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以兴唐学院为蓝本,以朗、岳、荆州三地的兴唐分院为基础,建立大唐教育体系。同时,以此为依托,成立工器、兵器、农具研究和制造中心,重工强农,科技引领,富民强国。

    最后,就是对战局的判断:

    从各方传来的情报,李丛嘉面临的四大难题已经渐渐显现,到了不得不面对的地步:

    一是没有稳固的后方。虽然荆襄之地还算稳定,但它处在四股势力交界之地,随时都会有人惦记,算不上稳固。因此,蜀中这个天府之国,就必须握在手中——向北可入关中,向东可援荆襄,甚至顺流直下到达金陵。

    二是力量分散,没有强大的民众支持。兴唐是一种理念,但真正要落到实处还需各种条件。对于百姓来说,没有战争的平静日子才能创造财富。这一点,后周有洛阳,南唐有金陵、洪都,辽国更是有北方之地、幽云十六州。吐蕃人除了高原之外还阻断着西域古道,抢夺着财富。至于南汉,不提也罢,它已经在自己二哥李弘宣的攻击之下摇摇欲坠!

    因此,夺取蜀中,就成为必行之步骤!

    三是南唐内乱状态已经显现。作为皇帝继承人的李景遂,在金陵势力最大,但大皇子李弘冀已经成功掌握边军,六大主力禁军手握其三,不断威逼金陵,事实上已经在长江以北自称为皇太子!而李丛嘉另一个兄长李弘宣,也是天纵之材。以弱兵西进灭楚,南下平定南汉,现在雄踞三十六州之地,势力还在扩大。

    至于李丛嘉,就更不用提了,自从离开金陵,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战胜各路强敌,在西北搅得天翻地覆,与辽军铁骑数番交手而未落败迹,成为天下美谈,引得许多少年英豪投奔!

    南唐内乱,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李丛嘉这种在朝堂内根基极浅的人——如果有人进谏,要求李丛嘉回朝听封,他将极为被动。

    他年龄小,加上没有在朝中当过官,除了贾崇、周宗等少数文臣武将支持,其他人根本就不熟悉他,很多都是道听途说。至于南唐地方官员,更是与他接触极少。万一奸人用计,他将背负恶名!

    李丛嘉想避开这场内乱,就要有稳固的地盘,有地方官员支持,在朝中有相当势力才行!

    从这个角度看,李丛嘉挺进蜀中也是一招妙棋!

    四是后周内乱结束,辽人增兵关中,都将对李丛嘉产生最直接最严重影响。做为取了长安城的势力,他不再是以前那样默默无闻的小势力,一定会引起别人的警惕、窥视、进攻,甚至合击!

    在这种情况下想以关中的财力、军力和战力应对险恶战局几乎不可能!如果有了蜀中地区支援,他才有机会平定关中,东出潼关!

    一切的矛头都直指蜀中!

    (本章完)

第557章 符彦卿深夜忧思() 
李丛嘉在武关召开军政会议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和辽军营寨的时间几乎是同时,但作出的反应却截然相反。

    辽军立即派出三万人攻打蓝关,试图趁李丛嘉不在,重夺蓝关、破青泥关,堵住李丛嘉进入关中的东南通道。而长安城,则缓慢地传播着这个消息,甚至连一个参加会议的人都没有商量出来。

    这就是“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李丛嘉听到蓝关吃紧,辽人不分昼夜攻打时,他的脸色不由得变得奇怪起来!

    刚刚赶到的柴让一脸淡然,直到看到李丛嘉奇怪的脸色,他才发觉不对劲!

    虽然蓝关重要,但毕竟有三千兴唐军把守,没有内应的情况下想攻破此城,绝非易事!更何况辽人派出的是附丛军(也就是潼关、河中府叛变的李守乡部),本身战斗力和战斗欲望就极弱!

    但是,李丛嘉的郑重,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几种可能:蓝关城有弱点、蓝关城太重要不可丢失、辽军的附丛军中有名将、李丛嘉要亲自到蓝关城……

    最终,他也没有从这几个选项中找到真正困扰李丛嘉的难题来!

    “六殿下,你想到了什么?”柴让毕竟年轻,没有他老子那样的城府,直接问了出来!

    “攻打蓝关的是附丛军,那些辽军在干什么?”

    是啊!在消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谁知道对方的意图谁就有了决胜千里的时机!如果猜不出对方的想法,被动应对的话,十有八九输死无疑!

    柴让犹豫半天:“攻打长安城?长安太重要了,辽人不克此城,蓝武通道又被咱们占了,他们的粮食问题……”

    李丛嘉没有说话,好半天才道:“看来咱们小瞧辽军中的主帅了!他终于意识到了一个根本问题!”

