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公,我部千余人轻伤,一百余人重伤,无人死亡。”郭嘉把黄忠、典韦、摩沙柯率领的人马伤亡情况统计了一下,回道。

    “我军俘获的完好战马一万匹,轻伤的两万余匹,死亡的三千余匹。粮草三万石,耕牛五千余头,羊三万余只。解救汉人一万五千余人。”戏志才说道。

    “留下千匹死马犒劳一下大家!其余的明日运回沮阳!”

    “诺!”

    竖日,士徽率部回转沮阳。

    关羽部传来消息,在鸡鸣山附近抓获百余名鲜卑人。

    张郃部传来消息说,下落北部黄羊山附近有百余鲜卑人劫掠地方,亦被抓获。

    士徽亦回复说估计是那些逃散的鲜卑兵,令地方上留意,若发现就地斩杀。

    郡守府内,众将到齐,士徽打开地图说道。

    “我军这次能够歼灭鲜卑来犯之敌,全靠众将士的浴血奋战,也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智慧,利用有利地形。若要放鲜卑铁骑到达下落一带平原之地,我们的损失会大大增加。卧虎山,娘娘山,草顶山,鸡鸣山皆是上谷郡的战略要地。”士徽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地方说道。

    “目前来自西边的威胁已经大大减少,不过北方的乌桓人,这次可是蹊跷的很,我们不得不防。若我们在草顶山修建城堡的话,恐怕乌桓人不满,那我们只能退一步到鸡鸣山了。”

    士徽当即下达命令,命张郃率五千军驻扎在卧虎山上,修筑防御工事,阻断敌军顺河而下。

    关羽率五千军驻扎鸡鸣山,以为沮阳北部屏障。

    张飞从潘县撤离到下落驻扎。

    太史慈率五千军驻守居庸。

    黄忠依然驻守沮阳。

    赵云率骑兵驻守沮阳,随机增援。

    赵风调到逐鹿驻守。

    戏志才为军师驻守下落,负责下落、潘县、涿鹿、雊瞀一带防务及兵马调动。

    荀攸负责居庸、沮阳、鸡鸣山一带防务。

    至于郭嘉吗,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伙,还是需要锻炼的,自然是跟着荀攸戏志才学习了。

    士徽自然不会忘了朝廷,便派士忠带着和连的头颅,一千头牛,万只肥羊送往京城请功。

    却说那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率领五千人马走到半路就听说上谷太守士徽已经斩杀和连,鲜卑大军也灰飞烟灭,心惊不已。心道,还好我没有得罪这家伙。

    况且,轲比能退走,也让邹静轻取了马城,算得上一份功劳。

    乌桓大人也是心中惊骇,再也不敢过分轻视士徽,心中也是大骂和连,真是蠢货,本以为趁着鲜卑攻入上谷郡捞上一笔,却想不多这么快就完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三章颍川偶遇马元义() 
话说田丰自从知道士徽懂得如何用白叠子织布,便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便上前请教士徽。

    后世的士徽自然知道如何做。

    棉花织布的工序:脱籽,蓬松,搓成棉花条,纺纱(手摇纺车),染线,掏线,织布(木质脚踏纺织机)。

    和织麻布不同的是一个是剥麻皮,一个是脱籽,蓬松,搓棉花条,可以说一点就通。只是不知道这手摇纺车是不是也一样。

    士徽也只能照着后世的记忆画出了样子。

    晕,居然和这个时候纺车毫无二致。

    看来古代的劳动人民,也不比士徽差多少。

    有了士徽的提示,田丰自然安排人去做了。

    如今已是十一月了,寒冬就要来了,士徽这才想起忘记了一个天大的事情:煤炭。这五个月下来,士徽看来是忙晕了,只记得练兵打仗。这大冬天的马上就要结冰,开采煤炭不知道还来不来的及。

    “你们知道上谷哪里开采煤炭么?”士徽招来本地官员问道。

    “煤炭?煤炭是什么东西啊?”众人不解。

    “就是,就是石炭、石墨!”士徽绞尽脑汁,总算想起了煤炭在古代的名称。

    想想也是,煤炭还真的和石头差不多坚硬,只不过却可以像碳一样燃烧,又是黑色,这也难怪

    “这个有,八宝山就有,还有棺材山”众人道出了好几处地点。

    随即士徽召集荀攸,田丰,安排人手开采煤炭,当然铁矿也的开采。整个冬天可以说屯田的农民都没什么事干,去开采开采煤矿还能补贴些家用,自然人手充足。

    士徽自然交代了,开采煤炭的注意事项。还有就是用煤取暖的注意事项。

    这一通安排下来也就到了十一月中旬。

    先前说到士徽定亲,并约定三个月后成亲。

    士徽自从回到上谷郡之后,鲜卑来袭,到灭杀鲜卑铁骑,已经两个月过去。

    士徽也该准备迎亲的事情了。

    等筹备齐全也是数日之后了,士徽便带着士廞、士袛、典韦等前往颍川。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黄叙、摩沙柯二人。赵颖自然也是要去的,毕竟目前她可是士徽的专用丫鬟,说不得还是将来的某夫人,任红昌更不愿意孤孤零零的留在沮阳。

