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惊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惊雷-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θ耸骄鸦鞑角梗挤⒏嗽谏浠餮盗分斜硐钟判愕氖勘指庑┦勘阈钡淖拥┯Γ桓鼍鸦鞫映醪浇ǔ闪恕�

    尽管射击技术多数是用子弹喂出来的,但同做其他事情一样,天赋和悟性也不可低估,狙击队中已经有几名战士显露出了狙击手的潜质。比如徐大眼和徐小眼兄弟俩,他们自幼在家务农,冬季在苇荡里持枪猎雁,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而且在猎雁过程中,也锻炼出了很强的耐性。

    胡可苹虽然强烈要求,加入了狙击队,但总是个女人。除了训练外,她晚上便和医护队住在一起。吴德才庄主为表诚意,特意安排了一间大院落留她们在庄内住宿。胡可苹和医护队队长赵雨柔自觉地担负起了哨兵的职责,一人值半夜的班。

    保持着立姿,胡可苹端着枪瞄准,锻炼着腕力和臂力。她已经对枪着迷了,恨不得一下子就练出绝世的枪法,象杨天风、徐大眼等人一样,在战场上一枪一个,杀个过瘾。

    刷刷的脚步声在不远处响了起来,胡可苹迅速转枪,喝道:“谁?鬼鬼祟祟的。”

    “老总,啊,大姐,别误会,我是庄上的,那个吴庄主的儿子。”吴金锁扛着土枪走过来,赶紧表明身份。

    “你来干什么?”胡可苹将枪略微放低,可依然戒备地端着。

    吴金锁离得稍远,便停步不再靠近,继续解释道:“我爹让我来值夜,说老总们辛苦了,让你们睡个安心觉。”

    胡可苹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显得挺憨厚的小子,看他背的土枪,暗自撇了撇嘴,说道:“不用了,你回去吧,我们已经安排好值夜了。”

    “不行,那不行。”吴金锁将脑袋摇得象拔浪鼓,说道:“回去会挨爹骂的,我就在这站着好了。”

    胡可苹翻了翻眼睛,不再答理他,继续端起枪认真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章 憋屈,黄口镇大集() 
杨天风虽然尽量抽出时间亲自教授这些未来的狙击手,但他是理论高手,且作为指挥官,他总要兼顾其它事务。狙击要领小册子印刷出来,发到了士兵的手中,至于亲自指导,有时只是三言两语,其余时间就靠他们自己琢磨,自觉练习了。

    吴金锁站在那里,羡慕地望着胡可苹手里的枪。钓鱼凭竿,捉雀凭筛,没个好家伙,镇不住人哪!看看人家,还是个女的,却拿着乌黑锃亮的快枪,端在手里,扛在肩上,多神气。

    “大姐,你的枪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哦!”吴金锁陪着笑搭讪道。

    胡可苹哼了一声,懒得多解释,随口说道:“说了你也不懂,还是扛着你的土枪打兔子吧!”

    吴金锁被噎得咽了口唾沫,心里很不高兴,顶撞道:“土枪怎么了?兔子平日我是没少打,土匪前些日子天却也杀了两个。”

    胡可苹愣了一下,论杀人,她还真比不得吴金锁,有心吹几句,又有些张不开口。

    吴金锁见胡可苹没说话,似乎没把他的战绩看在眼里,觉得跟人家显摆真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丢人的很。这小子抓耳挠腮了半天,有些讪讪地说道:“大姐,我兜里有花生,你吃不吃?”

    胡可苹轻轻放下枪,胳膊酸痛,已经达到了极限。她坐在旁边的石墩子上,抬头看了看这个怪有意思的小子,觉得很好笑。

    吴金锁将头上的毛巾取下,从兜里掏出几把花生,包好,犹犹豫豫地走过来,送到胡可苹面前。

    胡可苹迟疑了一下,伸手接过来,又赶紧说道:“去,去,到那边站着。”

    吴金锁见胡可苹收下花生,挺高兴,挨了训斥也不以为意,乖乖地走了回去。

    嗯,这花生炒得挺香,胡可苹扒开壳,尝了一颗,便停不下来了。

    “大姐,你们还招兵不?”吴金锁呆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问道。

    “招吧?”胡可苹含含糊糊地说道:“不过我们不要混饭吃的,要敢拼命的,不怕死的。”

    哦,吴金锁挠了挠头,这两条其实是一回事,对他来说也不困难,但他还想再问问清楚。

    “孬种,怕死鬼!”胡可苹见吴金锁犹豫了,不屑地骂道,还冲吴金锁吐出了花生壳。

    “不是,我不是怕死。”吴金锁被一个女人瞧不起,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急忙辩解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你们是啥样的军队,我总得问问清楚吧!”

