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自然是知晓,但是却不愿回答,因为他也是知晓,此物正是这六子研制出来的。
林玧琰也是瞧出来了这个心思,当下自问自答道:“儿臣能够想出来铁蒺藜这种看不上的玩意儿,那么自然也有手段想出来其它更有用的东西,戎狄而已,不过是披发左衽、茹毛饮血未开化的胡人罢了,又有何惧?!”
戎狄而已,又有何惧?!
连秦公都有些认为林玧琰此话过于狂妄了,戎狄之患,大秦自独领西陲建国伊始,便是深受其患,历代大秦的贤明先君,亦不能说出如此海口之话,居然是被自己这六子说了,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可是
秦公想起来了秘密摆放在案头上的那些战报,其中不乏皇甫高这等心腹之人对这六子的评语,秦公再一次陷入到了沉默之中,久久不语,似乎这六子有自信乃是正常的
韩悝在一旁,也是十分诧异,公子琰这句话听起来的确是狂妄之语,毕竟戎狄蛮夷之患先来时华夏之族的心腹大患,试问三晋之一的赵国,坐拥数郡、有十万骑的赵国,却是被魏国掣肘,其原因正是因为赵国面临中原以北的楼烦、林胡等戎狄之患,以至于后防不稳,难以在中原进行角逐。
陇戎,韩悝也是有所耳闻,北秦被魏国打的灭亡了以后,函谷关外再无震慑住西陲陇戎的华夏之族的势力,因此函谷关东面的三川郡,已经是被东迁的戎狄占领,似颍川、河西,甚至是姬周王畿,这些可以算得上中原腹心之地的地方,也常常听闻陆浑戎作乱烧杀抢掠的事情,而这陆浑戎不过是戎狄的一支罢了。
甚至韩悝还意识到,大秦要想富强图存,甚至是北上中原争霸,毫无疑问,除了汉水南面的荆地外患,还需要安顿好武关之西的戎狄,负责霸业难成。
“兵权,孤是不可能交给你的”秦公轻描淡写一句话,似乎是绝了林玧琰所有拿回羽林军兵权的念想,但是实际上不难发现这是秦公在回避方才林玧琰不打自招的“不敬之罪”。
如今秦公铁了心要促成韩悝在秦国的变法,收拢兵权势在必行,尽管秦公已经是认识到了这六子的的统率才能,但是从大局而来,最起码未来一年之内,大秦的兵权只能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是秦公不可退让的一点。
“那儿臣恳请君父流放!”林玧琰也是十分执拗,不愿意让步,这也不怪乎林玧琰这般看中兵权,亲身经历了大秦两场国战,林玧琰已经是完全认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诸侯士子多傲骨
韩悝也是幽幽一叹,算是明白林玧琰这般看中兵权是为了什么,但是如韩悝所猜测的那般,公子琰看不出来秦公收拢兵权的用心,或者说看出来了,但是并不在意
秦公神色镇定,扭头转向了韩悝,问道:“韩相。”
这已经是秦公向着韩悝便是打圆场的意思了,因此韩悝上前一步应道:“君上,羽林军兵权还给殿下也不是不可”
“韩相!”秦公知晓韩悝乃是一位顾全大局的人,岂会在兵权一事上松口。
韩悝应允的这般爽快,也是出乎林玧琰的意料,他将诧异的目光看向韩悝,后者也是转回身对其笑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殿下可明白?”
“还请韩相明示”林玧琰回道。
韩悝再次转回身对秦公建议道:“江夏新附,诚如公子琰殿下所言,旧随乃是心属公子琰殿下,朝廷也没有富余的精力去管理江夏,君上不若这样,授公子琰殿下以江夏守,为大秦镇守江夏,江夏境内军政大事皆由公子琰做主,如是这般,公子琰有能力招募多少兵马,朝廷就给殿下多少兵马的编制,不过粮食军饷,全由江夏承担,如何?”
“至于如今这羽林军,殿下则是不用多想了,兵权势必不会放出去的”
韩悝提出来的是中和之策。
秦公在思虑,林玧琰也是在思虑。
“有无赋税?”林玧琰开口问道。
韩悝则是一脸古怪的看向林玧琰道:“殿下莫不是在说笑,江夏乃是大秦所属,自然是需要向着朝廷缴纳赋税的,且与南阳同等规制。”
秦公出言道:“若是不愿意,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
话没说完,就被林玧琰抢先打断:“儿臣可没说不愿意,儿臣愿意领江夏守!”
