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玉祥又说:“**代表还没有发言,是否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周恩来的意见。”

    蒋介石郑重地点点头。送走冯玉祥,蒋介石陷入了深思……

    冯玉祥原是西北军首领,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一向主张抗日。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战败后,冯玉祥失去兵权和政治地位,移居山西汾阳峪道河,为重返军界、政坛做准备。

    冯玉祥在“9。18”事变前,即和**建立了联系,愿意在**帮助下举旗抗日。

    1931年“9。18”事变发生,冯玉祥于9月23日发出电报,表示坚决抗日:“玉祥不敏,誓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粉身碎骨,义无反顾。”同年,冯玉祥应邀到南京参加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并担任了内务部部长。他提出许多救国方案,希望蒋介石、汪精卫能结束内战,领导国民抗日,但都遭到蒋、汪的冷遇。

    1932年1月,淞沪抗战发生,蒋、汪同谋阻止抗日。冯玉祥大失所望,即于3月前往山东泰山隐居。同年10月,冯玉祥抵达察哈尔省府张家口巡视,受到宋哲元等人热烈欢迎。宋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冯玉祥的部下,时任察哈尔省主席。在**北方党组织协助下,冯玉祥决心以察哈尔省为阵地,为抗日救国大干一番事业。

    1933年5月长城抗战失败后,冀东沦陷。冯玉祥组成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召开了全省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各方军事代表,一致推选冯玉祥为同盟军总司令。当月,冯玉祥发出了就任察哈尔民众同盟军总司令的通电。通电说:“抗日同盟军为革命军民联合战线,以外抗暴力,内除国贼为宗旨。”

    6月,成立了同盟军军事委员会,推选冯玉祥、方振武等11人组成军委常委会。冯玉祥任军委会主席。同盟军由东北抗日义勇军、热河抗日民众军、察哈尔自卫军和抗日救**,及西北军旧部组成。成立时所属部队有12万人,枪10万多支。

    冯玉祥的旧部有:第1军,军长佟麟阁,辖两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2军,军长吉鸿昌,辖四个师。以上两个军,均有**员作骨干,战斗力比较强。第6军,军长张凌云,辖两个师。骑兵挺进军,总司令孙良诚,辖两个挺进军。

    军委会成立后,冯玉祥即命令: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邓文、李忠义为左右副总指挥,统帅大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

    同盟军奉命出征,英勇奋战,于7月收复了察东宝昌、沽源及塞北重镇多伦。全**民莫不欢欣鼓舞。各界同胞、抗日团体或发函祝贺,或捐款献物慰劳。著名人士章炳麟给予高度评价:“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砦一垒,既失,则不可复得矣。得之自多伦始。以争一县,死将士几二千人,虽在一隅,恢复之功,为九十余年所未有。”

    对于同盟军抗日举动和发展壮大(一度达20多师,30余万人之众),蒋介石极度不安。他担心冯像朱毛一样,在北方搞割据,便一面以高官厚禄诱冯到南京做官,一面令何应钦以军事压力摧毁同盟军。在同盟军处于日本关东军和国民党军两面夹击,外无实力增援,内有财政困难,日子实在难熬的情况下,为了给同盟军保留元气,也让老百姓免遭涂炭,冯玉祥反复考虑后,决定卸职下野。将抗日同盟军交给宋哲元改编。此后又赴泰山隐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第29军奋起抗日。冯玉祥热血沸腾,再次下山问政,前来庐山参加谈话会。他竭力敦促蒋介石领导全**民抗日。

第008章 蒋介石宣布坚决抗战() 
第二天(7月16日),谈话会接着开。**代表周恩来发言。

    他说:“我们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在亚洲是第一流的,在世界上也排在前面。日本内阁所以敢于挑起战争,这是他们的本钱。”

