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赘婿-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毅笑了笑:“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我没病,他们也不敢顺手做出这样的事情。呵,那样的情况下,弄出一小队人来保护我,又不与军队在一起,一旦敌人冲杀过来,能有什么意义。他们现在回去,我不在,功劳便都是汤修玄、陈兴都这些人拿在手里,又免去了与我对比的可能,这才是真正的万全其美、皆大欢喜。这几天听你说起那时候的情况,我也就大概明白了。”

    小婵压抑着脸红:“他们这样……要是我们回去了、要是回去了……”

    “回去之后的事情,等回去之后再说,现在生气也没用。我其实有些担心你家小姐与她肚子里的孩子的事情。这几天应该会有人来找我聊天,我会跟他询问,应该……会有结果,其实我已经觉得有些晚了,但越晚也就越好一点。如果有可能,小婵,我会送你回去,但现在还不好说,更可能的是,我们大概要在这里呆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宁毅的这番话说得有些乱,小婵这时候被他抱着,脑袋乱糟糟的,也很难分析什么聊天啊、早啊晚啊的问题,但最后一句总是能听懂的:“我、我……姑爷在哪里,小婵就在哪里……”

    毅点了点头,“那么,时间不早了,其实也该睡觉了。”

    “呃……”小婵身体猛地一紧,“但是……”

    她话没说完,宁毅已经将她抱了起来。小婵的脑袋瞬间懵了,几乎要在宁毅的臂弯里缩成一团,但僵僵的不敢乱动,雨在外面下着。

    房间里只有一张chuáng,她被放在了chuáng上。

    其实有些事情,倒未必真是毫无准备,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自下午宁毅从房顶掉下,她的áng不能再睡,小丫鬟或许就已经想到某些事情。

    一整个晚上,小婵没话找话却又不敢真的乱说话的情绪,大抵都是由此而来。她一个女孩子,不好跟宁毅说起这些事,提也不敢提。到后来宁毅说起他的想法,包括在这边大概不会有事,有一些机会,包括可能会在这边长住,包括自己被抓其实是受到了算计,要么让她的心神安定下来,要么让她想到其他的事情,成功地分散了注意力,也到了此时,他才有些强迫也有些自然地将她放在了chuáng上。

    如果按照宁毅当初的想法,该有一个正式的迎娶仪式,有个正式的婚礼。

    但如今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这样的情况下,相依为命,前方如何,根本还无法看清。类似凶险的情况,宁毅以前有遇到过,但人力有时而穷,指的就是这样的状况,毅力、心xìng、谋算只能增加一定的存活率,但大局不可控,什么都说不好,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也难免焦虑,更别说是这样的一个少女。

    其实会有更多的机会。

    虽然眼下不知道外界太多的情况,方腊军中对他的看法,将他看管在这里的用意,但在他的设计之下,湖州的局势被他弄得一塌糊涂,数千人因他而死,其中义军中有关系的将领也不知道死了几个。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被杀,而是以这样的形式被安置在这里,说明必然有人保他。

    有一点是重要的,若杀他,义军之中,可能会有一致的意见,若保他,则必然产生冲突。一定会有主张杀他的人,甚至多于半数。这样的情况下,若没有小婵,他的选择空间其实会大得很多,包括在熟悉情况后挑拨双方,在某一个类似的雨夜找个空子出城逃亡都能列入考虑,但加上小婵,这些事情也就没有多少考虑的必要,暂时就只能等待对方先出牌而已。

    当然,这些事情无需让小婵知道,她这些天来心中害怕,却又不敢说,只能努力忍耐的情况,宁毅都看在眼里,到得现在,有些事情不需要再考虑旁枝末节,眼下这样,或许也是最该去做的事情了。

    而对于小婵来说,整个晚上过来,包括现在,最该维持的一个念头或许也只有一点:反正我是姑爷的、反正我是姑爷的。

    于是不久之后,宁毅去áng上时,便只是看着这已过豆蔻年华的少女闭了眼睛,直tǐngtǐng地、紧张地躺在了那儿。小婵此时已经是十七岁的年纪,在此时而言,已经成年许久,她容貌虽偏向稚气,身体却已然长开。这时候双手叠在小腹上,修长的双tuǐ并得紧紧的。

    不久之后,雨仍在下,chuáng上的少女被除去了衣物。这个晚上,在这城市的一角,在无数复杂的事情如洪流般在生命里压过来的时候,两人在这仅得些许喘息的缝隙间,印下相依为命的记号……