说实话,江夏地广人稀,因为坐落着当初楚国王室一支作为狩猎之地的云梦泽,禁止人口迁移过来,这里的人口也并不是太多,即便是旧随的鼎盛之时,人口拢不过十数万,经历了数年的战火,如今江夏的旧随人只有不到十万人。
尽管与北王军将江夏一分为二,将如今归附大秦手中的江夏依旧是等同于南阳一般大,如此广袤的土地只有数万人,人口密度抵不上南阳最疏散的一个县,说为荒凉之地也不为过。
秦公皱起眉,似乎是在权衡利弊,半柱香之后终于是舒展开紧缩的眉头,应了下来:“孤观韩相所言甚佳,也可磨砺你的性子,江夏守便是作为战功赏给你吧!”
明明是甩给了我一个烂摊子!
林玧琰心中愤愤,不过面上还是谢恩道:“儿臣多谢君父!”
见到这样一幅父子“和睦”的局面,韩悝也是缓释下方才一直悬着的心,旋即有些期待,他劝谏秦公将江夏守授封给林玧琰,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看看这位公子琰殿下是否如自己心中那丝冥冥之中的预感一样,真给自己带来一些意外之喜也说不定。
第175章 前往北境()
ps:为了书友“虚幻的小气鬼”加更,本书的前期构思以及修改,他为我提供的非常多的建议,十分感谢!
公子琰被授于江夏守的消息不胫而走,倒是引起来了不小的震动。
公子信经历过南境战事的功勋,总算是挽救了朝廷之中的耳目布置,对此消息也是颇为灵通,得到了林玧琰被授予了江夏守的消息,也是暗暗地呼出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公子信因为林玧琰在南北两境战事的表现而是惶惶不可终日,原因无二,老六创造的功勋实在是太耀眼了,而且更是有流言说老六和如今大秦的这位权相韩悝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对于大秦储君势在必得的公子信怎么会安心?!
听闻江夏守一事,公子信不由得心情大好,江夏那是什么地方,公子信是一清二楚,被红巾军摧残的不似样子,甚至和南阳最贫困的县所相比,老六领兵作战有一手,但是治理地方,尤其是江夏那等鸟不生蛋人迹罕见的地方,就是韩悝去了,恐怕也是无能无力。
“这就好这就好”公子信将秦王宫内传递回来的消息,放到了火盆上,不一会儿焚烧殆尽。
至于长公子林玧仁那边,听闻这个消息,也是又有叹了一声,其中如释重负的味道不言而喻。
“真是可惜了”
同样的暗叹,也是发生在公子行身上,朱雀在他的身边,问道:“殿下似乎是在叹息公子信的离去?”
“嗯”对于这位心腹,公子行也是没有丝毫隐瞒,径直说出来了心中所想:“我常常以为公室之中,三兄才是难得的将才,然而我发现自己错了,三兄的将才止步于维护北境安定,而玧琰才是可举兵伐国的公室出身的将帅!”
“殿下如此推崇这位琰殿下?!”朱雀出乎意料的说道,在他的印象之中,自家殿下自视甚高,平生能够这般称赞一个人,不过是一手之数。
公子行道:“北境战事一了解,我便是派人将南北两境的战事详细消息打听出来了,果然,真实的战报绝不是朝堂公开的那般,我的这位六弟,真是一位了不得的战将啊”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公子行才是有些叹息:“若不是顾全大秦将要变法的大势,我料定君父毕竟是会将大秦的部分兵权交给玧琰的,但是如此档口,大秦公室才是要务必做好表率,上交兵权,看来应该是玧琰顶撞了君父,君父也是想到江夏这一桩烦心事,故此才将他们委托给了玧琰,作为江夏守”
朱雀闻言,也是皱着眉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殿下才叹息的么?那江夏多时不毛之地,又是数次经历战火,在已经是民不聊生,想来六殿下被封江夏守,并不是一桩美差”
“正是这个道理”公子行再次一叹说道:“不管君父这是不是有意而为,外封公子,已经是宣判了玧琰很少可能继续参与争储之中了”
说到此处,公子行才是闪出来意思讥笑之意:“看来还真是非仁即信啊”
朱雀禀报道:“殿下,公子琰前往了颍川去了”
“颍川”公子行念叨了一句,道:“是去迎接王伯去了么?”
朱雀点了点头。
公子行笑着说道:“看来并非是心性凉薄之人,王伯殊为不易,却是因为当年的某些辛密,可以淡忘了他为大秦做出来的贡献,若是不是晋公被驱逐,恐怕数十年后,回来的只是一具枯骨,恐怕大秦史册只能留下一个鲁阳君的名号再也不见其它”
“有三兄和玧琰前去了颍川,公室主脉之中有了两位公子迎接,也算是全了王伯的恩情,吩咐下面的人,安排妥当王伯回归大秦的宜后之事,短时间内,我猜测王伯是不会前来宛城和君父会面的”
朱雀在一旁已经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南阳和颍川的交界处,是一片山陵之地,地势起伏不定,故此其中一片山岭也是被称为“鲁山”,曾经大秦和韩国交错的边境防线便是在这鲁山之中铸造而成,因此鲁关并非是指单独的关卡,而是鲁山这片方圆三十里之内所有防御工的总和!
