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熙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熙皇-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就不怕,孤一气之下,让你们永世不能见吗?”见周瑜还是不肯降,袁熙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不会的”周瑜自信道。

    “为何”袁熙有些好奇。

    “因为你的心中已经不是燕王,而是天下之主的熙皇,你的胸怀也不会在局限于单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仁济天下,王道荡荡”周瑜的语气当中闪露出一丝敬佩。

    袁熙望着平静的周瑜,注视了好一会后,突然大声笑了起来,让外面的众人一惊。

    “好,好个周公瑾,你这时吃定孤了”袁熙欣赏的夸赞道。

    “燕王,其实瑜没有那么重要,未来的大熙最需要的是修养生息,安抚百姓,稳定新朝根基,培养下代英才”周瑜真诚道。

    “那你想去何处归隐”袁熙问道。

    “瑜不会让大王为难,小山一座即可,大王若是有时间,可以来座座,小乔其实手艺不错”周瑜微笑道。

    “哈哈,好,孤答应你了,孤会在神都洛阳之外,选一处风景秀美的小山给你,另外令夫人,你也不用担心,孤会派人给你送过来”袁熙承诺道。

    周瑜瞳孔一缩,轻轻放下了棋子,跪地道:“周瑜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袁熙高声一笑,站起道:“孤喜欢吃鱼,记得年年备些”

    “诺”周瑜感激道。

    袁熙嘴角一扬,打开房门,慢步走了出去。

    当袁熙离开周府后,鲁肃,吕蒙冲了进来,望着面带微笑的周瑜,关心道:“公瑾,你没事吧!”

    “没事了,以后也欢迎你们来瑜家做客”周瑜笑着说道。

    “啊!”众人一愣。

    袁熙最终放过了周瑜,让他携带着小乔归隐山林,这既是对前世这位既生瑜何生亮的绝世帅才浓浓爱惜,也是接下来十年修养,富国强民的证明。

第五百八十五章:均书出世,风雨到来(第一更)() 
    当晚的迎春宴会,十分的热闹,尤其是鲁肃等带着江东诸将归顺的一幕,更是让宴会的气氛来到了最高。

    普天之下,以在没有大燕的敌手,文武皆憧憬着未来的加官进爵,美好生活。

    而新春过后,大燕的主要工作,便放在了推广纸质书籍之上,准备要以此国宝来笼络天下学子,更甚一步说,要断了士族储备之根基。

    然而,让中枢没有想到的是,情况会变化的那么快。

    新年过后的一个月:大燕收复益州,袁熙册封刘璋为宁国公,天下除了江东,皆是大燕国土,各地的民生,治也安基本稳定了下来。

    新年过后的三个月,无数印刷出来纸张书籍迅速的开始传遍大燕的国土。

    “这,这,这怎么可能”青州的一处小县内,只见诸多的寒门学子围着县衙外摆放的成堆书籍,拿起一本仔细的看完之后,脸上皆露出了不敢置信。

    纸,其实东汉的蔡伦早就发明过,但当时的纸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了,然技术简陋,纸张的制度程序复杂,导致成本极高,且纸张质量很低,从根本上还不如竹简,因此很快就淹没下去了,各地还是使用竹简。

    然而进过马均的创新,制造出来的纸张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在加上印刷术的诞生,都让纸之书籍在无任何问题,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这是一次创新,是一个改革,是人类进步一大阶梯。

    “各位学子,是否想要买一本”只见一名负责书籍的官员从后院慢慢走了出来,望着人潮汹涌的一幕,微笑着问道,为了推广均书,袁熙特别制定了一个部门,由上百位军司人员担任负责。

    “大人,这,这些书籍贵吗?”一位寒门学子紧紧的搂着书本,担忧不已的问道,纸质的书籍不但看的更加清楚,尤其是每一本蕴含的知识量,都是竹简的十多倍。

    寒门之所以比不上士族,一是因为制度,当官只能举荐;二就是因为他们的读书太少,确实比不上,为什么少,就是因为竹简的只有誊抄,而那些珍贵的书籍都在士族手中。

    “这位学子的这本,只需要五铢钱”官员微笑道。

    “什么,五铢钱”所有人都惊讶的大喊起来,这简直是白送啊!

