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抬头望着城门上方的县城名,兴州城几个字已经被凿掉了,改成了灵武县,恢复了唐朝的名字。
隋唐时期,这里叫灵州或者灵武郡,属于朔方节度使管辖,那时南面的西平府还不存在,西夏将灵州改名为兴庆府后,又在南面修建了西平府,起名灵州。
秦桧估计,西夏以后可能会改名为朔方路,但也有可能改名为灵夏路,在北宋初年,这里就是灵州和夏州所在地。
这时,守城门的几名宋军士兵拦住了秦桧一行,厉声质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这里不准携带兵器,统统下马!”
秦桧的随从破口大骂:“瞎了你们的狗眼,这是朝廷秦尚书!”
他的辱骂激怒了城门前的士兵,城上城下百名士兵一起举弩对准了秦桧一行,秦桧和他的随从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一动不敢动。
这时,一名部将快步走出城,喝问道:“怎么回事?”
一名士兵禀报道:“一群人来历不明,携带兵器,还出言不逊,辱骂守城弟兄。”
这名部将认出了秦桧的官服,估计是朝廷来的大员,他摆摆手,“大家把军弩放下!”
众士兵纷纷将军弩放下,秦桧的随从顿时象冬眠里活过来的毒蛇一样,又开始嚣张起来,“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我们是从朝廷来的,竟然如此无礼!”
秦桧心中着实恼火,回头呵斥道:“你们都给我闭嘴!”
随从都不敢再骂,秦桧也不说话,冷冷地望着部将。
这时,部将走上前抱拳道:“几位既然是从朝廷来,可有朝廷的文牒?”
秦桧冷哼了一声,“我们当然有文牒,但轮不到你看!”
部将脸色一变,回头喝道:“速去禀报大将军,抓住了金国奸细!”
一名士兵飞奔而去,百余名宋军士兵将秦桧等一群人团团包围,部将喝道:“下马,兵器放在地上,否则我们放箭!”
秦桧恼羞难当,但他也不能吃眼前亏,只得下令道:“下马,兵器放在地上!”
十几名随从只得纷纷下马,将刀和短矛扔在地上,士兵们上前,收走了兵器,又将马匹也牵走了。
这时,王贵带着大群骑兵疾奔而来,王贵大喊:“金国奸细在哪里?”
秦桧却认识王贵,他连忙喊道:“王将军,我是秦尚书,是从临安过来?”
王贵也认出了秦桧,不由一怔,问部将道:“怎么说他们是金国奸细?”
部将抱拳道:“他们不服从命令,不守规矩,说是朝廷官员,却没有我们的军队护送,十分可疑!”
王贵点点头,走上前道:“秦尚书,或许是一个误会,你们可以进城了。”
秦桧却不干了,怒道:“这样辱我们,一个误会就能行了吗?让李延庆来见我!”
王贵脸色一变,冷冷道:“秦尚书,假如你们不幸死在这里,也是西夏残兵所为,你相信吗?”
秦桧后退两步,“你在威胁我?”
王贵冷笑一声,“你不守规矩,自以为是朝廷大员就可以任性妄为,告诉你,你们十几人能走到这里,已经是你们祖坟冒青烟了,如果不信,你们再这样回去,你看能不能活着回去?”
说完,王贵翻身上马喝令道:“兵器没收,马匹还给他们,随便他们进不进城!”
说完,王贵调转马头便带着手下走了,秦桧一行僵在城门处,进去也不是,离开也不是,十分尴尬,这时,一名随从小声问道:“我们要不要进去?”
秦桧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慢慢咬紧牙关道:“回临安再收拾他们,先进城!”
临时军衙内,李延庆正在听取王贵的汇报,他着实有点奇怪,秦桧来了,秦桧不是在西北地区巡视民生吗?怎么会跑西夏来了,难道是
李延庆忽然反应过来,这一定是太上皇赵佶的安排,想阻止自己灭国西夏,从临安过来来不及了,便让秦桧直接从西北过来,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
想到这,李延庆板下脸呵斥王贵道:“你也是堂堂的四品大将军了,怎么象个小兵一样干那些没身份的事情,他好歹是朝廷礼部尚书,你得罪他有什么好处?“
“可他气势凌人,辱人太甚。”王贵不服气地低声道。
李延庆冷冷看了他一眼,“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堆起笑脸接待,伺候得他舒舒服服,然后回去半路上再派人干掉他,那样他死了还感激你。”
王贵一拍额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算了,既然你的威胁话已经说出口,他必然会有提防了,这次就当吸取一个教训,以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对付这种人了。“
“卑职明白了!”王贵心中一阵懊悔,早知道他就不会那么鲁莽了。
不多时,秦桧和随从终于抵达了李延庆的临时军衙,李延庆得到禀报,亲自出大门迎接。
“稀客啊!秦尚书怎么会来灵州城,怎么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居然你们来到门口我才知道!”
