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新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唐新世-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机会打到山东转一转!这五百军官学了快四个半月啦,他们应该去北方经历一下真正的战争!神武、神卫、龙卫军,也应该去战场亲自感受一下!正好有这个机会,把卫圣军换下来去常州驻扎,压住吴越国不让他们喘过气来!”

    周仑长叹一声:“如果你是帝王,天下百姓要遭殃啊!好战而有谋,勇而寡虑,胜则大胜,败则大败,不可领军啊!你的主意可以提,但你老子不会听的!轮训禁卫六军的想法好,但神武军想离京,恐怕不可能!皇甫晖倒不错,你可以建议他和陈诲去北面锻炼一下!”

    二人边说边走进兴唐学院,李丛嘉骑马进京,刚到宫门前,看到二哥李弘茂也匆匆赶来。

    对视一眼,李弘茂笑了:“小六,你风头太盛,过刚易折。老实呆在学院训练那一千五百人,真正打败契丹人才是正事!李金全的事情不用担心!”

    “二哥你都不担心我怎么会担心?大哥不在,要不然他会暴跳如雷的!卫圣军全军上下的家小都在京城和润州,说他造反,开玩笑呢?”

    “不然!小六你还不了解人心私欲。为了权利杀妻屠子的大有人在,何况位极人臣?别小看了人的野心!”

    说到这儿,他低声道:“秋后一战,如果你赢了,学院就会成为香饽饽,你还能不能控制得住就不好说啦!如果实在不行,就分我一部分怎么样?”

    “噢,二哥,你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学院可是父皇亲手操作的,别人想插手,他会愿意吗?”

    “不是咱们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大唐天下,可不全是李家人说的算,文武百官,各地节度使,商人士子,这些人都有不小的势力。想霸占一处最大的肥肉独吞,不行!”

    李丛嘉明白:这是二哥在提醒自己,已经有人惦记他那些挣钱的产业啦!至于学院办学,鬼才愿意管他好坏呢!

    宫内的文武已经有十余人啦,看到二人,李璟乐了一下:“小六子,那东西还挺中用的!”

    李丛嘉点头示意他接到消息了,然后躬身道:“父皇,我马上要带千人去当涂县试验那些重盾和陌刀,需要离京半月。我来一是请父皇批准;二是想就李金全将军的事情提一点看法。”

    “说吧!”

    “不管真假,卫圣军已经两个多月没消停啦,应该轮换!神武、神卫、龙卫军交替去北方战场,反正都是打不起来的仗,不如一面谈,一面搞点小动作练练兵!李金全将军继续指挥,查枢密使去了,相信会有所制衡。”

    众大臣点头:大家的意见差不多!不论从哪儿个角度看,轮换卫圣军是必然的。这倒不是怕什么,人家伤亡七八千啦,还继续挺在最前方,有些说不过去啦!

    最主要的,卫圣军中那些未死未伤的精锐,完全可以选拔为都尉,重新建立一到两支新军!

    李璟看着李丛嘉:“去当涂县可以,不过你小子太野,别一顺腿再跑到楚地去。让那个陈诲护送你,以他为主,你要听指挥!检验完刀、盾,他去建州任神武军副统军,坐镇那里,有机会把福州给我收回来!”

    众大臣大愕:皇帝野心太大了吧!刚刚收拾完吴越国,北面还打得热火朝天,怎么又惦记上福州啦!

    久战必危啊!

    宋齐丘刚劝几句话,李璟就不高兴啦:“各位爱卿,我只是一说而已,又不是马上让他打。有机会,什么叫有机会,那得等啊!万一吴越国内乱,福州兵都撤走了,咱们还不收复吗?”

    李丛嘉心中暗笑,却不得不说话:“父皇说的有道理,不过父皇您一言九鼎,万一陈诲等人当了真,会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所以……”

    李弘茂躬身一礼:“父皇,我倒想去南面看看!”

    “唰”,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转向了李弘茂:难道二皇子也呆不住啦,他也想亲历战事?

    “父皇,我想开府封王,去洪州或者吉州!”

    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准备对楚国下手啊!论起强弱,第一强国非北面的后汉莫属,再其次就是吴越国。最弱的是西面的楚国!

    看来李弘茂建功立业之心一点也不弱于大皇子李弘冀啊!

    文臣武将的担心不提,皇帝李璟倒十分兴奋:自己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出息,愿意开疆拓土,这可是大好事啊!

    他一瞬间把自己当成了唐高祖李渊的角色:自己成不了英明帝王,儿孙们一代比一代强,也是让人欣慰不已的!

    正做着美梦,忽然听到一声断喝:“不可!陛下已经定下正统,却一再纵容皇子们壮大势力,置皇太弟于何地?”

    说话之人正是常梦锡。他一向对储位之争不感冒,却忽然跳出来弄了这么一句,让所有人都愕然:你又不是皇太弟李景遂的人,管你何事啊!

