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赘婿-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师姑娘那浅灰色的疑惑当中,与会众人,却是各有不同的感受。

    眼下的场面,毕竟是相当热闹的,特别是李师师过来之后,大家基都已经往这边过来,长廊两侧此时摆放了许多蒲团和小几,两到三人联坐,也有人随意站着,但不少人都在说话,力求在两名花魁面前表现一二。

    作为汴梁城中花魁之二,姬晚晴的性子温柔和气,看起来是那种标准的贤妻良母类型,体态高挑修长,慵懒之态最是引人,但若是仔细去接触,会发现那温柔的背后,也有着如女王般的大气;而李师师清雅知性,体态纤秀,样貌中带着一股清净的灵性,仿佛什么事情都能看得透彻,而与她相处之人,往往也会感受到难言的清澈与安宁,仿佛自己也有着足以看清许多事情的智慧。此时众人问起她有关明日端午节要表演的节目,师师笑着举起手指,道:“这个……当然要保密啦,不过,中间有一段是这样……当当当当滴滴当……”

    她手指点啊点啊的清唱,旁边的人便嚷起来:“听出来了听出来了……”

    “忆秦娥……”

    “哪里是,青玉案青玉案……”

    “齐天乐!”

    “肯定是齐天乐……”

    众人吵吵嚷嚷,气氛热烈,有人甚至跟着调子哼了另一首《齐天乐》的词句出来。师师坐在那儿笑得灿烂,随后将话题转到姬晚晴那边,让姬晚晴也透露些明天的表演。如此一来二去,也有人将方才众人所做诗词传过去,师师轻声哼唱,隽社一名被称为“墨公”的老者出声道:“少元方才那首词是极好的,师师姑娘不妨看看。”

    那词作传过去,师师照着清唱出来,一面唱,一面用惊奇与佩服的目光望向了对面,姬晚晴便也在旁边和着拍子,唱完之后,她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于少元,随后笑着向姬晚晴道:“恭喜姐姐了……找到了如意郎君。”

    于少元坐在对面笑而不语,心中倒是觉得,刚才他感受到了这师师姑娘心中因他的诗词而产生的悸动,片刻之后,再度着墨书写起另一首词来。

    不久之后,家丁奉上煮好的冷饮,落座当中,几名老者互相谈笑,他们在汴梁城中都颇有名气,弟子众多,如隽社的墨公、薛公远等人,这时候议论着刚刚入社的于少元会有着怎样的前程,其余几人倒也在说着众人当中出色者的前途,将来可能走上怎样的仕途,并且也在议论着不久之后可以由他们保举哪几人入国子监之类的地方学习,议论、品评。又或是自己作出诗词来,对于这样的聚会,他们还是颇为满意的。

    这些四五十岁上的老者,其实说起来仕途都未必算顺利,但多少都当过官,自觉难再有提升或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罢官后,教人或是做学问提高着自己的地位,如今也算是人人尊敬,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和权力。例如每年可以联名向朝廷或是这样那样的官员推荐人才。对于此时的状态,倒也是相当满意了。

    而在另一边,有一小拨年轻的男女中,一些窃窃私语倒正在进行着。

    “喂,是不是差不多了……”

    “那边一直监视着。人倒是还没走。确实差不多了……”

    “要不要这样做啊……”

    “到时候这李师师会不会也下不来台……”

    “现在了说这个,你们不是来看热闹的吗,到一边看戏去!”

    “说不定人家有真才实学呢……”

    “早查过了,一年多都没有诗词出来过了,入赘的!唐群,我知道你对佩郡主有兴趣,叫家里去提亲啊。干嘛跟着我们过来看……”

    “我就想看看她师父是不是真像她说的那么厉害……”

    “告诉你,就算有真才实学,当场又能做出什么来,比不上他的《青玉案》我就指他江郎才尽了。那样的一首词。就算真是他作的,要多久才能写出来……而且诗词考过以后再考其它的嘛……”

    “我赌他是骗子,沽名钓誉……”

    “就算不是,这样一大群人考过他以后。他面子也丢尽了……大杀四方那是话小说里的事,告诉你。一个人被一群人看着,天生就弱势!”

    “我也赌骗子……”

    “骗子,乡下地方弄了点名声,到京城招摇来了……”

    “我是来看戏的……你们这样,佩郡主知道了以后怕是要哭很久……”

    这边的人群有男有女,除了核心的几人,其实多数还是过来凑趣看热闹,当然,若是真能让一个骗子下不来台,他们还是喜闻乐见的,也正期待着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看乡下地方的土包子出丑真是太爽了。

    于是片刻之后,一旁崇王府的郡主周晴便笑着开了口:“师师姑娘,今天这么高兴,若是冷落了你那边的几位朋友,未免不好。听说是师师姑娘的儿时旧识,如此说来,也就是大家的朋友,不妨叫他们过来,与大伙儿一同坐坐如何?”

