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悝一点就透,申不亥所说无非是让君主恩威并施,收拢政权君权统一于己身。
是故,一直到傍晚,这场宴席才堪堪落幕,韩悝见天色已晚,当下提出来告辞,申不亥也是亲切的将韩悝送出南梁城。
临别之时,申不亥抓着韩悝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为韩候,某不愿秦国因法而强,但为了法家,为了韩子,也是为了某心中所愿,某愿秦因法而强儒家盛于鲁,黄老强于楚,墨家更是流行中原,唯有法家未成大行于世之势,我辈任重而道远!”
韩悝以士子之礼对申不亥行了一礼,道:“天下大才不知凡几,其中妖孽之才也不在少数,法家必成大势!”
韩悝说这句话的时候,想起来了林玧琰,那位曾经以“礼法之辩”胜了自己的秦公子赢琰!
申不亥却是略带一丝傲然道:“天下妖孽?哈哈未来数十年法家国士,恐怕唯有三人,你,我以及那卫国公孙鞅!”
韩悝却是摇了摇头道:“此言错矣,申兄,悝下山之时,已经被家师告诫,大争之世,俊杰者崛起数不胜数,天下之学,诸子百家,也不尽然出于稷下学宫或者清溪鬼谷!”
申不亥也不愿意与韩悝在此事辩论,只是告诫道:“或许就是在这几日,秦都就会传来消息,届时是战是和,还请韩子早日准备。”
韩悝点了点头,然后便是抱拳转身离去了。
申不亥看着韩悝渐渐远去的背影,脸色也是逐渐变的严肃,丝毫没有先前的狂傲或者之色
韩国名士赵卓是申不亥的幕僚,看着韩悝背影消失,也是出言提醒道:“申相,如此对秦人是否有些养虎为患?”
申不亥回过头,向着住处走过去,道:“秦国南境战事已经了结秦国胜了。”
赵卓这才明白了申不亥的用意。
而韩悝远远的便是看见了秦军驻军军营灯火通明,还见着士卒吟唱着秦风无衣。
当下,韩悝心中一喜,不过却是有些不确定,所幸不久便是遇见了几名秦军斥候。
斥候什长证实了韩悝心中的猜想。
“韩帅,大秦南境我们胜了!”
第121章 决意争储()
ps:告诉大家知道不好的消息,在编辑的建议下,本书又得改书名了,定了雄秦崛起哭哭哭
南境战事落幕,南郡由汉水为界,以大秦占据南郡汉水以南结束,而邓国无论是实际还是名义上,都已经算作了真正的大秦国土。
因为寿王军乃是有序撤退,邓王室以及邓国老氏族上百年的经营,并没有落入秦军手中,与此相比,江夏的战利收入可是天壤之别。
不过能够占据南郡,得到邓人以及其他汉水诸姬四五十万人口,对大秦来说,已经是泼天的财富。
对林玧琰的君父秦伯而言,能够在执政日期内能够立下如此功勋,后世的大秦史书必定将他同列于南秦立国君主,甚至是能够和北秦的先代明君相提并论!
对大秦来说,出兵南境真是一场豪赌,若是没有林玧琰和韩悝共同创建的上林苑,恐怕大秦连这份赌资都凑不齐。
如今得胜,虽然林玧琰当初认为这是必然性,但秦伯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百般不易了!
宛城方面派遣过来犒劳秦军的乃是司空明子夫,据传这也是秦伯亲自选定的代南郡守的人选。
果然,明子夫一到宛城,便从秦军手里接过了人口户籍,粮食存储一应事物。
眼下宛城正在针对新入的南郡,开始研究中原这百年间新出来的郡守制,往常的时候,大秦的国境不过是南阳一地,对其还不是特别需求,眼下到了紧迫的时候,自然是十分需要的。
正是大秦初次尝试郡守制,作为朝堂上卿之一的司空明子夫才不得不出来担任其中的过渡作用。
毫无意外,这位代郡守接过南郡的政务,粗略安排了之后,便是去见了林玧琰,之前秦伯将南境兵马的统调之权交给了林玧琰,无论从各处来说,作为代郡守的明子夫都要和林玧琰会面。
两人会见的时间长达半日,临近傍晚的时候,才堪堪离去。
待明子夫走后,荆翊添灯,林玧琰的住宅乃是邓王室的一座行宫,因为寿王军的撤退,襄城之内可用的物资并不多,只得先从秦境调一部分。
“殿下。”荆翊提醒该晚食了。
而林玧琰的注意力却不在饭食之上,而是对荆翊道:“明卿居然想在南郡推行上林苑之法!”
荆翊追随着林玧琰已经有数年之久,殿下此话说的是十分诧异,不过内心中恐怕还多为喜悦的!