    李景遂立即仆地:“皇兄,弘茂已经大啦,开府是早晚之事,不如让他坐镇洪州。如果楚地有了机会,何不趁机拓土开疆?至于太子位置,我一再说过,我无意……”

    李璟摆手:“大家别扯些没用的事情。皇太弟之事我早就有定论,皇儿们也不会与景遂争夺。这些内斗的事情太没意思,今后再有人挑起此事,我定斩不饶!”

    李丛嘉听明白了:李璟根本就是和稀泥。他既不明确表示支持儿子抢夺太子之位,也不反对李景遂培植势力。反正你们都得听我的,争得热闹,我才能坐稳龙椅!

    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啊!

    就在此时,一个太监伸头伸脑:“陛下,天上来信啦!”

    (本章完)

第223章 检查刀盾备决战() 
所有人愣了一下。李丛嘉马上明白:李璟一定还放飞过其他白鸽,却不知道是谁回的信?

    李璟接过那太监手里的黄绢,闭眼思考一会儿:“弘茂暂时随龙卫军防守清凉关,明后年再开府封王。楚国马家那几个混蛋矛盾重重,早晚会打起来,到时候有的是机会!”

    说到这儿,他瞪了李丛嘉一眼:“你们俩退下吧!”

    李丛嘉向二哥李弘茂告辞,回府收拾一下,带人去了当涂县。

    看着李丛嘉远去的背影,二皇子李弘茂嘴角带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忽然仰天一声长叹,嘟囔了一句。如果离得特别近,还是依稀听得清:既生瑜何生亮啊!

    这句话来自李丛嘉的第三本著作《三国演义》。这部书李丛嘉在兴唐学院“军武院”讲了几十章,引起了武夫们的极大兴趣。

    不少人开始翻阅汉末的资料,甚至在补充中间李丛嘉未讲到的章节。

    至于李丛嘉为什么不全讲,众人以为他故意卖关子。其实李丛嘉真的记不起来了:《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改编的小说,人物都不是虚构的,万一自己讲得太离谱,恐怕会成为笑柄。

    因此,他挑自己记得准的情节讲了一些,剩下的就由着大家胡编乱凑吧!如果有和原著差不多的情节,再一一补充完整吧!

    此时的李丛嘉正和神卫军都虞候陈诲并排而行,边走边谈论着皇帝陛下的旨意。

    陈诲和李丛嘉并不客套,二人几乎肩膀相贴,低声私语着。

    远处的周仑忽然听到李丛嘉一声低呼:“有这么厉害?你不是骗我吧?”

    周仑停了下来,等到二人走近些,听到一个陌生的名字:林仁肇。

    陈诲正眉飞色舞地讲着林仁肇的勇猛,如同传奇故事一般,一下子也吸引了周仑的注意力。

    “陈虞候,你所说的这个林仁肇,真有那么厉害,怎么没有当将军?”

    “他是闽国偏将,对闽王极忠心,何敬洙何将军几次去他家中相邀,都被他拒绝啦!我刚才给六殿下出主意,直接去找羽林大将军王延政(以前的闽王,被灭国后南唐封他为羽林大将军、逍遥王),由他出面劝解,估计林仁肇会来兴唐学院的!”

    周仑听了半天,忽然道:“林仁肇和林仁翰什么关系?”

    陈诲一愣神:“你是说担任过闽国‘南廊承旨’的林仁翰,他们是亲兄弟,还有一个叫林仁凤的,在大唐卫圣军任营指挥使,与六殿下关系不错!”

    周仑得意一笑:“不必找什么王延政啦,我写一封信,你派人去交给林仁翰就可以啦!二人差了快三十岁,居然是亲兄弟,真是想不到!老林如果闲不住,也会来兴唐学院的!”

    陈诲接过周仑匆匆写就的白绢,递给身后一个禁军都头:“骑一匹快马去建州,将此信交给南部指挥使何敬洙何大人。如果何大人要留下林仁肇将军,你就说六殿下准备让他带队对抗契丹铁骑,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对了,听说林仁肇有九个结义兄弟,都一并带来!”

    周仑摇头:“陈将军还未等回建州,就已经为自己寻找班底啦!我提醒你一点,福州不宜取!”

    “周师傅有什么想法吗?”陈诲现在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南唐的建州(现在的福建建安县周围),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去,早点建功立业,为战死在福州城的上万侍卫军战友报仇。

    周仑轻声道:“那个地方离吴越国太近,大唐兵微将寡,攻下了也守不住,白白损失人手!不如将漳、泉二州完全掌控在手更实惠!泉州刺史留从效野心勃勃,如果建州再有失,恐怕……”

    说到这儿,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李丛嘉早就听得出,周仑对闽地战事不看好,甚至有些悲观!

