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启-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希望在大明这个礼仪之国中,不要出现弃子不养,父母不赡的人伦悲剧。

    这条新法律自然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争议是可以的,而法律既然已经公布,那就先要按照法律来执行。而为了保证法律能够实施,在各地开始进行州县的机构改革。

    因为现在的知县知府已经不再负责审案,所以原来的衙役可以全部遣散。县衙内只有知县和县丞及各种吏员,负责管理民政。而主薄则加入税务部门,负责收取

    税赋。

    而法庭是独立于县衙门的,只有法官和招收的杂役。而每一县都新设了一名巡检。其实原来有些大一些的县里也是有巡检的,而现在则是都设立了巡检,组建了巡捕房。

    巡捕房与法庭不同,法庭只受到上级法庭的管辖,不受县衙门的管辖,而巡捕房则是受到多重管理,既有上级巡捕房管着它,而本县的法庭也能管着它,县衙门有事时也可以把他们拉来。

    巡捕房在本县境内招收巡捕,以原来县衙门的快手(捕快)为主,加入了一些退伍军人,负责全县的治安工作。

    巡捕房不再是象以前的衙役一样奉行“民不举,官不究”了。巡捕房中有专门的马捕(就是以前的马快),每天负责在管辖范围内巡逻,一经发现有违反法律的情况,就会报告给法庭,然后开始进行立案侦查,进行初步的审讯,以更提供证据给法庭来裁决。

    而巡捕房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清理乞丐。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更在洪武五年下诏于天下郡县设立孤老院,这就是著名的养济院。

    即便是设立了养济院,但有些懒汉们不符合进入养济院的条件,又不想干活,于是他们选择了乞讨,所以大明还是有乞丐的。但大多都是健康人,而且这些乞丐常常兼职做人贩子,小偷,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治安。

    朱由校给巡捕房专门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将所有的乞丐都抓起来进行甄别。大多数乞丐都是身体健康的,而且他们都是有组织的。那些确实身有残疾的人,其实也是由他们人为制造出来的,他们拐来一些小孩子,然后打断腿或者什么的,再把他们赶出来乞讨,用他们的惨样来激发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收到大量的施舍。

    巡捕房建立伊始,便开始在各地抓捕乞丐。只要发现有身体健康的乞丐,就立即抓入牢房中,然后集中在一起,送到各处的劳改营中。而那些身体确实有残疾的,则送到养济院里去。

    劳改营里的犯人,每天被强迫干活,只要完成了每天的任务,就可以吃到饱饭。如果没有完成,那就对不起,没饭吃。

    经过这样的一个打击行动,大明各地的乞丐一扫而空。这不但使得市容更加整洁,也使得治安情况大为好转,至少拐卖妇女儿童的情况急剧减少,小偷小摸的也少了许多。

第387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 
朱由校之所以向乞丐开战,除了要整顿治安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实在是差人用了。本来他一直以来都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因为人太多了。但他从经济调查局呈上来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是移民较为踊跃的北方,有些地方竟然已经出现了田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将会不值钱了,朝廷可以很容易将它收为国家所有。坏事是,移民和工业生产分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方面的人口出现了缺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不够。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在南直隶,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只是这些人既不愿意移民海外,更不愿意来到苦寒的北方。那么朱由校只好用些其它方法来为北方输送一些劳动力了。

    这一天,魏忠贤满面喜色地跑进来道:“圣上,良卿已经试验出了将马铃薯粉加入面粉的办法。可以用马铃薯粉代替面粉了。”

    朱由校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你确定是用马铃薯代替面粉吗?”

    魏忠贤愣了一下,说道:“圣上,可以在面粉中加入一成多的马铃薯粉,不是全部代替。”

    朱由校道:“用来包饺子?还是蒸胡饼?还是做面条?”