    雨在夜深的时候悄无声息地停下了。

    睁开眼睛的时候,宁毅看见夜sè的清辉从房屋的破口处洒下来,雨后的空气浸在光里,像是青sè的琥珀,从那巨大的破口望出去,可以看见在天空中流转的星河。

    无论在哪个年代,只有这片星河,或许是恒久不变的东西,他已经看过许多次了,不同的地方,月光、星光洒下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心境,有一些画面,有高楼大厦,飞机轮船,然后在脑海里变成那些古朴的建筑,一个个的院落。

    “姑爷姑爷……”

    “姑爷姑爷,小婵……”

    “我叫小婵……”

    脑海中像是升起第一次听到这声音时的心情,然后思绪如潮水般的压过来,他搂紧了怀里的少女。

    来到这里,有两年半了……!。

    。。。

第二四六章 书院小事() 
农历八月,正是秋收时节。杭州城外,未被战火bō及的稻一片片的已成金黄sè,农夫、士兵、流民在白日里一拨拨的忙碌,纵使到了夜里,城池外围的热烈景象也未得安宁。一批批的士兵扎营在这田野之间,看管巡视。

    这些将收的稻田早已被攻城时的诸多部队瓜分,说起来粮食稻米大抵都已成为义军共有财产,但实际上,自然也还是按照各自的力量来分配,只要目前属于方腊的小朝廷占得大头,其余人自然也都是按照各自的拳头来切割分配。至于某些仍该属于某些杭州当地良民的田地,到得这时,其实也都已经有了另外归属。

    如果只是为了收割,安排的人手自然越多越好,但既然是各自瓜分利益,参与者便未必是多多益善。这些人白日里难免争斗摩擦,到得夜间,也常有连夜抢收被别的军队或平民偷来收割的情况,没到这时,水地里、田埂上便是火把蔓延,喊杀震天的情况,斑斓点缀着杭州城市外围的圈子,彻夜不眠。

    城外有城外的秩序与利益分配,城内众人也有着各自的事情。圣公等级在即,城内大街小巷都已经热阄起来,这时候最为血腥混乱的情况已经结束,新的秩序逐渐有了些许的轮廓,只要有关系的,也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而奔走忙碌着。

    有的店铺开了门,曾经走街串巷又或是拦路劫道的江湖人士们开起了英雄大会,酒楼茶肆之中常可以见到不同身份不同气质的众人汇集一片,各自衡量吹嘘的情景。有的关系的、有本领的人们在一个个将军的麾下谋得了一官半职,略识文字曾经怀才不遇的书生儒士开始试探xìng地投出名帖,求得庇护或是谋取一些大小差事。

    人总是很多,有许多不看好方腊这边前途的人,自然也会有存了封侯之志,愿意冒一冒险的人。社会这种东西就是这样只要有了交流,有了一定的趋势,一个框架就总会自然而然地搭起来。属于方腊的这个小社会,就这样拼拼凑凑地有了他的框架与雏形了。城内城外在这一时之间,乍看起来竟还真有了些热火朝天的感觉。

    文烈书院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还是显得相对平静的。此刻正值上午时分,秋末的阳光自树隙间落下来,夹杂着阵阵慵懒的蝉鸣,书院之中正是授课的时间。宁毅将手中的《史记》合上收拾到书桌中去,准备走人。

    这时候书院里基本还是处于学生少先生多的情况,虽然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班,但加起来也不到一百名学生,挂名的老师倒有三四十位。即便其中有一部分属于特权阶级根本不用过来,老师的数量其实还是严重超标的。宁毅每天上午在丙班教授半个时辰的史记此后便去山长那儿领一份米粮,回去陪小婵。

    如今这文烈书院的山长姓封,叫做封永利。名字比较俗气,但人是个好人,据说他幼时也有过读书的经历,但家中贫穷,并未参与科举。他的学问自然不深,但方腊起兵之初便已在军队中,故而颇有资历。

    方腊军中也有几名厉害的文官,祖士远是一位另外也有一位娄敏中,封永利当时便在娄敏中手下抄写一些布告函文到打下杭州,便成了这书院的山长。封家人此时在外面自然也有搜刮逐利之事,但至少在书院,他对文士确实颇为优待。由于他的维持,最近一段时间,书院内部倒还显得相对和气。

    这时候教谕休息室里一共聚集有七人,基本都是下了课的先生,有的喝着茶研究典籍有的则在一旁轻声说话。几人都是属于杭州沦陷后方才托庇书院的人,彼此之间倒有几分同命相连的心理这时候有几人便在一旁说着嘉兴的战事。

    “听说,北边战事陷入胶着,朝廷派童贯童将军率兵南下,方七佛包围嘉兴,但久攻不下,鹿死谁手便难说了………………”

