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办?

193章整编、新政() 
    话说士徽为世家之事愁眉不展,先前以为广开书院就能对付世家,如今想来这药是好药,一如中药治病,不过却来的缓,不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能根除世家之垄断。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士徽等不及,也没法去等!

    人、口、土、地,士徽念念叨叨,正念叨间亲卫来报荀衍求见。

    “休若,何事?”

    “将军,我听说你在并州上郡、西河郡等地废除口赋,可是真的?”荀衍早先就曾听说此事,只是没有来得及询问士徽。

    “嗯,是的,有这回事。”

    “这万万不可,如此以来那幽州等地怎么办?况且口赋也是很大的一笔收入”荀衍有些急了。

    “嗯,幽州?对了还有冀州,暂时不会废除口赋,不过这14岁以下的口赋今年就开始可减免。明天就下个告示。”士徽郑重其事道。

    “不可,不可啊”荀衍几乎喊了起来,本来想让士徽把并州废除口赋的事情给废除了,可是刚一开口,不但不成,反而让士徽把幽州冀州十四岁以下口赋也给废了。

    荀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口赋之事是有汉以来的赋税大头,怎么能够说免就免呢?不当家不知道材米贵,如今幽州的钱可是大把大把的花,若没有之前数年的底蕴,真的连官员的薪俸都发不了。

    晚霞笼罩了天空,照在荀衍的脸上,显得格外的红。

    争执了半天还是没有让士徽改变主意。

    索性气鼓鼓的不说话。

    士徽小心的陪笑,好商好量的把荀衍礼送出门。当然若仅仅只是上下的关系,倒不需要如此做,毕竟荀衍还是自己的大舅哥,真惹急了,撂挑子不干,自己还真的没有办法。

    不过对于世家的事,士徽还是头痛,头痛这个滚刀肉,一不小心还真的要了自己的老命,如今看来还真的要温水煮青蛙了。

    嗯,对了,这大汉以来世家有免赋税之权,众多自由民托庇于世家。特别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借助世家力量得了政权,相约与世家共享天下,如此以来世家一手握地,一手控人,更是尾大不掉。地方官吏多是世家出身,相互勾连,如此才导致,东汉祸事连连。若真的想从世家之中释放人口出来,还真的从土地着手了。

    “治平者先仁义,治乱宜重典!”士徽沉吟。

    数日之后,幽州麾下众文武回归蓟县。

    士徽立即召集众人商议。

    至于招贤令之事,士徽回到蓟县的时候就让人去做了,此事不需要再行讨论。

    接下来就是军队整编,士徽知道给自己整合军队的时间不多,此时不宜大动干戈,所以还是采用了大汉的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都伯),百人为一队设百人将,五百人为一曲设军候,千人为一部设司马,五千人为一部设都尉。数部为一军团,军团设正副军团长,军师参谋。除此之外另设医护营、辎重营、舟桥营,部曲以上皆单独配备。

    第一军团五万人,军团长士徽,副军团长张飞、黄叙、典韦,军师田丰,驻守幽州蓟县。

    第二军团五万人,黄忠为军团长,张辽、太史慈为副军团长,程昱为军师,鲜于辅、管亥、李全、李乐等为都尉驻守并州。

    第三军团三万人,关羽为军团长,高顺为副军团长,军师戏志才,周仓、廖化为都尉,驻守冀州渤海郡、平原国。

    第四军团三万人,赵云为军团长,徐晃为副军团长,荀攸为军师,刘辟、高奂、赵浮、程涣为都尉,驻守魏郡、赵国、钜廘。

    第五军团四万人,张郃为军团长,波才、韩忠为副军团长,荀彧为军师驻守上谷、代郡。

    第六军团三万人,黄盖为军团长,孙夏为副将,田畴为军师,田町、龚都等为都尉,驻守右北平、渔阳、辽西等地。

    第七军团三万人,张燕为军团长,杜长为副军团长,郭嘉为军师,驻守安平、常山、中山。

    水军第一军团一万五千人,周泰为军团长,蒋钦为副军团长,驻守黄河一线。

    幽并冀三州合计兵力二十七万余人,另有郡兵、县兵等数万。

    幽州可谓是士徽根基所在,地方官员太守一职皆为文官,不再掌管军权。这当然是除了辽东、玄菟、乐浪三郡,因为这三郡如今似乎脱离了士徽的掌控。辽东、玄菟二郡如今被公孙度所掌控,乐浪郡太守张岐也未曾前来蓟县听从士徽命令。冀州乃士徽新得之地,各郡国太守基本上维持原任,至于魏郡、钜廘、渤海三郡只得另选贤能赴任。

