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却让患者的医疗费用成倍的上涨。
也许某一种病只用了一百元的药,但各种医疗检测费用却达到了数千元。
这样一种强烈的反差,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特区推出的这项医疗档案共享制度,从制度上明确了所有从医人员的责任,使得跨医院追究医疗责任成为了可能。
充分的信息共享渠道,让特区的医疗检测费用大幅度下降,得到了所有成员的一致好评。
网络平台已经把整个特区医疗检测设备的使用进行了整合和共享,通过网络整合起来的医疗检测设备规模,完全超越了任何一个大型医院的规模,让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快速的医疗检测服务。
再加上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在医疗检测服务完全市场化之后,不特定的检测设备和主治医生之间再也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利益链,医生只能回归其诊断和手术的主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
那种动辄就让病人进行各种大型检测的做法,在图瓦卢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完全混不下去,因为,降低病人的医疗检测费用是控制“医疗性价比”的最主要方式。
第608章 定价机制(一)()
低廉的医疗和养老开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来到图瓦卢特区养老或者是就医,从而进一步繁荣了特区的医疗和养老市场。
在原来规划的医养发展区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医疗和养老需求的情况下,魏民生根据特区的需求,把第二个城市单元都规划成了医养发展区。
内部三个环道为医疗发展区,外部三个环道为养老发展区。
由于先期入驻的那些医疗企业,已经在原有的发展规划区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他们的自有资金已经无力再支撑新城市单元内的开发。
而且,特区内高度共享的医疗检测信息和医疗评价体系,也抑制了那些医院在高端设备方面投资的动力。
所以,在新城市单元中的医疗发展区里,大量的医疗检测设备和器材方面的投入,几乎都是由曙光集团来主导的。
在特区的统一规划下,第一环道被规划成了手术区,第二环道被规划成了专门的医疗检测区和药品保管区,第三环道则是住院区和诊断区。
对于拥有大量资金的曙光集团来说,购买那些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和器材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而且,独特的任务发布平台可以快速筛选出能够熟练应用这些检测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特区内的所有医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特区提出购买某种医疗设备的需求。
他们的需求在通过网络平台的辩论后,可以集中全特区医生的智慧,以确定其需求的合理性,或者找到比该设备更好的替代设备。
这样的投入方式,避免了那些采购淘汰设备的错误需求。
医生们进行网络辩论的过程,又相当于是在探讨一种新的医疗技术,让参与者能够学习到不少疾病的最新治疗手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特区的整体医疗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瓦卢特区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吸引力,魏民生决定制定出一种更加合理的医疗检测费用定价机制,尽可能地降低就医者的开支。
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一定需要魏民生自己费神去折腾,他仅仅是在任务平台上发布了一个任务而已。
任务的报酬虽然并不多,只有象征性的一千块钱。
但是,由于这个定价机制将影响到所有成员今后的就医费用,所以,这样的任务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任务了,而是一个由他们来决定自己今后医疗开支水平的重大决策了。
魏民生的要求很简单,曙光集团在检测设备的投入以及资金的利息,必须在五年之内全部收回。
这样的任务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特区这个任务是怎么回事啊?
医院的检测费用一直是个香馍馍,让我们自己来确定医疗检测费用的定价机制,这不是在动特区政府的奶酪吗?”
“特区的很多事情,你不能够用国内的思维去揣测。
这里的很多社会服务,几乎都是公益性质的。
就算是有些收费,但这收取的费用,也仅仅是用于维持社会服务的正常运转而已。
以前的那些收费标准,大部分都是由特区政府直接确定的。
像这种需要大家来确定定价机制的情况,要么是他们不熟悉这个行业,要么是这个定价机制涉及到所有的成员。
我觉得,后一种原因的可能性更大。”
“这医疗检测费用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应该越少越好。”
“可是,这些设备的投入资金相当于都是曙光集团垫付的,他们要求在五年之内收回所有的投入也是合理的。”
“五年回本,这个投资的回报率几乎相当于百分之二十了。
这样高的回报率,为什么那些医院不愿意自己投入呢?”