李延庆一句话便堵死秦桧的告状,你们自己不提前通知,谁知道你们会来?
这时,秦桧的一名随从忍不住道:“李都统,我们在城门处被你的军队侮辱!”
李延庆淡淡道:“那你应该感到很庆幸,我曾下过命令,冒充朝廷官员者一概当场处死,你们居然能平安进城,一方面是你们运气好,另一方面也是我的军队失职,我会惩处他们!”
所有人都呆住了,秦桧回头狠狠瞪了这个擅自开口的随从一眼,随从吓得面如土色,他知道自己乱说话触怒李延庆了。
秦桧连忙道:“其实是误会,后来王贵将军赶到,我们澄清了误会,就正常进城了。”
李延庆点点头,“一路辛苦了,先进来坐吧!“
亲兵们招呼随从去休息,李延庆带秦桧来到大堂坐下,让亲兵上了茶,他沉着脸道:“秦尚书,我确实要狠狠批评你,你是大宋尚书,千金贵体,进入战乱地区居然没有通知军队护卫,要是你遭遇西夏参军发生不幸,我怎么向朝廷交代?”
秦桧满头是汗,李延庆好像是关心地批评他,但秦桧明白,李延庆实际上是在指责他不请自。
秦桧心中羞恶之极,半晌才道:“我半路巡视完熙河路后就要回巴蜀,但突然接到太上皇旨意,让我来了解一下西夏的情况,时间仓促,所以来不及提前通知经略使,请经略使多少谅解?”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误会了,我还以为秦尚书是来秘密调查我呢!差点做了傻事。”
秦桧满头暴汗,这才是真正的死亡威胁,王贵那种威胁算什么?
“不敢!不敢!就是来了解一下原西夏地区的民生,只是大致看看,过两天就离去。“
李延点点头,“过两天我派军队护送尚书回延安府!”
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
李延庆的强硬表态使秦桧在西夏难以立足,两天后,秦桧便被五百骑兵‘护卫’着离开了灵州,向延安府方向而去。
此时,西夏灭国的消息已经被李延庆用飞鸽传信的方式送到了临安,距离天子赵构下旨停战谈判还不到十天,赶去谈判的宋朝使者还没有入川,战争便结束了。
尽管这个消息令朝廷略略有些尴尬,但临安府却彻夜沸腾了,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以彻夜狂欢的方式庆祝大宋百年来最大的胜利
皇宫内,赵构已经喝光了一壶酒,满脸通红,他两岁的儿子赵旉兴奋地在他脚边爬来爬去,母亲潘贤妃坐在一旁,不时将调皮的孩子拉回到自己怀中。
“官家喝得太多了,不能再喝了。“潘贤妃见丈夫还要倒酒,便忍不住劝道。
儿子赵旉却端起酒壶,憨态可掬说:“阿爹再喝酒!“
赵构大笑,一把将儿子抱进怀中,在他小脸蛋上重重亲了一下,对潘贤妃道:“朕高兴啊!列祖列宗都没有完成的宏图大业,终于在我手上完成了,这是朕的丰功伟业,也是大宋中兴的开始。“
潘贤妃一脸迷糊,“可臣妾记得不久前官家才下旨要求停止西夏战争,怎么”
赵构呵呵一笑,“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时,一名宦官在赵构耳边低声道:“高相公有急事求见!”
赵构微微一怔,但他立刻便反应过来,点点头道:“让他去暖阁等候,朕很快就到!”
高深在这个关键时刻求见必然是有深意,而且高深身上还肩负一个秘密使命,他是李延庆和赵构之间的秘密联络人,一些李延庆的私人绝密信件会送到曹府,由李延庆的丈人曹选接收,再交给高深,由高深呈给天子赵构,这个秘密只有曹选、高深两人知道,连老爷子曹评和长子曹晟都被瞒在鼓里。
所以赵构便猜到了,高深一定是带来了李延庆的绝密消息。
不多时,赵构来到了暖阁,暖阁是赵构在宫里的书房,分为上下三层,其中一层是他临时在宫中接见朝廷重臣的地方。
相比御书房,这里更加隐蔽,也更加安全,此时高深正坐在书房内喝茶,他同样还没有从攻灭西夏的兴奋中清醒过来,他本来也想在家中一醉方休,但曹选送了三份紧急鸽信,使他不得不打消喝醉的念头,紧急赶来宫中。
这三份鸽信都是用红色信筒,说明事态紧急,高深一点不敢耽误。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侍卫低声道:“官家来了!”