“宛城到达鲁关应该修建一条直道!”
山路之中,几位骑马身影穿过群山,其中一人更是略显牢骚道。
这也难怪,大秦的直道只限于宛城周围,甚至于宛城方圆十数里的直道,也是因为年久失修,一旦遇到了雨天,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殿下,俺看这些话若是在去了江夏说,还是管用一些!”纪武心思耿直,直接对林玧琰道,往昔众多宗卫陪伴自家殿下出宛城进行殿下口中的“探险”的时候,便是总听见自家殿下对大秦各处措施十分不满。
荆翊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算是提醒纪武,不过旋即也是说道:“殿下,上林苑治理的那般好,去了江夏也想来差不了多少,届时殿下再将云梦军训练如同羽林军一般未尝不可能!”
“唔”林玧琰也是不情愿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是说道:“上林苑终归是让我长了记性,韩子那种举世大才,没有足够的权势是压不住他的,此次前往江夏,管他有没有才能,能够听话好用就是好的!这么一说,那上大夫季梁看起来就是颇为实诚”
说到此处,林玧琰才是一脸坏意惴惴的看着荆翊问道:“荆翊,离开宛城我吩咐你做的事情可安排妥当?”
荆翊点了点头道:“是温先生亲自前去处理的,一切皆是隐秘,公子如今也是到了北境,恐怕回去后一切都已经是成了定局了不过,此事殿下就不怕惹怒了韩相么?”
林玧琰一脸悻悻之色:“韩相以阳谋对我,我难道就不能使一点阴招?”
荆翊也是耸了耸肩,随即道:“殿下,鲁关北边,韩人便是在那里修建了直道,趁早赶过去与公子渊殿下会合吧,出了鲁关就是颍川境内了,那里的陆浑戎部落最近趁着韩人退兵,可是滋生了不少的祸事!”
“陆浑戎”
林玧琰也是催促了一马鞭子,对着这些疥癣之疾,他也是颇为头疼得很!
第176章 到达狼皋()
ps:感谢“太蘑菇了”书友,本书的第一条打赏,第一次看见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意外,十分感谢!
韩人经营颍川多年,随着韩人的退兵,因为战祸躲进深山的人已经是出来了,毕竟山中猛兽甚多,待在那里并非是长久之计,下了山众多颍川之民才发现,颖阴一带居然易帜给了秦国!
短暂的诧异之后,便是麻木的接受了,不论是韩国,亦或者是秦国,对他们来说,终究只是换了一个缴纳赋税的主子罢了。
如今乱世,颍川一带深受陆浑戎之患,几乎没有都有人死去,乱世之中,保住自己的命已经是殊为不易,更遑论其他的了。
除了穿行在各条直道的士卒,兵甲换了一身玄黑色之外,这些颍川之民并没有发现什么区别。
颍川在韩人手中待了二十年,这二十年中,韩人除了一些基础设施,修建的直道也是颇为壮观,鲁关延后至南梁,其中还经过狼皋等城池,皆是一条直道贯通。
正是因为这条直道,宛城运送到鲁关的辎重,至少得需要五日的时间,但是除了鲁关到达多出五成距离的狼皋,至多只需要三日的时间,若是天气晴朗,只需要两日甚至一日半到达狼皋,可见直道的重要性。
林玧琰也是赞叹韩人的富饶,一条直道说是修建就修建了,不似大秦的国都宛城至今看上去还是十分残破。
“殿下,前面三四里处就是狼皋城了,如今也是大秦北境防线的中枢点,公子渊殿下十有八九在那里!”
见到视线的尽头,约莫出现一座城墙的样子,荆翊如是提醒自家殿下道。
林玧琰点了点头,如今胯下的战马已经是力乏了,大秦接管颖阴不久,只是在直道沿线设置了一座简易的驿站,林玧琰也是在昨夜给马匹喂了一些草料,之后也是稍做休息便是再次启程赶往了狼皋。
三四里的距离,马匹力竭也是用不了半刻钟便是赶到了,狼皋作为连接伊水、洛水、鹿蹄山等秦军驻军军营的重要关塞,如今这些天大秦方面的精力,几乎都是在修筑狼皋以及周边的关墙。
如今制御狼皋周围兵马的乃是南阳军上将军鞠信,算是如今大秦北境最有威名的将军。
林玧琰亮明身份进入狼皋,并没有受到阻拦,城门口的士卒也是小跑着去知会公子渊殿下。
林玧琰刚刚被安排在狼皋城内一间驿站内,林玧渊便是在士卒的带领下,进了驿站。
“六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