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人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变成社会的中坚阶层!
至于普通人,上啥子大学哦,上个小学就好了嘛。
未来工业革命里所需要的工人又需要他们大学毕业,小学足矣!
因此,小学比大学更重要!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陈立夫风波再起()
金陵城郊十余里外的东陈村,村子里规模最大的宅院就是附近地区大名鼎鼎的陈府!
这个陈府之所以出名,可不仅仅是因为陈立夫是当朝官员,更是陈家是附近地区,甚至是整个金陵城里都算的上是颇为出名的书香门第。
数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而最近数十年更是一门四进士,这等科举成绩即便是在文风颇盛的江南,那也是属于相当罕见的事!
这陈家四进士,早期两人乃是陈立夫的父亲以及叔父,而后来是陈立夫中士,至于第四人嘛,则是陈家的一个旁系弟子,两年前考中会试,名列宣平八年进士科二甲。
这才是造就了陈家一门四进士的佳话!
不过后来考中进士的这个旁系族人,实际上和陈立夫没啥关系,顶多顶多算是远方堂弟而已,只不过这年头的宗族观念还是比较强烈,虽然是不知道远方的族亲,但是在外人的眼里,依旧算是陈家的一员。
除了关系本来就不算亲密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那个远方堂弟,乃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而且还会自我感觉特别正义的那种,还没考中进士的时候,就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里宣称和陈立夫断绝关系,这考中进士之后,为了向外界表明他和陈立夫这个税部大奸臣,陈人屠不是一路人,直接是多次在公开场合里说和陈立夫不和,而且还两次跟风上书弹劾陈立夫。
因此,这说是远方堂弟呢,但实际上跟仇人,不对,说是仇人也算不上,顶多就是相互排斥的陌生人。
不过这种关系,并没有影响到陈家一门四进士的赫赫威名!
盛名之下,陈家所主办的私塾也是名气颇大,以往陈家私塾只接受陈家子弟入读,后来陈立夫一方面是为了回报乡里博得虚名,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响应朝廷的‘鼓励天下士绅踊跃办学’这一号召,所以就是把陈家私塾的规模略微扩大了些,开始面向周边的村子也是招收学生,同时改名为:‘陈村小学’
如今这陈村小学,已经是拥有学生百五十余人,这种规模,在私塾改制的诸多私立小学里,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这年头的私立学校,除了少数从一开始就是专门本着大型办学的私立学校外,绝大部分都是从私塾改建而来,而私塾的规模通常都不大,十多个二十多个学生的很常见,超过三五十个学生的都是非常少见了。
而老师,一般也就只有一个,超过两个的都少!
而陈村小学,也是属于私塾改制而来的小学,只不过原本的规模就不小,然后又是背靠陈家,更加重要的是陈家一门四进士的名头相当的响亮,附近乡里的人家都是愿意把家中子弟送到这里来学习。
当然了,这也和陈村小学的收费并不算昂贵有关,整体收费和以往的私塾差不多,寻常家庭也能够负担得起。
这个陈村小学,也算得上是陈立夫给家乡做出的一个贡献了。
而今天,陈村小学的那些孩童们,发现来给自己上课的不是往日的塾师,而是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有记性好的陈家嫡系族人,立即就是认了出来,这个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连家族里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族人都得恭恭敬敬陪着说话的大老爷!
老爷,这个词汇在当代,虽然官员,士绅,小地主的一家之主都能够这么叫,但是在东陈村,能够被人们在公开场合称之为老爷,而且前头还加了一个大字的,那肯定是说陈立夫。
原因无他,因为陈立夫是陈家嫡系长子,同时也是陈家族长,同时还是陈家的顶梁柱,朝廷命官。
前两年陈立夫任职巡查处的时候,那可是权力大的很,连带着陈家人也是威风了起来,一说起自个是金陵东陈家子弟,大多人都自豪的很。
至于另外一个考中进士的陈家族人,如今还只是个七品官呢,在湖南那边当了个县丞,距离陈立夫的政治地位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不过陈立夫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不是被调去了兴泉府担任知府吗?怎么还没有去上任啊?
没错,陈立夫的确是还没有去上任,或者更准确的说,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上任!
