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等李丛嘉继续和各位才子们交流,坐在前排的杨献之站了起来,他一拱手:“在下建州浦城人杨建之,字仲猷。我有一个问题。六殿下,你既然同意我的观点,岳、朗二州缺人的问题如何解决?”

    李丛嘉笑着注视身侧一脸骄傲的陈恕瑜和夏平之:“自然是招人啊!刚才他们二位和数十人都提及了缺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集思广议的基础上,我认为有五条对策扩充人口!”

    他轻轻向主座上的李善道一拱手:“某地缺人,自然要先找原因。岳、朗二州毗临洞庭湖,此地是兵家必征之地。一旦战起,周围百姓定然被征徭役,抓兵丁,因此才会逃离故土!可是现在,天下何处不征战?因此我们招人的第一要点,将此地未来不会再战的可能性宣传出去!”

    夏平之一脸疑惑:“六殿下的意思是此地未来不会再发生战争?”

    重重地点点头:“是的!虽然岳州地理位置重要,扼长江下行险道,驻洞庭湖咽喉,但是上游的蜀国软弱,洞庭湖更是成了大唐内湖。至于北面的南平,早晚也是大唐的天下。由此可见,战线会从岳州直接移到江陵……”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这话霸气无比啊!看来用不了多久,本就孱弱的南平高氏必然被这位六殿下鲸吞入肚啊!

    李丛嘉也不管大家的猜测,径直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岳、朗二州最大的战略价值,是阻止洞庭湖水军入长江,可是,一旦战起,大唐舰队一早就会进入长江战斗,怎么可能被人堵在里面?因此,我断定,就算是大唐与伪周国有一战,也定然是江陵,或者是在蜀地!”

    说到这儿,他一指北方:“伪周国临近南平之地,即将迎来战乱。伪周将从此分兵攻伐关内的叛军,必然造成大量人口南下,将这部分人口引到岳、朗二州的可能性……”

    所有人都摇头:就算伪周大乱,这几百里的山路、长江,加上中间隔着南平国,怎么可能到达岳州?

    李丛嘉嘿嘿一笑:“诸位,一切皆有可能的!比如南平也在伪周国的攻击之下,而伪周国又战败……”

    说到这儿,他也不管这些文人是否听得明白,接着道:“这只是为岳、朗两州增加人口的被动举措,是无奈之举。而我们主动要做的,其实可以更多!比如朗、岳二州荒地众多,为什么不能耕者有其田……只要我们敢想,一切都有可能!”

    “第二个缺人的问题,是缺人才!整个岳、朗二州,不少大族陨于战乱,官府也反复更换,人才凋零,因此我才到咱们庐山国学求贤若渴。我以为,以大唐雄厚的人才储备,解决州、县、军、政等方面缺少的官员干吏,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

    所有人的脖子都伸长了:大家最需要听的,就是这句话!你把我们都唬弄去了,怎么安排啊?

    “用人的细节我不想说,只说大的原则: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用的人原则就是人尽其才,才能相适应!圣人教化四方,愚人劳心劳力,君子立于朝堂,小人行走阴暗……只要你有一技之才,总会找到最适合的位置!”

    夏天平一脸不爽:这话说得太笼统,根本判断不出自己可以捞到什么位置啊!

    比他更焦急的是陈恕瑜,直接就问了出来:“六殿下,你看我是可以任县令还是州牧?”

    李丛嘉白了他一眼:“只有躬下身子扎实干事的人,将来才能抬起头做官!你愿意和我去的话,就去基层先当个有秩(小镇的镇长),如果治理得好,再当县尊吧!不要以为,千户之县那么容易治理的!”

    陈恕瑜脸瞬间红了,他想摇头不去,却被身后一人狠狠地掐了一把,痛得他差点叫出声来!

    正因为这个小动作,李丛嘉才注意到他身后一青帽小厮:黑发垂肩,粉腮桃脸,一看就是女人相。看她欲嗔还怪的样子,李丛嘉乐了:这分明就是一个女子,估计是陈恕瑜的妻妾一类的!

    看着李丛嘉盯着她,陈恕瑜脸通红:“朱巧儿,快来见过殿下!”

    女子微微行礼:“六殿下,民女朱巧儿给您行礼!我替表哥问一个问题。以他的才华只能担任有秩,不知道何人可为县令,何人可为府尊?”

    很明显,她也认为自己的夫君陈恕瑜至少能当个县令,因此带着不服气!

    李丛嘉未等说话,他身后的陈贶站了出来:“在下陈贶,已经答应赵普兄,去朗州当武陵县令!至于朗州岳州司马、长史、刺史等职,恐怕朝堂已经有了任命吧!”

