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李丛嘉手里拿着的简陋粗糙之物,正是一个小型的鼓风机:整体是用木头抠出来的,里面硬塞进了风扇,大小差得太多,所以出风也极弱。

    李丛嘉摆弄了半天,轻声道:“小胖,我带你去京城,你应该学习一些东西!整个矿山挑几百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女孩,十二岁以下吧!刘都头,你带几个人护送这些孩子去兴唐学院,让工学院那些老教授挨个考一下,教他们认字,学算学,学手艺!”

    矿工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自己的孩子们离开矿山去读书,意味着从今天起,成为上等人啦!

    很明确的分配原则:一家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年龄适当的,就卖这个名额给其他人家!

    最后竟然凑了七百多人。看着大家渴望的眼神,李丛嘉干脆又放宽了一点,一千人随着刘都头、骆铜江去了兴唐学院。

    李丛嘉对开矿提了一些想法,天未黑前又赶到制作重盾、陌刀的“升焰炉”。

    这里离当涂县城不太远,上百名团练兵和一都禁军守护这里,上千铁匠日夜不停地打造,各种兵器源源不断运往各地。

    可以说,这里是整个江宁府附近最大的冶炼和制作兵器的所在。

    看着摆了一地的大小盾牌,李丛嘉满意地点头:比自己想像的要薄!在他印象中,重盾,必然厚实沉重,提之不起举之不动。

    可是,那最重的大盾,也不过八十多斤。

    看李丛嘉点头,周仑立即泼了一盆冷水:“六殿下恐怕不太了解此物。彭排(就是盾牌)之物,多为木、藤所制。军中所用,均为闽地所产藤牌,效果极好。此次为应对契丹铁骑突袭,才想到用铁盾。但这些东西,还是太重啊!”

    细问李丛嘉才知道,一般步兵盾牌,最多不超过十五斤,加上衣甲、兵器,算下来得三十多斤,已经极不灵活。如果再加重份量,对敌时就太缓慢了!

    他皱眉半天:铁盾再轻,恐怕也得二十多斤吧!

    似乎明白李丛嘉的想法,铁匠师傅中走出一老者,面带笑容:“六殿下来这么半天,就光看兵器啦,不知道看望我老人家一趟?”

    李丛嘉这才想起这位最早跟着自己的铁匠李涛洋。他现在负责整个炼铁工作,很少回兴唐学院,所以二人见面不多。

    一面寒喧着,一面研究着这盾牌。

    好半天,李涛洋站了起来:“殿下说把它降到十斤以下,倒不是没有可能,不过那样的话,恐怕得用精铁。还有,内侧的把手、外侧的彩绘都不容易!最主要的,这东西在冷天没办法用!”

    是啊,冬天寒冷,谁拿着这铁片子不冻掉手!

    李丛嘉思考良久,转身对周仑道:“如果单纯是应对契丹骑兵,我建议制两盾。重铁盾和轻铁盾。重铁盾用车推着,可以拆开,需要防守时立即落地,支在地面上防御。而轻铁盾则正常大小,尽量的薄,当然中间把手位置要厚些!”

    说到这儿,他在地面上画着,对盾面、盾身、藤条、木板绑缚等一一提出要求。众人七嘴八舌,好久才定下两种新式盾牌的大小、用料和样式。

    对于李丛嘉提出的“车载重盾”,周仑更是提出,用独轮车,上面还可以安置一床弩。

    所有人都乐了:这就是摆明要欺负骑兵啊!反正是对战,又不是真正冲到战场上,因此不用考虑地形、过河、上山等问题,相对就简单了许多。

    至于藤盾,一致认为,中间的薄铁片越薄越好,只要一刀砍不断就行,主要是防止对方斧击!

    看完长盾,众人又来到了陌刀区。

    数十柄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大刀摆在地面上!李丛嘉挨个问用途、限制。好久才明白:这些实际上是各种不同用途的砍刀。算得上是陌刀的,就有十几种。

    大唐用的陌刀,各军种根本就不一样。力气大的,用又长又宽又重的长柄砍刀。而南方和沿海的唐军,则用长柄轻刀。水军用的陌刀则没有长柄,但前部却是尖形的……

    在冷兵器战争不断发生的古代,各种冷兵器近乎达到了极致。

    李丛嘉想改良陌刀的想法完全破灭——没有什么武器是全天候的、适应各种环境的!唯有适合才是最好的!

    结合契丹人马速快、箭如雨发、弯刀锋利等特点,长柄轻刀虽然斩杀对方机率大,但起不到一刀连人带马都砍断的震悍效果。

    如果光是沉重的厚背长刀,恐怕追击、转身也要麻烦!

    最后,李丛嘉决定厚背长刀配给“都长”等壮汉,长柄轻刀则配备给身体灵活的人员。

    最后,他又提出,每人打造五支短矛,要求只有一个,两侧为尖,越锋利越好!

