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丛嘉立即把双手挪开,那入手的温滑柔软,让他的心“咚咚”直跳:这个比自己还略小的小丫头,真有货啊!

    胸前已经隆起了馒头,想必将来必然是美人一枚!

    正幻想着,那女娃猛然抬脚,直接踢向了他的胯下:“色狼,哪来的坏人!敢到我家来使坏,看我不踢死你!”

    李丛嘉反应已经不及,只是向后退了一步,被踢在了大腿根部,疼痛难忍间,他惨叫一声:“小丫头,我是来学习的……”说到这儿,他已经弯下腰去!

    那小姑娘似乎对自己踢人的事情感觉害怕了,转身向门外就跑:“我没来过,我没来过!我不说,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贾娇凤!”

    轰然大笑中,青墙后涌出一群书生,看到李丛嘉的样子,大家愣怔,随后转头就跑:“六皇子来了,六皇子来了!”

    李丛嘉扶着墙站了起来,看着门外笑容一脸的吴璋,他只能苦笑以对:自己来太学读书,欢迎仪式竟然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待到李丛嘉转到墙后,刚刚跑回来的那群书生,正各执书本,似乎在苦读,但眼睛的余光却瞟着李丛嘉。

    “啊哈!”一声咳嗽伴着清音,徐铉从一间学舍中走了出来:“来人可是李煜殿下?”

    李丛嘉立即快步一步,拱手低头一礼:“徐师,我正是李煜!”

    “知道太学几点上课吗?”

    “辰时初刻!”李丛嘉心里暗道不好:徐铉一定是要给自己下马威了!

    果然,一顿劈头盖脸的斥责!

    在徐铉停歇准备再另起篇章继续训斥他时,李丛嘉心头一动,马上拦住徐铉的话头:“徐师听我一言,我来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为您和韩师好!”

    徐铉一愣,从里面走出的数位老者脸上也是同样的问号!

    “各位,我听户部员外郎范大人在宫门前说,他今天要向父皇报告,说韩师未奉诏还京,是抗旨不遵,要把他扔薪州去!”

    (本章完)

第31章 藏书阁内奇人藏() 
太学之中,瞬间一片安静。

    好半天,韩熙载才冒出一句:“我回来的事情不早就都知道了吗?为什么这混蛋现在才想起来算帐?”

    徐铉看着周围的学子都盯着自己,脸色渐渐阴沉,他一挥手:“散了,上午背诵内容按时完成,不然的话……”

    如同一颗石子扔在鸟群里,瞬间四散飞去。留下一地灰尘,在清晨的光线中飞啊飞啊,在李丛嘉的面前飘动着,似乎在提醒他:你怎么还不飞走呢?

    徐铉盯着他看了一眼,摆摆手:“你情况与他人不同,一共二十五位教授,你愿意听谁课就听谁课!”

    说着,徐铉向其他教授挥了挥手:“各位博士,大家忙去吧,安排助教,督促学生背诵!我去向太学祭酒汇报一下!”

    教授们散去,少数几个年轻一些的助教交头接耳,丝毫不把李丛嘉放在心中,声音不时传入他的耳朵。

    内容极广泛:有妒忌韩熙载的,也有同情他无辜受牵连的,更有人猜测此次麻烦大小……

    李丛嘉转过几个青堂瓦舍,看到最东面一片竹林,里面有高高的一座大楼。以木为架,以石为基,以竹为骨,以板为皮,似乎搭建不久,明显有着一股清香。

    楼正面冲东,绕过去,一方黑底红字匾额上书三个大字:“藏书阁”。

    这三个字,李丛嘉很熟悉,正是当今天子李璟字迹。显然,这是他为太学新题之匾。

    登楼而上,数十个学子正在查阅着自己需要的古籍。一个青袍老者坐在案几后,捋着长须,翻看着一本线装古典,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

    李丛嘉知道他正在思考问题,也不打扰他,快步走到高大的书架前,细细察看起来。

    这些书,摆放还算整齐,条理有序,不过因为翻得人多,有些破损。毕竟是雕版印字,白线装订,翻得久了,那厚纸面开始卷页、毛糙起来。

    李丛嘉径直来到“算”部:这里书不多,只有三百多本,还是与“农”“工”“军”“天文”四部合在一起的。

    在古人看来,算学与工学、天文学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摆在了一处。细细想来,不无道理:生活中用得着的算数问题实在太少,大部分都与建筑、制造、军事、观星等实际工作紧密相连。

    从下往上看了一圈,纯正的算数著作就看到两本《九章算术》《缀术》。其他林林总总的,都是与工学、军事著作有着牵连,更多的是军事计算应用。

    李丛嘉将这两本书翻下来,细细看了一遍,脑袋中完全记住了其中的内容。

    他正将书放回去,身后一声轻“咦”声,扭头观瞧,那老者正提着线装古典,盯着李丛嘉:“你是新来的?看你穿戴,不是一般官宦弟子,莫非是皇室?”