    安平人牵昭被任命为魏郡太守,韩浩从并州调任钜廘太守,士廞亦被士徽任命为渤海太守,至于平原国那一部分,被士徽归于渤海郡管辖。

    田预、刘政二人亦被士徽调入冀州任职。

    荀衍很无语,被士徽任命为三州总管,忙得屁股都没有沾地的时间,不得不提拔一些年轻俊才,比如那个叫什么谭畅的家伙。

    当然曾经的将作大匠吴循总管了工坊之事,蒲元、马均、左伯等人各司其职,专心搞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去了。

    荀爽、卢植二人自然不会鸟士徽了,这二人只愿意呆在学院里,没事喝两口小酒,活的那是一个滋润,对了如今又增加了一个蔡老头。

    学院的事情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是在冀州、并州大力开办,不过士徽开始在幽州试点增加了数个学科,如生物学、物理学、商贾学、工程学,至于那个化学现在还不到时机。

    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桓帝、灵帝曾经增加亩税十钱以外,大多是“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赋税,实在是太低了。

    有汉以来,最主要的赋税是口赋和算赋。

    口赋:七岁至十四岁孩童,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二十钱。

    算赋:十五岁至五十六岁以下成年人,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一百二十钱,谓之“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钱。

    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

    口赋和算赋是人头税,什么叫人头税?一句话,只要你这个人活着,就得交税!小时候交的是口赋,长大了就得交算赋!

    田赋轻而人头税重,造成了世家豪强大量的兼并土地,更多的自由民为躲避人头税托庇于世家豪强。世家豪强大量隐匿人口成了常态。这就加剧了大汉的财政危机,进而增加更多苛捐杂税。如此恶性循环,天下不乱才怪。

    国穷民穷,富了的不过是那些世家豪强。

    这个事情让士徽头痛了不是一天两天,自冀州回到蓟县以来都是如此,士徽很想改变税法,那就必然会遭到世家的抵制。

    士徽没有太多的改变税法,除了并州上郡、西河郡之外,再就是减免了十四岁以下的口赋。

    这天下若要长治久安,必须要割除世家这个毒瘤,不,应该是旧世家!

    士徽与众人商讨了数天拿出了一系列法令:

    1、用人

    一是,察举之人必须经过考核方能上任。二是,非察举之人若通过招贤馆考核亦可授予官职。总之,不通过考核,别想当官。至于科举么,士徽想了想,那是扯犊子,根本不现实。

    2、度田编户及赋税

    幽并冀三州重新整理户籍,度量土地。田地赋税十五税一,口赋取消。田地不得买卖,可抵押给官府。

    军户,一人参军,免除二人赋税徭役。

    3、军械法

    军械法规定,世家不得拥有兵器、部众,每家家仆不得超过一百人。限

    期遣散,由官府统一安置,否则按谋反罪抄家灭族。

    4、就学

    编户在册之人之子女皆可免费入学。非编户之民,收费入学。

    士徽没有办法做到一步到位,也只能徐徐图之。

194章不甘寂寞的袁术() 
    幽并冀三州整军训练,冀州各地度田编户一片忙碌。太史慈不甘寂寞率兵西征,匈奴左贤王呼厨泉不敌,退出五原郡。李全奉命率本部五千兵马驻守五原郡,管亥驻军雁门郡,太史慈率大军居中驻守云中郡以为策应。

    黑山已定,黄忠从太原晋阳出兵驻守肤施城,张辽得将令攻占奢延、高奴、定阳等县尽复上郡。并州各郡除朔方郡之外皆入幽州军囊中。

    却说张辽攻占高奴途中,遇一小溪,黑漆漆的,罔罔而出,乡人采之,以为照明之用,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张辽奇之,报于幽州。

    幽州蓟县,在蒯氏、荀爽、蔡邕等人张罗下,士徽只有认命的份,于是乎士徽的后宫多了两女:蔡琰与候香。

    年方二十五岁的幽州牧士徽食髓知味,恋恋不舍温柔乡。

    突闻张辽所报奇事,便知这必是石油无疑,心中大喜,交代一番幽州诸事,便率数十亲卫赶往并州。

    刚出了蓟县,士徽突然发觉自己高兴的太早了。

    这个时代没有炼油厂,没有内燃机,就连蒸汽机都没有

    要石油有个卵用?