    周仑明白他的想法,摇头道:“最好的办法是弓箭!契丹人箭射得极远,想用短矛射穿他们,只有一次机会,相反弓箭却有三四轮的机会!”

    “这些矛不仅是射杀它们,更是屠戮马匹的好东西!等着看吧,我会让契丹人惊喜若狂!”

    谁也没注意,站在铁匠人群中,有一壮汉侧耳细听,他低下头的瞬间,脸上透出一丝狰狞的笑容。

    (本章完)

第225章 神枪引起回忆中() 
当李丛嘉提着鼓风机走进李涛洋的木屋时,脸色凝重:“李大师,人多嘴杂,我有些话没说!那些铁盾不合格啊!斩马刀,噢,就是你们说的陌刀,锋利程度不够!”

    李涛洋脸色微变:“殿下,那盾一薄了就……陌刀也是因为考虑重量。如果太轻、太锋利,怕用不住啊!除非能有最上层的陨铁!”

    李丛嘉心头一动:陨铁?难道还有天外飞来的陨石铁?它是炼制绝世兵器的宝物?

    李涛洋从自己的床铺之下翻找好久,人头大小的一块青石头显露出来:“殿下帮忙推过去!”

    李丛嘉一搭手,脸色急变:那石头的重量竟然超乎他最大程度的想像。二人连拉带推,满头大汗,才挪动一点地方。

    李涛洋可是会武功的,最起码不比一般武将差!可是,以他的内力和劲道,一人竟然无法推动。李丛嘉估量着,此物密度恐怕是普通钢铁的十倍都不止。

    前世的记忆中,李丛嘉知道地球上自然存在的金属中,锇的密度最大,也不过铁的3倍多。可是此物太沉重,一时间竟然让李丛嘉拿不准它是什么啦!

    李涛洋脸上全是笑容:“这块石精就是天外陨铁。说来也是机缘,我刚到此矿,那个少只胳膊的老骆就告诉我,被抄家灭门的王鲁曾经抢过他一块石头,肯定是好东西。”

    我一个人赶往王鲁家,挖遍住宅,终于在厕所底下找到此物。我没敢让老骆知道,用棍子一点点撬着挪回来的!你不知道,足足一个月时间,白天埋进土里,晚上用铁板铺路,一点点搬运。

    李丛嘉可以想像,这东西如果掺进铁器中一点,会是多么沉重。至于其他属性,他还不好判断。

    李涛洋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王鲁把此物埋在地下,他无法带走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此物咱们根本就弄不开!”

    李丛嘉用手敲击它的表面,细听声音,忽然向后猛地跳开:“老李,这东西没有辐射吗?”

    说完他自己笑了起来:“我是说,你没有感觉哪儿不舒服吗?比如掉头发、眼睛干……”说完他盯着李涛洋,视线好久都没有离开。

    李涛洋现在似乎更年轻了一点,体力也充沛不少,完全没有被辐射的症状啊!

    李涛洋长叹一声:“这肯定是一种金属,而且应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物!今天我把它搬弄出来,就是希望你有办法把它切开。每件兵器里加一点点,肯定极为坚硬。”

    李丛嘉围着它转了好久:“那个王鲁得到它几年了?有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做为现代人,他深知一些金属是有放射性的,别贪图一时舒爽好用,留下什么后遗症,伤了身体可就是大麻烦了!

    “应该有六七年啦!估计此物一直藏在王鲁身边,在他们跑路前藏起来的!应该无害!”说着,又要把石头挪回去。

    李丛嘉盯着石头看了好久:“理论来讲,任何金属在高温下都会变形融化。越是坚硬,熔点越高,估计此物得有几千度。”

    李涛洋听不明白。李丛嘉解释了好久,他才理解什么样的温度是几千度。

    听说连铁扔进去都会马上融化,李涛洋张大嘴巴:“怎么可能达到这么高温度?那这个东西岂不是中看不中用了?”

    李丛嘉摇头:“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它与什么东西化学反应!不过咱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更不知道它有什么特性啊?”

    听着李丛嘉的解释,李涛洋笑得花开灿烂:“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啊!你不知道它和什么融合在一处,我知道啊!你来看!”

    随着李涛洋的指点,李丛嘉惊奇发现,那球形金属表面竟然如镀铜般,青色的外壳竟然是后形成的!

    抡起大锤子狂砸几下,李涛洋捡起手指甲大的一小块:“这里面一定含有那种金属,暂时就叫‘煜金属’吧,也算是纪念你了解它!”

    李丛嘉笑了:叫什么无所谓,最关键这东西有什么用处没有?