    李丛嘉拱手一揖:“老博士请了,晚辈是六皇子李煜!请问教授您是教授哪一门的?”

    “嗯,李煜!听说过!某,不是本院教授!吾是工部刘适。老夫来此,是看一看我那个不成材的儿子刘奇源,没事都学些什么!”

    李丛嘉从他手中接过那本线装古籍,心头一热:《周髀算经》?这竟然是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古算学之物?

    “老人家,在哪儿找到这么古老的书?”

    “古老?你是指这本书?它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唐末黄巢那贼子将我家乡闹得不可开交,没办法,老祖宗迁到了徽州之地。原书已经坏了多次,手上这本是我爷爷抄的!”

    李丛嘉看过两本数学著作,深为古人所折服: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却在某些数学算法方面,领先于世界数百年,有的甚至是上千年啊!

    老祖宗智慧的结晶,竟然无人发扬光大?

    看李丛嘉认真读书的样子,刘适微微一乐:“今天上朝我都没去,特地趁他不在太学跑来查看。没想到他根本就和我说谎,没去城外军营报到,而是窝在这儿继续算题呢!”

    李丛嘉顺着他的手指,看向了角落里一个伏在木案上,正用笔勾勾画画的青年。

    他一身青袍,在这春光中略显厚重:显然这是一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家伙,估计是一个数学狂人!

    那青年的眉头皱成了一颗疙瘩,笔杆咬在嘴中,发出微微的碎裂之声,而他的双脚似乎蹲麻了,向后一仰,正撞在了书架之上。

    青年一下子踉跄站起,惊愕地向周围看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老爹,他的脸瞬间就白了:“爹,你怎么来了?我马上就去军营报到!”

    “报到?你还知道今天是去军营报到的时间?你知道我为你的事情费了多大事?找神卫军那些莽汉论理,找枢密院那些大爷们求人情,甚至差一点找到皇帝老子!”

    李丛嘉咳嗽一声:刘适父子明显都是研究型人才,在朝堂上属于无门无派、不招灾不惹祸、踏实肯干的官员!这样的人,往往都恃才傲物,别在自己面前说出点不敬的话来,恐难收场!

    刘适一下子明白李丛嘉的想法,老脸微微一红:“六殿下见笑,让这小崽子气晕了!走,和我去神卫军!”

    那刘奇源明显不太情愿,恋恋不舍地看着地面上的残纸和破笔。

    李丛嘉微微一乐,拦住刘适:“老人家,我看令郎的选择没有错啊!所谓士农工商,制作东西非常重要,大到楼台殿阁,小到墨纸器物,哪一样不是能工巧匠的杰作!令郎明显不适合军队,您非要……”

    刘奇源瞅着李丛嘉:“你是谁家小孩,说得还挺有道理!”

    李丛嘉心中暗笑:自己虽然身上穿着淡青衣服,但脖子上挂着龙纹装饰物,腰间玉带上有四爪金龙,这么明显的标志,他都没看出来,不是书呆子,也是一个研究型的学术达人!

    刘适正要开口,李丛嘉马上开口,拦住老者的话:“老尚书放心,刘兄进入军队的事情不急。如果您信得过我,我与刘兄弟深谈一会儿,至于去城外神卫军的事情包在我身上!那些军头要问,我就说我找刘兄帮忙耽误了!”

    刘适脸上一喜:他真不愿意与那些将军们打交道!一个个蛮不讲理!尤其是他求人家办事,自己儿子又不是那块料的情况下,哪个当爹的愿意凑上去,让人羞辱呢!

    “孽子,这是六殿下李煜,好好听殿下的话!问你什么说什么!”

    “刘兄,你这道题思路不对,是想不出来的!

    “毛都没长齐,就敢胡咧咧!有种你算出来!”刘奇源一脸不服气的样子,说起话来如同小孩一般置气!

    (本章完)

第32章 将兵奇题收奇人() 
刘奇源的话,让刘适大为光火:刘奇源是他大儿子,比李丛嘉整整大了九岁,却如此不知世事,让他的老脸往哪儿放!

    上前一巴掌就要抡在刘奇源的脸上,却被李丛嘉一把拽住:“老人家不要发火!刘兄弟一定认为我是在说大话,不服气!像他这种人才,往往都恃才傲物,与人格格不入,他和那神卫军中的柳一凡相似!”

    刘适脸色急变:虽然他与同朝那些猴精的老家伙相比,显得迂腐拙滞,但远比刘奇源和李丛嘉老道世故得多!他如何不明白柳一凡的麻烦来自何方?

    一把拳,向李丛嘉微微一揖:“六皇子请原谅犬子的无知!不过你说的有道理,我刘家世代精研算理,一般人是比不过我们的!”

