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章完)

第22章 规模制衣的障碍() 
李丛嘉的这一天可真是充实而快乐的!

    好事连连,一是收了赵普这个敌方大才于麾下;二是“锦玉堂”绸缎制衣进展还算顺利:

    钟汝佳站在面前,让李丛嘉看着她重新改过的服装式样——数十个老妇人,一天一夜,每一样都制作出一套!

    李丛嘉拍了拍钟汝佳的肩膀,大为赞赏,却羞得钟汝佳满面通红。虽然她比李丛嘉大上许多,却仍然是未出阁的少女,与男人近距离接触,还是很少的!

    “汝佳,样式不错,而且很符合妇女习惯!不过你考虑过没有?不同阶层有不同要求!”

    “什么叫不同阶层?”钟汝佳听闻正事,眼睛如狼般冒出精光,再也顾不得害羞,直直地盯着李丛嘉。

    “噢,就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简单说,后宫的妃嫔们穿着和普通市井百姓肯定不同,对款式、花纹、面料……都要求极高!同样,官员内宅的妇人和奴婢也不会相同。城里人与农妇要求也不一样!”

    “殿下,这可怎么办啊?我总不能根据每一个阶层设计一样吧?”

    “不用的!这就是我要说的!咱们绸缎服装,定位要高,只需要设计高、中、低三个层次即可。高端专供宫廷内部,偶尔少量流进官太太们手里,她们会欣喜若狂。这部分定价要极高!越高越显出尊贵!”

    说到这儿,他拈过一件女式小衣,在钟汝佳前胸比了一下:“比如这件,就适合富裕些的百姓人家!所以,还要设计出一款适合富翁、官员家眷等层级穿的衣服。其实款式完全可以相同,重要的是面料、配饰!”

    说得兴起,他根本不管钟汝佳满面红云,又拿起一件胸罩比划着:“比如普通的这东西,可用金属为架,而高档的,就需要用金银,缀上珠宝等,越贵重越好!”

    听着他滔滔不绝,钟汝佳渐渐脸上的红色褪去,整个人完全陷入到“研究”的狂热之中。

    一会儿间,她竟然记住了大半的理论,而旁边两个钟姓妇人也记了不少:虽然不太懂,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

    未等李丛嘉离开,外面匆匆奔进来钟掌柜,胖悠悠的身子肌肉都在甩动,似乎再一使劲,就能甩出油来!

    “六殿下,您的主意……”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太大了!你所说成批制作,物美价廉,可是……可是那些制衣的老裁缝们说胡闹呢!”

    看李丛嘉并没有生气,钟掌柜喝了一口水:“我带来一个钟村的老裁缝,她可是远近闻名的快手,你让她来说说!”

    一名中年妇人走了进来,唱了个喏,也不害怕:“六殿下,您的想法是好!可是,我们量体裁衣,一天制作一套,也有半钱银子手工费用!如果我们按照您的想法,分工合作,也多挣不到多少,还累得够呛!最主要的……”

    说到这儿,她从钟汝佳手中接过一件小衣:“我们要一针一线去缝,快不起来的!要是赶速度,质量……俺们手艺人要靠这活计吃饭,做不好可丢不起人呢!”

    接过小衣,李丛嘉忽然明白:自己想的真有些简单了!

    大规模制衣是建立在脱离手工缝制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缝纫机、码边机等现代机器,恐怕这老妇人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他略一沉吟,微微笑了:“老人家,如果我能把缝纫这一环节效率提上去,您老认为,裁剪、制作等速度能提上来吗?”

    “六殿下能再说具体点吗?”

    “如果我能把缝制的时间提到十倍,甚至二十倍,您认为制约大批量制衣还差什么?”

    “真能吗?”老妇满眼放光,“如果能,恐怕就是制布扣、缝外饰了!”

    李丛嘉微微点头:“布扣的问题我也会逐步解决,但我现在极忙,时间不多,等有机会找一个陶器厂,就可以解决了!至于外饰问题,只能靠手工解决,毕竟每一件高档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批量解决的!”

    带着问题离开“锦玉堂”,李丛嘉满脑子都是“缝纫机”。前世进,他母亲经常使用。那时家里的这台沉旧的脚踏式缝纫机,几乎是家里最值钱的玩意。

    李丛嘉曾经看过别人拆修,虽然记不完全,却禁不住他高中、大学的物理知识补充啊!

    走了一路,他都没有言语,让牵着马步行的王国庆十分郁闷,几次想问都闭上了嘴。

    终于,快到皇宫时,他停下马来:“殿下,你想什么呢?还去不去周府和二殿下哪儿了?”

    李丛嘉一下子惊醒,笑了笑:“去,当然要去!天色还早呢!对了,国庆,你有没有非常稳妥的人,会木匠铁匠手艺的?要可靠,不会出卖秘密的!”