    小丫头赵雨听说士徽大哥哥成亲,也闹着非要去不可。

    有时候士徽都受不了古代的交通,在后世从上谷到颍川也不过是十多个小时的事情,坐飞机的话更不用说了。可是现在骑马算是最快的,也要十余天功夫,再加上女眷,那就更慢了。

    总算,总算十二月初到达颍川。

    士徽的婚礼也在紧锣密鼓中开始了。颍川士家府邸之中,众人喜气洋洋,府上也早已挂上了红色的灯笼。

    士徽的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望荀府而来。

    这一日士徽来到荀氏府上迎亲,荀府也是也是一片锣鼓喧天,喜气连连。

    士徽被婚礼的各个礼节折腾的筋疲力尽,直到黄昏时分方得回到新房。

    挑开盖头,士徽只觉得眼前一亮:只看她凤冠霞帔,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端的一个大美人真可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二人再次相见,满腔的思念却也化作那一抹春情,一时满室春色。有道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晕,用错词了

    竖日,新人按照礼节拜见士燮、蒯氏。

    士燮、蒯氏看着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娶亲,满心欢喜。自然少不了一番叮嘱。

    蒯氏何等精明,自从知晓士徽与典韦、太史慈、赵云等人结拜,众人文韬武略又是不凡。又见小丫头赵雨那么可爱,干脆认了干女儿。

    小丫头赵雨自从听了士徽讲的西游记,仿佛上了瘾,每天都缠着士徽讲上一段,不然士徽就别想安定下来。

    蒯氏等人也有幸听了,不过听了之后,蒯氏也是心里打鼓:这新奇之事从来没听说过,真不知道士徽是从哪儿学来的。

    不过她早已对儿子的事,见怪不怪了。

    这一日,士徽带着小丫头赵雨、侍女赵颖等人逛街,黄叙、典韦二人自是跟随保护。

    众人逛完了街,便来到颖阴著名的酒楼醉仙楼吃饭歇息。

    士徽望着街上,感觉和平常有所不同。街上比平时多了许多头裹黄巾的青壮,士徽一惊暗道原来如此:当年黄巾起义之前张角派黄巾大方首领马元义,召集荆、扬地区道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往来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

    “天下要乱了!”士徽感慨道。

    “这不是好好的么?天下怎么会乱?”黄叙满头雾水,不晓得士徽说什么忙问道。

    众人也是满脸疑惑,小丫头赵雨可不管士徽等人说什么,只顾自己吃菜,小嘴塞的满满的。

    “太平道要起事了”士徽指了指街道上越来越多的头裹黄巾的青壮。

    “徽哥,太平道不是以符咒救人,更是接济穷人么?”黄叙想起去颍川的一路上遇到的情形,一时也不相信。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五个月后自见分晓。”士徽笑而不语,不敢说的太多。

    “小友如何这么肯定?在下马元义,打扰了。”

    这时邻桌吃饭的四人中一个浓眉大眼、相貌堂堂,长的颇为壮实的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转过身来。

    听得士徽语言,马元义心中也是惊骇,这可是机密之事太平道也就几人知道,此人便一语道破,因此才出言一问。

    “马元义?哦,是了,原来是元义兄,久仰大名。小弟士徽士效天。”士徽也是一愣,原来真是马元义来了,怪不得颍川黄巾如此之多。

    不过士徽也不担心,知晓他们只是路过颍川而已,过两天就往冀州去了。

    “原来是士府君,久仰大名。不知士府君以为这天下如何?”马元义得知面前的就是上谷郡太守也是吃惊,不知这士徽意下如何。

    “如今世道沦丧,天灾**不断,万千黎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士徽可不敢在公开场合言帝王之失,大汉不可救的话。