    柴让笑笑:“他认识到有些晚了!如果他一早就认识到关中不止长安一个重要地方,他早就会攻打延州,威逼定难军了!现在都秋天了,他才想起来攻打,是不是来不及了……”

    说到这儿,他猛然跳了起来:“不对,会不会是辽军在府州一带发动了进攻?他们要互相配合?”

    李丛嘉点了下头又摇头:“不好判断啊!现在北方的消息很难送到咱们这儿,光从战略意图判断,有时候是不准的!比如那个辽帝耶律述律万一抽疯了,或者他手下某个重臣突发奇想呢?战争有时候不是以利益多少来计算的!”

    说到这儿,李丛嘉摆手示意外面的传令兵进来,从他手上接过一封信:“这是长安方向的消息,估计呼延将军撑不住了!这么大的城市,各种衙门齐全,没有点身份的人坐镇还真不行!我一直没想好,由谁来坐镇长安城呢?”

    “殿下,你最适合!只有你才代表着兴唐军的真正核心。你在此地,遥控四方,河东、蜀中、陇西、荆襄这些地方的中心地带其实正是长安啊!”

    “不,大家都能想到的,却不是我想要的!长安重要,但已经是末落古都。以此为基业,一切都会按照保卫长安做准备,视野必然要被局限。我们的眼光要看到西域、辽北、东海、南洋、吐蕃。以此为蓝图,我们看到的中心,其实呼之欲出!”

    “六殿下,你是说东京汴梁?不说那里是后周京城,就算以后我们攻占此地,也不建议做为都城!此地平坦无险,盛世之时舟商来往方便,但有事之时,却连缓冲的机会都没有!我以为,不以长安为都,也可以定金陵为都!”

    “不讨论了!我的意思不是选都城的问题,而是看待整个战局。东南吴国苟延残喘,僵而不死,是心腹之患。一旦南唐生事,此为大害。周国内乱将息,如果柴荣明智,三五年内必可富民强兵,河洛之地人杰地灵,久必成气候。相反关中之地,虽然地势居高临下,却难有强兵之源。加上陇西、朔方、定难军等节度使牵制,短时间内很难出关!”

    “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咱们占领蜀中,先定南方,然后再……”

    “不,不是这个意思!南方基本被二哥平定了,咱们去他盘子里抢肉,让人笑话!再说外患未平,兄弟岂能内斗?我的意思是说,想在贫瘠的关中、狭窄的蜀地有所作为,荆襄就是伸出的拳头,绝不可退缩一点,不容有失。”

    柴让的脸色一下子胀红起来:他想到了荆襄之地的重要性,却没有想到竟然如此重要,比他想像中重要几倍。

    “此外,想借助这两地征伐天下,恐怕要从农业、工业和军事上认真研究,择时而动,否则天下必然三分,甚至四分,黎民百姓更苦矣!这非我所愿啊!”

    二人正在闲谈着,又一封急信送到,上面清楚地可以看到暗记:这是李丛嘉在长安城留下的人员。

    拆开后,李丛嘉将上面的数字重新排列组合,好半天才看明白:这只是一首诗。

    诗的内容很简单:镐京未变君心乱,人心惑惑思安全。征尘北去狼烟起,愿君早定天下先。

    柴让看不明白,但李丛嘉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李守贞不安份,但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长安城中各方势力都想安安稳稳,平安度日。辽军北上,传递情报的水丘竽涛希望自己早做打算。

    从传递情报的隐晦程度看,水丘竽涛已经处于不太安全状态。也就是说,整个长安城中知道她身份的人,有可能有人不可靠了!

    长安城的安全李丛嘉很重视,水丘竽涛的安全他更重视!

    怎么办?自己回长安城?不行,武关会议很重要,没召开之前自己就回去,对于即将到来的天下纷争形势就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就不能将兴唐社上升到核心团体地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就会虚无缥缈,成为空中楼阁!

    战争是检验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强大生命力的根本。自己越早将兴唐社纳入掌控,越早能平定天下并稳固下来,才有机会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远大理想。

    不回去!但是长安城的问题也要解决!

    (本章完)

第558章 柴荣将御驾亲征() 
怎么解决?李丛嘉嘴角渐渐翘起,这是他打定主意的一个标志。

    “柴让,你帮助想想,如果我现在就对长安城的文臣武将分封官职如何?”

    柴让眼睛一亮:“好倒是好,可是怎么能保证各方利益都照顾到?万一有人不满意岂不要坏事?”

