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高顺-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北方干旱少雨的地方,连续试验几次,效果明显。

    这令道教众人高兴万分,对外宣布,道教能求风祈雨,保百姓昌盛平安。

    然而,高顺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即便下雨一亿立方,也不过是一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不足以让久旱之地立即改观,而取水再多了,则会影响长江的流量和流速,使得泥沙加速沉淀,于长久不利。

    于是,他每日最多取水一亿立方,夏天多取一些,冬天少一些,每年五百亿立方。

    看来只能救急,而不能改变北方或者西北干旱的气候环境了。

    能在小范围内下雨,已令道教众徒欣喜若狂了。

    第二年,黄河又发大水,若是冲破堤坝,则后果不堪设想,高顺再次出马,将多余的洪水收入空间,使下游数百万百姓免遭洪水灾害。

    高顺真真实实的成为魏国的保护神了。

    国泰民安,朝廷官员也非常高兴,有人向皇帝建议,既然高顺如此喜欢山,不若把五台山、恒山、华山、泰山、武当山等皆送与高顺,反正这些山暂时也不能为朝廷带来利益,若是高顺大肆建设,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受益,对朝廷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众多大臣立即支持,比如把恒山送与高顺,则幽州、并州和安州皆从中受益;若是把华山送与高顺,则洛阳和长安便高枕无忧了。

    皇帝犹豫不决,若是惹得祖父不满,将如何是好?毕竟算计祖父,非后辈所能为,传扬出去,他这皇帝位如何还能坐得?

    更有大臣建议,连同每座山下的一个县,一起送给高顺,则效果最好,也算是对皇祖父的孝敬。

    皇帝高弘焘不能做主,便派太子前往安庆城咨询高顺的意见。

    高顺没有意见,反正都是造福一方,便应下了皇帝咨询之事。

    道教也非常高兴,如此便扩大道教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如此,则华山、泰山等成为道教的独家地盘了,可狠狠的打压佛教等宗教。

    只是众人谁都不愿意去建设新接收的几座山和几个县城。

    高顺便先派出几名高级武官和高级文官去管理华山、泰山和恒山,以及附属的三县。

    可是没有众人的协助,建设难度太大,只好强制要求,每人去一山待一年,一年一轮换,三年内估计就能建设好了;等建设好后,他则可以想办法再升一级。

    众人一听大喜,皆愿意配合道教建设三地。

    大量的金币和铜钱撒下去,建设进度很快,也确实如同那些朝廷官员所想,对当地极为有利。

    不仅让当地百姓富裕了,周边地区也受益无穷,首先,高顺等人最喜欢做的便是整修道路,其次是发展商贸,平抑周边郡县的物价。

    高顺为了保证三年后再次升级,则派出了高伟和秦关前去战领巴布亚岛,并查看南魏州以及沿途的几个城邦的实际发展情况。

    随后,高顺便继续他的数学等推广大业。

    在天柱山下,建立了数学大院,聚集了一批爱好数学,并立志于数学研究的人,高顺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

    随着数学的发展,天文等学科也得到了促进。

    相继几年内,高顺又建立了农学大院,专门研究庄稼种植、选择良种、培育新品种等,并把“去势”之术用与家畜饲养行业,并培养专门的兽医。

    经过这么多年的影响,世人已不再鄙视匠人,各种手艺皆成为挣饭吃的工具,若是手艺高超,反而会得到世人的尊重。

    墨家也不用再遮遮掩掩的了,从罗马学来的很多技术已应用在现实中,各种有技艺的人皆获得了施展的机会,造福了社会;比如筑桥业便有大量的从业者,他们不仅能建造简单的木桥,还能建造复杂的石桥。

    力学也应用在了造桥技术上。

    高伟和秦关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返回,巴布亚岛周围建立了堡垒,成为高顺的地盘,已显示在地图上了,又达到升一级的条件了。

