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自家殿下的吩咐,荆翊也是点了点头,便是应下了此事。
中路军那边,陈之庆以病情加重为由,拒不接见任何人,即便是平时最为亲近的副将汤杵,用“探病”的理由想要见到陈之庆,都是不语。
以至于营帐之外,拥挤不堪挤了不下百人,其中不乏有军中的将士身着盔甲,这种装扮毫无疑问是军中的实权将领。
而作为主人公的陈之庆,确实是满脸苍白的卧在主帐之中,不过并非是病入膏肓的样子,眼神之中还有莫名的神采。
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果然,陈之庆听到营帐之内有脚步声响起来,顿时神色一紧,这营帐之内如今能够走动的只有自己的亲信门人了。
还未待那门人走进来,陈之庆便是开口问到:“可是公子赢琰传来了书信?!”
那门人几步跨进内帐,便是点了点头应道,旋即却是面色犹豫的看着陈之庆,回道:“将军,公子赢琰那边传来的乃是一封问责书简!”
“问责书简?!”陈之庆面色稍稍停滞,旋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感叹道:“公子赢琰真是一位心思难以琢磨之人呐!”
门人没有听懂自家主人是什么意思,便是看到了将军站起来吩咐道:“召集诸将进帐。”
不多时,放营帐之外的人看到了帐门大门,便是响起来了一阵骚动之声,听上去多是希望能够与寿王军开战。
让内帐的陈之庆也是不由冷笑,真的认为寿王军与秦人妥协,就能随意拿捏住寿王军了么?!
不多时,以汤杵为首,拥挤进来数十名将领,让陈之庆的门人也是一再劝阻不宜进来太多人妨碍将军的病情。
最终,在汤杵的指点下,最终营帐之内还是下来了十数人。
而陈之庆也是在两名族人的搀扶下,缓缓地走了出来。
汤杵站起来不由得问道:“将军,身体怎么样?”
陈之庆摆了摆手回道:“昨夜感了一些寒,今早一直也没有歇下,故此今日才是这般”
问完,营帐之中的诸将皆是面露羞愧之色,不过汤杵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对陈之庆说道:“将军,昨夜襄城内的寿王军突然对襄城周边的老氏族发难,末将等希望请战!”
“啪!”
陈之庆重重地扣在了桌案上,然后环绕着诸将问道:“昨夜之事,某有耳闻老氏族被掳去粮草数万石,某实在想不透,为何襄城周边的老氏族为何私藏这么多的粮食?!”
陈之庆问完,汤杵辩解道:“将军,这些都是留作我军后用的!”
闻言,陈之庆面露讥笑之色,然后看着汤杵道:“且说不久前,联军粮草匮乏,军中士卒饿死者多不胜数,咳咳咳咳,未见得老氏族有什么粮草支援!”
汤杵还要辩解:“将军”
却是被陈之庆打断,“汤杵,勿用多言,老氏族某怎么会不了解。”
汤杵这才作罢,不过陈之庆还是使了使脸色,便是有人奉上来一封书信。
陈之庆解释道:“这是公子赢琰传过来的书信寿王军一事已经是传到了公子赢琰的耳中,但是如今襄城还是寿王军的防区,寿王军要做什么,秦军无法指责什么”
“既然公子赢琰无法指责寿王军,现在公子赢琰的矛头已经是指向了我军邓人私藏着这么多的粮食,秦军已经是决定,断了对我军的粮草供应了”
汤杵忧心道:“这可如何是好?!”
“秦军已经是打算整编我军了,愿入秦人士卒的,则是秦人维持原本的供应,至于其他人,生死各安天命”
汤杵闻言怒道:“公子赢琰真是虎狼之心!”
