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立宋-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责罚倒不必,那种情况,谁看了都有火。”长孙豪挥挥手,道:“不过要给狗子家出头,你告诉爹一声,爹还没法子么?李官人多少要给爹一分面子。爹气的,是你不珍惜这读书的机会,村里多少孩子想读书,只能巴巴的看着,你能去,是爹求了李官人多少次,方才得行,你如何不珍惜?”

    他背负双手,一脸殷切的向长孙弘道:“世间千万条路,唯有读书最高。这趟远门,爹看出来了,你有悟性,可要好好的放在读书上,别学爹和你二叔,一辈子没出息。”

    长孙弘很想问一句:你和二叔如何又没出息了?乱世武者横行,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光啊。却不敢问出口,只是喃喃垂首:“儿子记住了。”

    长孙豪点点头,转身继续徐行,一边走,一边继续对跟着后面的长孙弘念叨:“狗子家的税,的确差一些,那李义也不是没缘由的寻他家晦气,不过还差多少,李义这鸟人夸大了几分,多出的不过是为了中饱私囊罢了。回头爹去算算,不会难为他家的。”

    长孙弘道:“他家徒四壁,哪里还有钱交税?”

    听了这话,长孙豪却晒然一笑,哼道:“爹这次出去,特地把狗子带上,当然也是看到了这一层。等盐卖出去,分狗子家一份,税钱绰绰有余,他家这一关,就算过去了。”

    话到这里,长孙弘方才明白,原来长孙兄弟冒险贩盐,果真如李猛所说,非是图利,而是真的为了李家村的穷人活命。

    土里刨食,靠给李显这个大地主当佃户每年得的那点粮食,除去春秋田租,所得无几,一家人勉强可以维持生计,要再上交各种税钱,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不交税,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吏不会善罢甘休,变着法子都会逼上门来,以前李家村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村民舍家逃难的情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保正,看上去很威风,其实也很难,一旦你的村子税钱收不齐,保正就得垫上,县衙不会问其他原因,只看税钱齐不齐。在长孙豪之前,村里的保正就是李显,每年榨干了村里人,也收不齐额定的钱物,自己出了不少血,还将村里人脉得罪了个遍,吃力不讨好。

    长孙兄弟逃难来到李家村,两人性格豪迈,乐于助人,很得人心,李显就顺水推舟,保举长孙豪当了保正,自己乐得轻松。长孙豪趁机要李显收容自己儿子到李显家里的私学读书,以此为当保正的条件,这要求不过分,李显欣然应允,这就是长孙弘能进入李家私学的来龙去脉。

    当了保正,就担了一份责任,李家村每年税额从此落到了长孙豪头上,李显是不会再出一毫银子了,如何凑齐税银,是个难题。

    于是贩私盐,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也是最为捷径的法子,这活计自古就有,每朝每代都在禁,却从未禁绝过,足见其中暴利可观。

    想通了其中关系,长孙弘看向父亲背影的目光,又多了几分尊敬,也更加深刻的明白,父亲为了让自己能读书,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长孙豪兄弟是逃兵,不可能去大城落脚,只有隐匿在这等山间村落里偷生,穷乡僻壤,要想让子弟读书,非常困难,所以看到李显家有私学,才冒险当了保正。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是不明白,这个一生戎马的武夫,为何如此痴迷让儿子读书呢?对这个问题,长孙弘倒是很容易理解:宋朝古来如此。

    以文制武,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定下的调子,管你纵横沙场战无不胜的武将,还不是得听枢密院的一纸号令,即使位高如身居枢密副使的岳武穆,同样被手无傅鸡之力的秦桧杀于风波亭中。故而武轻文重,一百多年下来,早已根深蒂固的刻在人们的脑海里,低贱如贩夫走卒,也懂得这个道理。

    “文能兴国,武才能安邦。”走在父亲身后,长孙弘低声自语般的嘀咕:“邦不安,何以兴国?本末倒置啊!”

第14章 作词() 
一路无话,二人回到了家中,天已黑尽,家里张氏已经做好晚饭,糙米饭、炒蔬菜,加了一点盐的菜汤,虽简单却自有农家风味,长孙进已经绕着厨房转了好多圈,如果不是张氏制止,他早就窜进去偷吃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顿饭,长孙豪简单提了下狗子家的事,听说二郎居然敢孤身为狗子出头,长孙进笑着在桌子底下偷偷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饭后长孙兄弟去院里商谈事情,张氏在这灶房忙碌收拾,长孙弘抱着他的褡裢,搬了张小桌子到灶台边,借着炉膛里的火光,开始操心周夫子布置的功课。

    作词,作点什么好呢?