    这时,前来换班的赵雨柔走了出来。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三少奶,可杨老太太去世,杨天风不怎么管她,她也自由起来。此番出征,她是非要跟着。

    胡可苹简单说了两句,背着枪进院休息。走到门口,回头看了吴金锁一眼,那目光是那么轻篾,象刀子一样刺在吴金锁的心上。眼见着胡可苹进了院,他却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急得脸红脖子粗。

    很显然,胡可苹没说他的好话,赵雨柔虽然没恶语相向,可态度也不是很好,淡淡地对吴金锁说道:“你回去休息吧,顺便谢谢吴庄主的好意,我们能够保护好自己。”

    吴金锁这个憋屈呀,他愣愣地站了一会儿,一跺脚,转身跑了。

    逢二排七,是黄口镇的大集日。早饭一过,镇子周围村庄的百姓便陆陆续续地前来赶集,这一天的黄口镇便显得特别热闹,人群熙来攘去,买卖铺户尽皆开张。

    镇上的张家几十年来一直是镇上的头等大户,家中光护院就养了上百人,配备了汉阳造,还有几门小手炮,都是从外面花高价买来的。日本鬼子进县城的时候,张家家主张光宗作为本地绅士代表,和城内的几名富商地主打着膏药旗去欢迎。鬼子便让这些人组成了维持会,张光宗被委了个会长兼镇长的职务。

    拿着鬼子的委任状,张光宗回到黄口镇后,便立刻行动起来。他的儿子张耀祖成了镇上皇协军的大队长,护院则都成了皇协军的士兵。这还不算,他又严令附近各村各庄的地主和富户,把埋藏的枪枝起出来。有些富户舍不得枪枝,便让家中子弟背着,参加皇协军。于是,这支仓促组成的队伍中,就有了很多“跟着枪出来”的士兵。

    张耀祖是个二世祖,虽说在北平朝阳大学专学的是法律,可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好好读书,而是开始习练官场的做派:长袍马褂,丝袜缎鞋,在宿舍里打牌,往公寓里叫窑姐儿。

    临到毕业,日本人得寸进尺,北平的空气越来越紧张,他怕得够呛,便跑回家躲避。现在,张耀祖当上了大队长,却对出操跑步这些军事训练没有兴趣,都交给了张家原来的护院班头于阔山。他呢,背着个手枪,只会吓唬人,或是对相好的夸耀。

    今天是大集,还是镇上的皇协军校阅的日子。为了检查近期操练的成绩,总结最近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皇协军的发展,顺便在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面前显示一下军威,起到震慑作用,张光宗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校阅,这也成为黄口镇一带众所瞩目的大事件。

    校阅场设在镇子中央关帝庙前的广场上,这里也成了人们聚集的中心。

    这座关帝庙是镇上最古老的庙宇,相传建于北宋,规制宏伟,气派不凡。其后又曾作为公馆,扩建了一些厅堂、厢房和附属设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皇协军成立后,就把团部设在了这里,加高加固了围墙,修起了瞭望台和火力点,俨然成了一座堡垒。

    太阳越升越高,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涌来,席棚里几伙民间乐师轮番地吹吹打打,烘托得气氛更加红火。

    广场南侧正对关帝庙的地方已经搭起了一座检阅台,台子两侧遍插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检阅台两边还搭着两座席棚,用来接待各个村庄的管事和来宾。参加校阅的皇协军正在广场上集结,做着各项准备。

第四章 汉奸的嘴脸() 
今天,张耀祖特别兴奋,军装笔挺,马靴锃亮,春风满面,神采飞扬。要露脸了,在千万人面前露脸了,谁说咱是文弱书生,咱是儒将,以后要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扶着老爹张光宗走上了检阅台,下面的皇协军士兵在于阔山的指挥下,欢呼致敬。

    张耀祖笑容满面,拱手过顶,频频向众人答礼。张光宗捋着胡子,笑眯眯地微微颌首,似乎看到了张家越来越兴旺发达的光明前景。

    作为礼炮使用的二十几支抬杆一齐鸣响,震天撼地,人群顿时肃静下来。

    张耀祖很威严地扫视全场,静默片刻,一挺胸脯,高高地扬起了右臂,校阅开始了。

    这时,镇外突然响起了枪声,人群起了一阵骚动。检阅台上的人也不明所以,四下张望。

    不大一会儿,一个皇协军士兵慌慌张张地挤过人群,跑到于阔山跟前报告道:“不好了,北门瞭望哨发现有大队皇军向镇上开来,还开枪打伤了咱们的人。”

    于阔山吃了一惊,三步并做两步跑上检阅台,来到张光宗父子面前,把事情一说,张光宗父子也很惊讶,面面相觑。这时,镇外再度响了两枪。

    “赶紧去和皇军接洽,定是有什么误会。”张光宗被枪声震醒了,慌忙叫上管家,吩咐道:“打上旗子,好言好语地说,问问是怎么回事?”

    镇外,杨天风指挥着两百多假鬼子,排好阵势,架起了迫击炮、机关枪,一副准备大打出手的样子,就等着镇上的皇协军派人来呢!