之前经过了吏部的考察后,陈立夫被安排到龙兴之地兴泉府担任知府,这个职务可以说是外放地方官员最好的知府职务之一了,因为此地是龙兴之地,政治含义不一样。
哪怕是在任上啥事也不干,只要熬过任期,那么升官都是肯定的。
陈立夫对于自己的任命虽然有些不理解,但却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按照常规来说,他应该是会在税部内部升迁的,却是没有想到会被外放到地方担任知府,这个任命绝对不符合常规。
税部官员,通常都是内部升迁的,但是陈立夫却是挑出了这个框架,这意味着,他以后可以和普通的官员一样走知府、布政使、巡抚、侍郎这种路子,同时以后估计也能够回到税部任职。
同时拥有税务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经验,这意味着陈立夫将会比其他的官员拥有更大的优势。
但是就在他准备奔赴兴泉府上任的时候,吏部那边却是给他紧急传令,说是兴泉府的任命被取消,他将会另有任用。
陈立夫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故,他猜测兴许是有人给自己下绊子。
他在巡查处任上得罪的人多了去,希望自己倒霉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不少人都是有能力给自己制造障碍的,尤其是当自己不在税务系统任职的时候。
但是这也只是他的猜想而已,任命被突然取消,再过几天,他都是得知,吏部已经是另外安排人去兴泉府担任知府了,这也就意味着,兴泉府知府这个位置泡汤了。
这个位置泡汤了不要紧,关键的是他之前已经是被免去了巡查处处长的职务。
旧职务已经没了,新职务也是泡汤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现在成为了一个空有品级,但是却没有实际差遣的候选官。
陈立夫也是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去打听什么,但是只打听到,自己的任命是被吏部高层给压了下来,据传是侍郎级别的大佬。
吏部手握人事大全,这吏部侍郎,甭管左右,那都是当朝实权官员,对上其他部门的尚书都是能够保持态度强硬的那种!
当知道自己的任命有可能是两位吏部侍郎大人之一给压下来的,他就是猜得出来,自己肯定是遇上事了,而且是大事。
浮沉官场十余年的他立马就是感觉到了不妙,所以他一方面是发动自己的关系继续去打听,同时也是拜见了征粮司的几位顶头上司,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来,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事,这免去了自己的新职务,又不给新职务,偏偏还不把自己的官帽子直接摘掉,就是让自己这么等着。
这都等了大半个月了,还得等到什么去?
在城内待的心烦意乱的他,干脆是回到老宅,反正这急也是没用,如此不上不下吊着肯定是有理由的,而以自己的层次,还接触不到这个理由。
所以现在不管是有人要故意压着自己,还是说真的对自己另有安排,他也只能是继续等着。
苦等之余,他也是来到了陈村小学讲讲课,主要还是为了散心,教授孩童启蒙这事,说实话他并不擅长。。。
早年虽然收过几个弟子,但那也都是有着生员的底子,那几个弟子拜他为师,学习的是科举时文,可不是找他启蒙的。
不过现在,他也是懒得顾忌这些了,反正就是散心,教授这些孩童启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他对陈村小学还是很在意的,为了搞这个小学,陈家可是投了不少钱,而且为了名声,这收取的学费也不贵,但是学费不贵,不代表老师的薪资同样便宜。
整个陈村小学里,一共有六名老师,再加上若干名闲杂人员,一共是请了将近十多个人呢,那些老师,薪资最低的每个月薪资那也是十两银子起步,而校长更是幼军营出身,之前在金陵南城小学任教的资深老师,而且还是拿高薪挖来的,不然人家根本不来。
这个校长拿的是年薪,起薪就是五百两银子一年,然后还有各种节礼,奖金之类的,一年没有八百两银子打不住!
而就这样,人家一年顶多给你上课大半年,一年有两个月都是带薪假期呢!