    根据高伟的汇报,他对于南魏州和沿途诸城邦的发展非常不满,高顺准备忙完国内事务之后,他再出去航行一圈,顺便把几个他喜欢的后辈册封出去为王。

    而美洲三个国家的发展也不慢,从地图上看,已发展到西部山脉之下了,高顺估计,十年之内他们必能征服西部地区,到达太平洋沿岸,不过离再升一级的要求却相去甚远。

    高顺估计,这辈子再升这一级便是最后一级了,再无升级的可能了。

    而华山、泰山的建设比预期的慢,到现在都没有完工,李强等人只得再轮一次班;高顺准备在泰山相关建筑建造后的时候再升级。

    已经达到升级条件了,李强、马贵等人也就不急了,按部就班的协助道教人员建设各处建筑。

    而高伟则是被派往徐州、兖州和青州,考察修筑大运河的可行性和地址、路线等内容,他想趁大家还年轻,能走的动的时候,多为后世留下一些珍贵的财富。

    对这样的事情,高伟非常积极,这是造福于民的好机会,更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第653章再次出海() 
    花费五年的时间,华山、泰山和恒山被修筑一新,成为道教的重要宗教基地,并时刻都在继续完善。

    高顺登泰山并封禅的时候,系统再升一级,这是最后一次升级。

    花费十年时间,整修淮河水道,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完善了震泽(太湖)到长江的运河,以及联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又修通淮河到济水和黄河间的运河。

    南部,又修通了太湖至钱塘江之间的运河。

    至于黄河以北的地区,则以海运为主了;渤海的航运已非常发达。

    运河的恢复,对扩大南北交流和贸易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高顺在,国内和平稳定,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足。

    每年都有亚、欧诸国的皇子前来拜见,并获得朝廷的册封,这不仅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汉人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体。

    运河修筑完毕,高顺便下令,他后辈中,每支出两名帅气、聪慧、健康的后辈,前往福建郡等候,将会再次册封一批王国,大约十六人。

    这令高氏后人皆大欢喜。

    为了支持后辈在外建立王国,每支还增派了庞大的辅助人员,包括文武官员和各类工匠等,甚至连农民等都召集了一大批。

    而高顺则乘船前往日本,他对那里最不放心。

    高顺这次只带了高伟,其他人皆留在安庆享福;这样的话,高顺可灵活把握时间。

    朝鲜半岛上的汉人王国与魏国交流密切,既能从陆地上进行贸易,海洋贸易也很发达,那里发展的已与国内没有多少差异,特别是半岛西部和南部,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畜牧业也很发达,有大量的手工作坊出现。

    当高顺到达后世东京的位置,见到他的后辈,已是玄孙掌权了。

    那里非常落后,令高顺不忍,玄孙的饮食以鱼类和米类为主,非常单调,相比其它地区,太落后了,连猪度没有,牛羊马鸡鸭等少的可怜;普通百姓的生活便可想而知了。

    东京地区虽然土地肥沃,然而不利于对其它地区的统治,于是高顺决定迁都到后世的大阪。

    首先在大阪建立了庞大的城池,修通大阪到东京的宽阔石板路,在沿途修筑了几座城池。

    其次在大阪建设巨大的码头,方便到达其它沿海各地。

    再次,引进良种庄稼和各类牲畜,发展畜牧养殖。

    修通到内海沿岸道路,并设多城与多个港口。

    开发四国岛沿海地区,修筑城池,加强统治。

    开发九州岛上的城市和港口、建设造船厂,扩大海洋捕捞业。

    增加文武官员、各类工匠,加强军队等,开设学校。

    所有的原本地人皆被贬为奴隶,并禁止他们再繁殖。

    奴隶主要从事挖矿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此,建设了几个矿山,挖掘、冶炼黄金、白银、铜、铁等。

    扩大与魏国的贸易。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全国大变样。

    随后高顺经台湾返回福建,接上众人南下。

    基隆的官府已统治整个台湾岛,仅有少量的土著还生活在内陆的高山上,官府懒得搭理他们;与福建郡、钱塘郡等的贸易非常繁荣,制糖业成为支柱产业,铜和铁的产量也很大,从魏国迁移来了大量的农民,农业已非常发达,总人口已超过五十多万,令高顺非常放心。

    最先到达东洲城(马尼拉),周围已有十多座小城,总共有汉人近十五万,然而令高顺不满的是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自为政,皆为小城邦国。

    东洲城的控制者考虑到大家都是汉人,若是发生战争,首先不利于汉人在这里的发展,其次容易得到魏国朝廷的干涉,于他的地位不利;而其它新建的小城,也乐于独霸一方,只是象征性的给东洲城上贡,换得他们在地方为所欲为,形成事实上的割据。

    这是高顺最担心的,若是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王国,很容易被岛上新崛起的民族或者势力各个击破,何谈发展?且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传承很容易被中断,汉人也将被本土化,这严重不符合高顺的意图。