“医疗设备可不像房地产这类的固定资产,它还存在一个维护的费用。
而且,很多的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甚至还没有五年,所以,严格来说,这样的回报率实际上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因为很多的设备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故障率就会大大增加,这些设备并没有永远使用下去的基础。”
“就像汽车一样,私家车在两、三年内的故障率是很低的。
但是,如果是用来营运的车辆,很有可能在一、两年后故障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因为,这两者之间的使用频率差距太大。
一般来说,用于营运的车辆,如果在一、两年之内无法收回投资的话,他这个投资行为就已经算是失败了。
因为,用于营运的二手车剩余价值已经不多,再加上政策上要求的强制报废时间也比自用少得多。
这些医疗设备也是同样的,使用的频率越高,其寿命就越短。
尤其是一些要求非常精确的仪器,电子元件的老化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所以,在某台设备出现这种检测误差值增大情况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该设备需要更换了。”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曙光集团要求在五年时间收回所有的投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
因为,他们并没有要求在收回投资成本后,继续要求百分之二十的收益率,或者是其它的利润分成。”
“所以,我们将要制定出来的定价机制,必须要能够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检测费用。”
“医疗检测设备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设备其购买价格差距很大,所以,我认为应该针对每一种检测设备来确定它们的检测费用。”
“理想的定价机制应该明确投入和运转的总费用,再除以使用的次数来得到使用成本,然后在使用成本之上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利润点。
可是,医疗设备总会不断更新换代的,所以,未来所有设备的总投资额度只能够进行估算,这与实际的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出入。
如果我们根据每一套设备的购买费用、运行费用来单独核算,这样的结果应该要准确得多。”
“我觉得可以按照这样的公式来作为医疗检测服务的定价原则:(设备购买费用和五年的利息+检测人员的工资+检测过程中的耗材+其它运行开支)/设备在五年内的使用次数*1。2。
这样的话,基本上已经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空间,应该能够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了。”
“表面上来看,你提出的这个计算公式很合理。
可是,一台设备在未来五年时间里的使用次数,只不过是一个估算出来的数值。
如果这个估算出来的使用次数与实际使用次数差别较大的话,肯定会严重影响到定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所以,我们还必须要找出一种能够相对准确地计算设备使用次数的方法。”
第609章 定价机制(二)()
“不错,这个计算设备运行成本的公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前面计算总运行开支的部分,都能够找到依据,并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但是,这台设备在未来五年内的使用次数,却是一个不好确定的数值。
因为,能够影响到这个数值的因素太多。
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是否会被更先进的设备所替代,这都是不可预料的。”
“医疗设备一般都有一个保修期,我觉得可以用保修期内的天数乘以每天的设备使用次数,就可以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使用次数。
虽然这样做肯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在特区所有的设备检测信息都可以通过平台统计出来。
所以,我们还可以在设备运行一个月或者一年的时候,再次根据该设备的使用次数对原来的收费标准进行修正,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准确的核算结果。
我觉得,这种动态的价格核定方式,才能够不断地对检测价格进行动态调节,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收费标准。”
“如果某种设备的设计寿命是五年,但是它在投入使用两年的时候,就被另一种更先进的设备替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就变成了两年。
所以,你这种计算方式仍然无法应对这样的情况。”
“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多。
一种新技术的普及也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并不是说新设备一上马,立刻就可以替换掉原来的检测设备。
因为,新的检测技术结果是否更准确、是否对病情的诊断有明显的帮助、是否拥有更便宜的检测费用支出、是否拥有更快的检测时间,以及是否对被检测对象的身体伤害更小,这些因素是医生在要求患者做相关检查时必须要考虑的。”
“对,一种新的检测设备,如果不能在上面提到的方面全面超越,哪怕原有设备只具有某一种优势,那也是这种设备能够继续运行下去的理由。”
“还有,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旧设备检测结果的医生来说,想要让他马上采用新设备的检测报告,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为他必须要对新设备检测报告中的新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意义有所了解。
否则的话,你作为一个医生,连检测报告单的结果都不知道怎么分析,甚至忽略掉了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检测项目而影响患者诊断的话,很容易落人口实形成医疗责任。
这对医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那些安于现状、不接受新设备的医生,肯定会继续依靠自己熟悉的检测设备来帮助诊断。”
“我觉得嘛,既然旧设备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替换掉的,让它继续运行下去也是可以的。
毕竟,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旧设备的检测费用来提高其使用率。
比如说,医院里的ct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配置。
但是,普通的ct机只要一百多万,而高端的ct机却可能上千万。
虽然说高端的ct机功能更齐全、成像更清晰,但是,对于不同的病患来说,也不是都需要那么多的功能和太高的清晰度。
按照你们刚才提出的那个计算公式,设备越贵,其运行费用也就越高。
十倍的价格差,至少会带来五倍以上的收费差。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明明可以用一百块钱就可以确诊的,为什么要选择那个五百块钱一次的检测设备呢?”
“对啊,一个医生的经验越丰富,对医疗检测设备的依赖就越小。
既然有些病情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确诊,为什么要让患者们选择更贵的检测项目呢?
我觉得啊,医疗设备就应该高、中、低端都要有,然后由主治医生来决定采用那种检测手段更合适。”
“既然那些旧设备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淘汰的,我觉得采用动态调整收费标准的方式应该是最为合理的。
只不过,这个收费价格的调整时间应该固定下来,并成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用第一天的使用次数来计算收费标准肯定是误差最大的,所以,按照这个收费标准执行满一个月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第一次修正。
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也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的传染病,从而造成不同季节检测设备使用次数的变化。
所以,应该在设备投入运行一个季度的时候,再次对收费标准进行修正。
为了真正抹平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差异,还应该在设备投入使用一年的时候,再一次修正收费标准。
通过这样的多次修正,应该可以找到这种设备的合理收费标准。”
“一天、一月、一季度和一年,也就是需要修正四次。
可是,对于月份来说有大小月之分,每个季度的天数也并不一样。
年份的影响最小,但也有闰、平年之分。
虽然天数的差距不大,但总归会影响到定价机制的统一性。
所以,我建议把修正收费标准的时间节点用准确的天数确定下来。
比如说,把上面的节点改为1天、30天、90天和365天。
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平台中每台设备登记的投入运行时间、使用次数、设备价格和运行成本,由程序在相关节点自动修正收费标准。”
“这个办法不错,如果每一台检测设备的收费标准都要由人工去修正的话,估计要专门成立一个医疗检测费定价局才忙得过来。
人工干预肯定没有程序自动干预的准确度高,而且,还有可能产生遗漏的情况。
如果每台设备都可以根据其使用情况来自行修正收费标准,就不会出现乱收费的情况了。”
“可是,这样的定价机制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设备完全收回成本之后,还需不需要把设备价格再计算进去。”
“如果成本都已经完全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