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工程师-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个作坊是一个纺织厂,他改进了一些纺织原理,虽然还无法实现机械化,但效率无疑提高了数倍不止。这个作坊他与白家进行了合作,既进行纺织,也进行成衣制作。

    服装在任何时期都是主要消费品,而他又添加了一些新元素,因而,在符合大宋风俗的情况下,尽量让服饰多姿多彩。

    这里面,最大的创新应是内衣,在大家对外衣还谨从风俗的时候,内衣无疑是一大噱头。

    第五个作坊是酿酒坊。

    蒸馏酒秘方已经公布,市面上也有了更为廉价的高度白酒,但这些酒和高峰之前生产的酒一样,除了度数高,并无多少特点,高峰之所以还要建设酿酒坊,就是对此做了改进。

    泥池酒是个品牌,高峰不想舍弃,他这次继续生产此酒是因为他要加入一项新工艺,那就是勾兑。

    勾兑是酿酒的一项重要程序,正如炒菜一样,做出最佳的口感来才会让人流连忘返,勾兑就是一种调味。其实,后世所有的售卖酒都是经过了勾兑。

    勾兑讲究的是以酒调酒,直至调出最合适的口感来。

    有了这个工艺,加上一些精致的包装,泥池酒绝对能引领酒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酒坊还生产另外一种酒饮,那就是啤酒。

    啤酒酿造需要酒花,实际上就是一种叫蛇麻草的中药。

    其工艺技术并不复杂,也是一种酿造,相对来说,比白酒要简单的多。

    至于果酒高峰暂时还没有考虑酿造,他主打的是刘三娘那边的果酒,这边开工酿造至少要等到大沙河果园成熟以后,因而还要等几年。

    除了上述作坊,高峰还在筹备另外一个重要的作坊,那就是化肥厂,只是限于条件,他的试验一时没有结果,只能先搁置,至时何时搞,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他相信,实验早晚会成功的。

第396章 各措并举() 
在建设作坊的同时,高峰大力开展了农业生产和大沙河整治。

    农业是国之根本,在生产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每一季都不能荒废。

    但是在土地兼并严重的年代,高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的生计问题。

    众多农民没有土地,他们只能靠租种土地养活,辛辛苦苦干一年,落到手里的不多,要是贪上灾年,还会负债累累,这种情况是高峰首先要解决的。

    为此,他采取了两手措施。

    一是整治大沙河。大沙河两岸有几十万亩的沙地,上面种植果树既可固沙防风,又可获得经济收入,因而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程。

    方案有了,缺的就是人力,高峰的计划就是从无地的佃民中抽取。为此,他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凡是有意向者,皆可领到土地和果苗,同时可以免息借取一定数额的信贷,还可以签定水果收购合同,这就为农民种植果树提供了保障。

    二是借助工商的发展大量吸取劳工,从而让民众多了一条生财之路。

    经过这两项,那些无地佃民便决定不再租种土地,转行到其它地方,而土地则落在了地主手中。

    地主拿着大片土地无法耕种,还得上交不菲的地税,自然不情愿,于是开始降低租金或降价卖地。

    高峰的信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买得起少量土地,于是,在大沙河一时间还见不到成效的时候,土地回流已经出现。

    实际上高峰还有第三项措施,那就是减免和改制农业税,对低于一定面积的土地减税,对超出这个面积的土地大量征税。从而使土地尽量均衡,只是这一条朝廷没有通过,他也不敢私自实施。

    当然,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此,高峰派人严格监控着整个进程,一旦出现问题,将及时进行疏导并做出适当调整方案,以免出现矛盾。

    土地回流已成必然,土地的利用率便成了问题。

    高峰在保证有效耕地的同时,大力倡导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鼓励农民多养鸡、养猪和种植经济作物,其中,前期做的一些工作很快发挥了作用。

    把养鸡养猪的方法传授了出去,同时由高家作坊出面,签定收购肉类合同,这就保证了农民的养殖收成。

    因塑料管的应用,沼气灯和炉灶的使用已经不成问题,高峰于是在全县推广沼气池应用方案,这样,在各家用上沼气灯和沼气炉的同时,养殖产生的废料也可以先发酵再入地,对肥力又是一种提升。

    塑料薄膜的出现,使大棚蔬菜种植成为可能,反季节作物已不成问题,这又成为一种潮流。

    期间,高峰除利用好李奇坤的那些棉籽外,还派人向南方大量收购棉籽,而棉花的推广应用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为纺织厂提供了原料。