荆翊想了想道:“如今大秦占据的南郡乃是上林苑的十倍之地,人口也是有四十万之众,即便是没有去岁上林苑的丰产,也比放逐自流要好上不少!”
“唔”林玧琰点了点头,随即又是顺道:“原本我是打算将南郡和江夏的大半人口迁入南阳,充实大秦本土赋税,眼下明卿既然被君父派遣治理南郡,看来大秦对南郡的重视还真是非比寻常啊!”
“大秦自南迁以来,从未有如此盛迹,也只有殿下您看的过于平淡了,即便是君上知道了此事,也会十分高兴的!”荆翊如是说道,不过旋即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对林玧琰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殿下”
“你尽管说便是!”看到荆翊吞吞吐吐的样子,林玧琰也是催促道。
荆翊这才提醒道:“殿下,如今南境战事已经了结,不知道殿下有没有仔细思虑过争储一事?”
闻言,林玧琰扭过头来,然后默然不语。
荆翊补充道:“殿下在朝野中的势力皆是比不了长公子和公子信,长公子向来与殿下不和,此次南征又和公子信生了间隙,如今战事了结,长公子和公子信纷纷拉拢人马,但是殿下却是迟迟不见有所反应”
林玧琰转回头,荆翊能够说出来这些话,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
荆翊瞧着自家殿下逐渐沉默下来,也是站在一旁,默然不语,这个时候,他提醒殿下已经是尽了全力,至于其他的,荆翊自问凭借自己的能力还不够。
林玧琰逐渐低吟,若是比起来战场上,后世的数千年经典战例摆在那里,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但是朝堂之上想起来当日二王兄公子信针对长公子林玧仁的种种,外加后来长公子林玧仁得到某人相助的反击手段,一环扣一环,当初林玧琰身处事外,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如今贸然的加入进去,林玧琰自忖,自己势必不是对手。
但是经过大秦南境的战事,林玧琰也是逐渐了解到,秦国的君主之位,无论是交给长公子林玧仁,亦或者是公子信,都绝非能够将大秦带上强盛的道路。
一想到这里,林玧琰向荆翊问道:“这几日长公子和公子信那边有什么消息?”
荆翊回道:“长公子那边情势不容乐观,毕竟没有直接参与到江夏和南郡的战场,公子信却是在四处拉拢南郡的老氏族,眼下汉水诸姬因为缺少大义和粮食已经是大半归顺了大秦,不过那些老氏族多半是受了公子信的许诺而去的,汉水诸姬的人马实际上已经是间接受控于公子信!”
林玧琰点点头,虽然这段时间他对二王兄公子信的战场抢功行为十分反感,但却是没有明显的遏制,是故,这位擅长权谋钻营的二王兄因此能够与林玧琰建立的战功平分秋色!
荆翊再次小声提醒道:“殿下,需不需要通知季梁那边行事?”
林玧琰闻言,默想了许久,林玧琰也终是点了点头,江夏一事若是成真,将意味着林玧琰正式介入争储,且再无遮拦,彼时的公子信也是将会暴露在长公子与公子信等有意争储公子的攻讦之下!
林玧琰平复了心中因为此事跳跃起来的情绪,然后道:“荆翊,眼下还未交出去统兵之权,今夜紧送一份兵书出去,让盛侬率领征南军先行回宛城,其余兵马也要在近日返回南阳!”
“殿下,这是为何?”荆翊有些疑惑,随即道:“眼下占领襄城还没有几日,这就要返回襄城,是不是有些赶了也容易让人误会。”
“没时间了”林玧琰道:“明卿已经是带回来了北境的消息,晋韩氏来势汹汹,在颍川集结了十万精兵,十万晋韩氏精兵的威胁并不比三十万的荆国红巾军要小到哪里去”
第122章 明子夫至南郡()
果然,在交接襄城不到五日,刚刚移交南郡的政事之权给代南郡守明子夫,便是接到了将返回南阳的军队动员消息。
大战刚刚落幕,未免是让人、尤其是军方士卒多想,朝廷这道调令是不是在卸磨杀驴,甚至是朝廷否认一直流传着的“新军制”。
紧接着,便不知是何处传来的流言,说是大秦北境已经开战,且秦军势如破竹,引起了晋韩氏的强烈反弹,聚集了十万兵马在颍川窥伺秦国。
不得不说,老秦人的血战之性随着这一场场的胜利而彻底激发了出来,尤其是面对三晋之一的韩人,与大秦乃是世仇,故此秦军士卒才是这般同仇敌忾!
当下大秦的士卒纷纷抹拭兵器,迫不及待的想要与韩人进行一场血战!