    于是,高顺将全部的城主和官员撤职,重新任命了一位率领部属最多的玄孙为国王,命名王国为东洲国,东洲城为都城,下辖十个县;每年任命高级文武官员为县令和都尉,每县安排两千高级步兵和一千高级骑兵,并一千工匠。

    扩大基础建设,扩大城池规模,修筑联通都城至各县的道路。

    实行尚武制度,大肆捕捉当地土著为奴,要么令他们从事养殖和种植,要么将他们贩卖到魏国。

    魏国的奴隶价格高企,可为王国创造大量的财富;王国可用这些财富从魏国移民,并扩大地盘,建设新的城池,开垦更多的耕地,便可进入良性循环,获得飞速发展。

    新国王的智力被高顺提升到95点,王后也是系统女子,不仅漂亮,且智商也不低,达到高级文官的水平。

    由于有高顺在后撑腰,且有这么多军队的加入,此前的城主和官员乖乖就范,忍痛放弃既得利益。

    随后到达后世三宝垄所处位置的魏州,这里的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魏国与南部诸多王国的重要通道。

    这里的情况更加糟糕,由于地形限制,发展的极为缓慢,战领的新地盘特别少。

    高顺便决定留下发展一年。

    经过六年的时间,高顺走完南魏州各王国和巴布亚岛各新建城邦。

    汉融城、汉文城、汉帝城等皆被封为王国。

    南魏州各王国的国王全部换成了高顺的后裔。

    在巴布亚岛上也成立了东南西北四个王国。

    在每地都留下了大量的军队和工匠等。

    如此,高顺估计,这些地盘将永久的成为汉人的地盘;其他种族被压迫,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的机会,他们要么为奴,要么被持续打压,直至消失为止。

    最后一位玄孙,被高顺安排到了后世爪洼岛上为国王。

    那里此前有高顺建设的两座城市,现在已发展出了非常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不过,令高顺非常生气,他们与当地的部落基本上处于相互融合的状态,他们之间相互通婚,间接控制各部落,而各部落依靠汉人的支持,不断向汉人学习种植技术、纺织技术、冶炼技术等,开始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

    高顺感觉,不用多少年,他们便不能再被称为汉人了,而是当地土著了。

    不过细思量,也许这就是汉化,所谓的民族融合,虽然他内心不愿意接受这种现实,但是这种方式却是增加人口数量最快的方式。

第654章匆匆百年()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汉末高顺最新章节!

    整个爪洼岛被高顺整合为一个王国,在那里,他又建设了几座大城,以及几十座小城,使得他的玄孙能完全掌控整个岛屿。

    爪洼岛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四季温暖,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要知道,后世那个岛屿上可是生活着上亿的人口。

    从爪洼岛到达后世的加里曼丹岛,这个岛屿面积巨大,已有此前建立的两个小国,所占的面积非常小,于是,高顺准备在那里停留几年,好好的建设一下。

    只是加里曼丹岛上的雨水量非常大,属于热带气候,然而土地却比较贫瘠,而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暂时无法利用;但是那里大量的露天煤矿可以提前开发,造福人类。

    高顺先在四周又建设九座城,皆为靠近大河的地方,相对来说,冲积平原上的土地还算肥沃,可逐渐向内陆发展,只是每处的面积都不大。

    回到国内后,让李强等人各选一位后辈前往加里曼丹岛担任城邦国王,这让众人非常高兴。

    时间匆匆而过,百年时间悄然流逝,周飞、房良等九位护卫已离去,现在只剩下李强和马贵陪着高顺了,再有就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的道士陪着他们。

    就连皇帝都换了好几位了,他们对高顺和李强等人只有尊敬和害怕,而没有了任何的亲情了。

    即便高顺等人不插手官府和皇宫事务,皇帝、太子以及诸大臣和地方官员皆无过分的争权夺利和懈怠,更无出现叛乱等事。

    国内风调雨顺,百姓繁衍很快,并大量向其他王国迁移人口,高顺估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汉人人口数量已超过三亿。

    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江南江北各有五千多万人口,其他两亿人皆分布在其他王国。

    后世印度地区的南汉国、西凉国等几个国家的人口便超过三千万;南洋地区的晋国、向魏、南越、南秦等国家的人口已超过三千多万。

    即便遥远的南魏洲的人口也超过千万,每个小王国的人口皆超过百万。

    航海事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是人口快速繁衍的功臣,否则的话,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仅仅靠中原地区根本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