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带一人,每批五千,反复不间断,我就不相信城中的周军是铁打的!”

    王韶脸色一下子变得精彩无比:什么叫二人带一人,分明就是用一名辽军士兵盯着北汉军卒向前冲!也就是说,自己手下的三万人,每时每刻都有人冲在最前线。

    如果战斗惨烈,自己这三万人恐怕在这个小小的虒亭城下,就得葬送一半还多!

    想到自己手下死伤惨重,他眼睛当时就红了。就在他准备上前再次理论一番时,身后忽然有人拉了他一下。

    定睛细看,却是北汉皇帝刘崇的外甥严虎。此人二十出头,一双小眼睛滴溜乱转,獐头鼠目中透着一股特别的精明。

    他双手握了一下,又单手向下一按。

    这个动作别人不太明白,但王韶心里瞬间清醒起来:这分明就是告诫他,暂时忍耐,待机而动!

    难道刘崇有什么神机妙算?

    王韶看着一队队辽军夹杂着北汉军卒列队,在虒亭城下排成整齐队形,扛着云梯缓缓向前,在离城头不足五百米时忽然加速,如一条条黑色怪蟒,借着上午耀眼的阳光,直扑城头!

    抬眼望去,王韶忽然感觉城头异常的宁静,既没有士兵的欢呼,也没有拉动弓弦、踩踏投石车的声音,静悄悄的如同没有人驻守一般。

    做为水陆相连的国度,王韶岂能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刚想提醒注意,却在话出口的瞬间又忍住了:自己死一个人,意味着辽人死得更多。我倒要看看,耶律述律准备拿多少人来祭奠自己手下这三万将士的性命!

    果如他所料,云梯上的辽军刚刚踏上城头,忽然间一声怪啸尖利响起,直贯云霄!

    (本章完)

第575章 一步拉开天与地()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可以说,八牛弩之物,是攻城利器。但在今天,辽军却在城头看到了此物!

    是的,当云梯上站满了辽人和北汉军队时,忽然间城头上出现了一架架八牛弩,每一架都正好对着一架云梯。那沉重的八牛弩,忽然间歪斜下来,一枪三剑箭都直接瞄向了长长的云梯上!

    就在第一名辽军双目圆睁大叫不好之时,沉重的八牛弩弦声响起,如标枪般的箭枝在他面前一闪,整个人变得迷糊起来。他的灵魂忽然浮空而起,看着那杆铁枪从城头上斜斜地向下射去。

    他自己的身体爆炸开来,从胸口开始,化成一堆碎骨,“崩”的一声四散开来。而他身后的北汉军卒,同样没能保住全尸。再往后,长枪贯穿了又一个辽军尸体,又向下扎去。

    直到整个云梯上的所有士兵都被钉在地面上,串成一串肉葫芦时,弩箭才彻底失去效用。

    城头上的八牛弩忽然缩了回去,如同有机关控制一般。

    辽军的灵魂此时已经开始溃散。他再也看不到那嚣张的八牛弩发威,再也无法感受到城下辽军的惊恐,更无法体会到所有人的疑惑!

    什么时候八牛弩这种重器可以斜着使用了?

    这种东西,沉重异常,无论是上箭还是搬移,都绝不是三五人可以轻易移动的,要不然也不会贯以“八牛弩”这种称呼!但在今天,它不仅出现在了守城的行列之中,更被斜着使用!

    这怎么可能?

    站在城下的辽军、北汉军傻眼了!看着一地的碎尸体和串成串的军队,以即被弩箭的冲击力碎成一块块的云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

    在未知面前,在成片死亡面前,没有谁可以镇定无比!

    耶律述律看得分明,这一轮齐射,足有四十架云梯被毁,近八百士兵死亡,伤者更是有一百多人。除了站在云梯下和跳得及时的几十人外,一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王韶一脸懵懂,大声尖啸着,“八牛弩不可能这么用的,这有问题!”

    是的,他说的没有错!正常的八牛弩根本不能这么用!沉重的份量和巨大的发射力量,就算数十名士兵使劲摁压,恐怕它也会折到城下来!

    但是城头的八牛弩的后身,却被巨树压着并用巨石缀住,只需数名周军控制那数条长索,一旦发射完毕迅速将其拽回即可!

