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因为阎行考虑到了手下的西凉兵、流民兵的性质,更像是属于他私人统帅的职业兵,如果按照严师的计划,实行军屯制,给予手下的士卒土地、种子,让他们农时耕种,战时为兵,在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下,让这群刀头舔血的西凉兵之中接受军屯,只怕反而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而现在,河东太守王邑顺水推舟,派出试守官员出任北境,又运送粮食赈济灾民,争夺北境的民心,严师这边也见招拆招,干脆将投降的白波士卒和部分河东民众以军屯制的方式纳入到了西凉军的体系之中。

    想到这里,阎行笑着跟戏志才说道:

    “河东郡府一向以越俎代庖、干预民政来指责我这个荡寇校尉,如今有了军屯这么一个对策,只怕王太守在府中都要暴怒了,我且要看看,他任命的那些试守官员,又如何能够争得过我手下的将士。”

    “严典农史有酂侯萧何之才,治民施政之能,当世少有,此举在下也着实佩服!”

    戏志才见阎行欣喜,也不吝赞美。阎行继而再继续看下去。

    严师所说的第三件事,则是开矿冶铁,兴复百业,设置榷市,以通有无的方略。

    原本农业乃是百业之基,连年战乱,农田荒废,阎行的西凉军连军粮都频频告急,所以治下除了专注农事之外,也不敢分出人力物力去兼顾其他事情。

    而现在收复了北境之后,治下也多了许多百工匠人,这些各自靠着一门精湛的技艺谋生的百工匠人,如果单纯将他们也安置成屯田的民户,不仅大材小用,浪费了他们的一手好手艺,而且也不利于百废待兴的河东北境全面复兴。

    平阳有铁矿,开矿冶铁,锻炼甲杖,对于西凉军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军需保障。此外还有制作车辆、箭矢的胶漆、羽翎、木材等材料,也是需要专门的匠人,来进行分工制造的。

    介于长安事变后,河东南北对峙的局势如此,从陕县牛辅、河东郡府获取兵甲的渠道已然断绝,西凉兵以甲兵之雄争衡于世,兵甲之需若不能够自给自足,也是一桩麻烦事,严师能够提前看到这一点,并迅速着手实施,阎行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两人正热切讨论着河东北境的内政,周良从堂外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元善,何事如此急忙?”

    阎行一看是周良小跑进来,就知道是又有大事发生了,他连忙开声询问。

    “是甘司马派来的信使送来的急报。”

    周良快步将急报递到了阎行的面前,然后补充说道:

    “根据信使所言,牛中郎将杀了董中郎将,又被部下胡赤儿所杀,甘司马趁机控制了陕县,收拢了凉州兵马,原本准备向北攻入河东境内,但后来听闻李肃已经为吕布所杀,转而西进,打算西进华阴,再转入左冯翊,最后折道河东北境,与校尉的兵马会合!”

    阎行耳中听着周良的话,眼睛一目十行地看完甘陵的急报,甘陵在上面简单说明了陕县动乱的内情,以及自己兵马进退两难的困境,最后交代了西进的方略。

    周良等阎行看完急报之后,也开始询问:

    “校尉,是否要迅速联络甘司马?”

    阎行闻言面露忧色,沉吟了一下。

    “既然他已经率领兵马拔营西进,只怕要寻见他兵马的行踪,还要多派出几队信使。”

    戏志才看出阎行的担忧,他出言开解道。

    “弘农的李肃已经被吕布所杀,只剩下一个段煨,观此人先前行事,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只要甘司马的兵马不去进攻华阴,料想段煨也绝不会贸然去堵截原为同袍的凉州兵马。”

    周良也点点头。

    “戏兵谋史所言极是,段煨拥兵自保,表面上投降了长安朝廷,但却又不肯轻易离开驻地,可见他心中对长安朝廷还是心存疑虑的,当下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出兵堵截西归的凉州兵马,与甘司马作战,对于段煨而言,可谓是有害无利。”

    听了两人的话,阎行微微颔首,说道:

    “叔升是知兵之人,他既然选择了领兵西进,定然是有了一定把握,才敢于冒这个险的。”

    甘陵的屯兵所在的陕县,正好卡在东西往来的要道上,若是不走,等到李傕、郭汜的兵马一到,甘陵与他们必然有一场火拼,胜少败多。

    向北攻入河东南境,和阎行南北夹击河东太守王邑,虽然胜算不小,但河东南境势必也会因此变得残破,缺少大义的旗帜,丧失河东士民之心,损兵折将拿下一个残破的河东郡,这显然也不是阎行愿意看到的。

    所以甘陵选择领兵西进,算是一条折中道路。

    阎行看向周良,开始说道:

    “多派几队使者,务必告诉叔升,让他小心行事,稳重用兵,我会派兵在左冯翊同他会师。”