整个小学的老师雇员等薪资花销,教学耗材等各种支出,一年下来最少也得三四千两银子。
按照这个花销,单靠学生的学费,那肯定是不够的,每年还得陈家填补进去不少,不过陈家家大业大,这点小钱对于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了。
人家当初扩大招生的时候,摆明了就是花钱买名望,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和其他私塾小学一样要么只有一两个老师,要么是提高学费了。
陈立夫来当老师,只是临时调节一下,更关注的自然是自己的前途。
而陈立夫在苦苦等待了一个多月后,终于是等到了自己的新任命,但是当看到任命书的时候却是有些不解。
财政部?这是什么机构,从来没听说过啊!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
宣平十年,金秋十月,陈立夫在上个月离开金陵城返回老家后,首次回到城内。
依旧是坐着他的那辆几乎标志性的奢华无比的四轮马车,两匹高头大马拖动着四轮马车从城外的煤渣路上迅速通过。
随后沿着这条快速干道进入了东城区!
东城区和老城区不一样,四周并没有围墙,可以说整个东城区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只有一条条宽大的煤渣路连接着东城区各处以及城郊。
除了没有城墙外,东城区的整个城市布局也是和老城区不一样,老城区是传统华夏城市的布局,除了几条主要的干道外,其他的街道都是没有什么经过完善的规划,不少街道都是弯曲而狭小,虽然最近几年,承天知府衙门一直都是对老城区进行市容市貌的持续化改造。
比如说拆除前明时代里,商家们侵占的街道面积,又比如说整治脏乱差的街区,又比如说对整个的排水设施进行疏通改造。
同时为了更好的管辖城区,还效仿了一些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以及目前基层的一些管理办法,对城区进行分片,然后设立了若干分管区,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管理。。
经过多年整治后的金陵城老城区,各方面的市容市貌可以说和以往是既然不同的,任凭谁走进了金陵城,都会干净整洁的街道,宽大的煤渣马路上井然有序的通行马车、人群印象深刻。
但是即便是这样,金陵城的老城区和新东城区也是差距极大的。
金陵新东城区,可以说是大唐王朝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同时也算得上是唯一的一个全新建立,并且是建立的时候就有着完善的规划的大规模现代化城市了。
这个总面积比老城区还要大的多的新东城区,从开始规划的时候,李轩就是亲自插手,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可以说就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了。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新东城区的核心基础设置,数大主干道,再加上众多的支干道,而这些干道都是笔直宽大。
这些主要的马路,清一色都是铺上了煤渣或者水泥路!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路,这条水泥路其实就是沿江东路!
国内城市大规模采用煤渣铺路,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了,随着国内大量采用煤炭作为生产以及取暖,做饭等燃料后,产生了大量的煤渣,这些煤渣最后的用途就是被用来铺路了。
不过煤渣路也是有着一些缺陷的,尤其是美观问题就是难以解决。
因此在一些重要地方,还是不用煤渣铺路,早期的时候,是花费巨大的代价直接采用青石板路,比如说皇家别院正前方的道路,就是采用的石板路。
后来,作为市容市貌压力极大的金陵城,又是开始采用了木板铺路!
没错,就是用木板铺路,听上去似乎觉得很奢侈,但是用木板铺路可比用石板铺路成本低多了。
但是木板路,维护保养非常困难,而且木板铺路,依旧是成本非常高昂,只有一些重要的商业街道里的人行道,才是会这么少量这么做。
而当水泥被发明出来后,其实最先应用的并不是用来建房子,皇家别院里的翰林院,可不是第一个采用水泥的地方,最先应用水泥的地方实际上是沿江东路。
沿江东路,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公司,典型的财富集中之地,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为了自家的体面,沿江东路办公的公司们,一开始自行集资铺设石板路和木板路的,但是这条路实在过于繁忙,而且靠近码头,经常会有载重的马车通过,不管是石板还是木板,都是经常损坏。
当时水泥被发明出来后,水泥公司也是出于试验的目的,所以和东城区的区衙门合作,以几乎成本价的价格提供水泥用来铺设沿江东路。
同时为了解决铺路材料问题,尤其是为了让水泥更好的用于建筑用途,水泥公司专门委托其他单位,设计了一种碎石机,这种碎石机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能够有效的粉碎石块,从而得到均匀的小碎石。
水泥和随时结合起来,这就出现了标准的水泥硬化路面了!
如此也就是造就目前全国独此一家的水泥路。
不长,前后只有四公里而已,但是造价却是极为的高昂!
没办法,如今的水泥还是非常的昂贵,要水泥铺路,那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其他地方一时半会的还是用不起。
倒是军方那边采购了绝大部分的水泥产量,然后运输到重要地区构筑炮台等防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