    挠了一下头:“我二姐夫就是木匠,他家是打铁出身,却不知道怎么学了木匠?他是有名的陶老实,可怕我二姐呢!殿下找他准备做什么?”

    李丛嘉微微一笑:“他读过书吗?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识字?”

    “他是秀才,怎么会不识字!据我娘讲,二姐夫年轻时仪表堂堂,文武双全,却不知道为什么窝在济源县城?”

    李丛嘉兴奋起来:自己再明白缝纫机的原理,如果没有过硬的铁匠、木匠师傅帮助,也弄不出这东西啊!

    万事开头难,一旦弄出个大体样子,以南唐此时的工匠水平,肯定会越研究越精通!

    越想越兴奋,却忘记了他其实可以向皇帝老子直接要人啊!

    ******

    李弘茂躺在床上正在针灸。前几日遇袭,他受伤颇重,当时满地是血,昏迷不醒,将赶来的禁军吓坏了,以为他必死无疑!但是,武艺精湛的李弘茂,面对六名袭击者,躲开了所有要害位置,身中三刀一枪一鞭,不过断了半只胳膊、折了一只腿,腹部多了两处刀口,腰背上一片青肿!

    至于那鲜血,一部分是他腹部淌出的,更多的都是灭杀对方造成的!

    两个青衣女子站在床榻里侧,低头摆弄着药针,其中一人道:“公子,干脆把我们纳入房中,这样就能紧跟着你,省得总受伤害!看着心都碎了!”

    另一个调笑道:“要不要把公子揽入怀中,好好安慰一下?小青,师傅的话你忘记了?我们是隐在公子身后的最后防线,绝不能轻意暴露!”

    李弘茂微微颌首:“师妹,我早就想一亲芳泽,共寐锦榻。但师傅老人家的命术极准,未过二十岁之前,不可同房!所以还请二位师妹忍耐时日,我必不负二妹!”

    说着,他捏了一把身侧的小青玉腕:“查清是谁下的手吗?”

    “应该是存亡会北方四舵的人,都是生面孔!师傅说,她准备潜入北方,看看那个盟主究竟是何许人也?如果有机会就灭了他!敢对‘太平道’认定的真龙天子下手,活腻烦了!”

    (本章完)

第23章 娥皇有情口难开() 
当李丛嘉站在李弘茂玉榻前时,他背上插满银针,脸正压在锦被中,笑容极为难看。

    李丛嘉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问候几句,赶紧溜之大吉,直奔周府而去。

    周宗,做为跟随李煜爷爷烈祖李昪的老臣子,其实此时年龄并不大,五十多岁,拈着长须,站在内门里,看着李丛嘉被人领了进来。

    他拱手示意,前头带路,二人很快转到一处碧玉小亭里。

    这可是纯粹的翠玉雕琢而成,柱、盖、脊之间转承接合,由十块颜色有细微差别的玉石制作,十分精妙地镶嵌在一处,如栩如生。

    真是奢侈啊!这么大块美玉,如果留传到后世,恐怕会超过十亿人民币吧?

    一面猜测和羡慕着,李丛嘉一面迎接着这个老者的审视!

    “殿下那首词叫什么名字?”

    突出其来的问题,竟然直接问起李丛嘉在长江边上顺嘴改编的《沁园春。长江》,让李丛嘉有些措手不及,猜不准这老头会不会让自己再当场做一首?

    他摇头:“一时戏作,也是被冯季昌逼急了,加上被令女小小年纪忧国忧民情怀所感染,才脱口而出的,还没想名字呢!”

    周宗长捋前胸胡须,轻轻颌首:“娥皇所作,是我由江淮报奏之事引起的伤感之作,她稍饰修改,所以显得文不对题,殿下不要见笑!至于你所作之词,体例上是词牌‘沁园春’,我南唐之地还真是第一次听人用此词牌做词。”

    “那就叫‘沁园春。长江’吧?”

    “可以,你的词,当然你命名字!近期我将会把它收录到唐诗之中,让它名传千古!”说到这儿,周宗转身轻拍三掌。

    不明所以的李丛嘉放眼看去,周娥皇提着一纸卷轴,正缓缓走来。

    “这卷轴写了你的这首词,是小女记忆下来的!既然你命名了,不如填上可好?”

    李丛嘉微微一乐:这老头是要考较自己的字啊!

    从盛唐以来,人如其字。观字知人,是许多长者考察未曾谋面的晚辈的重要手段。

    难道,这周宗准备把娥皇许配给自己?自己的桃花运不会如此之快吧?

    周娥皇抖开长卷,流畅的欧体字铺满纸面,如烟云升腾,股股翰墨之香萦绕亭间。那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正合欧体字特点。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好字啊!周大人果然是一代大家,文章天成,妙笔生花,这幅大作我要好好收藏,将来一定值大钱!”李丛嘉做为书法爱好者,深知这幅作品的珍贵,因此一把接过就要卷起带走。

    “六殿下慢卷!此轴是陛下要的,我刚才所问,也是想将其补完整!我知殿下有些失忆,但写字深入骨髓,绝不会忘记的!请殿下撰写题目,也让陛下欣然!”

