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沟皇帝-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道命令传到了南昌城下的时候,却是让明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因为围困南昌的明军可是两个部分,分别是归属张岳的督标以及练军,此外还有归属于王以旗指挥的边军以及江南新军。

    王以旗麾下的边军和江南新军自然是不肯去九江的,他们想要回抚州重新布防!

    最后没办法,两股明军是各回各家,督标和练军回了九江,边军和江南新军则是回了抚州!

    不过督标和练军还没有回到九江呢,就是接到了张岳的紧急命令,让他们在九江留下一部分兵力后火速回防武昌。

    相对于江南的安危,张岳更加在乎武昌安危,更加怕伪唐贼军度过长江,直接杀向湖广北部,然后一路北上河南。

    至于江南,那是王以旗的事了,他手底下好歹也有两万多边军和号称十几万的江南新军,守江南那是他们的事了。

    张岳紧急调整布防的时候,王以旗也是一边大骂着张岳,一边是抽调更多的兵力进驻九江,一边也是直接战略性放弃抚州,然后抽调兵力回防安庆!

    现在的王以旗也算是知道了,这些伪唐贼军打仗极为依赖后勤补给,想要阻止伪唐贼军大举东进江南,不是要守住抚州,而是要守住长江!

    只要把长江守住,就算是伪唐贼军可以从长江以南的陆地上进军江南,但是也会受困于补给不通畅,而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

    而且只要守住了长江,那么就能够随时反攻南昌,如果伪唐贼军敢绕过长江,直接从陆路进攻江南的话,那么明军就能够直接通过水师杀入南昌,甚至一路沿着赣江夺取吉安、赣州。

    王以旗紧急布防的同时,也是五百里飞报京师,告知长沙失守的消息,同时请求朝廷增援兵力,而且指定道姓要边军和北方各省新编练的火枪部队。

    不用几天,长沙失陷,造成整个南方战略大被动的消息就是在京师里传遍了,正德皇帝得知此事后,因为气急攻心,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可以偶尔下床的他再一次晕倒在床!

    最后大臣们商量了一番后,决定抽调边军一万、北方各省新军一万南下驰援王以旗,这说什么也要保住江南这个繁华之地啊,要不然的话,大明王朝的根基可就完蛋了。

    明军那边震动不已,试图挽救局势的时候,李春景和郝柏年却是得理不饶人,都认为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期扩大战果。

    但是现在各部队都是有着一定的损失,弹药消耗众多,再加上经过连续作战后,长沙、衡阳一带还残留着大量的明军散兵游勇,同时湖广西北部地区也是需要拿下来。

    所以经过商议后,第一军方面把部分的技术装备和弹药,乃至人员都是优先补充给第二军,让第二军重新恢复巅峰战斗力,然后迅速北上岳州,再前往武昌。

    如此一来,愣是让已经缺员三千多人的第二军各部重新恢复了满编制,然后第二军主力就是迅速北上岳州,汇合第四混成团继续向北进攻。

    而郝柏年的第一军,则是暂时留守湖广,一方面是等待后方的新兵补充、弹药、火炮等装备的补充,另外一方面也是需要肃清残留的明军散兵游勇,以及发起湖广西北方向的作战,并且固守岳州这个桥头堡,以确保第二军的后勤供应线稳定。

    第一军目前缺员严重,火炮弹药等技术装备也是严重不足,已经是无法和第二军那样具备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能力了,但是守住湖广,同时把湖广西北部方向的明军给驱除出去还是可以办到的。

    大军兵分两路后,兵强马壮的第二军各部很快就是沿着长江一路奔向武昌而去!

    张岳得知大队伪唐贼军即将杀过来的消息后,一方面是加快那南岸的作坊、人口以及物资转移到北岸去,另外一方面也是严令让江西方向的督标、练军迅速回援。

    三月十六日,经过十天奔袭后,大唐陆军第二军的前锋部队抵达武昌城外,但是让他们惊讶的却是,长江南岸的武昌城却已经是空无一人,甚至连城池都是被焚毁了!

    但是武昌对岸的汉阳府那边,却是有明军无数,而且河对岸还有着大量的船只。

    发现这个情况后,李春景这个打仗相当随意的将领,半刻都没有停留,除了留下一个第五混成团留守已成废墟的武昌府城外,主力继续东进,同时也是派人告之郝柏年,让第一军来接管武昌城!