    这门功课,于长孙弘倒是没有难度,前世大学时分文学社的骨干,对于唐诗宋词都有涉足,脑子里记下的也不少,不过要用在此时此地,不能太过夸张,要符合学童身份,倒是不好选择。

    脑子里转了转,宋朝以前的肯定不能用了,成名的词作早已广为人知,写下来就坐实的抄袭的名,周夫子一定会用最大的戒尺殴打自己。

    倒水、墨墨、铺纸,提笔在砚台里蘸一蘸,思索间不经意的抬头四顾,却见母亲张氏已经拿来了针线活计,坐在身边静静的缝补衣物。

    灶台里的余焰照亮了张氏的脸,纵横的纹路在火光的照耀下分外的醒目,生活的艰辛如刀刻的一般如此清楚,白发与乌丝交错,手指间的厚茧、指甲缝里黑色的泥垢,以及长期烧饭烟熏火燎导致微眯着的眼睛,将一位乡村农妇劳苦一生的写照在长孙弘面前真实的展示出来。

    看着张氏聚精会神的飞针走线,一件破烂的麻衣在她的巧手下慢慢变得完好,长孙弘突然感到心中一阵刺痛,捏着毛笔的手,用力捏紧,紧得像要将那小小的竹管捏碎。

    这就是宋朝的普通人啊,像野草一般顽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世道如何凶险,他们都能在血与火的缝隙中坚强的生存。他们一辈子躬身耕耘,除了要养活自己家人,还要养活许多跟他们毫不相干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却毫无怨言,只要能够活得下去,就心满意足,如果生活能改善一下,比如住上不漏雨的房子、一个月吃上一次肉食,那就是惊喜了。

    这样的人,这样的愿望,渺小到轻如尘埃。

    心中的痛,变成一团浊气,堵在胸腹间,呼之不去,堵得长孙弘重重的拍了一下胸口,声音有点响,惊动了张氏。

    “二郎,怎么了?”张氏关切的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长孙弘强自笑了笑,摆手道:“没事,娘,没事。”

    张氏又瞧了他脸色半天,没有看出什么异状,方才低下头继续。而长孙弘,则提起笔,长吐一口气,在砚台中喂饱了墨,运劲于手腕,极力去控制竹管的走向,在铺好的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写了一下午毛笔字,总算有些成果,竹管运起来不再那么生疏,一盏茶的功夫,长孙弘就写满了一页草纸,他搁下笔,举起那张纸,昂起脑袋吹干墨迹。

    “哟,这字不错啊。”长孙进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这个精明的汉子不由分说的接过纸去,摇头晃脑的评价道。

    长孙豪随之进来,一把将纸夺过去,佯作不满的笑道:“你又不认字,懂得好坏么?二郎才写好,别弄花了。”

    长孙进讪讪笑一声,抓抓头:“不认字有什么打紧?你瞧这字,比以前二郎写的要规制许多,如何不是好?”

    长孙豪闻言也举起那张纸瞧了瞧,咧开嘴笑了,有人夸奖儿子字写得好,总归是件高兴的事,哪怕这人是自己兄弟。

    张氏也抬起头,跟着男人笑起来,她笑的时候,也不忘继续缝补手中的破衣。

    长孙豪浑然没有发觉自己将那张纸拿反了,字全倒了过来,当然并不妨碍他放下纸后故作认真的教育二郎:“且不可骄傲,把字练好,方可入先生的眼,你的那位周夫子可是从临安回来的大儒,你跟着他,须认真学习。”

    长孙弘略略怔了一下,他原以为,那位周夫子看上去摇头晃脑,也许是个乡村白衣秀才,屡次不中在李官人家里混口饭吃,没想到倒是从大城来的人,却不知他姓名,在历史上有无名气。

    长孙兄弟又颠过来倒过去的欣赏了一番二郎的字,评头论足,然后乐呵呵的催促长孙弘去洗漱上床,山里的人家,吝惜灯油,一般都不点灯,等灶台里的火熄灭,就该上床歇息了。

    与长孙进睡在一个屋里,各躺一张陋床,长孙进没几分钟就开始打呼噜,鼾声如雷,昨晚长孙弘睡死了,倒不觉得,今夜可就睡不着了,即使用衣服包住脑袋,那鼾声就跟超声波一般,可以透进耳朵里。

    辗转难眠好久之后,长孙弘索性披衣而起,悄悄下地,出门到院子里看星星。

    屋外有一座石头碾盘,长孙弘就坐在上面,仰头望天,只见苍穹之上,繁星满天,没有污染的天空洁净如墨染,星光灿烂,一颗一颗似乎触手可及,长孙弘深深的呼吸着夜晚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只觉整个人都清明了。

    隐约间,听到另一侧的厢房里有声音传出来,好像有人在说话。侧耳细听,是长孙豪和张氏的对话。

    这一世父母深夜叙话,当儿子的似乎不应该去墙根,只不过这小村的夜太静了,草木无声,万籁俱寂,院子又不大,由不得长孙弘不听。

    “他爹,二郎真的是开窍了?”