    周恩来观察到汪兆铭、何应钦连连点头,冯玉祥脸色凝重,蒋介石不动声色。

    周恩来笑了笑,话锋陡然一转说:“但是,日本国土狭窄,孤悬太平洋,先天不足。人力、兵力、财力和物力,都是极其有限的,缺乏持久作战的后劲。我国目前虽然军力、财力不够强大,但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强大的后劲,可以长期作战。这是日本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不但遭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日本人民也是反对的。我国古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抗战,必然会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支持、援助。因此,对抗战前途产生悲观情绪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红军坚决拥护蒋委员长领导,用武力反抗侵略。我们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持久作战,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周恩来话音一落,立刻响起热烈掌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朱德趁机站起来发言。他说:“战争双方总是有强有弱,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辛亥革命,蔡锷将军不过是37协统,而李经义是总督,他们装备优良,兵力雄厚,可是最后还是被蔡锷打败了,还生擒了李经义。这就是以弱胜强的例子。当然,还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当前针对敌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利用自己有利条件,以空间换取时间,进行持久消耗战,日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贫乏,经不住长久消耗,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朱德讲完,又响起一阵掌声。气氛更加活跃,有的低声议论,有的赞叹不已。

    周恩来、朱德的发言,横扫了一些人的亲日、恐日情绪,坚定了蒋介石的抗战信心。

    第三天(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会总结大会上,发表了决心抗战的重要讲话。

    这一天,主席台中央挂着国民党党旗和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挂着一幅对联:上书“养天地正气,作古今完人”十个大字。台上坐着汪兆铭、何应钦、冯玉祥、白崇禧、周恩来、秦邦宪等政要;台下坐着来自全国各军队和各党派团体的代表。

    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一身戎装,登上主席台。他情绪激动,神情激昂,声音洪亮地说:“中国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希望以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解决,但是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这是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占领,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北平若果变成昔日沈阳,今日冀察亦将变成昔日东三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的问题。”

    蒋介石顿了顿,举起右拳,高声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掌声如雷。庐山谈话会顺利结束。代表们在热烈掌声中走出会议厅。

第009章 抗日怒潮席卷全国() 
庐山谈话会期间,蒋介石与各省各界众多人士交换了看法,包括和**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人,各党各派,同仇敌忾。民众呼声壮了蒋介石杀敌之胆。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我政府对日之限度始终一贯,毫不变更。即不能丧失任何领土与主权是也。我国民处此祖国之存亡关头,其必能一致奋斗到底。余已决定对于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唯望全国民众,沉着谨慎,各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决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国也。”

    美国记者斯诺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坚强的人。平时,他的情绪被压抑着,一旦发作,顿有力量。7月中旬,蒋介石向《九国公约》签字国发出备忘录,并分别会见了英、美、德、法驻华大使,希望国际主持公道,阻止日本侵华,但毫无结果。这更坚定了他的抗战决心。

    谈话会结束后,蒋介石回到南京,收到来自全国各军队、各党派团体的电报:**致电国民政府,表示:“抗日决心已定,并决定将‘中华苏维埃政府’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统一领导。”

    四川刘湘、潘文华致电军事委员会,声称:“在此国难当前,正我辈捍卫国家,报效领袖之时,主张于委座整个计划之下,同德一心,共同御侮”,并按照军委会整军方案,“将四川军队迅速改编为十个师,以期抗敌之用。”

    广西李宗仁、白崇禧致电军事委员会,声称:“宗仁、崇禧等欣聆国策已决,誓本血忱,统帅全体将士及广西1;300万民众,拥护委座抗战主张,任何牺牲,在所不惜。”并按军委会整军方案,将广西部队立即编成40个团,开赴前线抗战,还决定将广西数年来,“惨淡经营而颇具规模的兵工厂,悉数移交中央统筹办理”。

    山西阎锡山、青海马鸿逵、云南龙云等雄据一方将领,也纷纷致电表态,拥护政府抗日。

    蒋介石看了电报,乐呵呵地说:“李、白,这次算拿出血本钱了!阎、马、龙,还有**,他们都拥护抗日,中国就有救了!”