    周良点点头,当即就又转身下去安排派遣使者。

    戏志才在周良走后,他也起身来到阎行的身边,阎行看了他一眼,已经提前开口。

    “志才莫要劝我,此番渡河进入左冯翊,攸关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需亲自领兵前往!”

    skbshge

第344章 祸起() 
弘农郡,华阴城。

    朱缨将袍、相貌威严的段煨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外不远处的兵马排成一条长蛇,谨慎地绕城而过,每一段行进的士卒间,都有一队轻骑护卫在外侧,专门戒备城门方向,防止城中的守军突然冲杀出来。

    “疾如风,徐如林,这领兵的甘陵,倒也算是个知兵之人,难怪牛辅的这些兵马,最后都落到了他的手中!”

    段煨看了城外绕城而过的兵马许久,也没有发现可乘的破绽后,反而笑了出来,悠悠说道。

    听了段煨的话,他身边的军吏有不明白的,不禁出声问道:

    “中郎将,这甘陵虽说也是知兵之人,但若是我军出城袭扰,阻其行程,等其求战不得,撤退难行,然后俟其人马困乏之际,再率兵突击,未尝不能一击制敌。”

    “话虽如此,但这种做,除了折损我等的兵马,还能够得到何等好处?”

    被段煨一反问,那名出声的军吏顿时哑口无言,他犹豫了一下后,才继续说道:

    “可若是就这样任由这甘陵带兵离去,只怕日后朝廷追究下来,我等难逃罪责。而且也会折了中郎将的威名,让甘陵这等无名小卒,小瞧了我等驻扎华阴的兵马。”

    段煨冷然一笑,仿佛听了天大的笑话一样。

    “眼下这局势,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至于甘陵,我今日放其离开,他若是稍有见识,定然明白其中的深意,又岂敢小瞧于我,若是其人是愚笨之人,就算我放过了他,凭他这点兵马,进入三辅也是死路一条。”

    华阴城外

    甘陵驻马在一处山丘上,眺望着华阴城上的守军动静。

    只见城上的守军防守严密,旗帜鲜明,但却迟迟无出城邀战的意思,眼看着自家的歩骑已经走过了七八成,甘陵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彻底放了下来,真正确认了城中的段煨没有出兵拦截自己兵马的打算。

    “传令下去,华阴境内,军士沿途不得掳掠民众,务必全速通过,不得滞留。”

    ···

    弘农郡,渑池。

    “砰!”

    黑面浓须,身上还带着连日赶路的风尘的郭汜,狠狠地往面前的案几捶了一拳,脸上的刀疤也跟着抖动,他站起身来,口中骂骂咧咧不断。

    “这胡赤儿、甘陵二人,当真是我凉州兵马的罪人,这陕县的两万强兵,竟然就这样败光了!”

    郭汜脾气暴躁,当着人前,不好直接明言,谩骂自己的主将牛辅,只能够将怒气洒在袭杀牛辅的胡赤儿,带走大数兵马的甘陵身上,他口中骂骂咧咧,尤不解气,瞥了兵败来投、站立不安的董承一眼,口中讥讽地说道:

    “亏得我等在中原浴血拼杀,攻下诸多郡县,却抵挡不住奸人作祟,后院起火,不得不放弃了那些连番苦战攻下的城邑,冒险从关东那些太守、刺史的眼皮子底下撤军,连日行军,不敢言累,可眼看就要抵达陕县,这陕县的大军竟然又败灭出逃,真不知你等领兵之人,这仗是怎么打的?”

    郭汜讥讽质问董承,五大三粗的董承在暴戾骄横的郭汜面前,像个怯弱的小孩一样,只能唯唯诺诺,不敢放声。

    他实在也是有苦说不出,胡赤儿假传军令,他又被甘陵的话语所迷惑,造成用兵迟疑,最后胡赤儿一意孤行,被甘陵用兵大败,董承孤木难支,也慌忙带兵撤走,之后城中大乱又被甘陵捷足先登,董承自知不敌,只能够东逃,投奔领兵西归的三校尉。

    一路坎坷,可到了渑池,还是要受到郭汜的质疑刁难。

    “好了,事已至此,再追究也无益于事,还是都静下来,想一想接下来如何行事吧!”

    李傕看着暴躁的郭汜,终究还是出言,制止了他继续发飙。

    郭汜又瞪了董承一眼,这才重新落座。

    “董司马,你也入座吧!”

    李傕朝董承挥了挥手,董承感激地行了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地来到末席入座。

    “太师身死,长安诸将死的死,逃的逃,我凉州的兵马被尽数葬送,如今牛中郎将又死于奸人之手,陕县的大军也分崩离散,我等还能有何出路?”