陈之庆瞟了一眼汤杵,面无波澜的道:“这件事,某已经告知了诸将,明日便是与寿王军交接襄城,为了防止生变,务必要派遣两千人进入襄城,至于其他人该当如何,某无法要你们做出来什么某亲率邓人进入襄城之后,便会卸去盟军主将一职。”
第117章 交接襄城()
果然,因为寿王军突袭襄城周边,发掘到了南郡的老氏族几乎是藏到了石头缝隙之间的家族积蓄,引起来了汉水诸姬遗族军队的骚乱。
紧接着,秦公子赢琰以极为强势的态度断了中路军的粮草供应,以及强行整编邓人,引起来了汉水诸姬遗族军队的骚乱。
不过在得知了中路军能够拉出来两千人作为先头部队投入到交接襄城一事中,林玧琰对中路军的关注已经是少了很多。
连羽林军主将房德和云梦军主将杜会不约而同的发来询问的书简,用不用对中路军进行防范,最不济也是要夺取了襄城交接先头军的权力。
不过却是给林玧琰否了,他也想借用此事来看一下这陈之庆的才能。
当日,寿王桓羽便是派人送过来了寿王军撤退的路线,为了避免普通士卒的纠纷,寿王军选择的路线避开了秦军占据的险要之地。
这条路线也没有多大的问题,林玧琰甚至是让几处兵马撤退了,以满足寿王军能够安然撤退到若关以南。
当下盖了大印算是应了寿王军此事,明日的辰时,秦军便是可以进入襄城,届时南郡将真正的纳入秦国国土。
中路军的局势,果然是因为近来几件事,而变得气息更加紧张起来,甚至发生了几起营啸之事。
但是一日之间,有万余人正是投入到秦军的编制之中,而秦国派过去的将领是嵇狩和房会,眼下这汉水诸姬遗族军队大多数还是随从的青壮民众,比起来旧随人的云梦军还要不如。
嵇狩和房会等人,便是整编这些人,再从中路军手中夺到大秦粮食的分配之权,从而拿捏住这支军队的控制之权。
至于能不能形成战斗力,林玧琰倒是没有做强制要求,从寿王军手中交接完兵权之后,这中路军目前有四万多人,其中能够满足大秦士卒的要求恐怕不足三成。
至于到了第二日,也是交接襄城这一日,嵇狩和房会两人刚起来,天色还是微微亮,掀开了帐,却是乌泱泱的一大堆人挤在军营门口。
房会有些惊诧人数:“这恐怕邓人尽数过来了!”
嵇狩比房会更早知道答案,没有可以忽视粮食的力量,尤其是平民出身的嵇狩,对此也是深有感悟,至于这其中有没有老氏族混进来,嵇狩也是不难猜测。
老氏族也是没有余粮了
不过,今日军营此处的熙熙攘攘也终究是压不过襄城南城的动静。
汉水诸姬盟军主将,同是前邓国的上将军陈之庆,也是站在了襄城城南秦军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
身后,是两千邓人军队,这些人,是随着陈之庆转战在临沮大山的两千精锐,即便是汉水诸姬盟军的人数高达了六万余人,这两千人依旧都是汉水诸姬盟军的先头队和敢死营。
而他们的前身,则是邓国的王军,平时,他们的驻地非是若县,便是襄城!
但是眼下,襄城的城墙再一次回归到了自己的眼前,众多邓人士卒的心境也是难以言语。
邓国的旗帜还伫立在襄城的城头上,彼时的邓国王军还是完整的一军编制(一万两千五百人),但是随着邓王室的覆灭,王军也是随着上将军南征北战,此时此刻的他们,也仅仅剩下了眼前的两千人。
“邓仲,你去带几个人,换下荆人的旗帜!”
触目许久,陈之庆终是说道。
名为邓仲的人,看名字就知道,此人乃是邓国的平民,不过因为作战勇猛,被陈之庆收作了门人,平日里作为自己的亲卫。
邓仲饱含热泪的接过了陈将军的命令,便是点了几人,准备进入襄城之内。
寿王军撤退襄城的位置,乃是东城门,经过若县一带,最终若县西南,那里这几日临时修建了一座寿王军的驻军军营。
而与秦军交接襄城一事,也是被寿王桓羽全权授权给了军师麻梁。
军师麻梁有些难以置信,如若不是寿王桓羽,其他人肯定会在秦军入主襄城之时,来一个瓮中捉鳖,麻梁也是向寿王桓羽明着提醒道小心秦军在己军撤退的时候来个突袭,却是被寿王桓羽给否了。
“秦公子赢琰的野心绝不止此处”
麻梁仔细回味这句话的意思,实在是想不到寿王那等心高气傲之人,居然会是如此高看那位秦公子赢琰。
“军师,秦军之中有士卒欲入城!”占累上前道。
军师摆了摆手,道:“让他们进城吧!”
邓仲几名士卒进了南城门,周围的寿王军士卒,依旧是刀甲闪着明晃晃的光芒,数日之前,这些士卒与自己引刀相向,更多之前,无数的邓国士卒、平民都是惨死在这些红巾军的手中兵器下。
但是此刻,邓仲几人却是心情颇为复杂,一步步走过熟悉的襄城南城门,心中却是五味杂陈,难以用言语表明心境。
不过,千言万语终究是汇成了两行热泪。
“襄都终于再次堂堂正正的进入了邓人!”
一步步踏上台阶,城头上的寿王军旗帜只剩下几面,但是在邓仲、在陈之庆、在无数的邓人看过去,皆是无比的刺目。
邓仲三步并作两步,首先跨上了城头上,便是伸出手将红巾军的火红色旗帜扔到了城墙下面。
那一抹火红色,就像是一团逐渐熄灭的火焰坠落在空中,最终灭迹在襄城的护城河中。
“进城!”