    “各位,大王得天命,而立新朝,麾下不但文武万千,雄兵百万,更有无数创新神匠,此纸名曰均纸,乃是我大燕天工神院院长马均历史数年的时间,方才改进蔡侯之法,开创新式制造,印刷之术,大王怜惜天下学子求学之难,所以新国还未创建,已然决定将书籍传播天下,我大燕子民自此学无尽,知无涯了”掌柜一脸崇敬的高声宣布道。

    听到这话,一名学子立刻哭泣道:“大王,千古圣君也”

    “自此我寒门学子,终于站起来”另外一名年轻人跪在地上。

    “大王万岁,均书千秋”随着一人高喊过后,所有人纷纷高喊了起来。

    “大王万岁,均书千秋”八个大字火速的传唱了起来,天下所有的寒门学子在均纸出世之后,皆对袁熙产生了无尽的崇敬,而且随着越演越烈之后,寒门第一次由底蕴和士族开始产生竞争了。

    而士族之间,虽然同样很多人喜悦,但也有些许多人担忧不已。

    天下四大家族之一的荀家,颍川。

    自从曹**后,一直安歇在家的荀攸手捧着一本《四书》,仔细的看完之后,慢慢的站了起来,右手微微哆嗦,望着上苍喃语道:“天啊!”

    说完之后,整个人便晕了过去。

    “老爷”旁边仆从立刻召集道。

    当荀攸醒来之后,其子荀适面待担忧道:“父亲,您怎么了”

    荀攸一愣后,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臂,着急的问道:“均纸是不是已经传遍天下”

    “真是,如今不说其他,就是我们颍川称呼燕王为圣君的都此起彼伏,可以说如果此时有人敢侮辱燕王,立刻就会被打成众矢之的,以前那些尊崇荀家的学子,如今看我荀家都不太好了,甚至出现要清扫我荀家当中曹氏余孽的口号”荀适担忧道。

    “为父就知道会如此啊!这只是第一步,一旦燕王了解均书带来的效果,就是天下士族灭亡之日啊”荀攸面色煞白道。

    “什么”荀适不敢置信的喊道。

    “袁熙是个极为能忍的人,在天下没有稳定之前,他看上去比谁都重视士族,但中枢大员,各地巡抚,确寒门还占据优势,我士族之所以高贵,之所以不与寒门同席,是为什么,一是察举制,我们士族不但上面有人,更有完全的文化储备,而寒门学子能学习的都是万幸,所以士族远远超越寒门,若是没有我们支持,袁熙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管理天下,而如近均书一出,普天尚文,我士族最大的优势不在了,纵然有损失,袁熙也撑得起,其他百万大军,誓死效忠,根基稳固”荀攸悲伤道。

    “可,可袁熙也是士族出身啊!”荀适惊讶道。

    “不!他已经不是士族,他是王族了,很久以前他召开聚贤管,举办大燕科考,为父就听魏王说过,若袁熙得天下,便是士族灭亡之日,如今看来,一切就要到来了,他下一步肯定是废除蔡举,举办科考”荀攸叹息道。

    “他,他不怕天下大乱”荀适震惊道。

    “原本他的确犹豫,但均书一出,他尽的无数寒门学子的拥护,将士族高贵的外貌给撕碎,如果士族此时动手反抗的话,不用袁熙出手,寒门学子就会向疯狗一样,为了自己的未来撕咬我们”荀攸面色煞白道。

    “父亲,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听到这话,荀适着急道。

    “你快去祖宅,告诉叔父,立刻在这两年之内,把我荀家所有得田地全部卖给官府,只留下足够生存即可,另外将荀家所有家丁消除一半”荀攸严肃道。

    “父亲,这,这是妥协”荀适震惊道。

    “不错,真是妥协,这股风雨绝不是开玩笑的,谁也阻挡不了了,另外通知你两位在朝得兄长,告诉他们,立刻向燕王推荐为父”荀攸认真道。

    “父亲,您不是不打算出仕了吗?”

    “为父若不出仕,荀家必亡,枪打出头鸟,快去”荀攸着急道。

    “诺!”

    均书得出世造成的轰动,远远超过了预计,或者说也许是寒门学子压抑这么多年来的爆发,一个个滚滚的浪潮开始席卷各大士族。

    邺城王宫当中,袁熙听完汇报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即目光冰冷道:“那就提前开始,以均书为核心,正式宣布开创九年学堂制,废除察举,一年之后举办科举制度,孤倒要看看这一次士寒之争,谁胜谁负”

    “诺!”

第五百八十六章:圣朝开端(第二更)() 
    如果说均书,只是让士族感受到一丝危机,那科举制度,就犹如一把铡刀一般,随时将要落下,彻底毁灭了士族的优越和前途。

    各地的士族彻底怒了,纵然一代枭雄,开国帝皇,也不能断了他们的根基。

    一股惊人的政治力量开始迸发出来,短短的半个月的事件,尚书台就收了将近一百封奏件,其中甚至还有许多是一郡之守,府衙大员,就连中枢和军队当中都有人掺和。

    华盖殿的书房内,袁熙,袁谭,袁尚三兄弟坐在一起。

    “大哥,三弟,对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主位上袁熙面色平静的问道。

    “此乃我袁家百世之基,任何人企图阻挡,都只有死路一条”袁谭冰冷道。

    “王兄,最近有不少的官员竟然秘密休书给弟,言语之间,竟然企图颠覆王兄的统治,简直是找死”袁尚同样寒意森森。

    自从他们被放出之后,已然成熟了许多,在不似当年的冲动,尤其正式接受爵位,以及袁熙不计前嫌,屡屡优待,三兄弟早已不似当年,袁尚和袁谭如今一心一意的维护着袁熙的统治,因为他们现在清楚,只有袁熙坐稳了,他们才能永享荣华,袁家才能成为真正的皇族。

