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丛嘉心头暗笑,对这个软骨头再无一丝兴趣,他轻轻转身:“杨婶婶,小心一点!如果他所说有价值,就废了他武功,让人押送回金陵,交给父皇处置吧!”

    听到这句话,柴天一长松了口气:性命无畏挂嘴边,真历生死却孬蛋。人生自古谁堪透,道不尽苦辣酸甜!

    一场血战,李丛嘉身边,又多了五百禁军——这是柳雷、柳剑从寿州带来的,算是刘仁瞻的一点心意:他已经接到杨清铉的报信,全面整军备战,时刻关注对面周军的动向,甚至提前袭掠了几个大周国县城积累物资!

    同时,刘仁赡八百里加急,将周军异动的消息传给泗州。相信京城方向的消息也会传过去,以大皇子李弘冀的精明,应该不会有大问题的!

    李丛嘉坐着鄱阳湖水师的战船到了安庆,临时征调了上百条渔船,足足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到达江州(现在的九江市)。

    鄱阳湖水师即将南行,李丛嘉一行人,不得不重新研究如何继续西上事宜!

    江州人烟稠密,从此向西,直到鄂州,沿江都人口渐少。在这最后一处繁华地,军民同欢,一时间整个江州充满喜庆。

    夜晚,李丛嘉踏上浔阳楼,一面欣赏着满墙壁的古诗,一面吟诵着“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探询着白居易《琵琶行》里描写的秋意。

    看着满江的的银白,李丛嘉的心思早就飞到了远方,思考着越来越近的岳州情况。

    忽然间,他似乎理解了当年范仲淹的感受了: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臣,面对着滔滔江水,面对着古往今天的圣贤遗训,想着时事艰难,岂能不有一种冲动!

    李丛嘉也想提笔赋诗,身后却只跟着两个暗影卫!

    他苦笑一下,自己要抄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是等到真正的岳阳再说吧!毕竟时事不同,还是老实地呆在这儿,想一想明天饯行宴上,如何对付那些从洪州、池州、饶州等地赶来的文人雅士、富商官员吧!

    他们听说自己在安庆遇刺平安无事,还抓获了大唐的死敌之一,从四面八方赶来,扬言要为李丛嘉庆祝一翻,压压惊!

    江州明刺史更是极力成全此事,不仅邀来南唐大儒,甚至连路经此地的南平、蜀国、后周的文人都留了下来!

    如何利用这一次机会,打响自己成为一镇节度使的威名?如何借此机会,为岳、朗两州拉来大批商人?

    无商不富,岳、朗两州这些年虽然经历了一些战乱,但总体还算稳定,南唐明义上接收了两州,但官员都还是当地的故楚之臣,他们会不会真心实意地投靠大唐?

    越想事情越多,他斜靠在窗前,看着楼下数百禁军在寒风中站立,忽然心头一暖:有了这些大唐忠诚的勇士,他李丛嘉还何所惧?

    这是一个极美好的时代,如果国家统一该有多好!

    越想越激动,他振臂而呼:“壮士雄魂韧如松,成功旅途漫西行。浔阳楼上思古今,许身为国荡涤清!”

    (本章完)

第356章 纵论岳朗引陈贶() 
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

    昨天晚上开始,游人络绎不绝:白衣秀才、纨扇美女、雄武壮汉、智老遗叟、乡野大贤……

    人群三三两两,倚在半山坡、险峰下、古洞内、树叉顶。或议论着即将的日出,或欣赏淡淡夜景,评论着南唐国运和天下大势!

    李丛嘉夜半起身,未及天明,已经快马到了半山腰,随着骑行艰难,他只好被前仆后拥着向山顶而来!

    此时,银雪轻舞,清冽干净的西北风阵阵飘来,并不稠密,却有一点潮润的感觉。漫天的淡淡绿意被轻雪覆盖,显得有些青幽。古松枝头,积雪一簇簇一团团,让本就云遮雾绕的庐山显得更加神秘多姿。

    虽然无心欣赏风光,但奇峰怪石、古松胜景不断映入眼帘,让李丛嘉心潮澎湃。就在他即将到达五老峰处,一轮太阳忽然从东方磅礴喷出,红光瞬间染遍万山,“其道大光”!

    众人驻足观看,惊赞声不绝于耳!

    白雪越下越大,漫天飞卷。

    太阳的光芒持续不长,雪雾漫天便看不真切了!

    李丛嘉看着周娥皇走得有些艰难,示意别人抬着她。周娥皇轻抚小腹:“不必,走一走还是有好处的!更何况此次文人荟萃,正是为朗、岳两州招揽人才之时,我岂可骄奢……”

    旁边的水丘竽涛撇撇嘴,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冯四娘不会武功,因此满面红润,极想坐轿,却因周娥皇不肯,她也只能忍着。

    看到李丛嘉轻轻为周娥皇披上银白裘衣,她羡慕叹道:“真是一副感人的画面啊!要是我家破军也在的话,一定不忍心让我这个弱女子走上山的!我又没你们夫妻豪情满怀,坐着轿子上去,岂不更爽!”