    李丛嘉微微笑笑:“各位,我只是给了一个用人原则,现在根本无法安排大家,是因为我不了解大家情况,也不了解两州实际。待到情况清明,必然给大家一个交待!但是,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大才出自郡县!没有郡县为官的经历,不应该当尚书以上的官职!”

    说完,他转头盯着陈贶:“在我手下为县令可不容易啊!你可有心理准备,不要用以前的县令作法思考问题。你既然已经准备接任武陵县令,就要马上赶赴武陵县,分土地、划山林、寻矿藏、核户口……总之一句话,除了行军打仗不不用管,其他都要考虑得清清楚楚,不能让武陵县二千一百二十二户人家失望!”

    陈贶一愣神:李丛嘉竟然知道武陵县的户口数?他哪儿来的数字?那时的户籍数每年都不同,除了本县的官员,州府官吏都很少有人记得住!难道李丛嘉早就了解过两州的情况了?

    他心头微凛:这个六殿下恐怕比传说中更加精明,在他手下做事,真要谨慎许多!

    这样想着,他拱手告辞要离开先行。

    李丛嘉微微摆手:“不差一日,明天我也走!各位,我说的第三个关于人的问题,其实是武人、匠人、农人。这些人才大家恐怕会不屑一顾,但在我的眼中,他们更重要!”

    满场哗然。

    五老峰上一声长叹:“果然是惊世骇俗的李丛嘉啊!”

    (本章完)

第361章 没落豪族谢氏子() 
李丛嘉知道山中隐者在听,也不搭理他,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国家最不可或缺的人才!”

    说到这儿,他一指陈贶:“比如少了一千个陈贶这样的官员,国家会怎么样?如果少了一千个最精锐的铁匠会怎么样?”

    人群瞬间一滞:少一千个官员会有其他文人顶上来,暂时混乱一阵子而已!而少了一千个最好的铁匠,恐怕工部都得哭鼻子!

    在这个时代,铁匠是国家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没有他们,兵器铠甲谁来制造?从一个学徒到成为一个独挡一面的铁匠师,那是用岁月积累出来的!

    李丛嘉继续道:“所以我说,每行每业都有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了岳州,我将继续重工重农重商,吸引各地匠人来此,研究各种新的技术,兴渔业、重农桑棉麻,推广新的农耕技术、纺织技术,争取将岳州建成一处富裕之地!”

    文人们一脸不忿:虽然他们也认为匠人不可缺少,但让李丛嘉抬到这么高的地位,还是感觉丢了脸!

    李丛嘉笑着,看着天空喷薄欲出的太阳和渐渐停歇的雪花,爽朗地大笑。

    笑罢,他一指西方:“其实整个岳、朗等地,还有着数量众多的人口,我们要把他们算在大唐子民之中。春秋战国至秦代,这些隐在楚地大山中的百姓,被统称为“西南夷”,两汉至晋为“武陵蛮”、“五溪蛮”、“酉溪蛮”,隋唐到现在又称为“辰州蛮”、“南北江诸蛮”。现在,我正式认可他们是大唐子民,朗州人!”

    陈贶脸色瞬间急变,连连摆手:“六殿下不可!这些蛮人生吃人肉,不服教化,我可管不了他们……”

    “陈县令,未战先怯是为懦,儒家的勇气哪儿去了?另外你听谁说这些人野蛮吃人的?大唐刘司马曾经有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当年也曾经为武陵蛮人写过诗、做过歌。当年那些巫祝,差一点把部落内最美丽的女子许给刘司马为妻呢!”

    刘司马就是刘禹锡,他被贬在朗州任司马二十三年,与蛮族交往较多,是唐人中比较接受蛮人文化的少数知识份子!但是他的观念,比李丛嘉还差了许多!

    一挥手,李丛嘉对陈贶道:“那山是他们的,那地也是他们的!还有,引导他们下山耕种,习汉文用汉语,久之必然成为唐人!当然,这里面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不能畏之如虎,否则必然生隙,引发战乱也说不定的!陈兄你想好,如果不愿意去哪儿,我绝不勉强!”

    陈贶满心不乐意,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士,绝不会食言的,更何况在这么多熟人面前,如果他直接退缩,将来还怎么见人!

    他一躬到地:“正如诸葛孔明所言,唯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丛嘉笑了:“直面鲜血淋漓的是勇士,能正视本心的是勇敢!陈兄一定要记住,以心待人,以诚感人,终将交下挚友!我已经派人去了那片大山,情况很快就会报回来的!你放心,我不需要你征他们的税,收他们的粮,调他们的人,你还怕什么?”

    陈贶大喜过望:没有这三样负担,他真的不怕这些蛮人!

