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更加高效地使用祭拜厅,国资部规定,在每个年度周期之内,每名华夏国成员都可以免费使用半个小时的祭拜厅。
因为祭拜厅属于国资部给所有华夏国成员修建的,为了保证每名华夏国成员都有使用祭拜厅的权力,所以必须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
而且,一个家庭如果有多个成员的话,还可以采用连续预约的方式,获得更长的祭拜时间。
当然,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分开预约,从而获得更多的祭拜次数。
所以,每个成员一年有半个小时的自由分配时间,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够用了。
对于那些在本年度内已经累计使用祭拜厅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需要按照其超出的时间长短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因为你占用了别人的公共资源,而且祭拜厅里的卫生和设备的维护也是需要一定开支的。
用经济的手段来对超过基本福利的fu wu内容进行调节,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成员,在通过网络平台预约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指定自己使用哪一个祭拜厅,祭拜厅中的液晶电视上面需要播放什么内容,以及他们准备使用祭拜厅的时间。
经过网络预约的时间段,其相关信息自动进入殡仪馆的数据库,然后在分配祭拜厅的时候,系统自动把这个祭拜厅在该时间段的使用权空出来。
充分的信息共享和先进的资源分配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祭拜厅的使用效率,而且不会出现多人想要使用同一时间段的冲突。
在约定的时间里,指定的祭拜厅会根据预约的播放内容,自动进行shi pin或者zhào piàn的循环播放。
在这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里,祭拜先人,缅怀其生前的音容笑貌,比那烧一些香蜡纸烛的东西更加有意义。
三种不同的安葬方式,全凭成员们自愿选择。
树葬看起来好像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场地,但墓主人的相关信息较少,只有那块小石碑上面的墓志铭,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这样的安葬方式,适合于那些喜欢安静的人。
骨灰存放楼里虽然给每名死者都ti gong了一个保存骨灰的地方,而且,有楼房遮风挡雨,不管天气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其后人们的祭拜。
但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祭拜的人太多,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分隔,祭拜环境显得太过嘈杂。
而且,这样的方式与树葬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死者骨灰保存的时间更长,对死者生前的介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而那些把骨灰撒在陵园里的死者,他们的小石碑就可以列入祭堂的地下保管室。
祭堂里的多媒体祭拜厅所能做到的那些功能,可是传统的纪念方式所不能相比的。
而且,华夏国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免费使用多媒体祭拜厅每年半个小时的福利,如果选择前两种安葬方式的话,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这样的福利。
魏民生就是想要用这样的环保祭拜方式,来引导和影响大家的殡葬习惯和潮流。
由于陵园是独立于在城市之外的,所以,为了给那些祭拜先人的成员们ti gong更加周到的fu wu,陵园里还配套了不少的现代化设施。
那些建筑物的顶部安装了风光发电系统,以便给多媒体祭拜厅ti gong足够的电力资源。
公共食堂、公共厕所、石板路和随处可见的休息亭,以及安装合理的垃圾框,让整个陵园显得异常整洁,宛如一座公园,使所有进入陵园的人们心旷神怡,尽情地享受这种特殊环境下带来的宁静。
第477章 大融合(一)()
多媒体祭拜厅可以随时展示死者生前音容笑貌的功能,带给这些华夏国成员们的心理冲击是无法估量的。【。aiyoushenm】
加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形成一套大家普遍都遵守的殡葬风俗,所以,很快大家就接受了这样的殡葬方式。
而且,在华夏国的范围之内,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就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物资需求。
正因为如此,求神不如求己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占据了主流,根本就没有给其他教派留下发展的空间。
而且,在魏民生有意识地引导之下,儒家学派那些繁琐的礼仪和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做法,也被其他更为合理的做法所代替。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以信用为基础,不再讲上下尊卑,而是说掌握的知识多少和解决各种事情的能力大小。
“达者为先”,这句话在华夏国的所有成员中得到了最为直观的体现。
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相当于一个点。
然后在不断接触到其它东西之后,这个点出现了两极分化,对自然有了冷热、大小、明暗的分辨能力。
而这些人体适应社会的每一种能力,都相当于是从原始的点向两极发展出来的一条线段。
这种分辨、识别和操纵其它事务的能力大小,就决定着这条线段的长短。
比如说人体自身能够感觉到的温度只有几十度的范围,而且感觉到的温度也只是一个近似值,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徒手测量某种物体的温度,其误差甚至可能达到十度以上。
而经过训练的人,徒手测量某种物体的温度,其误差可能只有五度左右。
而使用最普通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种物体的温度,其误差至少也可以控制在一度之内。
如果再使用精度更高的**测温仪,其误差可以控制在零点三度以内,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也可以扩展到数千度。
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就是这种能力大小最直观的体现,决定着一个人此项技能的扩展长度。
而无数种可以表达某种能力的线段集合,就组成了一个近似于圆的多边形。
这个多边形面积的大小,就决定着某一个人知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能力大小。
要想扩大这个多边形面积的大小,只有通过增加某一项能力的扩展长度,也就是在某一领域向着更高、更大、更强、更多地发展,或者补齐自身的短板,才可能实现均衡的增长。
在传统的认知体系构建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认知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导致别人走过的路,其他人仍然需要再走一遍,否则的话,根本无法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因为,别人所获得的能力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根本就无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享,导致了社会协作程度的低下。
而按照华夏国现有的知识体系,通过网络平台这个特殊的方式,实现了全社会总体认知能力的共享和协作。
计算机网络就像一根线,把所有人的原点都穿了起来,并且对所有人具有的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重叠,互相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认知体系范围。