    马碧岑已经与她熟稔许多,开着玩笑:“那就把娥皇的轿子借你坐如何?你家破军不会生气的!”

    众侍女、女护卫笑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冯四娘和李丛嘉的感情纠葛,也不介意这种玩笑!

    李丛嘉见她们嬉戏,心情也放松不少:“不知道刘将军、吴叔叔他们一行人在岳州情况如何了?洞庭水军虽然投靠大唐,但毕竟楚军懈怠太久,能有多少战斗力很难说啊!”

    想到遥远的岳州事情,李丛嘉又变得心事重重:吴璋、刘破军带着一百禁军骑马先行,恐怕此时已经到了岳州吧?那些楚地大族、现任的刺史等等,会不会听从命令?有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正思考着,一块山石立在路边高处,上面用红颜色写了两句诗,分外鲜明:“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李丛嘉盯着诗句看了好久,众人也伫步观之,大声赞扬起来。

    冯四娘笑道:“此诗大善,充满着富贵之气!写诗之人定然是豪门出身,才华横溢!庐山国学,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众人点头:两句诗充满着闲淡的生活气息,表现的是一种对于功名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自傲,显示出主人极高的才华和对自己未来的远大抱负!

    李丛嘉摇头:“不知道是何人所题?此诗大好,却不合时令!这是国学所在,又是隐在深山,如此浮躁之心,岂能潜心治学,不如入世修行更妙!”

    旁边闪出一行游人,赫然都是秀才功名,一人躬身道:“六殿下好眼力,此是书洞内的才子江为所写。此人大才,精于诗道,久有报国之志,六殿下此来,定能求得大贤!”

    李丛嘉笑眯眯道:“各位定然是此山学子,不知道洞主大人可在?”

    庐山国学(宋朝改为白鹿书院),是李丛嘉停步于九江的重要原因。

    唐肃宗时期,大才子李渤在此山五老峰下一处洞穴苦学,他兄弟二人养了一头聪明漂亮的白鹿,经常出入其间,久之此洞被称作白鹿洞。

    李渤后来担任江州刺史期间,又对这里作了修建,栽植了不少花木,增建了一些亭榭,白鹿洞俨然已成一处名胜,四方文人学子纷纷前来聚会研读。

    南唐开国以来,烈祖十分重视此地,在白鹿洞建起了庐山国学,派遣国子助教前来庐山国学,主持工作。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以主教授。

    李丛嘉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真正李煜的人生轨迹,原本的李煜也正在此地求学呢!

    和一干秀才闲谈着,李丛嘉一行渐渐向庐山国学进发。

    沿途的旅者渐多,大家被拦在路两侧,非验明身份者根本不让靠近李丛嘉。

    转过一处深水清潭,李丛嘉忽然看到一个中年人正坐在潭中间位置取水煮茶,他轻声笑笑:“这位一定就是大才陈贶,听说此人一首诗只换几片茶叶,倒算得上是个隐士,和陶公有一比啊!”

    潭中间之人听到了李丛嘉的话,转过脸来:“六殿下,不要误会,你所说的是嗜茶如命的是彭生,而我是陈贶。乱世求得安身地,盛唐重来借天梯!能有贤明达此意,风雪潭底现龙旗!”

    二人对视着,似乎在考验着对方的耐力。

    好久,忽然潭中溅起几片水花,两寸多长的白鱼跃起,径直跳进了陈贶煮茶的沸水之中,浮跳几下,没了声息!

    所有人都一愣:这是何意?

    李丛嘉抚掌大乐:“有缘份啊!清茶本为图清心,白鱼入瓮化白银。跳出深潭为哪般,辅佐真龙入凡尘!”

    说完,他大步向前,盯着山谷中的密树草堂,心中充满豪情:自己此来的目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许多有志于天下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绝不是因为江州刺史要在此为自己饯行那么简单!

    陈贶从后面赶了上来,落在李丛嘉身后几步远,轻轻将一杯清茶递了过来:“六殿下请饮茶!本来我隐在山林中,无意天下,可是赵普那个混蛋,竟然赢了我一局棋!愿赌服输,只好入得凡尘一趟,为六殿下殚精竭虑了!”

    “噢,和赵普有关?”李丛嘉转过头去,“他现在忙什么呢?”

    陈贶左右看了看,那些秀才马上明白,都跑到前面去了。

    “六殿下,赵普说,他已经接到密旨去了朗州!至于其他人,都被他安排在了关键位置上!”

    李丛嘉愣了愣,忽然明白“其他人”都是谁了!