    而八牛弩下方的两条滑道,里面浸满了动物油脂,让沉重异常移动困难的八牛弩在几十米长的路上如履平地,轻松而行。

    这一切的改动,都源于曹彬手下忽然出现的工匹。这几十人不声不响,不但将投石车进行了调整,使投射更精准,还将城外的距离进行了测量,便落点保持合理距离,给辽军以最大杀伤。

    此外,这些人带着大量的钢制器件,更换了守城各种床弩、八牛弩、连环弓和投石车上易坏之件,极大的延长了它们的寿命。

    这些人不但改造了现有的守城器械,更是利用现有的木材、牛皮等物,制作了蒙皮盾、立高塔和烧烧瓶等。这些物品平时守城中大家也用过,但通常以门板、梯子和动物油脂等替代,极为不方便。

    比如动物油脂,烧开了之后往城下倒,然后点燃,虽然对云梯攻城等效果明显,但一旦敌人散开,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则是用瓦缸制成,有的大如人头,有的如水桶,甚至还有小缸一样大小的,根据不同情况直接点燃上面的火索,瞬间产生的爆炸点燃其中的火油,不仅喷烧得远,还极容易扔到城外人群之中。

    甚至,这种东西可以用投石车扔到三五百米之外去!

    此外,这些工匠组织城内百姓制作的刺马拒作用最大。这种周围都是木尖的粗大树木,横着可以挡在城头,让搭云梯攻城的辽人无法下脚,更法登城,活活地当靶子!

    如果这种刺马拒横着推下城去,比滚木擂石更有效,挨着即伤,碰到即死!

    这刺马拒在城头还可以立赳来并用铁索绑成树林状,凭空增加城墙的高度,阻挡辽军攻进城来!现在,在虒亭城墙最低处,已经有三米多高的刺马拒被立了起来,长长的树尖直接对外,让登上云梯的辽军束手无策——砍树尖的同时会被城头周军用长枪刺中,或者被箭枝点名!不理会这些树尖,则根本无法绕过去!

    城头的周军给这种刺马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刺猬!

    这种刺猬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喝水!为了防止辽人用火攻烧毁这些“刺猬”,它上面需要时时用水浇透。因此一旦空闲下来,立即有百姓上城,用大桶水淋在它的上面,一些士兵干脆将衣服脱下来,将上面的血迹冲洗!

    城头上经过一上午的血战,渐渐平静下来。丢下了二千多具尸体和几百伤残,辽帝耶律述律不得不下令撤兵。

    坐在大帐之中,他盯着手下的文臣武将,恶狠狠地怒视着劝阻他四处抓人攻城的王韶:“你不让捉拿汉人,可如何攻上城头?”

    王韶心头大怒:你在草原游荡惯了,根本不会攻打坚城,还自以为是,损兵折将,还有脸怨我?但这种时候,他根本不可能顶撞耶律述律。

    就在他准备站起来分辩之时,旁边一人站了起来,正是萧庭。此人一向沉稳,智谋极多,心思极重。但算不上耶律述律心腹,却因为“好用”而被带着南下征周。

    “陛下,攻打虒亭小城受挫,未尝不是好事!我大辽国兵精甲足,但不擅长攻坚。不能不说,汉唐以来,南人多以坚城要寨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算起来也颇有成效!此次南征,我军的终极目标是下洛阳,克东京,一统天下。在这过程中,坚城极众,不能攻坚,将成为我军的软肋!以此小城为目的,征调太原、隆州等地守城、攻城器械,收拢能工巧匠……”

    耶律述律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其实这些道理他都懂,但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将他的大军阻挡在此五天未动一步,岂能不恼?

    沉下心来,他的心思转得极快:沁州、潞州、洛阳、东京……一座座豪华大城,都具备着极多的人口,极丰富的守城器械……

    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本章完)

第576章 定计晋州刘韬惊() 
细细弯月如疲惫极了的兵士,斜缀天边。

    曹彬手抚城头,月光落到城墙上,泥砖斑驳,箭痕斧劈处宛似伤痕,半塌了的角楼垂下再也抬不起的头。城下莹莹的营火,点点洒开,如星河般连向天边。

    曹彬悄然上城,看到的是一个个周兵严阵以待,并无懈怠之处。

    一个少年捧着杆长枪,在阶角睡熟了。感觉到有人站在身前,少年霍然站起,脸色腾的就红了!

    曹彬并没有责备这个还未成年的少年,因为他认得此人。

    他叫骆天平,是城内百姓。他的父亲骆桑、哥哥骆天成都被临时征调守城。昨天夜里,骆桑因为年老体弱而休息,于是他的二儿子自告奋勇站在了城头!

    曹彬拍拍他的肩膀,挥手示意身后的军卒递给他一把刀:“骆天平,这把刀送给你!男子汉大丈夫,当家园被人侵占时,有勇气站出来的,才是真正英雄!”

    骆天平并不知道这个将军的名字,但他知道,这是一个大官:周围所有人都在向他敬礼。而这个年轻的将军,与自己的哥哥骆天成年龄相仿,却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自己也要像他一样,功名马上取,富贵险中求!