即便是平日里看上去体弱多病的陈之庆,这一刻也是精神抖擞,仿佛是用尽了毕生所有的力气喊道。
两千余邓国昔日的王军,便是浩浩荡荡的向襄城之内进发,随后,是一列又一列的大秦士卒。
林玧琰也是在众多宗卫保护下,立在襄城城下不远处。
“殿下,总算是可以回宛城了!”荆翊也是兴奋的说道。
林玧琰也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出兵至今,当初谁又能想得到今时今日会连续收复南郡江夏两地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向宛城发报,然后重整兵马,布置防御,最后再班师回朝!
ps:回来之后,习惯性登上后台准备趁着有点功夫的时候写点东西,本书已经是完成了签约,让你后就看到了第一条打赏消息,是书友太蘑菇了的2000打赏,十分感谢,真的很意外,很惊喜。
再次感谢!
第118章 宛城反应()
感谢书友虚幻的小气鬼的打赏,这是一位老书友了,本书最高的签到楼楼主就是他,前期的修改,他也提了很多可行的建议,十分感谢!
以下正文
秦伯已经是陆陆续续得知了南境的状况,确切的官方消息是在正月十九日,由南境发过来的官方消息。
很多人,例如征南军上将军盛侬,新野军上将军关宁,哪怕是长公子林玧仁,公子信皆是代替己方的军队写了一封书简战报。
基本是已经向秦伯宣告了南境战事的胜利,至于林玧琰那一份书简,则是变成了可有可无。
当然,其中邀功的意思倒是非常明显,碍于秦国的国力,似盛侬、关宁这些将领,无非是想搏一个名誉,至于其他的,最现实的就是更换一下所属军队的兵甲军备,似丰赏或者封侯拜将,大秦目前的国情并不现实。
而如长公子林玧仁,或者公子信之辈想着便是如何在此场“争储之斗”中如何脱颖而出了。
这一点,长公子林玧仁监管粮食自己保障后勤的作用,就完全比不过善于钻营的公子信了。
在公子信的战报上,江夏境内的三分之一,如今保留在大秦手里的江夏之土,大半都是其率领城防营收复的。
这并非是虚言,林玧琰在仙桃将北王军尽数折损之时,公子信因为退居后方被林玧琰锁住了前往仙桃战场分润战功的机会。
其后在宗卫卫良的建议下,率军走旧唐地,到达随国境内,利用手头的人马的确是打下了如今江夏的三分之一。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公子信所属的城防营不过两千余人,所谓的“收复”不过是将秦国的旗帜插到了某处城池之上,至于北王军留守在随地的人马,不过数千,还大多是老弱残兵。
但是摆在明面上,公子信的确是能够担的起这份战功,虽然是问心有愧。
至于长公子林玧仁,则是完全是被公子信比较了下去,甚至连五弟那边的态度也是逐渐模棱两可,这让长公子林玧仁得知襄城收复那一日,便是被一场寒风吹的卧床不起了。
秦伯只是见到的看了一眼这两个儿子的战报,恨不得是将此番南境战事的功劳全都揽到自己的身上,秦伯也是对此皱眉。
不过很快,便是被司徒百里槐统计的战利品冲去了眉角的些许不悦。
“君上,此番南郡已经入了大秦的手中,虽只有三四成的区域,不过皆是在襄城周围,秦国国土已经是扩充了大半!”百里槐的声音中有些颤音,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秦伯摸了须,然后笑着点了点头,随即道:“此事要快马加鞭,传到北境,韩卿在那里已经是与晋韩氏坚持了许久,这则消息传过去,必然是振奋大秦军心,也让那晋韩氏心生胆寒!”
“早在臣接到南境风声的时候,便是传到了北境,如今大秦可将全部精力放到北境之上,那晋韩氏的颍川军也是被韩悝博望坡一把大火烧的折损大半,晋韩氏势必不敢对大秦有所恶行!”
提起来这个,秦伯也是心情大好,点了点头道:“韩卿,乃是大秦之福!”
司徒百里槐也是若有若无的补充了一句:“君上,此番诸位公子在南郡也是表现的十分不错。”
其实司徒百里槐指的是公子琰,毕竟前不久君上便是将南郡的兵事最高之权交给了公子琰,但是君上以此次南境战事挑选储君的消息不胫而走,是故百里槐才是有些顾忌的意思。
听闻百里槐说起来这个,秦伯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点了点头道:“是啊,诸子皆是没有让孤失望”
其中厚此薄彼的意思,百里槐作为久伴君侧的重臣,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吩咐太庙,选一个良辰吉日,让征南军等兵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