    就在他还要细问之时,山谷中响起一片喧哗,随之“哄”的一阵大笑!

    (本章完)

第357章 天下不可缺匠才() 
李丛嘉快行几步进了山谷,人山人海围着草庐、方亭,数缕琴音悠悠响起,清幽中带着一点高雅,如高山流水,中间却多了一点世俗之气!

    走得近了,听得一个女声曼妙:“问情却,香荑玉脂迷人醉,花间一壶酒,饮罢方知味……”

    李丛嘉皱眉:这是书院,怎么会有这么庸俗的陈辞烂调?现在的洞主李善道在干什么?难道他管理如此之松?

    人群散开,李丛嘉走到近前,一位沉思老者正坐在最里端的高椅上,身着大唐官服,内衬半截棉袍显得有些破旧,两侧数百人排成前后五排,席地而坐,细看,每人座下都有一小蒲团!

    中间位置,一美女轻舒慢卷,吟唱间透出一股媚俗之气!

    弹琴之人,有十七八岁年纪,姿容绝美,出尘脱俗,却被身上的大红夹袄破坏了整体的观感!

    两侧学子中,不少人伸长了脖子听得入迷,而前排的数十人,却一言不发,闭目凝思,似乎在神游天外!

    周围众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显然这些都是游玩之人!

    书院位置,一座方木门厅,上面的牌子有些老旧,红底金字:庐山国学。后面的草堂数量不少,曲径通幽,虽然是初冬,却绿意仍存,尤其是松树,梢头雪意颤压,显得干净遒劲!

    李丛嘉正要开口,却见那女子已经喝完,轻轻转身:“小女子不才,唱了一首自创诗词,诸位见笑!我只是抛石引路。诸位学子、天下大才,今天六殿下途经庐山赶赴岳州,明刺史设宴饯行,大家岂能无诗相乐?”

    从前排座上站起一青年男子,眉宇间有些轻浮:“在下宋州江为,愿意为六殿下赋诗一首表明心志!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掌声一片。李丛嘉心中有些别扭,却又不好多言。此诗才华极盛,但江为对官场的热衷,却让他有些不舒服。

    正在犹豫间,身后的陈贶低声道:“千金买马骨!”

    李丛嘉心头一抖:是啊!此人文学极盛,虽然品性如何不好判断,但用人之道在于自己啊!何况他主动投靠,如果自己还不表现得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如何能归心?

    想到这儿,他一步跨前:“江兄大才!小王李煜,有意请江兄去楚地助我,为百姓谋点利益,保一方富裕安康!不知道江兄可愿意否?”

    江为脸色通红,有些扭捏:“能为六殿下出谋划策,是我的荣幸,不过听说明年春天金陵春闱,我想一试高下……如果不第,再去岳州如何?”

    李丛嘉立即命人拿来笔墨,当即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礼部,言词中肯,将江为所作诗歌附上,大力推荐!

    一封信罢,周围议论声起!

    这是什么心胸?

    求你帮我,你不帮却要去京城当官,明显是嫌六殿下这里发展空间不足啊!这种人,或者是绝世大才,鲲鹏扶摇起,总是恨天低;或者是沽名钓誉,待价而沽!

    可是李丛嘉却直接推荐给朝堂,没有一点犹豫:要么李丛嘉心胸如大海一般开阔,要么就是他真心为国家着想,为国举才!

    可是没有人猜得出李丛嘉的心理:你不愿意跟着我,我还不愿意要你呢!恃才傲物,能俯下身子为百姓做实事吗?如果眼高手低,到时候一遇不顺心的事情,还不得叛国投敌?

    李丛嘉猜测得真不错,在真实的历史上,江为就是因为在金陵多次谋官不成,意图投宋时被杀的!

    江为退后,他的师长陈贶惋惜地看了他一眼,想说点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李丛嘉一拱手:“多谢明府君为我在此设宴。今天纯粹是私下交流,不论官职尊卑,只论长幼才华!我出一万贯钱,分成十份,奖赏给今天最有才华的人!”

    瞬间文人们沸腾起来:大家都是读书人,日常根本不劳作,全靠家里接济。一千贯钱可是巨款啊!足以支撑自己几年吃喝用度不愁了!

    最主要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大家都是有才华的人,谁愿意甘居人后呢!

    人群沸腾,数十个青衣女子马上在宽阔的林前摆上了流水席,足足能容纳千人!吃喝的东西样数不多,但数量足够:酒、茶、清水,糕点、蒸鱼、猪肉……

    李丛嘉身侧的食物精美,却让他都给分到了其他席面上——他不是来吃的,而是要让自己认可的人才自愿跟随自己西行!

    看着站、坐的各式人等,未等李丛嘉说话,明刺史站了起来:“各位,六殿下被封为武陵王,镇守两州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