    “军政民分开,是我一贯主张。对于现在的长安城,最危险的是军队的掌控者。只要将王景崇、周光逊调整,相信以呼延朔将军的领军之能,用不上一个月,就会将整个长安军队握在手中……”

    “不可!这种办法虽然见效快,但后果会很麻烦!长安城的唐军和咱们的兴唐军不同,他们的下层军官都是依附于上级将军,甚至沾亲带故,或者是乡邻姻亲……如果动了上面的将军,下面会不会闹事?还是先动官员,然后整治民生,最后再动军队!”

    柴让的办法其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也是历朝历代对付降臣的不二法宝。先是分封为王、候,然后逐渐将你的财、物权利收回,再用各种办法向你队伍中派人员,稀释军队的骨干,最后拆分整个军队。

    但李丛嘉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来缓缓消化这近二十万人的长安唐军。在他看来,时不待我,务必在秋天结束前将这支军队整肃完成,否则辽人对周围各州的攻击将无法化解。

    听着李丛嘉的理由,柴让也无可奈何:辽人铁骑,行得快走得急,乡间地头随处可去。一旦秋收结束新粮入仓,他们势必会抢粮。如果各州没有强有力的援军,关中百姓定要遭殃,会间接影响明年春天的种植和兵源!

    二人各有理由,却又有为难之处。

    正在辩论,外面走进一个壮汉,脸色赤红,他一揖到地:“六殿下,李处耘代庞将军向您叩头拜见!”

    他居然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可把柴让弄得下不来台:李丛嘉和他站得极近,这突然变化让他想躲得远点都来不及!

    李处耘刚刚叩了一个头就被李丛嘉拽了起来:“李将军这是干什么?我不是说过吗,在军中行军礼,日常鞠躬弯腰就可以了!这种繁琐无味的礼节,我早就废止了!”

    “不,六殿下,庞将军要我坚持如此行礼,尤其是现在!他说,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六殿下你自己,没有一个准确定位!你究竟想干什么,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只有如此,他们才有盼头,才会舍生忘死!”

    瞬间,柴让也明白了:刚才他和李丛嘉争论的长安官员问题,其本质也是如此。他们在李丛嘉到达长安时非常容易就抛弃了李守贞,在李守贞想重新登基时又拒绝了他,这样的文臣武将上哪儿去找啊?

    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样的文臣武将还是让水丘竽涛感觉到了害怕?

    只有一个解释,长安城中的官员、将军们迷惘,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也不知道李丛嘉如何安置对待他们?他们前路无光,岂能不惊惧?

    李丛嘉眼睛大亮起来:“好,不愧是诸葛转世,真是一言中的!我心如何,必然要让人知道,别人才知如何适从!也罢,明天大哥就要到了,咱们就好好议一下,今后的路怎么走?”

    ###########

    东京正是繁华时。

    宣德楼前,左南廊对左掖门,为明堂颁朔布政府。秘书省右廊南对右掖门。近东则两府八位,西则尚书省。

    御街大内前南去,左则景灵东宫,右则西宫。近南大晟府,次曰太常寺。州桥曲转,大街面南曰左藏库。近东郑太宰宅、青鱼市内行、景灵东宫。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旧朝门。自大内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种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西宫南皆御廊杈子,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此是略近黄昏之际,正是天气适宜之时。如果是平日,应该人头攒动,或人来人往购置物品,或挑担推车沿街叫买。小娘俊妇,青皮无赖,壮汉英杰,豪门大户,军丁小吏……都应该在街上显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了!

    可是今天,整个街面上除了三三两两的巡街之人,竟然没有人出来。不时从远方传来奔跑之声,震得地面的灰尘四起,扬在空中弥漫得黄昏更黄了!

    一个巡街老汉提着破锣,正好碰到对面的老汉凑到近前,二人对望一眼,长叹一声。

    “老刘,要结束了,这种破日子总算要结束了!死了几万人,终于要解除对汴梁的封锁了!李王爷也是,早知道如此,何必弄得天怒人怨?”

    “谁说不是啊!明明柴小王爷智高德重,又是追随陛下二十多年的义子,他不接皇位谁接?舅舅和外甥算什么至亲!义子如同养子,那是可以改姓继承香火的!”

    “不管了,反正仗要打完了,咱们也不用再省着一口窝头吃好几顿了!城外粮食一运进来,我一定让孙子吃饱了……”

    二人正说得畅快,远方数匹战马飞奔而来,一个声音大叫道:“清水洒道,闲人回避,柴殿下入京了!”

    一时间早就准备好的烟花四射,虽然黄昏时分看不太真切,但那轰隆隆声音,却让所有临街的窗户悄然打开。数百名“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