    化装渗透、奇袭,在电影电视里看起来很简单,但在那个年代,却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服装、武器、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军装不能太破烂吧,当然扮演刚经过血战之后的鬼子除外;武器自然是要三八大盖,再来几挺歪把子,光这一点就不是哪支部队都能凑齐的;语言自然要会说几句日语,不要求会的多,可你也不能一嘴的中国方言日语吧!

    如果不是杨天风看准时机,打下了县城,发了笔东洋财,这样的行动,他也不敢去尝试。出征时,他要求战士们都挑选一套合身的日本军装带上,战士们对此并不理解,但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韩文平跟在杨天风身边,谄媚地拍着马屁,“杨长官真是深谋远虑,鬼神莫测,赛过诸葛之亮,气死周瑜之智。这架势摆出来,镇上的伪官还不屁颠屁颠地跑来讨好。”

    杨天风伸手想拍拍这个家伙的肩膀,韩文平立刻哈腰,让杨天风的手不必伸得太高,真是条好狗。

    “好好干,嗯,这是你的老本行,应该轻车熟路,是吧?”杨天风有点恶心地勉励道。

    “没问题,没问题。”韩文平连连点头,伸手一指镇里使劲摇着膏药旗走出来的几个人,“看我把这些土包子吓得屁滚尿流。”

    张氏父子心中忐忑不安地等着回信,又让于阔山传下命令,让皇协军千万不可开枪还击,以免激怒突然到来的皇军。

    不大一会儿,管家连滚带爬地捂着红肿的脸跑了回来,着急忙慌地说道:“老爷,少爷,不好了,不知是谁造的谣,说咱们和重庆有联系,要聚众叛乱抗日,皇军开来了大队,已经包围了这里,架好了大炮,要将镇子杀个鸡犬不留啊!”

    张光宗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张耀祖吓得脸色刷白,手都在发抖,嘴唇翕动着,发不出声音。

    “是谁这么狠毒,要借日本人的手毁了咱们?”于阔山恨恨地一跺脚,担心地说道:“咱们今天校阅,人多枪齐,可正好送人个好把柄。要是不解释清楚了,天大的祸事就在眼前哪!”

    “对,对,校阅,这该死的校阅,倒真授人以柄。”张光宗气急败坏地一指会场,大声说道:“快,先把旗撤了,鼓乐撤了,那鞭炮、抬杆的千万别再响了,让皇军以为是号炮,可就全完了。”

    “老爷,太君让镇长出去解释清楚。”管家放下手,脸上清晰地印着五个手印,他差点哭出来,“只给了咱们一柱香的工夫,否则就要开炮了。”

    啊,张光宗再受打击,呆愣了一会儿,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事到如今,也只有我出去和皇军说清楚了,否则张家的基业,满镇的百姓——”

    张光宗这话是说给旁边的人听的,满镇的百姓,不过是个幌子,他的家业和亲人,才是最最重要的。如果能保全,哪怕用这一镇人来换,他也会弃之不顾。稍微定了定神,他又带着管家等人赶往镇外。由于心中又惊又怕,当看到一排排雪亮的刺刀,和凶神恶煞的杨天风时,他几乎软瘫成了一堆泥。

    杨天风鼻子下贴着仁丹胡,左颊上还粘着个大黑痣,狞笑起来,大黑痣连连抖动,更显得凶恶异常。

    “你就是镇长?”杨天风逼近张光宗,刷地拔出指挥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说,你集结队伍,是不是要反叛皇军?”

    张光宗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把脖子向衣领里缩,他真希望有乌龟般的一副硬壳,把脑袋能完全藏进去才好。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日本人,只要刀锋一转,他这颗脑袋就要搬家了。

    “太,太君,误,误会,全是,全是误会。”张光宗哆哆嗦嗦地说道:“小人对皇军是忠心耿耿,哪敢反叛。今日在镇上校阅,哪里是聚众叛乱,请太君不要听信一面之词。”

    杨天风皱着眉头,慢慢收回洋刀,叽哩咕噜又说了几句日语。

    韩文平冲着杨天风点头哈腰,对张光宗却马上变得趾高气扬,他大声说道:“太君说了,皇军乃仁义之师,广施恩德于四方,自然不会听一面之言,逞性杀掠。”

    “那是,那是。”张光宗硬着头皮向杨天风深深地鞠了一躬,陪着笑脸道:“感谢太君的恩德,皇军成东亚霸主,建王道乐土,仁义之名冠于海内。”

第五章 轻取黄口镇() 
杨天风不屑地瞪了张光宗一眼,将指挥刀入鞘,说道:“既然你说是校阅,皇协军绝无反叛之心,那就让队伍先缴出枪枝,都开出镇来,让皇军检视,以此证明反叛乃是无中生有的事情。如果不敢,那就是心里有鬼,统统死啦死啦地!”

    张光宗听完翻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