是故第二日,即便是没有公子琰那份催促返程的书简军令,明子夫带过来的秦伯诏令,已经是决定了征南军尽早返回南阳。
明子夫作为司空,对于户籍赋税、田亩制度一事极为熟悉,尤其是林玧琰对南郡老氏族刻意的打压,简直是让南郡成为了一张任明子夫泼墨的白纸。
而似大秦本土的地方老氏族对朝廷政令制肘极大的顾虑,在这里也是没有丝毫的威慑力。
是故,明子夫特地从上林苑请来了大量的尚书府小吏,推行上林苑首创的地方新制。
秦伯授予明子夫以南郡军政大权,这一般都是如今中原诸国推行的郡守制规范,但明子夫不知道为了避嫌,亦或者是忌讳,始终没有接过来兵权。
南郡始终是秦国除了本土南阳,占据的第一块以郡为单位的土地,务求臻美乃是常理。
为了消弥姬周时期分封制产生地方割据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衍生了类似于郡守制之类的地方行政设置。
明子夫能够掌握南郡的人口户籍,田亩赋税等,人手已经是捉襟见肘,军队那可是一个庞然大物,明子夫根本就不可能凭借如今大秦本土的官员底子管理这么庞大的系统,甚至,连参与进去的精力都没有。
不过宛城远在南阳,一来一回都需要数日的功夫,那边君上的安排也不可能是事无巨细,要不然也不可能推行这略带“割据”意思的郡守制。
明子夫眼下要着重考虑的,便是如何选择一位能够委托南郡军权的能将。
明子夫细细考量之下,觉得此事应该无法绕过宛城,这也是明子夫作为“上卿”对完善郡守制的义务。
还没有提起笔,明子夫突然一滞,像是想起来了什么,搁下了笔,走到了窗轩处,喃喃道:“此事或许得过问一下殿下的意思。”
果然,还未有半日的功夫,林玧琰便是收到了明子夫的传信。
林玧琰接过信,扫了一眼便是露出来了讶然之色:“真是没有想到明卿居然不贪墨兵权!”
旋即摇了摇头顺道:“真不知道明卿此举乃是为了避嫌,亦或者是短见!”
对于林玧琰来说,觉得明子夫此举未免有些短见,大争之世,怎么能够放弃军队的拥有权!
尤其是对于一方郡守来说,文武兼备乃是必要的素质,如若不能,不仅难以保障对外的防御措施,于内也很容易出现政权月兵权不统一而相互倾轧的现象。
至于明子夫所顾忌的,无非就是出现权倾一方的地方“土霸主”,乱世用重典,可是文官出身,一直掌管文事的明子夫对此有天然的偏见也未尝不能理解。
当下,林玧琰点头之后,便是思索着向明子夫推荐的人选,明显如今林玧琰所能够调动的将领不是出自羽林军,便是出自云梦军,但是很明显,这其中能够协作明子夫组建南郡军队的人选,林玧琰真是想破了脑袋,也很难想到非常合适的人选。
羽林军中,能够独当一方的战将也就是主将房德一人,但是房德,林玧琰势必不可能放走的,至于余者,多多少少有些欠缺,自然是不能推荐的,再有便是云梦军一系的旧随人出身的将领,可是旧随人林玧琰有些吃不准宛城的动态,毕竟现在江夏还未出现在宛城那些人所意识的大秦版图之上。
荆翊走了进来,为林玧琰端来一些饭食,刚放下,便是听见了自家殿下回过头来问道:“陈之庆在何处?”
荆翊想了想才道:“应该是在率领族人收敛邓王室的坟陵,殿下也是知道的,荆国那些寿王军干的盗棺发丘之事也是不少,邓王室的陵墓损坏严重。”
林玧琰点了点头,据他所知,寿王桓羽在未从荆地走出来的时候,只有万余人马,但是短短数年的时间,却是积攒起来了数万的人马,其中所费钱粮,绝对能够堆积如山!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巨大的财富从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来自邓王室的陵墓之上,尤其是荆楚之地的人,对这些事向来是没有忌讳,也没有礼乐祖制的约束,做出来这些事也毫不奇怪。
不过,林玧琰听闻陈之庆居然在此时此刻居然收敛邓王室的陵墓,也是十分诧异。
前后几次交手,林玧琰对于这位邓国前上将军的才能已经是十分确定了,但是对其行事的风格却是诟病不已,原因就是因为前几次陈之庆的几番作为似乎都是为着自己的利益来出卖追随之人。
这样的人,林玧琰用起来自然也是顾虑十足,不过听闻到陈之庆在收敛邓王室的陵墓,林玧琰则是大为改观了,毕竟这个档口,正是大秦全面接管南郡的过渡时期,陈之庆这番怀念旧主的行径可并非是多么好的事,很有可能因此被大秦忌惮此人的忠诚而对此人多加防范。
林玧琰吩咐道:“荆翊,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我要去见一下这位邓国的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