    蒋介石的讲话,表达了国民政府抗日方针和决心,受到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全国报纸、电台纷纷报道这篇讲话,发表蒋介石身着戎装的照片。国内外各地、各界人民团体拥护政府抗日的电报,雪花般飞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各地报刊纷纷发表抗日救国言论,要求政府立即对日抗战。国内外群众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后援会、慰问团、救护团、援助抗战将士委员会、抗敌会等支前组织。

    抗日的呼声,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角天涯。北平、天津、青岛、上海等地民众打着抗日标语,高呼抗日口号,上街游行……

    抗日怒潮席卷了全中国!

第010章 日军进攻北平城() 
7月8日,日本陆军部获悉卢沟桥惊变;当日,驻上海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奉命停止演习,率舰队从台湾返回上海作战斗准备。7月9日,陆军部提出对华出兵方案;7月10日,内阁通过此方案并向天皇呈奏。

    7月11日,日本发表《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决定立即增兵华北。当日,天皇批准对华出兵方案,首批出兵三个师团,且令第20师团务必迅速到达华北,归“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挥。

    7月12日,日本参谋总部决定全力对华作战,确保上海及青岛,使其成为作战基地。为此,计划向华北派兵八个师团,向华中派兵五个师团,向华南派兵一个师团。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就要开始了。

    7月15日,日军制订出作战计划,并报告其陆军中央部。在此作战计划中,“中国驻屯军”企图以一个师团、三个旅团及配属的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对北平形成包围,尔后进攻城西、城南的第29军。参加进攻第29军的日军各部队的编成是:

    “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为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为桥本群少将。驻屯旅团,旅团长为河边正三少将。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中将。独立混成第11旅团,旅团长为铃木重康中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旅团长为酒井镐次少将。航空兵团,兵团长为德川好敏中将。

    7月20日,从东北及朝鲜进入华北的日军,已到达预定集结地域:混成第11旅团在高丽营及顺义;独立第1旅团在怀柔;第20师团一部在天津,主力在唐山、山海关;驻屯旅团在丰台,航空兵团分别在天津、承德、山海关机场。只待制造借口,寻找战机以发动进攻。

    7月25日,日军借口修理电线,派一个中队乘火车到达廊坊,占据车站,并向廊坊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守军第29军第226团奋起抗击,日军伤亡严重。26日拂晓,日军以飞机27架次轮番轰炸廊坊守军兵营。日军增援部队于上午8时到达廊坊,在飞机支援下向守军发起攻击。守军第226团第3营与日军展开顽强战斗。直至12时,该营向东转移。廊坊车站是平津之间一个大站。廊坊被日军完全占领,平津之间的交通被切断。

    26日下午,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第29军发出通牒,要求:“速将部署在卢沟桥、八宝山方面的第37师,于明日中午前撤退到长辛店附近。北平城内的第37师由北平城内撤出,和驻西苑的37师部队一起,先经过平汉线以北地区,于本月28日中午前转移到永定河以西地区,然后再陆续将上述部队送往保定方面。倘若不按上述方案执行,我军只好采取单独行动。”

    26日傍晚,从天津乘火车到达丰台的日军第2联队第2大队,分乘26辆卡车从丰台向北平城内开进。日军进至广安门时,遭到第29军刘汝珍团一个连阻击,两军发生战斗。日军一部入城,开进日本使馆;一部被阻于城外,又退回丰台。但大战即将来临。

第011章 宋哲元决定抗战() 
第29军共辖四个步兵师(每师四个旅)、一个骑兵师、一个特务旅和两个保安旅,总兵力约十万人,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军部驻南苑。第37师驻北平和保定地区,师部驻西苑;该师第110旅驻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该旅219团驻守卢沟桥及宛平城,负有防备日军挑衅战备任务。第38师驻天津附近韩柳堡、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一带。第132师驻河北任丘、河间一带;第143师及骑兵第13旅驻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平绥路沿线。骑兵第9师驻南苑、固安、易县。军特务旅驻南苑;独立第39旅驻北苑。

    廊坊、广安门战斗后,宋哲元接到日军通牒,这才感到大战来临,于是怒骂不止:“小日本背信弃义、诡计多端,老子已经上当了!绝不会再上当!忍让是有限度的,到此为止吧!”

    当晚7时,军长宋哲元主持召开师旅长会议。

    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