    魏忠贤道:“是用来做面条。”

    朱由校挥挥手,快速地出了屋子。来到研究院。

    魏良卿在农学科的试验室里迎接皇帝一行。朱由校道:“在朕面前试一遍。”

    魏良卿和他的同学先拿出一包面粉和一包马铃薯粉,然后称出十斤面粉,再加入一斤半马铃薯粉,混在一起加入老面开始揉面。

    不一会儿,面揉得差不多了,取来一个小型面条制作机,将面团放进入口,用手开始摇动转柄,慢慢地面条从出面口缓缓地流出。

    朱由校上前摸了摸湿面条道:“一半用来烘干,一半下到锅里看看。”

    魏良卿让同学去烘面条,自己将面条下在锅里,然后开始调面碗。朱由校笑道:“厂臣,倒是家学渊源呀。”

    魏忠贤面带得意之色道:“圣上,这孩子就一点不好,喜欢美食,还喜欢自己做来吃。”

    朱由校笑笑,不一会儿,魏良卿将面条下好,满满的五大碗。魏忠贤上前端起一碗,吃了两口道:“圣上,面条筯道有劲,有嚼头。”

    朱由校选了三个一起来的侍卫道:“你们试试。”

    三侍卫谢恩后也开始吃面,吃了几口后也一起赞扬面条不错。朱由校笑笑,自己也端起一碗面,挑着吃了两口道:“不错,良卿果然是良卿。”

    魏忠贤眉开眼笑:“还不谢过圣上夸奖。”

    魏良卿上前拱手道:“学生谢过圣上褒奖,在学生看来,既然可以用在面条中,应该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学生还来不及试验,家叔却迫不及待要报告给圣上。”

    朱由校笑道:“其实要消耗马铃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到军用炒面中,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朕想要让民间也能习惯马铃薯的味道,把马铃薯当成一种粮食而不是一种菜肴。北方的产出一直以来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导致必须用漕运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而现在天时也不大好,朕如果不能让每家有两年之粮,心里就没有底。如果马铃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面粉,以马铃薯的产量,朕心无忧也。”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进行了试验,用马铃薯小块和小米喂鸡,发现鸡吃马铃薯长得更快,产蛋更多,学生认为,马铃薯里含有的营养并不会弱于小米,而马铃薯产量远高于小米,所以学生以为,用马铃薯代替小米完全没有问题。”

    朱由校眼睛一亮道:“想不到良卿竟然还会先来试验里面的营养成分,不错不错,比你叔叔的科学素养强。你可以试着将面粉加入更多的马铃薯,也可以试着用其它的方式,朕觉得胡饼就是很不错的方式。如果面条和胡饼都可以用一部分马铃薯粉,则天下无饥也。好好干,农事方面也是能干出大事业的。做出了成绩,朕不吝厚赏。”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一定不会辜负圣望。学生准备从胡饼,西人的面包糕点这几个方面来试验,另外还想把军用炒面改良一下,使其口味更好,营养更充分。”

    朱由校大笑道:“后生可畏呀,厂臣,良卿可比你强多了。”

    魏忠贤笑得皱纹都堆积在脸上,夸魏良卿比夸他那要强得多,虽然皇帝其实比魏良卿年纪都要小,但倒是没人觉得后生可畏这话有什么不适合的。

    朱由校很是喜欢魏良卿这种人,他有敏捷的思维,扎实的功底。最主要的是有求是的实验精神,这从他先实验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就可以看出,而且他还不拘于门户之见,愿意尝试西方人的烹调方法,这在现在的大明人中是不多见的。

    他一时兴起,叫道:“刘若愚,你来给朕录一首诗作,朕要送给魏良卿。”他自己的毛笔字不大好,如果不客气地说就是惨不忍睹,所以让秉笔太监刘若愚来记录。

    刘若愚拿出纸笔,看着皇帝。朱由校吟道:“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刘若愚写好吹了一下,拿与皇帝看。朱由校看了一下道:“好字好字,再在后面写上与魏良卿小友共勉!”

    刘若愚依言写好,朱由校拿出自己的“啸启先生”的印章,沾了印泥后小心地盖上。然后看了看,不由得意不已。字是好字,印也是董其昌为他所刻,两者相得益彰,而诗更是好诗,虽然是从适之先生处盗得,却也是出自自己之口,真是好辞呀。

    刘若愚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好诗,但此诗中的意味倒是新鲜,也与魏良卿所做之事甚是相合。

第388章 无条件投降() 
几天后的周报上,专门刊登了皇帝陛下视查研究院农事科实验室的新闻。指出农事科的魏良卿等人所做的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将皇帝陛下的新诗推介出来。

    编者按中认为,皇帝陛下的自古成功在尝试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打油诗,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皇帝陛下是希望大家都能象魏良卿等人一样,少说点空话,多做些实事。为了天下生民的福祉,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比在那里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要强得多。

    这话又把东林人捎带上了,其中的讽刺意味很是明显。不过现在东林人经过西苑事件的打击后,已经老实了很多,特别是在北方,已经很少有说东林党好话的人了,当然,江南那边,东林人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