    她的身份地位,旁人虽然不见得害怕,却也无法忽视,这话说完,前方的墨公也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这样一来,师师倒也不用急着离开。今日之会,有师师与晚晴两位在,他日旁人说起,也能更添声色。”

    师师心中还在想着姬晚晴她们想干嘛,但对这事,却并没有拒绝,笑着点了点头:“也好,我这便过去说一说,让几位兄长过来。只是下午师师仍有练习,怕是要早些离开。诸位莫要怪罪才好。”

    虽然也曾猜想过对方会对身边的几人下手,但这时候她已经先给于和中、陈思丰等人定性,这是儿时玩伴,对方是不好逼着他们吟诗作赋或者以此嘲笑奚落的。至于宁毅,她此时心中还在转着那《浣溪沙》,根就必要去想这件事。于和中与陈思丰两人她或者会担心一下,但宁大哥……她很难把这份忧虑放上去,因此也就没有思考的必要。

    不久之后,师师回到那边别苑当中,宁毅等人也大概知道这时候不好再推,过去看看也是无妨,便一道过来。这时候,诗会的人群中正在传看着于少元的第二首词,甚至有人低声说起了惊才绝艳这样的话,依稀能听见“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之类的句子,得人赞叹不已,看起来他的这第二首词,真是大大的出了风头。

    虽然也得到了不少的注视,但这时候诗会的大伙儿都还在品评着那些诗词,只周围几人与他们拱了拱手,这也算是溶入诗会的最好时候了。在师师的引导下,宁毅找了座位在旁边坐下了,然后,开始抬头感受这周围的热闹。

第三八五章 指责、疑惑() 
和风习习,下人端上的冰镇红豆羹带来丝丝沁人心脾的凉爽,诗会气氛倒是愈发热烈起来,在场都是文人才子,识得诗词优劣,彼此手中也都有一两首好的作品备着,这时候一一的拿出来,品评比较。先前的几篇作品中,方文扬已经写了一首颇为出风头的,但随后于少元一曲新词出来,“谁挽汨罗千丈雪”,众人都觉得又高了一筹,足可成为能流传百年的佳作。

    汴梁城中,每一年里,都是会有几首这样的作品出现的,当然,有的是因为气氛到了,捧将起来,有的则也是因为那词作确实上佳。于少元最近在京城之中风头连连,但名气还是比不过左锡良、方文扬这些已经出名好几年的大才子的,但正值春风得意之际,真有时来天地协同力之感,这妙手偶得的新词放在谁眼中都是赞叹连连,姬晚晴那边笑着将词作清唱出来,心中却有几分懊恼,这词作比他先前给自己的端午词还好,怎能就这样当场拿出来,若是收着,说不定明天就能拿来与李师师打擂台上。

    汴梁一地,如今名气最高的几名词人中,真正厉害的还是周邦彦,不过周美成如今再入仕途,写词一项上,也只有与他私交颇深的李师师能够拿得到了。若是他发挥良好,给李师师的乃是一首佳作,自己这边或许拿于少元的这首词,就能扛得住。

    心中想是这样想,但既然已经拿出来,眼下就已经没有办法。于少元对自己的词作也是颇为得意,意气风发地跟众人谦虚一番,偶尔与姬晚晴眉目传情,余光之中更多看向的还是李师师。他这边得意。那边方文扬就未免有几分失落。但整个诗会注意的焦点,终究还是在这几位才子的身上。宁毅等人落了座,很快的也就在这种不被注意的气氛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其乐融融地参与起来。

    “拜见陆师,弟子于和中,两年前曾在岳山草庐听陆师讲《孟子》,受益匪浅。今日再见,请受弟子一拜……”

    从侧面穿过人群,于和中去到前方。倒是找到了曾经听过课的一位老师。这前方几位学识渊博者中,五位的名气是最大的。如今隽文社的“墨公”秦墨文,薛公远;因注解《孟子》而赫赫有名的陆明方;四处办学,弟子满天下的潘宏达;还有学识渊博,在国子监任司业的大学士严令中。于和中曾听过陆明方讲课。陆明方虽然不记得他,但此时自然也笑着好言以待,随后又象征性地问问他的学业、如今的成就,鼓励一番再着他到附近坐下。