    啥?是自己皇帝老子要的?那老周让自己写词名,是何用意?失忆不忘字?

    难道自己表现太抢眼,引起了李璟的怀疑?

    极有可能!

    写毛笔字李丛嘉还真太害怕:前世家贫,母亲文化程度低,只知道督促自己练字背书,因此自己的书法水平名震县城内外。

    可是,李煜写什么字体?

    脑筋急转,灵魂中无半点李煜书法痕迹,根本无法得知他学习过哪些帖子,更难知道他书法水平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自己真是失误啊!清醒之后,第一件事情就应该详细了解李煜的这些生活习惯。话又说回来了,他也没有什么可靠的人去问啊!

    李丛嘉盯着周宗明亮的眼神,见他盯着自己的眼神一点点在变幻,知道不能再推脱,微微笑笑:“老人家觉得写哪种字体好呢?此词周大人用正楷书写,秀外而惠中,恰如娥皇之性情,当需豪杰之士相配,不如我用行书吧!”

    说完,他提笔在手,仿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般落在纸面左侧:沁园春。长江李煜于保大七年感怀

    “妙!大妙!六殿下的笔墨功夫几日不见,竟然有如此大的进步,真是可喜可贺啊!”周宗哈哈笑着,轻拂胸前长须,“娥皇,去取殿下的墨宝来比对一下!”

    周娥皇应声向后宅而去。

    李丛嘉脑袋里满是一团浆糊:自己蒙对了?虽然他前世对王羲之的行书摹过数千遍,但与纸上的字迹相比,相差绝不是一点半点!

    难道真如周宗所言,写字的功夫已经深入骨髓?这么看来,李煜的书画功底可不是一般深厚啊!要知道现在李煜的身躯才十一岁,离他艺术成就巅峰还有三十年光景呢!

    一下子,李丛嘉都无法判断如果李煜活着,三十年后能写出如何字迹了!

    难怪他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文才的帝王?名不虚传啊!

    这样看来,自己绘画水平一定也不低啊!

    正想着,周娥皇兴奋地跑了回来,手中捧着一摞旧宣纸,打开后,行书数十行,明显模仿“王羲之”字体的痕迹。

    长出口气:自己总算蒙混过关了!

    正在暗自庆幸,周娥皇忽然笑道:“父亲,煜哥哥上次和我一起画的画还没完成呢,不如我们去接着画完……”

    啥?李煜和这位大美女不是第一次相见?难道二人早就有一腿,暗生情愫?

    古代人成熟早,十一二岁已经有了男女意识,或许他们……

    李丛嘉正幻想着,耳边传来周宗的呵斥之声:“六殿下时间宝贵,天黑前还要回宫呢!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将来要辅佐明君,为国效力,哪儿还有时间和你儿戏?”

    李丛嘉看着那铺开的白色锦宣,有些苦笑:“老人家,我要着急回宫去,不如改天……”

    周宗微微摇头:“小女一番心意,不如殿下就勾一对鸳鸯,让小女慢慢着色,如何?”

    李丛嘉暗暗叫苦:鸳鸯,没见过,怎么去画,更是没有一点眉目!

    怎么办?他忽然一乐:“一笔笔描画太耽误时间了,我新近正试验一种新式画法,不如我演示给娥皇看看,也请周大人指导一下?”

    周娥皇脸色大喜,迅速把笔墨画彩准备好!

    李丛嘉心中暗笑:我就画两只小燕子应付过去得了!这个题材应时应景,想来周宗无可挑剔吧?

    他故作东张西望,然后指着远处柳树下呢喃的两只小鸟:“春草韧如丝,折柳话离别,两燕相呢喃,纸鸢飘远天。多好的春光啊,不如就此入画吧!”

    (本章完)

第24章 诗画理语动周宗() 
毛笔一握在手中,他忽然有一种得心应手之感,“刷刷”几笔皴下去,重赭色略点枯墨,勾勒出柳干,斜着从宣纸左侧边探出,虚实结合,明暗相宜。

    李丛嘉提笔略沉吟,轻蘸淡绿,略添朱色,中锋行笔,细如铁线,在纸面中渐行渐提,丝丝柳枝飘扬,寥寥数片绿叶,将画面摇曳得极其唯美。

    将笔洗净,略调重墨,侧锋行笔,平推变捻。几笔之间,活灵活现的两只小精灵诞生:

    黑黑身体,淡朱之睛,红色下颌,剪刀双尾,两只燕嘴里破笔略点上一抹,如细草沾着微泥,整个画面整洁而素美!

    看着周娥皇一副陶醉的样子,李丛嘉心头大动:不如就此向周宗挑明求女之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