    他要去九江!

    三月二十九日,第二军主力抵达九江城外,同时一起到来的还有原本驻防南昌的第六步兵师两个步兵团!

    三天后,原本留守南昌的第五混成团也是和第一军的部队交接了防务,并通过强行军追赶,赶到了九江城外!

    面对汇集了几乎所有主力部队的第二军,九江城内的明军根本就是抵抗不了!

    因为实力完全不成对比,而且城内的明军还鱼龙混杂,有督标两千余人,有练军五千余人,另外还有边军五千余人,江南新军一万余人,地方卫所兵一万余。

    看似总兵力不少,但实际上能打的也就一万多人!

    当第二军发起总攻后的第一天,几乎就已经是奠定了占据,虽然明军抵抗的也算勇敢,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依旧是无法抵抗。

    三天后,九江守军看见实在守不住,被迫弃城突围。

    而撤走的方向也是很有意思,督标和练军,是直接渡江,然后朝着汉阳跑回去,而剩下的边军和江南新军,则是直接顺江东下去安庆。

    经过这一场攻坚战后,第二军拿下了九江,但也是耗尽了第二军最后的弹药储备!

    全军上下,所剩下的榴弹只剩下区区五百发,实心弹不过三千发而已!

    而这,其实也可以宣告,第二军和第一军一样已经丧失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休整和补充,才能够恢复过来。

    由此,算是正式结束了横跨了宣平三年、宣平四年的第二次秋冬攻势!

    大唐陆军要想再一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至少也需要半年以上的准备,而在这之前,明军也是终于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第二次秋冬攻势,大唐王朝终于是一举把湖广南部、江西给拿了下来,奠定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接下来大唐王师想要北上就北上,想要东进就东进,想要西进就西进,战略回旋的余地非常大!

    在第二次秋冬攻势大获胜利的影响下,宣平四年的春试规模比往年更加的浩大,这一次,参加宣平四年大唐科举会试的士子,数量达到了足足四千人,而且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这一次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不仅仅有传统的两广、贵州的士子,还有来自云南、湖广、江西的士子。

    因为接到消息说上述几个省份将会有大量士子赶来肇庆赶考,而且这些士子有相当多一部分人都是前明举人,礼部之前就特地奏请,把原定于二月的会试推迟到四月举行,李轩自然是准奏。

    四月,四千士子汇集肇庆,其中超过一千人都是前明举人,其中甚至不乏家中都有人在明王朝那边为官,但却是来大唐这边参加会试的举人,当然了,他们也要么是隐姓埋名,偷偷摸摸的来,要么是公开和家中在明王朝为官的父兄断绝关系。

    看到这一幕,李轩笑了笑:“看来朕已经是值得他们下注了嘛!”

    笑罢,就是回头继续逗弄着满屋子到处乱爬的薇儿公主,把她逗着咯咯大笑!

    一旁的董芸芸看着李轩和薇儿公主满屋子爬着玩,也是抿着嘴露出了笑容,这样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让她看了都觉得心里欢喜。

    恩,如果叶氏和王氏那两个贱人和住进了皇子府里的那两个孽种都死了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觐见记() 
    宣平四年四月中旬,大唐王朝的最新一刻会试落下帷幕,这一次中试的举子有进士科三百二十人,博士科一百二十人,总数四百四十人。

    而从这两者的人数对比也是可以看的出来,大唐王朝正在逐步加大博士科的录取人数,从一开始的十人,再到八十人,然后到现在的一百二十人。

    假以时日,博士科的录取人数达到进士科的水平是极有可能的。

    同时这一次中举士子的水平,也是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两次科举!

    这是因为前两次科举的时候,大唐王朝还算不上多么的强大,士子们对大唐王朝是否能够存活下去还抱有极大的怀疑,当时来参加科举的,其实很多都是低端人品的士子,很多以往只是秀才水准的学子只要来参加科举,那么就能够轻易的获得一个举人的头衔,然后参加会试。

    同时,也是因为刚推广算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学子们当时是刚接触,所以水平自然是高不到那里去。

    从这样的学子里选拔的人才,自然是也是高不到那里去。

    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大唐王朝已经是用攻克衡阳、长沙、九江、武昌,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再加上大唐王朝虽然也是干出了不少侵害地主士绅利益的事情,比如说被地主阶层深痛恶觉的士绅一体纳税,摊丁入亩等制度。

    但是大唐王朝虽然在这些事情上和地主对着干,但是另外一方面,却是依旧欢迎乃至安抚读书人这个群体,而且还开设了科举,这就让读书人在大唐王朝看到了希望。

    一种继续保持荣华富贵的希望!