    少年正在无限遐想,却见城内卧了满地的人群中忽然站起一人,大声惊叫着:“我的儿,我的儿……”

    声音很熟悉,少年骆天平不由自主地奔下城头,跑向自己的父亲!

    骆桑抱着怀中的二儿子,眼中满是泪水:自己就两个儿子,难道都要死在这小小的虒亭城吗?自己一把老骨头死就死了,可是自己的儿子……

    想到这儿,骆桑没来由地垂泪抽泣。他的悲伤一下子带动了城内的百姓,许多人都忍不住哭泣起来:在死亡面前,没有谁是钢铁硬汉!

    曹彬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这才第七天,离杨延璋规定的十五天间还差一半多呢!按照辽人这种不要命的进攻方法,就算用人命堆,也将耗尽城内的守军啊!

    五天时间,伤了五百多,死了一百多人。听起来数量不多,但城内守军数量本身就少啊!十比一的对比,仍然让他感觉心惊!

    夜色正冷,许多百姓挤在一起,连被子都没有——被子都铺在城头木盾之上,防止城下辽军的乱箭。可以说,全城上下,已经倾尽全力,抵挡着辽人一波又一波的血腥攻城!

    看着远天泛起的鱼肚白,曹彬抛去了无用的想法,转身走向了城东侧那座沉寂的木工坊。

    几十个中年人斜靠在木堆上,酣声正浓。这些来自荆州的铁匠、木工,都是那个人送给他的!可以说,这些人的到来,让曹彬手下周军的伤亡急速减少,也震慑了城下的辽军。

    昨天一天没有攻城,今天不知道辽军还会不会休息?

    做为一名战士,他不畏惧战争,但此时却真心期盼着和平,期盼着辽人的懒惰、畏惧和无能!

    天色亮了,绵延向远方的辽人帐篷没有一丝动静,似乎都睡熟了一般。偶尔有几匹战马奔向北方,蹄声踏碎了静寂的黎明。

    曹彬忽然有一股悸动:辽人绝不可能就此罢手,他们在图谋什么?改道?偷袭?还是打造攻城器械?

    他转身冲进中间那座仅存的木屋,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一千多周军迅速被当地人领着,沿着周围的山脊、沟畔,将一处处蜿蜒小路、陡壁石崖查看,防止辽人迂回到身后偷袭。

    忙了一上午,各处报告陆续传来,没有发现任何辽人行动迹象。

    本应该放松的心情,却陡然紧张起来!

    辽人在准备攻城器械?那岂不是意味着一场更血腥更无情的攻守之战即将开始吗?

    想到这儿,他再次冲进那座木工坊,看着面前疲惫的工匠:“各位,还有什么奇思妙想吗?辽人肯定在打造攻城车、鹅车、八牛弩等强力攻城器械……”

    领头的工匠是一个老者,此人微微抬头,看了眼曹彬:“李煜那小子让我来帮你,却不料你竟然是个胆小鬼!”

    曹彬急了,刚想反驳,老者却站了起来,从腰间抽出一柄刀来,递到他面前:“看到了吧?”

    莫名其妙的举动,让曹彬有些错愕。

    “刀口如何锋利,都避不开刀背的厚度!刀背如何有份量,都要靠刀把挥舞!做为一个指挥者,你就是这柄刀把!而工具、士兵就是刀口和刀背!你明白吗?”

    曹彬心中隐隐有些明悟,却没有一下子被点穿这层迷雾!

    “再好的器械使用者都是人!发挥每一个周军的作用,才能守住这座小城!否则,再好的器械也是白搭!”

    说到这儿,老者长叹一声:“我李涛洋是一个普通铁匠,蒙六殿下提拔于草莽,这些年做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更多的则是和六殿下学会了一种思维,那就是,永不言败,办法总比困难多!”

    挥挥手,老者带着人继续忙碌那些器械的加工和改良。在上千百姓的帮助下,一个个粗糙无比的大木头迅速被铁钩子钉合在一起,化成拒马、投石车或者磙木!

    曹彬愣愣地呆立当场: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他不由得想起那个挺拔的少年李煜!自己有四年没见过他了吧?但他的消息可是一次次冲击着自己的心弦。如果那个六殿下李煜在此,他会怎么做?

    ##########

    第十天的黎明即将到来,城墙上若着了大火,泛出通红的颜色来。曹彬转上街头时,树上几乎每根枝杈上都有黄色的纸片在飘摇。

    家家死人,户户伤恸。

    从第八天晚上开始,在十台八牛弩的引领下,辽军、北汉军如同疯了一般冲上城墙,几百米宽的墙头一次次失守。周军一次次反扑,用火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