    一面安排着具体事情,李丛嘉一面盯着脸色有些微白的众多文士:“我要说的第五个关于人的问题,其实就是育人。朗、岳两地,文风还算可以,但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此去二州,我将在各县设立国学,人口密集处设立小学,以识字明理为初步目标,提升百姓的文化程度!”

    其实李丛嘉只是一说,真正到了两州,恐怕乱事都能让他分不开身,还能想到教化人才?

    不过天下文化人最看重的就是这点:教化之力最重要,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一再被反复提及!

    听李丛嘉这么说,众多文人终于长出口气:这就好!大家如果跟着去了两州,最起码要占用这两州进学的名额才行,否则去金陵参加明年春闱,岂不要吃亏?

    楚地一向文风不盛,以众人的水平,在岳、朗两州将轻松占据前百名,到时候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博得一个功名才是正道!

    好多人心中揣着这个心思,踊跃表示要和李丛嘉西行,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岳州!

    李丛嘉也不当真:这些人中,最后能有十个八个留下来真心帮助自己,就不枉自己费尽心机劝他们了!

    眼看天已经中午,而且风和日丽,庐山雪景也不太常见,众人干脆散去,游山玩水去了!

    李善道陪着李丛嘉一行人缓缓上山,准备去寻找那个隐道人,结果在五老峰周围转了足足两个时辰,也未见到他的身影!

    李丛嘉知道,老者恐怕不愿意下山淌混水,因此躲起来享清福了!

    他因为有事,无心游览,准备在天黑前下山,明早坐船继续去鄂州。

    走到山脚下,忽然看到一群人正步行上山,为首一中年人,气急败坏的样子,骂骂咧咧,跑得匆忙,差一点撞在前面的禁军身上!

    一声声断喝,那些人靠在路边,唯有那中年人大叫大喊,根本不给禁军面子!

    李丛嘉远远的看着他挥着一块玉佩,叫嚣好半天,前面的禁军营指挥使隋安琪跑过来,轻轻在侍卫耳边低语了几句。

    侍卫有些为难,转过身来,隔着几个暗影卫道:“六殿下,来人是宋相爷的养子宋摩诘,他说奉父亲之命请殿下去九华山!”

    李丛嘉愣了愣:他在宋氏的商船上遇刺,没去找宋家算帐已经是明辨是非了,并不代表他对宋齐丘不怀疑!这种情况下,宋齐丘居然还想邀请他去九华山?

    虽然池州的九华山离庐山并不远,但李丛嘉可没有心情去看他!

    就在他准备拒绝之时,远远的宋摩诘大声叫道:“六殿下,霍小娘没有死!我把他带到了江州,让他和你解释一下,刺杀的事情真不是我们宋家做的!”

    霍小娘没有死?

    李丛嘉心头一动:那个站在船头几次提醒自己不要上船、注意安全的宋氏商船主事霍小娘没死?

    (本章完)

第362章 谢氏四龙和柴让() 
九江刺史府。宋摩诘一脸谦卑地看着坐在主位上的李丛嘉,弯腰行礼:“六殿下,我正好送父亲去九华山修行,到达池州时看到满江木船残片,大惊之下立即让人动手打捞,结果手下人发现了霍小娘漂浮在江面上……”

    剩下的过程不用问了。霍小娘被人救醒后,确认整条船早在半个月以前已经被人劫持,所有船工被换成了来自洞庭湖的水匪和一些毫不知情的渔民。

    整条船上,除了他是正宗的宋家商队之人,其他都不是!

    而霍小娘,从这些水匪手上,看到了自己媳妇的亲笔信,确认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和媳妇在对方手上之后,他不得不违心地配合他们袭杀李丛嘉,以期有朝一日和亲人相聚。

    李丛嘉冷冷地听着宋摩诘的讲述,忽然插嘴道:“我亲眼看到霍小娘被人一枪从后背刺透,他是如何从安庆漂到池州而不死的?”

    不仅是他,周围的暗影卫们也一肚子疑问:一枪被刺透小腹流血不死有可能,但安庆到池州一百多里的水程呢,恐怕得四五个小时才能飘到吧?

    在水中流血都能流死他啊!

    宋摩诘摇头:“应该是他体质好吧……”

    看他也一脸茫然的样子,李丛嘉虽然有所怀疑,却渐渐放下心来:如果对方想要故意算计自己,绝不会弄这么大的破绽!

    “他人在哪儿?”

    “我已经让人送过来了!经过抢救,他虽然说不完整话,却一直清醒着……他说有重要事情要当面和六殿下讲!”

    李丛嘉一行人来到“江州客栈”:这是一间临江而立的木楼,上下两层,此时已经站满了禁军,连水下、地底都挖了个遍,生怕有人埋下“黑火药”炸死李丛嘉!

    走到床前,李丛嘉一眼就认出,床上那个脸白如纸,手指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