    这类诗会便是如此了,畅谈交友,随意抒发。彼此学问有高有低,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咄咄相逼。于和中的学问是不及在场这些人的。但平心而论,纵然有时候被别人看起来像是沾了师师的光,但大部分的情况下,他还是喜欢参与这类聚会的。只要不出太多节外生枝的事情,置身其间,他也油然产生一种身为大文人、大才子,在过着这样交友天下、精彩纷呈的生活的感觉。即便不能拿出几首惊世骇俗的作品。参与聚会回去,与户部衙门里与他同级的刀笔小吏叙说一番。也是极有面子的。

    先前还有些警惕姬晚晴那边是不是会跟师师这边起冲突,现在看来气氛和睦,倒也不像了。转过头去,陈思丰正在那头与几个认识的人说话打招呼,长廊尾端,宁毅也正在与身旁的人言笑作谈,看来也已经融入气氛当中,未被多少人注视。师师到了前方,在众人的谈笑间看过了于少元的新词,投以讶异的目光后,也不免为方文扬等人的诗词作品赞上几句。寻常且欢乐的诗会情景。

    如果一切就这样进行下去,想必在日后不短的一段时间里,这次的诗会也会传为一时佳话。这时候,于和中、陈思丰多少都已经放松了心中的警惕,师师心中稍稍有些奇怪,但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会发生怎样的事。诗会的参与者中,大部分还是纯为聚会而来的,享受着这端午节前凉爽难得的上午时光,看着于少元等人的意气风发,偶尔也笑着插上几句,颇为开心。至于一些怀了看戏看热闹的心思而来的富贵子弟,首先也是在享受着诗会的气氛。

    人群之中,坐在宁毅身边的,是一位名叫郑恺清的年轻人,在家乡薄有才名,到京城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于这个圈子熟了,混出些名堂来,纵然还不到于少元方文扬这等名声,但诗会有人请,便是地位。原本倒只是因为身边人乃是李师师的好友,招呼一二,聊得几句之后,倒是发现对方言辞得体、大方,气度也颇为不错,便开口谈笑几句,偶有诗稿传来,也互相品评一番。

    如此过得一阵子,郑恺清稍微离开,再回来时,正要坐下与对方说上几句有趣的事情,听得侧前方有人道:“这位可是江宁的宁立恒么?”

    郑恺清见那人朝这边望来,还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又补充道:“师师的那位朋友,莫非就是江宁‘一夜鱼龙舞’的宁立恒?”

    郑恺清对于那“一夜鱼龙舞”“明月几时有”也是听过的,这时候只见身旁那人站起来,拱手笑了笑:“嗯,正是区区……”一时之间,他心中也不由得产生了诗会卧虎藏龙之感。

    对于宁毅的几首词,虽然拿出来便能力压全场,但没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升华,还不能到达一报名就能令所有人高山仰止的地步。哪怕青楼有唱,风靡一时,放在这边,名气也不可能到达周邦彦那种多年经营的高度。不多时,众人将那几首词再拿出来,又有人说起宁毅是“江宁第一才子”的身份,给人的感觉,顶多也就是忽然发生这边还坐了个或许能与于少元、方文扬相提并论的大人物,但几句言谈之间,宁毅言辞谦虚、举止有礼。令不少人生出好感,也以为他暂时不欲出风头或是还没有好作品,也就只是稍作注意,不可能因为几首已经有年月的好词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这边来。

    但就算如此,这位“师师的旧友”,多少也已经得到了注视。旁边的郑恺清便仔细注意了一下宁毅,期待着这边会不会有什么好作品出现,只是随后有好友唤他过去看一首诗词,他过去之后。在人群中,隐约便听得有人在说:“那家伙不过沽名钓誉之辈……”诗会有圈子,旁人对他却不设防,他稍稍注意了一下,只听得那是有一小部分人在说的。那宁立恒名气有水分的问题。

    “听传言说是一和尚吟的,他拿去换了名声……”

    “不是道士么……”

    “江宁那边,早已被人揭穿了……”

    “看他,这一年可是一点诗词都没有出来,谁听说过他的新词么……”

    “江宁第一才子,是曹冠吧……这个听说只是他自称宣扬的……”

    汴梁一地聚天下英才,江宁虽然是大城。但说起什么“江宁第一才子”,在“天下”的范畴里,又不算什么了,众人产生不了什么敬畏。此时质疑一下,各种说法都有。郑恺清听了一些,回头看去,有些疑惑:那个宁立恒。莫非真是个沽名钓誉的骗子?

    一个这样的诗会上,出现一个人是李师师的朋友。没什么才华,那没什么,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感觉或是敌意。但出现一个人,没什么才华,却表现得跟于少元、方文扬一样厉害,得了名气,那给人的又是另一种感觉了。而在此时,那边也已经有人在询问一些什么,郑恺清还未听清楚,陡然间一个声音暴喝起来,惊动了全场:“竖子!你可还记得老夫么!”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