    做出上述改变的同时,高峰还对劳动工具进行了改进,比如,对犁铧重新进行了设计,结构更合理,也更轻便,耕地效率更高;设计出了播种机,播种效果和效率也取得实效,如此等等。

    可以说,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土地的利用率得了有效提升,虽然粮食的产量照后世相差还太大,却已让人看到了希望。

    高峰有信心,只要化肥和新式粮种出来,农业种植又将是一大突破。

    所有这一切汇于一点,那就是多种经营,环环相扣,在保证全县“东稻西麦,南果北盐。”整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地穿插各类农副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既得利益。

    发展之策的重中之重还是工商业,只是在这一块高峰却变得相当谨慎。

    经历过后世的改革开放,高峰深刻的知道商人的利益观,诚如古人所说,商人重利。那种重利是发自骨髓的性情,不是靠劝劝就能改变的。

    事实上,工商业的发展就是利用商人的“重利”,而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因为“重利”。

    有人说“酒把感情喝厚,钱把感情玩薄”,这话一点都不错,为了利益,一些人不择手段,就是亲人也能痛下杀手,何况是他人?

    高峰倡导工商业发展,但那是规范而诚信的工商业,若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不发展。

    工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的就是制假造假、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这三件可以说是悬在科技进步、生命安全和人类发展头上的三把利剑,一个不小心,就会失控。

    因而,高峰进行多方筹划,首先制定出来的就是行业规范,对全行业都做了要求。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实效监管才是主要途径,他为此专门成立了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有不法行为,除了坚决制止外,还进行重罚;同时,鼓励全民进行监督,对举报者给予重奖。

    所以,工商业发展还未步入正轨,县府一系列防范措施便先出台了,高峰此举正是为了防微杜渐,使人们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

    有了依仗,高峰便开始划定商贸区和工业园区。

    西城搬迁用时半年就已完成,相应的商铺和柜台建设进展很快,高峰把这里作为商贸区,所有大中型贸易都将在此完成。

    城北有大量的盐碱地,种植不了庄稼,高峰划块出来,形成了工业园区。在这里建作坊,搞生产,使土地不浪费,而县属的几个作坊就是建立在此间。

    此外,他还对县城进行了规划,设定了美食一条街、服饰一条街、文化一条街,以及各类交易市场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些大概的方案,细节还有更多,而且随着发展将发生变化,那时他还会进行调整。

    发展按部就班推进,过了忙种之后,高峰便开始了最为浩大的一项工程,那就是清河挖渠,如果这项工程完成,其意义将十分深远。

    为此,高峰不但组织了本县的民众参与进来,还向外地招人,力争在年内把它完成。

第397章 通渠强军() 
谷正在任时,曾对复新河清理过,相对来说,这条河的工程量并不大,大沙河域沙较多,是清河的重头戏。

    大沙河在县境内长约五十里,重点清理的地方也有十多里,算下来工程量不小。

    最大头的当然是开挖两条河渠,一条连接复新河与大沙河,一条连通汴河与大沙河。这两条渠合计约三十里。

    实际上还有一小段,就是连接复新河与县城边上的一条小河,因这条河本就连通,只是因沙石沉甸导致断流,才需要重新疏通,不过,其工程量并不大。

    疏河挖渠,需要的是金钱和人力。

    高峰预算的一百一十万贯实际上并不宽裕,而且,就算这些钱他也拿不出来。整个县府财政收入才多少,截留了朝廷的一半,除去其它开支,能拿出来的已不到五十万,还有六十多万的缺口。

