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高顺-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薄便牵张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孙坚连杀两人,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同时完成了袁术的命令,使得袁术顺利占领南阳郡,并开始图谋荆州,算是合作双赢。

    同样,没有太傅袁隗的密令,孙坚断不敢杀袁术阵营的人,孙坚杀张咨后,一头扎进了袁术的怀抱,而袁术不但没有追究孙坚的责任,还许诺了比太守更高的官职。

    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仍属荆州部,和南郡以汉江为界;南阳郡郡治宛城,领县37,人口240万,为天下第一大郡。

    占领了南阳郡,使得袁术有了充足的钱粮供养军队。

    同时接待密令的还有丹阳郡太守袁胤,他早已做好准备,接到密令后便带兵前往南阳郡,与袁术会和。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太傅袁隗就是看重这点,才安排袁胤到丹阳郡任太守之职,可为袁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兵,加上荆州的财富,相信袁术能干出一番功业。

    荆州刺史王叡被杀后,袁术立即上书,自表为荆州牧。

    袁家后发而动,却行动迅速,连杀荆州刺史和南阳郡太守,霸占南阳郡,图谋荆州,震惊朝野,这是东汉未曾有过的事情;那些士家大族,更是对袁家过河拆桥的行径所不耻。

    且孙坚和袁胤迅速向南阳郡进军,傻子都会知道他们是前来对付董卓的,董卓又岂能让他们如愿?况且,早在凉州的时候,董卓便与孙坚有生死之仇,董卓不会放过孙坚,更不会让孙坚所投靠的袁术轻易达到目的。

    李儒知道,袁家四世三公,在士族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若是再让他们掌握兵权,掌控地方,则更让他们如虎添翼,绝不能让此类事情发生。

    董卓与李儒商量后,上书由皇室宗亲刘表出任荆州刺史,直接拒绝了袁术的上书;董卓独霸朝廷,太傅袁隗对此也无能为力。

    刘表,生于142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第二次党锢之祸后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大将军死后投向董卓。

    对于这个任命,刘表内心对董卓充满了感激之情。

    朝廷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使得袁家的计划落空,袁家更把这个仇恨算到了刘表身上,此后,拉开了袁术与刘表为争夺荆州,持续几年的大战。

    此时,袁术可谓兵强马壮,岂能忍受被董卓如此羞辱?于是,点起兵马,向酸枣前进,宣布参加会盟。

    这使得会盟的诸侯增加到十位,袁术担任后将军,被列为第八位诸侯,孙坚作为长沙郡太守,被作为第九位诸侯,袁胤为丹阳郡太守,被作为第十位诸侯;这使得联军的实力更加强大。

    让主薄阎象坐镇南阳郡宛城,将军府长吏杨弘随军参谋。

    阎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在很多方面都看的比较清楚,目光也比较长远,也是袁术最拿的出手的一个文官。

    由大将纪灵跟随出征。

    纪灵,山东人,是南阳袁术麾下首席大将,使用的兵器乃是重六十五斤的三尖两刃刀,武艺非常了得,且有谋略,最得袁术信任。

    前后孙坚大军负责开路,后有袁胤大军负责殿后,袁术带兵居中而行,大军浩浩荡荡,兵甲鲜明,好不威风。

第352章袁绍谋划() 
袁绍逃出京城洛阳,按照叔父的命令返回汝南郡,那里是他的家乡。

    本来,袁绍还想着返回家乡,能得到家族最大的支持,让他失望的是袁术捷足先登,把家族官兵全部带往南阳郡,成为了袁术的私兵;这大大激化了袁绍与袁术两人之间的矛盾。

    袁绍希望落空,只好从家族仆从中选择一些毫无战斗力的青壮来充门面。

    好在他逃出京城的时候,有许攸和逢纪两位谋士跟随,还有淳于琼这位武将也一起跟来了;有了他们的协助,让他不至于手忙脚乱,逐渐稳定下心神。

    按照大汉律法,袁绍即便回到汝南郡,也没资格就任汝南郡太守的。

    太傅袁隗如此安排,实在有很大的冒险成分,他赌的就是董卓不尊重朝廷,士人强烈反对“三互法”的继续执行。不过让他赌中了,不仅士人支持,董卓也顺利批准了袁绍就任汝南郡太守。

    此后,“三互法”形同摆设,以至于在出生郡县就任太守、县长的人逐渐增多。

    太傅袁隗之所以如此安排,他是看重汝南郡的富庶,若是袁绍以此地为基业,很快便能发展起来,顺利占领豫州,北上夺取兖州,甚至东下夺取徐州。

    豫州汝南郡,下辖三十七县,有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人员稠密,非常富庶。:

    朝廷任命圣旨到达,袁绍非常高兴,任命许攸为郡丞,逢纪为主薄兼任军师,帮助打理郡内一切事务;淳于琼负责招兵、练兵、带兵,并把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外甥高干全部安排到军中任职。

    此时,汝南黄巾军虽然经历过官府的多次打击,不过官兵一来,他们便潜逃至相邻州郡,官兵一撤离,他们又卷土重来,以至于每股黄巾军的人数都仅有几万人,却有许多股,这样的话便于转移和隐蔽,且不引起官府的重视。

    现在袁绍就是缺乏合格的,以及有战斗经验的士兵,逢纪建议先收拾黄巾贼,并招安、收编他们,壮大自身实力,袁绍接纳了逢纪的建议,并安排由逢纪和淳于琼两人全面负责处理黄巾贼事宜。

    而袁绍和许攸两人则是在积极处好与郡内各大家族的关系,获得他们的支持,并积极招贤纳士,壮大自身实力。

    这时候,四世三公的名头迅速奏效,并取得可喜成果,局势越来对袁绍越有利。

    被罢免的河内郡太守王匡,朝廷没有安排去处,手下几千官兵更是无法安置,若是留给冠军侯,王匡又不情愿,此时,袁绍被任命为汝南郡太守,令王匡极为兴奋,立即派人与袁绍联系。

    袁绍接到信息,非常高兴,宣布全部接纳,并且承诺所有的官兵待遇只会升,不会降。

    王匡欣然带大军南下汝南郡,总共有七千多兵马,三千多能征善战的泰山步兵,一千多泰山弓弩兵和三千多经历凉州战火考验的骑兵。

    王匡的性格豪爽、义气,本身不吝啬财物,热衷地将金钱大量的施舍他人,对部属和官兵不错,很得部下爱戴,故此,部将韩浩和方悦等皆携带家属,跟随南下。

    由于时间匆忙,要赶在冠军侯的大军到达前撤离河内郡,且惧怕遭到冠军侯的报复,王匡只携带走了满足军队一月消耗的钱粮。

    有了王匡军队的加入,袁绍实力顿时大增,在接下来对战黄巾贼的战争中,连战连捷,战果丰硕。

    在当地郡县大家族的支持下,淳于琼斩杀贼首黄邵,收编其众,方悦长枪刺死渠帅”截天夜叉“何曼,何仪带部众投降;其他贼首相继带人逃离。

    汝南郡平稳下来,袁绍获得了大家族和百姓的拥戴,更重要的是收编了两万多官兵,这些士兵皆经历过多年战争而幸存下来的老兵,战场经验非常丰富;换上全新的兵甲,加强军事训练,严格军纪,使之迅速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

    酸枣会盟开始,袁绍就非常焦急,一直在等待叔父的安排。

    十二月底,终于传来叔父的密信,让袁绍大喜。

    豫州牧韩馥完整的接收了原州牧黄婉的班底,州牧所辖的军队经过吕布的训练,且经历过对战黄巾贼战争的洗礼,战斗力非常强大。

    按照计划,必须动员豫州牧韩馥参与会盟,,希望借与董卓的战争,削弱豫州牧韩馥的实力,袁绍好趁机夺取豫州地盘。

    袁绍现在的军事实力增强不少,不过依然不是豫州牧韩馥的对手,只能采取这种借刀杀人的谋略。

    此时,州牧韩馥是拿不定主意的,究竟去不去参加会盟?难以抉择,其实,这件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原因如下:

    1。从公事公办的角度看:袁绍等号召会盟的人手中有三公密诏,联合韩馥攻打董卓,名正言顺;而董卓把持廷,乃大汉国相,攻打董卓便是反叛朝廷,让他很难抉择。

    2。从私交感情的角度看:韩馥以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而现在他的豫州最高长官,职务却又是董卓安排来的,两边都对他有恩,无论如何选择都不好。

    3。从最核心的“个人利益”角度来看:,韩馥只希望保住现有的地位,没有打击董卓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谁有主见,就会过于武断,离淘汰也就不远了。韩馥没主见就是很正常的,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先混进革命队伍看形势,哪边强就往哪边倒,这样做才不会吃亏。

    所以,袁绍连续几次派人联络州牧韩馥参加会盟,皆被各种理由搪塞。

    到正月初,山阳郡太守袁遗率领两万精兵绕路从兖州到达汝南郡,使得袁绍实力大增,信心更足;且采纳许攸的建议,策反韩馥的幕僚,由他们动员韩馥参加会盟,并由许攸亲自实施。