高深连忙站起身,只见穿着一身常服的天子赵构快步走了进来,高深连忙施礼,“参见陛下!”
赵构摆摆手,“免礼,请坐吧!”
高深又重新坐下,等几名侍卫退下,他才从怀中取出三只红信筒以及三份亲自抄誉好信件,一起递给了赵构,“这是今天下午收到的三份急信,李延庆似乎有什么很急的事情需要通告陛下!”
赵构接过信件打开看了看,第一封信是李延庆希望天子尽快明确西夏地区的定位,并尽快派出新官员进驻西夏和河西,在信中,李延庆提议设灵夏路和河西路。
赵构沉思一下问高深道:“范相公几时能回来?”
范致虚和吕颐浩作为谈判特使赶往西夏,但他们还不到巴蜀,西夏战争就结束了,两人也没有去巴蜀的必要,需要立刻赶回临安。
赵构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李延庆提到的两个尽快,都需要知政堂讨论通过,他作为天子没有单独对行政区划和任免州官下旨的权力。
“启禀陛下,回来是顺水,最快五天后回到临安。”
赵构无奈地叹了口气,又打开第二封信,第二封信的建议是赵构对天下发表攻灭西夏旨意,以巩固他在这场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他的帝位。
赵构点点头,这个建议可谓来得非常及时,自己还真没有想到,确实有必要向天下军民下达旨意,宣布大宋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他当即把信放在一边,准备立刻拟旨,不过这时,他又打开了第三封信,第三封信的内容让赵构的脸色一下子凝住了,信中竟然是李延庆建议立刻册立太子。
这个建议来得太突然,赵构还从未考虑过立太子之事,他目前只有一个儿子,当然是立儿子赵敷为太子,只见儿子年纪还小,赵构考虑至少要等儿子十岁时再立他为太子。
赵构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忽然停住脚步问高深:“高相公怎么看这件事,李经略建议朕尽快立太子。“
高深微微躬身道:“陛下,李经略的建议正当其时!”
“为什么?”
“陛下应该知道,立储有利于帝嗣延传,有利于巩固陛下的皇位,太上皇很难再言兴废之事。”
赵构沉思片刻,点点头道:“等西夏之事结束,朕就开始着手立储之事。”
这时,高深又低声问道:“上次李经略提到刘正彦和苗傅,让陛下小心这二人,似乎陛下并不在意!“
赵构摇摇头,“李经略有点草木皆兵了,苗傅主管临安外围防御,刘正彦是朕的心腹,一直替朕监视隐龙山庄,他们怎么会有问题,李经略久不在临安,他已经不熟悉情况了,这件事朕自有分寸。”
赵构对李延庆的这个建议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心里有数,以前的临安的驻防大将都是李延庆一手提拔起来,像徐宁、张清等人,现在临安府的殿前都指挥使由王渊出任后,基本上李延庆提拔的手下都被外调了,刘正彦和苗傅就是王渊的心腹,李延庆不提王渊,而提到小心刘正彦和苗傅,显然是出于对自己旧部被排挤的不满。
在刘苗这件事上,赵构对李延庆有点不高兴,认为他的手伸得太长,去西北这么久了,居然还想掌控临安军权,怎么可能。
高深看出了官家不悦,便不再提此事,事实上,高深自己也觉得李延庆是在对王渊不满。
次日一早,赵构向天下发布了《克夏赞表》,一反之前批评灭夏的不仁义,而是大力赞赏西北军将士在都统李延庆的统帅下奋勇北上,与敌军浴血奋战,屡战屡胜,打出了大宋军人的士气和军威,最终战胜百年宿敌,一洗百年之耻,特赠西北军神威西军的称号。
随即赵构下旨封赏西北军,赏全军将士银五百万两,绢两百万匹,同时赏赐将士良田万顷,所有有官阶的将士皆升官两级,李延庆加封太师,赏黄金十万两,良田万顷,同时册封李延庆父亲李大器为国公,追封其母亲诰命国夫人。
五月底,知政堂将西夏故地改为灵州、夏州府和银州府三府,设为灵夏路,河西走廊恢复为河西路,设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和沙州五州,任命刘韐为河西路经略使,任命原陕北经略吴阶为灵夏路经略使,李延庆兼任秦凤路和熙河路经略使,同时节制灵夏路和河西路军事。
又从天下各地州府调精明能干的县令赶赴河西路和灵夏路任职。
六月初,西夏各地余孽清剿完毕,李延庆留五万大军镇守灵夏路与河西路,他则率十万大军带着俘虏的西夏王公贵族三万余人,浩浩荡荡凯旋回关中。
这时,李延庆的妻子曹蕴和赵福金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