    老头也有点傲气,不过还算明理。

    李丛嘉微微乐了:“这样,老人家,《周髀算经》在您手中,刘兄所算之题您必然知是哪一题,请念给我听!您也知道,我脑袋被人打过,古文字本来就会得不多,现在更是不认得几个了!”

    刘适上下打量李丛嘉好半天:“殿下既然好奇,老夫就读一个简单的!”

    李丛嘉摇头:“不,就是刘兄刚才那题,不然他输了不服气的!”

    刘奇源站起来,一把将刘适手中的古籍接过去:“我刚才所做之题,根本就不是这上面的!如此简单之书,岂能难倒我?既然皇子殿下有兴趣,不如我出一题你来答!”

    说着,他捡起破笔,在纸面上快速写下一题:韩信将兵千五,殁数百,残兵3人一排,余2人;5人一排,余4人;7人一排,余6人。兵剩几何?

    李丛嘉眼睛一亮:“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吗!不错,真不错!刘兄竟然将数学与战争军事关联到一处,将来一定愿意报效国家,重振大唐雄风!”

    刘奇源脸色微有得意,却见李丛嘉一伸手指:“不过韩信战死了451人,真是白瞎了汉初三杰的美誉!所以此题必是民间所传!”

    刘适脸色大变:这正是他祖上从淮南民间所得,录入家书。以李丛嘉的小小年纪,不应该听过这个传说啊!

    刘奇源脸色瞬间通红,刚才他就在算这道题呢,谁想到李丛嘉竟然脱口给出答案,岂能让他不惊讶,更加气馁:难道自己愚笨如猪,生来就不如龙子龙孙?

    刘适微微拱手:“殿下聪颖非凡人可及,恭喜!可是……殿下是听过此题,还是……”

    李丛嘉接过破毛笔,摆弄两下:“这笔已经秃了,明天我送刘兄几只上好湖笔!刘兄,你的算法我看不懂,但我的算法很简单啊!你来看……”

    看着李丛嘉的:“阿拉伯数字”,刘适父子有些傻眼,不过二人早就是浸润在数学之中的真正行家,略一解释,马上明白其用途,对于李丛嘉的方程解法虽然不太懂,却也知道这肯定是一种简单易行之道。

    看着刘奇源还有些服气,李丛嘉也不再多说,一指外面:“我下午要去皇叔家玩,不能晚回宫。如果过一段时间有机会,我准备找刘兄探讨一下!不过分别之时,我教刘兄一套口诀,对于算数之法是个进步!”

    《九九乘法口诀》简单,刘奇源一遍就记住了!他在嘴里反复咀嚼,渐渐变了脸色:这东西虽然简单,却将数学乘除法原理一语道尽,岂是古人精糙算法可比拟的?

    刘适也目瞪口呆:“殿下大材,不可浪费在这种小道之上啊!治国理政才是当务之急!汉国篡唐,正需殿下这种人才领军北伐,恢复大唐盛世啊!”

    “算学是小道?不,我不这样认为!刘大人,我冒昧问一句,如果将吏部暂停一段时间,天下可会乱?将礼部取消,天下可会乱?但把工部取消,天下能安否?”

    “这……这不是一个道理的!治国当治心,文章之道才是正路……”

    “老大人,我也没说不学礼,不尊德,不崇文。不过天下之大,如四轮马车,任何一轮缺失,都将阻碍马车速度,甚至车毁人亡!看到老大人,我正好借此机会,向大人索借几个铁匠、木工好手!”

    “噢,殿下何用?不如交给老夫,我日夜不歇,一定完成任务!”

    “不,老大人,我看你们父子忠良,我实话实说。此物关系极大,不可外传!目前只停留在纸上,想制造出来不太容易,所以才需精工巧匠,这些人必须可靠!”

    刘适眼睛转了几下:“不如用刘家人!我府上有几个老工,加上奇源去帮忙,相信没有什么破解不了的难题!”

    刘奇源眼睛大亮:“好,好!殿下不知道吧,我本身就对木工极感兴趣!家中许多器具……”

    李丛嘉正要与二人深谈,门外的竹林中,一声大喝传来:“各位快到学舍,吴越有人下了战书,侮辱我们大唐文化,祭酒大人命令各位教授、助教和学生们准备应战!”

    整个藏书楼内,正在读书的众人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纷纷将手中之书放回原地,冲到太学正中间的学舍之中。

    这些地方,是太学学生的住处,前面四间环形长屋,才是学习所在。

    一个年轻的学生站在高处,振臂大呼:“唐之文化远播四方,岂容吴越钱氏小儿侮辱?走,咱们去鸿胪寺找他们去!”

    瞬间跟着他冲出上百人,奔向门外。

    赵普一袭白衣,微微侧身,让开激动的人群,脸上似笑非笑。

    李丛嘉看到他时,眼睛一亮:自己还犯愁找到他呢!毕竟大张旗鼓去寻他,让外人以为自己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