    “错不了,你看到了,他今晚写的字,比以前哪次都写得快、写得好,我虽不识字,却看得到笔画,那一横一竖的勾勒,比起以前要强上许多。”

    “真的?那太好了。”黑暗中,似乎传来抽泣。

    “你看看你,孩子好了,你却哭什么?”

    “是奴家是高兴。”

    “二郎原本性子懦弱,身子又不好,好不容易求来一桩读书的机会,还怕他把握不住,如此可好,他以后出息了,就不像我们一般受苦了。”

    “他爹二郎、二郎真的会有出息?”

    “当然了,他今天还敢摸石头想打李义,此等胆量,却是大得很的,今后还得提点他一些。唉,这胆子小也怕,胆子大了,却也怕,怕他惹祸。”

    “这,都是读书的作用?”

    “肯定是的,看来让他读书,是对了的”

    夫妻俩在屋里絮絮叨叨,言语间透着无与伦比的欢喜,穷夫妻欢喜下一辈出人头地的殷切,浓浓的从门缝里随着对话溢了出来。

    长孙弘苦笑一下,万万没想到,这一世刚来,就背上了一副沉重的负担,不在夫子那里好好读书,看来良心上就过不去啊。

    摇摇头,他偷偷的掂着脚,摸回屋里,悄无声息的躺回自己床上。

    他自以为无声无息,却没有想到,黑暗里,长孙进那一双明亮的眼睛,一直无声的盯着自己。

第15章 醉落魄()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长孙弘就醒来了,照例,长孙兄弟早已出门,做他们那神神秘秘的事情去了。张氏做好饭,让长孙弘吃完,在褡裢里装上两根黄瓜充作午餐,背上学堂物什就出门了。

    到了李官人府邸外面,再次见到巨大的房郭,长孙弘情不自禁的又一次感叹了一回,原来古人诗中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点也不夸张,满村一百来户,砖房都没有几间,这李官人家却富态毕现,光是门前那一对石头狮子,拿去卖了换钱恐怕就能让随便一家农户吃上好几个月。

    对这个李官人李显的身家,长孙弘不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光凭土地就能积累这么大的财富?他的土地是怎么弄到手上的?

    呆在门外傻傻的想了半响,直到有一个长工开门出来,见他在门外候着让他进去,方才停止胡思乱想。

    熟门熟路的进了书屋,李家三兄弟还没来呢,屋里一个人也没有,长孙弘见时日还早,又不便到外面转耍子,百无聊及,干脆摸出砚台墨条草纸,随意的写写画画。

    托着腮,长孙弘回忆着脑海里关于这时代的一切,现在应该是南宋理宗时候,这昏君应该刚刚继位不到两年,当朝宰相,是权相史弥远,这家伙厉害,为相二十六年,历经两朝,权术炉火纯青,弄死了上一任权相韩诧胄,把皇帝揣在兜里,满朝文武都是其党羽,徒子徒孙撒了遍地,其手段之凌冽,处事之霸道,后面接班的贾似道拍马莫及。

    哦,关我屁事?我又不当官。

    长孙弘甩甩头,开始认准琢磨着发家致富的法子。要想合法的圈钱,似乎很难啊,税是个绕不开的门槛,还有官吏的盘剥,没个靠山,如何得行?

    而且赚了钱,到何处去?蒙古人大概十年后就要来了,现在正在一门心思的对付金国,史弥远那傻小子正欢天喜地的准备联蒙攻金呢,这呆子,也不想想唇寒齿亡的道理。

    到时候华夏遍地烽火,再无一处宁日,即使有了万贯家财,躲到哪里去?

    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正烦恼间,却见门口有人在探头探脑,是李武。

    见长孙弘抬头,李武“刷”的一下就把头缩了回去。

    片刻之后,以李文为首,三个乡村纨绔一齐走了进来,李武脸上的红印子,还红灿灿的留在脸上没有褪去。

    三人没有理睬长孙弘,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时将脑袋凑在一齐低声说话,还拿眼睛瞄一瞄长孙弘,长孙弘视而不见,这帮孙子不来烦人,倒是极好的,免得万一打得狠了,李官人知道了就麻烦。

    又过了一会,门口响起周夫子那标志性的方步声,四个孩子立刻规规矩矩的坐好,长孙弘把脚踝痛苦的放到屁股底下,满头青筋暴跳,他实在不懂,为什么这个周夫子非要用这种跪坐的方式来授课。

    周夫子还是昨日那身打扮,青衫幞头,干干净净,他一进门,不待落座,就板着面孔,心情不好一般喝道:“把昨天的功课交上来。”

    李文三人立刻高兴起来,他们交头接耳,一边走上去交上功课,一边朝长孙弘做鬼脸。

    长孙弘倒是无所谓,小孩子般的鬼脸吓唬谁啊,他坐直身子,从褡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