    “那府君当若何?”马元义追问。

    “天下太平,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织者有其衣。”士徽随口答道。

    “府君高义,吾等也是如此,不若府君加入吾太平道,吾向大贤良师举荐府君为一方渠帅,为此共同”马元义闻听士徽言语,也是心动不已,极力想拉拢士徽加入太平道。

    黄叙、典韦等人听到士徽如此说,也是心生向往那样的世界,对士徽更是钦佩不已。

    “多谢元义兄,小弟年轻,只是信口直说,当不得如此大任,还请见谅。”士徽晓得黄巾起义的结局,自然婉拒。

    马元义见士徽态度坚决,也只得作罢。

    士徽也对马元义敬重不已,毕竟当年马元义虽然被车裂,但也没有出卖黄巾,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

    临别,士徽有心想提醒马元义小心唐周,不过还是没说。

    士徽生怕自己这只小蝴蝶再扇一下,自己无法预测,导致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的梦想断送了

    “徽哥,那人也是一条好汉,太平道也是为穷苦百姓着想,你怎么拒绝了呢?”黄叙见马元义一行走远,嘀咕道。

    “太平道虽为百姓着想,不过他们人员参差不齐,一群乌合之众难以成事,我何必去参合?你如果想去送死,我不拦着。”士徽瞪着黄叙。

    “我,我还是跟着徽哥”黄叙脖子直往后缩。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四章挥起锄头狠挖墙脚() 
话说士徽在颍川遇到黄巾神上使马元义,心中却是无比的焦急,眼见得已经十二月中旬,春节将近,也不宜向父母辞行。

    士徽也只能借此机会接触一下颍川名士。

    其实,荀家就有数个大名鼎鼎的人才,荀彧,荀谌、荀悦、荀衍。

    貌似荀悦还是荀彧的堂兄。

    如今三十四,赋闲在家。

    士徽大婚那天肯定来了不少大才,只是那时士徽哪有时间与这些人交流?

    更不用说招揽了。

    荀家的四位大才其中三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有荀谌为袁绍谋主,说降韩馥让冀州与袁绍后就消失了。

    成为三国上的神秘人物。

    士徽最为欣赏还是荀悦的思想: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这或许与其父去世过早,家贫有一定的关系。

    这几人中唯独荀彧让自己头痛,才干是有的,就是有点脑袋不开窍。

    不过这些都挡不住士徽举起锄头挖曹老板的墙脚的决心。

    虽然士徽现在貌似已经挖了不少,但是谁又会嫌人才多呢?

    士徽坚信只要锄头好,不怕墙脚挖不倒。

    这不,士徽又携荀晴回娘家找荀家三若(文若、休若、友若)及仲豫(荀悦字)喝茶聊天了。

    荀晴也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这,自然是向着自己的夫君士徽了。

    “不是小弟说四位兄长的,如今这天下黎民百姓正在受苦,你们却坐在家里,什么也不管也不问。我想问的是,你们的圣贤书读哪里了?”士徽毫不客气。

    “只是宦官专权,我等实在无能为力。”作为老大哥的荀悦,只是摇头。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堂妹夫,如今为一方郡守,最近更是在上谷郡消灭了和连的主力部队并斩杀和连,正是心高气傲之时。

    “此言差矣!君不闻朝闻道夕可死矣?要不要小弟说道说道?”士徽嘴角不由的露出邪邪的微笑。

    一旁的黄叙看的清楚,心道,徽哥又开始忽悠死人不偿命了。

    “愿闻其详!”果然众人被士徽吊起了胃口,齐声问道。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士徽停下,笑而不语。

    “何意?我说效天啊,你就不能一次性说清楚么?”荀家三若追问,荀悦却是紧皱眉头。

    “呵呵,那小弟就献丑了,这水就好比万千黎民,这舟就好比是帝王。”士徽点到为止,这些人都是聪明绝顶之人,一点就破。

    这汉室刘家,不正是借着推翻暴秦才上台的么?如今这刘家天下可以说已经风雨飘摇,不正是丧失了民心所致?

    “是了,是了,徽弟真是一语道破,为兄佩服!”荀悦站了起来,向士徽施了一礼。

    “当不得,羞煞小弟了!”士徽连忙还礼。

    荀氏三若相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

    荀晴、黄叙、典韦三人双眼亮晶晶的瞪着,不晓得这几人在说什么,一个个在打哑谜似得。

    “徽弟,直接说吧,若为兄能做得到的,但凭差遣。”荀悦也不想转弯抹角,这里都是自己人。

    “其实以兄之才就是为一州之牧也足以胜任,小弟以一县之地相托如何?”士徽知道荀悦才能,只是自己庙小啊。

    “何地?”

    “沮阳!”

    “好!”荀悦知道士徽目前只有一郡之地,县也不过八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