    现在,袁绍不需要州牧韩馥提供钱粮支持,故此,任务简单许多,只剩下动员韩馥参加会盟,并借机削弱他的实力便可。

    许攸不负袁绍所托,很快便与韩馥的别驾、治中等人打成一片,关系亲密,由他们出面游说韩馥,效果明显,韩馥最终同意一起参加酸枣会盟,共击董卓。

    消息传来,袁绍终于暗送一口气,终于达成叔父的长远谋划,离成功仅差一步。

    随后,豫州的三路大军启程,浩浩荡荡的向兖州酸枣前进。

    由于动员州牧韩馥造成时间拖延,以至于袁绍大军到达酸枣的时间落后于路程更远的南阳郡袁术大军。

    豫州牧韩馥被列为第十一位会盟诸侯,汝南郡太守袁绍为第十二路诸侯,山阳郡太守袁遗被列为第十三路诸侯。

    诸侯会盟枣园,声势浩大,震惊天下。1

第353章袁隗之策() 
二月中旬,十三路诸侯齐聚酸枣,号称五十万兵马,声势比历史上强大的了许多。

    当初七路诸侯,且以张超兄弟就占据两路,更重要的是会盟地点在陈留郡的酸枣县,太守是张邈,故此臧洪暂任盟主还算合理,现在袁家连出六路大军,继续以臧洪为盟主便不被接受了。

    十三路大军到达,首要的事情便是选出新的盟主。

    袁家四世三公,名望最盛,且参加会盟的诸侯中,袁家一系的数量最多,军事实力最强,盟主只能从袁家之人中选出,袁术和袁绍皆有作为盟主的资格。

    袁术为后将军,军职最高,由袁术担任盟主,似乎非常合理。

    不过袁绍年长于袁术,且占据袁家的家乡汝南郡,更希望得到盟主之位,以便能更多的调动袁家的资源,岂能让袁术如意?他务必一挣。

    参加会盟的唯一州牧便是韩馥,说话极有分量,有着一槌定音的效果;他可不希望盟主之位由袁术担任,他更希望由本州的袁绍担任,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张邈和曹操与袁绍自小便有深厚的交情,自然更倾向于支持袁绍就任盟主之位。

    只有济北国国相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胜任盟主之位的人,不过就他一人支持,孤掌难鸣,且曹操为宦官之后,是唯一没有官职的诸侯,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自身的地盘,身份显得非常尴尬,岂能就任盟主?

    公孙瓒虽说现在离开了魏郡,好歹朝廷还没免去他的太守职务,至今还挂着魏郡太守的名头,也比曹操有地位,更何况公孙瓒兵强马壮,实力也比曹操强大。

    至于兖州的其他几路诸侯,见豫州牧韩馥支持袁绍,便相继支持袁绍,并希望袁绍和韩馥在联军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减轻兖州的重任。

    至于袁术,劣迹斑斑,让诸人皆不放心,首先,命孙坚攻杀荆州刺史王睿,影响恶劣,开启东汉下属杀死上官的先河;其次,又命孙坚借故除去南阳郡太守张咨,过河拆桥的行径令人不耻,且吃相太难看;诸人皆担心不按规矩行事的袁术就任盟主,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更荒唐的事情,他们会盟是想获取利益的,可不是来过家家的,故此刘岱等人皆支持袁绍就任盟主之位。

    袁术竞争不过,心里恨死了袁绍,不过他没法强挣,只好默认,现在还不是与袁绍和诸位诸侯闹僵的时候;且叔父犹在,他不能让叔父看轻了他,所以,在杨弘的劝说下,袁术借坡下驴,只能高姿态的宣布支持袁绍就任盟主。

    袁绍谦虚的推让几次,然后便坦然就任盟主之位;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袁绍就任盟主之后,不提如何攻击董卓,进攻洛阳,而是终日大摆筵席,隆重庆祝,诸人自然乐得享受。

    其实这都是表面文章,袁绍在等,等太傅袁隗传来最新指示。

    果不其然,二月底,袁绍收到叔父传来的密信;信中指出,联军现在面临的大问题不是如何进攻董卓,威逼洛阳,而是如何筹集到足够的钱粮,保证大军的供养,可号令诸州郡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并将之转化为袁家的实力;袁绍深以为然。

    随后,袁绍转变风格,变得雷厉风行,连续发布几道命令,并选派人员立即执行。

    首先,袁绍宣布,参加会盟的诸侯,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此后全部用于盟军之需,对外宣称是怕被董卓所用,壮大了董卓的实力,并用之对付关东联盟。

    此举正合各位诸侯之意,若此,他们便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且名正言顺,不用承担背叛朝廷的恶名。

    其次,派人通知兖州、豫州、荆州、徐州和扬州等州郡官员,将朝廷税赋送达酸枣,以作军资,否则,便以董卓同党相威胁。

    其他会盟诸侯自然乐得如此,这样的话,他们作为会盟诸侯,将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皆大力支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