    马铃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面粉,使得朱由校最担心的粮食问题看起来不那么急迫了,朱由校就把目光投向了辽东。建奴之患,已经从心腹之疾变成了疥癣之患,但朱由校显然不愿意给他们以喘息之机。

    代善带着建州女真残部,一退就退到了赫图阿拉。卢象升命令近卫军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将沿路的城镇一起收复,所有俘虏的女真人都抓起来,无论男女老幼,都送到辽南去开荒。

    建奴为害辽东,虽然不能说是十室九空,但近一半的汉人被杀是不争的事实。而为奴的汉人也要进行甄别,死心塌地愿意当奴才的也一并运回辽南,和他们原来的主子一起成了垦荒大军。

    代善他们回到赫图阿拉三天后,卢象升已经带兵来到了赫图阿拉城西。他也不急着进攻,只是不停地催促后面的给养,在城西开始砍树造房,准备做长期围困的准备。反正离辽东的冬天还早得很,并不需要担心严寒的影响。

    而杨嗣昌的后勤部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半独立于近卫军的庞大集团。当然,近卫军的给养供应还是由它来负责的。虽然现在近卫军追敌是在陆路上,使得后勤部的水运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杨嗣昌还是很容易地调动到足够的车辆,将弹药粮食源源不断地向前运送,保证了近卫军的战斗和生活所需。

    而代善进入赫图阿拉后,清点了八旗甲兵数量,才发现只剩下原来的四成。部分甲兵逃跑时只想快些逃,竟然连兵器盔甲都丢弃了,士气极其低下。好在建州一直在向这里运粮,所以城内粮食供应倒还好,能够支撑三个月。这也是回来的人数少的好处,如果全部回来的话,就只能撑一个多月了。

    代善几人在汗宫大衙门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别人的脸上看到了绝望。代善有气无力地道:“如今八旗甲兵能战者不过四成,汉奴全无,明军在外虎视眈眈,大家觉得大金要如何才行呀。”

    阿敏作为仅次于代善的二贝勒,接口道:“为今之计,只有向东征讨鱼皮女真,休养生息,再图与大明一战。”

    岳托心里暗想,连大明都说出来了,你还有勇气与大明交战才怪。他摇摇头道:“父汗,还是降了吧。我们已经退回到老城,明军根本不是我们退出边墙就行了,他们是要全歼我们,我们现在的士气,没有可能战胜明军。为建州计,投降是最好的办法,大明不可能想要杀光建州,到时这片土地不是一样有别人部族前来占领,明人又不可能自己到这里占领耕种。”

    代善道:“老汗在的时候,我们也请降过多次,现在请降明军会答应吗?”

    岳托道:“以前老汗提的要求太高,所以明人不愿意答应,我们可以降低要求呀。”

    阿敏撇了他一眼道:“老汗提的要求已经太低了,你还如何降低要求?难道让我们都砍了自己的头送给明军?”

    岳托道:“这倒不至于,其实真的要投降吧,有一种投降方法明军倒是一定会答应的。”

    阿敏道:“如何投降?”

    岳托笑道:“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能力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明军又不是蠢猪,能答应我们的条件才怪呢。我们索性不提条件,任明军处置,他们反而不会做得很出格。”

    阿敏怒道:“将自己的性命交于明人之手,我不同意。如果岳托贝勒坚持要降,请放我镶蓝旗自走。”

    岳托看向代善。代善缓缓道:“二贝勒所说有理,将自己的性命交于敌手,实为不智。要不你去和卢象升谈一谈,要他来提条件,我们再在这基础上和他们谈。”

    岳托叹了一口气,答应了下来。他一个人出了城,向明军营寨而去。到门口对守门的卫兵道:“请敬告卢学士,故人岳托来访。”

    卢象升早已经得到了岳托一人前来的消息,接到卫兵禀报后道:“让他进来。”

    门口的侍卫一个个传声而道:“近卫军第一师师长命岳托贝勒进见。”

    岳托听到由远及近的洪亮声音,又叹了一口气,低着头向前走了进去。

    进了帅帐,岳托拱了拱手道:“卢学士,今日岳托前来请降,学士您想提什么条件都行,只要让我建州留存,您要杀要砍岳托都随便学士了。”

    卢象升让人拿过凳子道:“岳托贝勒先坐吧。关于如何投降,我们皇上倒是曾经说过一个词,叫做无条件投降,岳托贝勒一听就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岳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