    二人马上动手,用木板、牛皮、牛筋等物,制成了一个半人高的大鼓风机。李丛嘉扛着它,二人钻进了一处炼钢炉。

    此时的炼钢炉,已经极高大,红土透着焰红色,里面铁火飞溅,数个壮汉不时将其抽出,浸在冷水中,然后反复打折,让其花纹更加细密。

    “他们用的是十辟之法。我祖上曾言,最高超技师可以打造百辟,号称百辟宝刀。汉末的曹操手下便有此等能人,打造出上等神器。”

    李丛嘉看了好久,才弄明白他们反复锻打的过程中,不断叠压铁纹,让其更加紧密厚重。渐渐的,那钢剑上竟然有了一个接一个的浅纹。

    足足一个时辰,所有刀剑打造“小冶”完成,剩下的就是进一步打磨,磨炼成形。

    看着李涛洋身后的李丛嘉,这些匠人善意地笑笑,和李涛洋告辞,离开了炼钢炉。

    “来,打把手!咱们今天试一试,这东西能不能融合在钢中,如果能,效果如何?”

    二人先用简单的手摇式鼓风机将木炭唯旺,一遍遍加火提高温度。

    一块块粗铁胚扔进去炉中,渐渐化成液状,流进了凹处,在陶泥中形成一块铁胚!

    “扔进去,看看它能不能化开?”

    李丛嘉把手指盖大小的“青煜”金属扔进去,二人轮流摇动鼓风机,希望它能融化一点。

    不知道过了多久,二人完全瘫软在地上,整个炉内温度已经让二人离得老远都受不了!

    那指甲盖大小的似乎在软化,虽然未成液态,却能看出滩成一堆。

    李丛嘉大叫着,周仑和五个侍卫从外面冲了进来。

    他们接替二人拼命鼓风。最后,鼓风机坏了,那液态终于滴进了陶泥胚中,与液体的铁化在一块。

    周仑不用李涛洋吩咐,远远的将一根铁钎伸进去,搅拌了几下,马上拽了出来。

    等待过程中,周仑挥着铁钎一个不注意,直接捅在了炉壁上。那岩石陶泥组合成的几米厚壁面,瞬间出现一个透明的洞。

    “锋利!这种东西加进去后竟然是锋利无比?”李丛嘉一下子抱住李涛洋,“太好啦!”

    就在他大喜时,那铁钎“嘣”一声尖部折断啦!

    (本章完)

第226章 兄弟相见英雄泪() 
众工匠大眼瞪小眼:铁钎的尖部真锋利,可是太容易折断了吧?这可怎么用啊?

    李涛洋搔头:“估计是放多啦!等我把炉子改造一下,把学院运来的焦炭用上,再制几个上好的鼓风机,逐渐试验,我就不相信此物不能用!”

    李丛嘉无所谓的摇头:想依靠神兵利器战胜敌人,永远是弱者的想像!真正的胜利,应该还是人起主要因素。

    周仑笑了:“这东西效果如此之好,应该可以炼制成千上万柄神兵。这是一个必须保守的秘密。六殿下,立即通知陛下,调派工部军械司的人过来帮忙!这里的工匠最好别让他们知道!”

    众人点头:军械司的那些铁匠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他们的一生都交给了大唐的冶炼事业。虽然收入不错,但根本没有叛变的可能——他们是“军工”部门的人,看管得极严!

    李丛嘉点头:“我看咱们也别回去啦!把兴唐学院那六百名参加对抗赛的禁军调过来,适应重盾和陌刀,演练各种情况,也可以随时调整刀具!”

    大家点头称赞。

    不过,李涛洋提出一点异议:他认为此次炼制兵器,应该培养一批自己的工匠。别到时候军械司的工匠一走,数十个建好的熔炉就闲弃起来。

    众人点头,不过还是细细研究了如何保密,如何试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琐碎的细节一会儿就让李丛嘉头疼了!

    他干脆溜到外面,提起一把厚背陌刀,耍了几下,却被周仑直接喝止:李丛嘉学的是枪术,别的兵器基本不让他碰!

    用周仑的话讲:样样学,样样松!一器不精勿动他器,一艺不精勿学他艺!

    二人一追一赶,一前一后围着大山上下飞奔,李丛嘉继续练习长枪的“挑”势。长枪忽如钩,带起一片泥石;忽如剑,刺开前边的树枝;忽如掌,拨开眼前的落叶……

    渐渐的,李丛嘉忘记了竹杆抽在身上的巨痛,忘记了手中的长枪,忘记了奔跑的劳累,整个人的心思完全集中在前方,但有一物挡在前路上,必然一枪挑过去:或者从上向下,或者从左至右,或者从下斜上……

    看着李丛嘉如疯魔一般冲刺着,周仑得意地笑着。

    远处,李涛洋斜掠而来,瞪了周仑一眼:“六殿下还小,这种悟道之法不宜久练,别伤了筋骨!”

    周仑得意地盯着他:“你是他师傅吗?我才是!我比你了解他的身体。这小子被你们贯输了真气后,竟然在渐渐合九为一。如果真让他在成年之前完成融合,恐怕身材魁梧、力拔山河!这种练武的奇材我只听说过,却第一次见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