    难道那里的情势恶劣到如此地步?

    李丛嘉转身询问陈诲,他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分明就是有许多不满在心中。在攻闽战役中,陈诲是参加战斗的侍卫军军都指挥使,属于高级武将,非常了解那次战斗的细节,显然知道一些李丛嘉从未听说过的猫腻。

    周仑见他不说实情,马上岔开话题,生怕李丛嘉一激动再当“出头鸟”,平白得罪查文徽等老臣。

    陈诲一再保证,他到了建州,定然掌控好神武军右厢,绝不会把这只大唐第一禁军白白牺牲掉。

    一行人又奔行半日,到达当涂县外的那个铁矿山中。

    半山腰上,一群矿工正推着数辆木轮车向山坡上行走。地势略有缓坡,众人十分吃力。

    就在到达一处缓台之前,忽然一车颤抖一下,车轴瞬间折断,整个车倒塌下来,矿石乱飞,一下子把后面的众矿工吓得够呛。

    他们颤抖间,自己手中的车也翻了,洒落的矿石砸了不少人的脚,一时间痛苦的嚎叫传向四方。

    从山林间奔出数十个妇人,替他们包扎上药,然后又把散落一地的石头搬到缓台上。

    足足一个时辰,这条通道才重新恢复正常。

    李丛嘉一声未吭,站在山底下看着矿工们辛勤劳作,看着他们吵嚷痛骂,一时间竟然发呆愣怔。

    众军士没人惊扰李丛嘉,不知道他又想到了什么。

    好久,李丛嘉才从前世的幻想中惊醒过来: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这里是漫山的机械车辆,拉矿石的汽车接二连三,整个马鞍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就是它。

    结束幻想,李丛嘉一指山上:“走,先看看开矿的条件改善没有?”

    矿工看到禁军到来,一下子围了过来。为首的那个断臂中年人,惊喜交集:“各位矿工兄弟,这位就是一直惦记咱们的六殿下!”

    人群哄然而至,林中跑出大批百姓,一时间半山腰上人声鼎沸。

    李丛嘉挥退身侧的禁军,与矿工们攀谈起来。

    他站在井口,查看了他“发明”的“升降机”,查看了运石头的木车,又查看了现在的生活条件。

    看着大家兴奋的目光,李丛嘉心头沉重:虽然比上一次自己来时,要改善太多,但是,真正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开矿,主要还是靠人数决定数量。冶炼,还是停留在极粗糙的阶段,浪费的远比使用的多几倍。

    看来,超越时代太多的科技有时候也是无能无力!毕竟文化程度、制造工艺达不到要求,就算把爱迪生搬来,恐怕也发明不出什么太有效果的工具!

    看着定滑轮、动滑轮、杠杆、轮轴以及轨道基本都废弃了,他眼睛有些发涩:在矿工看来,与其费事费力地搞这些,不如下洞多背几趟来得快!

    就在这时,断臂中年人挥手道:“去把我家小胖子叫来,他和六殿下最熟悉。六殿下,他做了一件东西,你看了一定会高兴的!”

    (本章完)

第224章 天外陨精铸神兵() 
李丛嘉看着面前的少年,一时间竟然有些不敢认了:瘦了许多,个子也长高啦!提着一大包东西,站在哪儿愣怔地盯着李丛嘉,半晌没敢言语。

    “骆铜江……小胖子,我是李煜啊!就是那个写《西游记》的六殿下!”

    “真是你?真的是你,你来看我啦!”好半天,小胖子猛然蹿过来,一下子抱住李丛嘉,把他举了起来。

    周围的禁军们想制止他,却被周仑挡住了:这是一种情谊啊!当时小胖和李丛嘉相见相识在雨夜之中,二人浑身湿透,满脸血泥,根本看不出本来面目。

    所以,刚才这小胖子才不敢相认!

    二人欢快地笑着,好半天,小胖子骆铜江才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李丛嘉:“你上次说可以将炼铁的橐改成鼓风机。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都制成一个多月了,能吹出点风,不过效果不佳,还不如那个橐呢!”

    橐,是古代鼓风机的雏形,牛皮做成的一个口小腹大的大口袋,压迫橐腹则风从口出。因多个风橐排在一起鼓风,故又称“排橐”。橐开始时是以人力手工操作的,东汉时杜诗改用水力做动力,称作“水排”,还有用马做动力,称作“马排”。

    但是,因为局限性,它不可能将炼炉温度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

    在李丛嘉的印象中,鼓风机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可是,他提了好几次,那些木匠们就是听不明白。

    每一次制作,几乎都是在改进那个橐。

    现在,李丛嘉手里拿着的简陋粗糙之物,正是一个小型的鼓风机:整体是用木头抠出来的,里面硬塞进了风扇,大小差得太多,所以出风也极弱。

    李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