    再加上大唐王朝连战连胜,不少人都是怀疑,这明王朝恐怕是挺不住了,现在加入大唐王朝正是干一场大事业的时候,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前明举人来报考并参加大唐科举。

    此外,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广,物理、化学、算学等理科已经是比较普及了,虽然整体水平已经不高,但是至少比前两年好得多。

    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宣平四年所录取的士子,水平要比前两年高了不少。

    其中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博士科里所录取的士子,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国子监里的学生。

    本科一共有两百多国子监里的学生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着有一百八十余人,这个比例可是相当的高!

    毕竟现在会试里的考题,实际上就是依照国子监里的课程而设置的,而这一科的会试难度实际上和国子监本年度的毕业考试相当,基本上只要能够通过国子监的毕业考试,那么基本上也就能够通过会试的考试。

    如此也就是导致了,国子监已经是成为了新科进士的摇篮,很多落试的士子们都是想要报考进入国子监,然后学上一两年后再去参加会试。

    这一次科举成功后,又是为大唐王朝补充了四百多名潜在的中高级官员,不过李轩对此却是依旧不满意!

    偌大的一个大唐王朝,需要的官员可是多了去,而且在大唐王朝里,也不仅仅是只有县令以上的官员才是官员啊,哪怕是普通的科员,那也是有着从九品的官衔,也是属于官员。

    而大量七品以下的官员,这才是目前大唐王朝官场急需解决的人才缺口。

    前两年,解决低级官员的缺口是通过直接招募秀才、举人为官以及前明的官吏留任为主。

    前明官吏留任这先不说,但是直接招募秀才和举人为官,这个措施并不太理想,因为但凡是有点理想,同时也想要投身大唐王朝的士子,人家都直接奔着会试去了,根本就不愿意直接以秀才、举人的功名为官,认为这样的从官之路根本就不是正途,以后很难获得升迁,而且当官以后有了正式的官身,就无法再去参加会试了。

    此外也有一个影响就是,这些举人们直接去当官的话,一般起点都很低,而这样所获得的官场地位,甚至都无法匹配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

    要知道,一个举人在古代,社会地位可是相当高的,在地方上妥妥的士绅阶层,你让他们去当一个小科员或者是府县里的小科长,他们可不愿意干。

    最后李轩为了打消他们后顾之忧,颁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以秀才、举人身份入仕的士子,依旧保留参加科举的权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参加科举。

    至于社会地位问题,这个就比较难办了,这些举人自然是不可能一开始进去就给太高的官职,要不然的话,你让那些参加会试才考上进士、博士的人情何以堪啊。

    但是李轩却是命令昭告天下,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又或者是进士、博士,皆可担任任何官职,只要你有能力。

    李轩也是知道,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这样的麻烦,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进士、博士的头衔泛滥化,然后变成一种学历性质的头衔,再开设大范围国考之类的考试,大家都是从头做起,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诸多的麻烦了。

    但是科举改革比教育改革更加的麻烦,现在大唐王朝正处于和明王朝争霸的关键时刻,李轩也是不愿意随便改动,然后导致大唐王朝内部出现不稳。

    同时,要设立学历制度、国考制度,还有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近代化教育体系,至少大学要建立几所吧!

    然而现在大唐王朝的近代教育体系,还处于刚发展的阶段,各地的少年学院刚开始办,几所高等学院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幼军营的话,这个机构过于特殊,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办学机构。

    这种事,只能是慢慢来了!

    科举结束之后,肇庆才是重新归于平静,不仅仅肇庆归于平静,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地区,哪怕是前线都是归于平静了。

    大唐王朝占据了武昌、九江后,张岳的湖广明军屯兵于长江北岸,以汉阳为中心,重新构筑了防线,同时利用实力雄厚的水师直接突进到岳州,封锁了洞庭湖进入长江的巷道。

    王以旗那边更是直接都是放弃了抚州,把大量的兵力屯兵于湖口到安庆一线,同时抽调水师直接堵死了鄱阳湖进出长江的入口,在长江北岸乃至江洲岛上构筑水师营寨,而且还构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