己儿子开疆拓土,雄踞一方,却不可能容忍他完全掌握军政大权。在这种情况下,不间歇的战争才是保证自己在关中为王的根本。

    如果是攻伐北汉,灭后周,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卷进去所有国家,这会让享受安逸生活的南唐君臣难以想像。至于远在天边的陇右,既不需要南唐出兵,也不出钱,南唐君臣会嫌地盘大呢?

    在这种悄无声息的开疆拓土中,工业文明将逐渐萌芽,待其势不可挡,天下还有谁可与自己争锋?

    (本章完)

第710章 河北大战开幕前() 
长安城内外紧锣密鼓布置的同时,另一场战争在河北大地上隆重开场。

    作为辽国第一人,耶律述律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自从他诛察割,即帝位,就没有安心过一天日子,总是有大臣或者豪族窥视他的位置。

    耶律述律对于非心腹的契丹贵族心怀戒惧:北伐阻卜人失败后,西京道契丹贵族们损失不小,怨意明显,于他继帝位当年的二月,太尉忽古质谋逆,被他举族抄斩。

    第二年,眼看着手下人心不安,耶律述律不得不违心拉拢大批老臣。即便如此,七月,政事令娄国、林牙敌烈、侍中神都、郎君海里等谋乱,被他举族诛杀;第三年,李胡子宛、郎君嵇干、敌烈谋反,事觉,辞逮太平王罨撒葛、林牙华割、郎君新罗等随从……

    他继位这几年,辽国内部几乎半年一次动乱,处处硝烟,让他疲于应对。终于,他看到了后周国皇帝郭威的手段,萌生了借刀杀人之计。

    南人富庶软弱,让契丹人垂涎三尺,恨不得随时南下“打草谷”。但是,后周国军力部署在河南河北重地,洛阳开封等大都市不易攻下。

    关中十八州地势平坦,尤其是京兆府长安重建后连年丰收,积累了无数财宝。以取下关中封王为诱饵,耶律述律成功调动了西京道数十个契丹贵族,凑了七八万铁骑,又从北、西阻卜强征了上万兵马,然后由自己最忠心的老臣肖斡率领,从雁门关进入北汉国,取道汾河谷地进入关中。

    对于耶律述律而言,胜也好,败也好,反正这十多万兵力扔到关中,对自己巩固在西京道的统治十分有好处。如果这些人打通了与北方联系通道,他也不介意带着党项人一起占了汉人半壁江山。

    但是,事情远不如他想像的那样如意,十多万辽军抛在关内伤亡日重,西京道契丹贵族强烈要求撤军,或者增援。于是,他又凑了两万匹战马准备送入关中,结果都扔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