在这样的模式下,任何人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都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相关领域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其他人来解决。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无数人的精力是无穷的。
他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从而有足够的精力让自己的研究和发展达到更加高深的领域。
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每一个站在行业最尖端的人才,不断地开拓着未知的领域,在增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促进着相关领域的突破。
这样的认知体系,已然超越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致,将整个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更多知识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已然超越了魏民生的控制。
黑huo yào、火棉等简单易制的危险爆炸物品也被研制了出来,并在国资部有意识地控制之下,少量地用于了石材的开采和开山修路的工作之中。
但在现阶段,这些方面的技术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资生活水平,而且在电动、液压和气动机械应用十分普遍的情况下,炸药类的物品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抑制。
为了避免危险爆炸物品可能给华夏国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国资部主动要求相关人员中止了如何扩大爆炸威力领域的继续研究,并加强了相关物资的生产和管控。
同时,利用魏民生所ti gong的相关资料,引导其向固体推进剂领域进行研究和发展。
因为,固体推进剂是dǎo dàn、空间飞行器等各类固体发动机的动力源,在dǎo dàn和航天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华夏国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话,今后发展航空事业也就更加容易。
在现代知识和设备技术的支撑下,特种金属的生产制造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魏民生通过图瓦卢特区获得了一些现代机床之后,一些机械配件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华夏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机械部件都已经可以自行生产,并应用于设备的维修更换。
在具备了相关的机械加工能力之后,一些小型发动机也被仿制了出来,并被迅速应用到其它需要独立动力系统的领域。
动力三角翼作为航空运动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轻型动力的飞行器,用几十年的飞行数据奠定了其最安全飞行器的地位。
由于三角翼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所以,就算是在空中突然失去了动力,也可以像鸟儿一样滑翔着陆。
而且其操作简单,起降距离短,甚至可以在草地、简易机场、公路上进行起降。
所以,在国资部的投入下,根据魏民生从现实世界购得的样机,华夏国技术部门进行了全面的仿制。
虽然仿制的动力三角翼,在相关的测试中并没有达到样机的性能,但至少已经向自由翱翔天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478章 大融合(二)()
华夏国为了保护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创新,也参照现实世界的办法,在法律中增加了一些类似于专利法的条款。【。aiyoushenm】
这样的保护措施,极大的激发了那些有想法的劳动者们的创造力。
在城市单元地下部分的修建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钢筋的连接工艺。
在现实世界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钢筋连接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绑扎法、电焊法和机械接头法。
绑扎法施工简单、效率高、不损害钢筋,但其缺点是钢筋浪费太大,骨架容易变形。
电焊法的优点是钢筋骨架牢固、不易变形、节省钢筋,缺点是伤害钢筋和耗能。
机械接头法的优点是不伤害钢筋、专业化程度高(规范)、操作简单,缺点是工艺麻烦、安装不方便、耗能。
从三种接头法的测试情况来看,机械接头法的接头强度高,与母材等强,连接质量稳定、可靠。
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钢筋来说,普通的绑扎法并不适用,而电焊法对焊工个人的焊接技术和焊接设备的要求较高。
可机械接头法采用的大多是挤压法和螺旋法,这两种工艺都需要专门的接口加工工具,而且连接过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在华夏国各种岗位和知识的大融合时代,木匠建议采用卯榫结构来进行钢筋接头的连接。
传统的卯榫结构,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地进行连接,而且表面看不出明显的连接点。
只不过,钢筋的加工并没有木头那样轻松,所以,只能采用接头相对简单的楔钉榫。
而且,为了进一步增强钢筋接头的连接强度,木匠和钢筋工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他们用木棍作为试验材料,根据钢筋的特点,试验了上百种不同的榫头样式。
最终,他们根据钢筋材料的加工方式,确定了一种便于钢材加工的榫头样式。
钢筋接头被加工成两个可以契合的榫头,外面再套一个套筒。
只不过,这个套筒里并没有丝口,而是通过楔钉对接头和套筒进行锁定。
由于在连接时并不需要旋转,或者用专门的挤压机械进行挤压,所以连接固定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更方便的是,只需要取出楔钉,就可以分开套筒和接头的连接。
确定了最终的楔合连接方式后,他们又在平台上发布了一个任务,并付出了一定的华夏币。
在任务平台早已覆盖华夏国所有劳动者的情况下,任务平台会根据发布任务时选择的要求和分类,自动向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的成员推送任务邀请信息。
在这样便捷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支持下,华夏国的铁匠与机械加工方面的顶尖技术人才,通过接受任务的方式直接、快速参与了进来,对如何设计制造一个简单方便的钢筋榫头加工设备进行研究。
这样高效的人力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现实世界里的社会运行模式无法做到的。
至少,大量底层人士的想法,如果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的话,是得不到相关技术力量的支持的。
这也就导致很多的奇思妙想,最终却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甚至连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具备实现的可能,都没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指点,更别说该如何进行科学地改进了。
新型的钢筋连接设备很快被应用到了华夏国的建筑工地上,在保证连接质量的情况下,节约了很多的工作时间,得到了钢筋工的好评。
可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也许,他们只需要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会对某种事物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钢筋工,在使用这种连接设备时发现,钢筋的卯榫连接,并不需要像制作家具那样要考虑接头处的外观。
因为它们被混凝土包裹后,唯一的作用就是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拉力,至于接头好不好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这名钢筋工对这种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