    “听说童枢密用兵如神,原本以为他会率兵北上伐辽,这次………………咳,这次圣公声势浩大,把他引过来了,这仗恐怕不好打了吧。”

    “难说,如今南北各处起事不断,水泊梁山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都已经颇为棘手,特别是……圣公这次下了杭州,最近月余,附近起事不断,童贯虽然南下,这边……可也是声势正隆呢。”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这次称帝未免有些急了吧,将童贯别来…………”

    “田兄此言差矣,将童贯引来是因为杭州,只要下了杭州,称不称帝朝廷都会盯死这里,也是因此,于圣公这边来说,称帝之事才势在必行,他………………咱们圣公这边,只能正名份,才能引得更多助力来投靠,如此对上童贯,才更有胜算。”

    几人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小,但并不算太过避讳,盖因这些时日以来,气氛还是相对宽松。宁毅这几日虽然并未与这些人接触太多,但众人也都知道了他亦是沦陷后才到的这里。大家如今说的,一方面也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另一方面,书生总难免有些指点江山的癖好,这时候躲在一角sī下议论,多少能感到自己是这乱世之中看清楚方向之宁毅收好东西准备走时,其中一人却是向他搭了话。

    “立恒要走了?”

    “嗯,刘先生。”

    “无需多礼,大家如今既然都在此处,便是同僚,立恒若是有瑕,倒不妨留下来,与大家聊聊聚聚。世事维艰,无论怎样,这里有“家中有人在等,不好多留。他日有空,自当向诸位前辈请益,告罪了。”

    “无妨无妨……”

    想要留下宁毅的中年人名叫刘希扬,原本便是杭州一地的大儒,如今在这书院中,与另一位名叫王致桢的大儒在学问上名气最高,只是王致桢相对刻板,刘希扬则更懂变通。原本这些杭州本地的儒生并不受人待见,若是当初随着方腊军队过来的那些儒士文人见了随意讽刺也不敢说话,只有这刘希扬倒是颇为厉害。

    他教的学生中,有一位乃是此时方腊麾下八骠骑之一的刘瓒的儿子,这学生固然不怎么喜欢老师,但刘瓒却是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位文人的。早几日刘瓒过来了一次,刘希扬便随口提了一句那孩子于四书的理解上颇有天赋,刘瓒去打听了一下刘希扬的名头,知道是真正有水准的大儒,又是本家于是赶快让孩子认其为叔,今天在这休息室中,也是他首先议论起北面的情况,否则其他人恐怕也是不敢搭话的。

    这话说完,宁毅告辞yù出,也在此时一名衣着整洁名贵三十余岁的儒士从门外走了进来,yīn沉着脸扫过一遍。休息室里谈论战局的声音在那人进来时便停了,对方目光在宁毅身上停留片刻,随后问道:“谁是宁立恒?”

    宁毅看了他一眼,拱手道:“在下就是。”

    “在下屈维清。”来人拱拱手,仰起下巴。这人的名字宁毅之前其实就知道的,他是随着方腊军队进城的文人之一,原本在温克让的帐下当幕僚,入城之后在书院挂名,倒是不用授课。他大概几天过来一次由于本身文才不够,因此对托庇于此的杭州文人颇有些看不起有时找人说话,冷嘲热讽一番。前几日刘希扬收了刘瓒的儿子为侄,那屈维清来时两人便起了摩擦,刘希扬也因此成为书院中杭州派的领袖人众人原本以为他要进来找刘希扬的麻烦,却想不到竟是找宁毅,一时间没弄清楚状况。只听那屈维清便道:“你教史记?为何不求记背,倒是每堂课上以俚语胡说八道?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何其庄严浩大你如说书一般,毫无尊敬之意你心中无愧么?”

    宁毅眨着眼睛,微微皱起眉头来。

    “圣人之言何其深奥,读书千遍,其义方现。我辈为人师表,当引导学子研读理解,而不是以肤浅言语直接解读释义。你年纪轻轻,怕是四书五经都未读完,以孩童好玩闹的心思为yòu,将那课室弄得如茶楼说书一般。别人容得你,我受温将军嘱托,却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且问你: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这句出于何处,是何意思?”

    宁毅揉了揉额头:“在下不知。”

    听宁毅回答得干脆,那屈维清微微愣了愣,他原本以为至少这一题对方能答出来,但无论答不答得出,他都有说辞准备。微微的迟疑后又问了几题,随后说起教书该如何,为人师表该如何的事情。

    如此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之后,才道:“如今我永乐朝方兴,正缺人才,你年纪轻轻,若虚心向学,未尝不能有一番建树。我并非山长,不愿罚你,但你若再敢这样教书,我也容不得你,必让你从书院出去,你好自为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