    “好,有大哥和三弟的支持,孤无惧也,待新朝立国之后,孤会正式册封大哥,三弟为郡王,天下是我袁家的,不是士族的”袁熙冷酷异常道。

    “大王圣明”

    士族闹腾了一阵后,袁熙终于开始反击,而且是那样的狠辣,被史书称为大熙圣朝的开端。

    袁熙首先在华盖殿内面见了十几为在各地威望极高的寒门学士,随着他们的离去之后,一股可怕的风波开始了。

    “大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反对大王者,皆是国之罪人”

    “科举制度,才是普天同庆,阻拦者,皆心怀不轨”

    “将一切违背大王意愿者,统统抹杀”

    在大燕各地,无数极度尊崇袁熙,奉袁熙为神灵的寒门子大批的出现了,军司和军统暗中的推波助澜,一时间许多上书袁熙撤销科举制度的官员被堵了门口。

    “公道自在人心,军队,公检,护卫,任何对企图寻求公正的学子阻碍着,孤一律不饶之”

    随着袁熙第一次在朝天殿内开口之后,诸多的官员面色煞白。

    渤海郡,郡守府外,只见大批的寒门学子和百姓堵在门口,许多的学子举着高高的布条。

    “郡守谢明,不尊王命”

    “罪犯滔天,何言治世”

    守在门口的士兵一个个紧张的咽着口水,很想动手将他们驱散,但袁熙的王命早已传开,他们岂敢动手,而且这么多学子和百姓,他们也不能。

    不久后,只见大批军队的突然出现,三名都察院的官员面色冰冷出现在了眼前。

    其中一位高声道:“各位学子,各位乡民,本官乃渤海郡都察院分御史,若谢明真的如此,都察院绝不姑息,坚决维护王权”

    “大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三名官员带着军队进入郡府内后,大堂当中的谢明面色苍凉坐在主位之上,两旁的郡府大员一个个低着头。

    “谢太守,请跟我们走吧”官员面无表情道。

    “好狠,你们好狠啊!”谢明痛苦不甘的说道,他宁可直接斩了他,也不希望是在无数学子和百姓的辱骂当中被捕。

    “违大王令者,死!”官员冷酷的说道,其他的官员纷纷浑身一颤。

    谢明被拘了,而是是在菜叶,臭鸡蛋之下,被直接带走了,不但犯下重罪,更胜败名列。

    而这个谢明,不但是渤海郡的郡守,更是曾将大燕四大家族谢家的人,如今枢密院高层谢攒的叔父。

    谢明只是一个列子,除了他之外,在大燕各地,各府各郡,一位位官员在百姓和学子的辱骂当中被带走了。

    士族此时认识到事情有多严重了,掌控了底层百姓和学子,牢牢控制军队的袁熙,甚至不用动用圣旨,就让他们彻底溃败。

    颍川,荀家祖宅门外,同样大批的学子站在这里大声辱骂,向宅院大门扔着臭鸡蛋和菜叶,一个百年老宅瞬间被深深的侮辱。

    “荀家曹臣也,岂能为公”

    “阻大王之令,罪当自裁”

    门口的护卫浑身发颤,只能硬着头皮,手中的木棍都有些发软了,这些曾经对他们荀家尊敬不已的百姓和学子,这都是怎么了,竟然这么疯狂,但他们不敢动手,因为这些人有大王的支持。

    其实士族还没有认识一点,那就是学子们调动了百姓,百姓是为了自己的后代能够成才,因为只有袁熙的政策,才能让他的后代有机会改变贫困,愚昧的一生。

    “住手,住手”这时,一名官员火急火燎带着几名衙役跑了过来,冲到荀府大门口,高声道:“大王刚刚下令,荀家乃是对大燕有功之臣,荀堪乃是先王谋主,绝不是背反之人,谁若再敢侮辱荀家,就是侮辱先王”

    辱骂的众人顿时一愣,随即一名学子站出道:“李太守,你没骗我们吧”

    “当然没有,荀家是完全支持九品学堂制和科举制度,是有功之家啊”李钦大声宣布道。

    “若是如此,那就算了,我们去一下一家”另外一名学子喊过,大批的学子和百姓便离开了。

    李钦顿时松了一口气,望着一塌糊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