    没钱只能想办法筹措,于是县府出台了几条政策。

    第一,凡是家有壮劳力的,都需要服劳役,也就是免费河工,不出力也可以,需出河工费,依壮劳力的人头来算。这样,里里外外抵消了一部分河工费。

    第二,凡是经县府注册的商家都需出河工费,依商家的规模和注册费用来收取。

    第三,动群众捐资。大力宣传修河的好处,讲明人人出力人人受益的美好社会公德,倡导自捐献。

    第四,向社会各界借款,言明一年期,利率百分之五。

    就这样东拼西凑,总算筹够了相应的河工费。

    在其中,表现最积极,也最抢眼的就是高家作坊,它不但捐献了二十万贯,还借出了十万贯,一家就出了缺口的一半。

    钱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力。

    全县人口不足四万人,精壮劳力不足两万人,再减去那些掏河工费的,真正可用河工也就一万来人,要想一万人把如此庞大的工程在几个月内完成,根本就不现实。

    没有人就是有钱也没地方花,何况高峰的钱还不多。

    无奈间,他把心思用在了邻近的几个县,他准备挖一下墙角。

    粗略的算了一下,若是能从外县招两万人,虽然时间紧迫,却还是能够完成的,若是达不到两万,就有点危险,当然,招到三万人绝对能轻松实现目标。

    为了挖人,高峰先是派人去各地鼓动,把河工费讲明,让大家做到心知肚明。

    随后给张业写了封信,同时向各县府了个函,期望取得支持。向县府函不过是个程序,是为避免被参劾他,张业的那封信才是最重要的。

    张业已是徐州刺史,下辖六县,虽然与丰’县相邻的只有二个县,却一样可以支持他。

    张业的回信很快传来,而且言明了支持的态度。有了张业的态度,高峰的胆子大了起来,他甚至偷偷让人向那些外来户做工作,愿意来本县定居和买地的,可以与本县民众享受一样的政策待遇,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挖墙角了,若被其他知县知道,定然会气晕过去。

    高峰此举也是没法,他搞展,却缺少人手,特别是大沙河开之后,人手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只能如此无耻行事。

    无论怎么说,最后高峰还得到了外地河工二万多人,这为他的河工计划提供了保障。

    随后,高峰对河渠进行分段,实行承包责任制,倡导多劳多得,此举既调动了河工的积极性,还使县府减少了管理压力,就是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得到了大大缓解。县府省了事,只需要安排人监督和检查验收成果就行了。

    修河的同时,高峰还在几个关键部位修建了闸坝,既为蓄水灌溉,又为防洪减灾,还可促进渔业养殖,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在河上修筑桥梁也不可少,这为下一步全县大修公路打下了基础。

    在实施这些展大计的同时,高峰最重视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乡兵的组建与训练。

    宋朝军制,每厢十军,每军五营,每营五都,每都百人,

    按高峰的最初想法,至少要组建成十个乡兵营,也就是两个军、五千人的队伍,只是朝廷的文书让他却步了,他只能减半,最终组建了一个军五个营,二千五百人的队伍。

    乡兵是按区域进行组建,把全县分成五个大的区域,每个区域一个营,安排一个营指挥使。五营合计为一个军,安排一个军指挥使。

    因是乡兵,编制并不健全,就是指挥官的任命也不正规,所以军指挥使被高峰任命给了吴玠,也就是说,吴玠全面负责乡兵的训练和管理。

    保家军的班底被抽出了一半进入乡兵营,每个营两到三名,营指挥使和副使也是从这些人中产生。

    保家军进入乡兵营的目的除了带好乡兵之外,就是全面推行三大条例,用条例进行管理,用条例进行训练,至于一些作战战术,则由吴玠统一部署。

    杨邦乂作为县尉,当然不能闲着,他的任务是负责乡兵的监管和调动,没有他和高峰,谁也调动了不乡兵。

    朝廷答应了二百匹健马的供应,来源就是北方的一个养马场,高峰自然要把它拿住,同时,他还以其它名义,暗中多买了一百多匹,这样就有了三百多匹好马。

    高峰并不满足,又找贾鸣等人从外地和国外走私了二百多匹,这样,他的马匹数量达到了五百多匹。

    拿出部分交给张白仁去繁殖,其余的全部交给了吴玠,让他培养骑兵。这样,一个五百人的骑兵营就组成了。

    步兵战法让吴玠去琢磨,高峰却告诉了吴玠一套新式的骑兵战法,那就是迂回战法。

    此战法为蒙古人明,正是使用了此战法,蒙古骑兵才所向披靡,把疆土扩张到极限。

    迂回战法暗合老人家的战争法则,因此,高峰向吴玠解释战法时直接使用了那句指导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总之一点,就是始终与敌军保持一定的间距,通过马上弩箭射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398章 高家不衰() 
任了一县之长,高峰自然要把高家作坊的大坊主之位让出,于是高有才作了大坊主。

    为了弥补高有才的不足,高峰让胡妞任了总管事,这个总管事权利很大,相当于后世的总经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