    坐下之后的郭汜气馁地嘟囔道,不过他很快又抬起眉头,跃跃欲试地说道:

    “要我说,我等剩下的这点兵马,若是再西进,定是死路一条。长安朝廷也无需派兵征讨,只要扼守险要,我等军粮不济,耗也要被耗死在这里。”

    “不如径直在这里将兵马解散了,众人各自潜藏行迹,逃回凉州去。如今凉地以韩遂、马腾等人为雄,朝廷的号令在那里也难以推行,我等到了凉地,还不是依旧可以招兵卖马,占地自立,总好过这样等死强吧!”

    郭汜说起自己的看法,越说越来劲。他这一路上走来,也不是纯粹地埋头赶路,而是间或地思考自家的后路。在他看来,如今长安、陕县的凉州兵已经败亡四散,再谈什么西进,反攻长安已经是愚不可及的事情,干脆众人原地解散兵马,各自隐藏身份姓名,逃回到凉州去,事情依旧大有作为。

    毕竟连韩遂、马腾这些当年的手下败将都能够在凉地割据一方,他和李傕等人若能回到凉州,重新招兵买马,聚集实力,未尝不能够也割据郡县,称雄一方。

    郭汜心中如是想。

    听了郭汜的话,在座的人大多都面露认同之色,长安、陕县的西凉兵已经败亡,他们成了无处依存的一支孤军,可谓是前途一片惨淡,此时军无战心,众人心存胆怯逃遁之意,郭汜的话俨然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

    李傕看着在座众人的表现,脸上蒙着一层阴翳,鼻翼的两道法令纹微微抖动,却没有立即开口。

    郭汜的逃生之策,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是在李傕想来,这失去了手中的兵马,逃回凉州,千里迢迢,路上的凶险何止万千。

    而凉地的韩遂、马腾又岂是好与之辈,此一时彼一时,他们打败韩、马时,乃是在董卓帐下精兵强将汇聚之际,如今逃亡惶惶如丧家之犬,又有何依仗,可以在凉地重新恢复实力,与韩遂、马腾等人并立争雄?

    虽然心有不甘,但李傕也看出了郭汜说的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众多将士的心声,众议不可贸然忤逆,所以李傕没有当即开口,而是转首看向了座中一侧,脸上不显忧喜、正静坐聆听的贾诩。

    “贾都尉,不知道你又是如何看的?”

    李傕的语气谦和,温声询问座中的贾诩。其他人随即将目光转到处事一向有长者之风的贾诩身上,连一向待人狂傲的郭汜看向贾诩的目光中也隐隐有一些敬佩。

    贾诩原为平津都尉,雒阳沦陷后,并未跟随董卓返回长安,而是继续和李傕、郭汜、张济三校尉的兵马驻防抵御关东兵马的进攻,之后东出征伐中原各郡,贾诩也一路随军进发,一直到了现下。

    他在三校尉的麾下这段时间里,多有出奇制胜的奇谋妙计献上,如声东击西击破王匡军,就是出自贾诩的谋划,面对足智多谋的贾诩,李、郭等人对他颇为敬重,对他提出的建议也多有听从。

    贾诩听到了李傕的询问,颌下的山羊胡子动了动,他知道李傕有意要把他推出来扭转众议,他也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看法,而是问道:

    “诸君自以为,比蔡中郎如何?”

    骤然听到了贾诩的询问,在座的众人顿时哗然。

    蔡中郎,说的是官任左中郎将的蔡邕。蔡邕乃是董卓两侧三番征辟入朝的,名气远播海内,大得惊人,董卓对他过蒙拔擢,三日之间周历三台,风头一时无两。

    座中之人像李傕、郭汜等人,都知道贾诩说的是蔡邕,他们这些武夫军汉,比身份官职、名气才华,自然没有一项能够和蔡邕相提并论的。

    郭汜微微皱眉,耐着性子,有些不喜地问道:

    “都尉此言何意?”

    贾诩微微展眉,也不在意。

    “蔡中郎海内闻名,身负撰史重任,却仅仅因为为太师殒命一事叹息,就被王允下狱问罪,任凭朝堂百官多番求情,终不获赦,最后惨死狱中。”

    “如今我等在座之人,都被视为董逆余党,先前乞求赦免的上书,朝廷迟迟不应,这一路走来,也不曾听过长安朝廷,有过赦免凉州人马的诏书,近来更是有朝中诸公商议要尽诛凉州人的传言,以蔡中郎之才名,尚且难逃一死,在座诸君如有自知,当明朝堂无赦凉人之意。”

    “朝中既无赦免众人之意,诸君弃众单行,则沿途缉查捕拿日紧,一亭长、二三亭卒能束君矣。”

    “故与其弃众潜归,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事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侃侃而谈,先以蔡邕下狱枉死作为例子,再以此来比较座中之人的处境,得出长安朝廷没有赦免他们这些董逆余党的结论,紧接着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