    士徽情绪有些低落,不过想到石油会燃烧,比所谓的火油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是杀人放火的必备良材,更是听说石油燃烧后,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稍稍有了些兴致。

    既然从蓟县出来了,就这么一声不响的回去,似乎有些丢面子,就当是一次微服私访吧,士徽心中安慰自己。

    当下命人传书张辽征集工匠,开采石油,并筹建数十口大锅,命沮授、郭蕴、赵铎等人采买陶罐运往上郡,又书信一封给马均让其派人前往并州协助张辽。

    众人不知何意,但也只得照令执行。

    十数日后,士徽抵达并州高奴,开始了土法炼油的伟大征程。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十月,长安来诏,召朱儁入朝。

    时,徐州刺史陶谦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推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朱儁忠于汉室左思右想之后方才言道:“以天子命召臣,臣皆应不召而去,况天子之诏乎?李傕、郭汜、樊稠等皆无谋之人,且互不相服,日久必有祸患。是时,吾有机可乘也。”

    于是辞别陶谦等人,入长安为太仆。陶谦等人只得作罢。

    初,吕布吕奉先从长安逃出,兵出武关投奔南阳袁术。

    吕布得袁术收留,屯军鲁阳。吕布这厮有勇无谋,军中尽是并州之人,勇武自不用说,奈何均是虎狼之辈,习惯了劫掠为生,方寻得一安身之地,故态萌生。吕布等人每日骑马纵横乡中,搞的民怨四起。

    袁术怒其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恣、恣兵抄掠,派人责之。

    吕布对曰:“吾绞杀董卓为汝报仇雪恨,汝却不思报恩,今吾只不过劫掠些区区黎庶,却来问责。吾有功于社稷,何处不可去也!”

    袁术闻言,心中愤恨,亦担心吕布对自己不利,便派纪灵率大军围困鲁阳。

    吕布知袁术欲不利于自己,不待袁术大军合围,率军扬长而去,投奔河内张扬。

    张扬与吕布有旧,为其接风洗尘,使其驻军于新郑。

    酒过三巡,吕布微有醉意:“稚叔(张扬字,一曰雅叔),昔日你我纵横于并州,不意,汝成了河内太守。想某当初诛杀董卓,封温候,奋武将军,与王允同掌朝政,何等风光。无奈十万西凉大军攻破长安,不得已某投奔袁术,那袁术不念某为其斩杀董卓报仇雪恨之恩,反而为了几个黎庶问责与我,如今投奔稚叔,兵马不过千余,实在憋屈得很哪!”

    “奉先兄,那袁氏乃四世三公之人,如何看的起我等行伍出身之人。奉先勇猛当为大将之才,今天下大乱,必有用武之地。吾看似风光,实则战战兢兢,这冀州先有袁绍,后有士徽,就连那阉宦之后的曹操也能轻而易举的灭我于股掌之间。”张扬亦是长叹。

    “哼,那幽州士徽又有何了不起的,稚叔给我一支兵马,吾定要那士徽、曹操好看!”吕布听了之后有些怒意。

    “奉先息怒,那士徽、曹操麾下大将如云,谋士多如雨。只要我不与士徽、曹操作对,他们必然不会为难与我。暂且如此吧,不知奉先有何打算?”

    “哼,连稚叔也要小看与我?”

    “岂敢!岂敢!”

    十二月,扬州刺史陈温病逝,曹操表袁遗为扬州刺史。

    袁遗字伯业,袁术堂兄。袁术欲占扬州,哪里容的下袁遗,一面表陈禹为扬州刺史,一面派遣大军击败袁遗。袁遗逃至小沛,为乱兵所杀。

    袁术怨恨推举袁遗的曹操,见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实力大增恐其与荆州刘表夹攻自己,便先下手为强,意图把曹操扼杀在摇篮中。

    袁术遣先锋刘详率军一万屯军匡亭,自引五万大军于封丘,另有两万辎重屯于西南。

    时,曹操共有兵马三万人,无法与袁术正面抗衡。曹操用陈宫之计,派兵攻打匡亭,另遣夏侯惇、夏侯渊两路轻骑埋伏于匡亭西北。

    袁术见匡亭被围,慌忙来救。

    袁术大军中了曹操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袁术不得已,只得退守封丘。

    曹操紧追不舍,直追到封丘城下。

    眼看着曹操大军就要围拢了封丘城,袁术的援军还没有看到影子,袁术心中大急,慌忙弃守封丘。

    却说那荆州刘表得知袁术引大军离了南阳,便派兵攻打南阳宛城、舞阴、鲁阳等地,断了袁术粮道。

    袁术见回南阳无望,便直奔宁陵,收拢兵马只有三万余人。十万大军从南阳出兵兖州,如今不过十余日却是十去其七,袁术欲哭无泪。

    曹操击败袁术,自引一万余兵马紧追袁术,夏侯惇等人在后收拢降兵,又得兵马三万余,一并赶往宁陵。

    袁术闻知,仰天大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