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起中亚-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加上他对当前大辽朝堂上,回·教徒充斥北院的情况,很是不满。

    所以心里,对这些相貌迥异的回鹤人、波斯人、喀剌汗人就更不待见。

    李承绩瞧着,赶忙又添油加醋的说姆拉帝力等人如何欺人太甚。而他和王鸣雏等一帮兄弟,又是如何用武力教训了姆拉帝力等人。

    萧崇德听着,顿觉李承绩表现不错。

    以致最后,他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找李萧氏好好说道说道。让其对李承绩,不要管得太过宽泛。

    这结果,让李承绩窃喜不已。

    也是从前办案时,他学过一套系统的谈话技巧。提问犯罪嫌疑人时,就经常用到。今日面对兴师问罪的萧崇德,就以退为进,再次派上用场。最终,果然将萧崇德说服。

    没办法,现阶段能劝得了李萧氏的,也只有萧崇德了。

    因为大辽与古尔国的战事结束后,花拉子模就断了对大辽的朝贡。所以他爹前些日子,就奉旨和北院枢密使马合木特拜一起,前往花拉子模的都城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老乌尔根奇),兴师问罪了。

    这来回往返,最少要十天半个月之久。

    若是再让李萧氏这么事事管着自己,那他做什么事儿,都少不掣肘。

    因此当天火气上来后,他就忍不住和李萧氏争辩。

    但是效果,似乎适得其反了。

    正为此头疼着,萧崇德就自己找上门了。

    李承绩,自然顺水推舟,让萧崇德替自己劝劝李萧氏。以其德高望重的辈分来看,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

    不过萧崇德虽答应下来,但言语上,仍好好提醒了李承绩一番。让其任何时候,都要以孝为先。面对李萧氏的管教,也自不能违抗。到底对方,是他的亲娘。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他好。

    另外也提到,为了让他拥有强劲的体魄。从即日起,就会恢复对他的武术教导。

    自从生病后,李承绩可是许久未练过了。

    没成想,今日又要恢复过来。一张脸,也苦成了哈哈。

    因为萧崇德教导得太严厉了!像最初的几天,他的腿肚子都要被萧崇德射来的石子,给生生砸废了。

    所以他还想着,让李萧氏给自己换一个师傅。

    但看现在的情况,似乎已没有回旋的余地。

    正这样苦恼着,萧崇德又突然问道:“逸之,你近日一直在研读兵法么?”。

    “小子得陛下垂帘,又幸封为百户长。就私心想着,多看些兵书,早日为大辽开疆扩土。”,李承绩脸不红、心不跳的说着大义凛然的谎话。

第四十二章 从军之议() 
萧崇德却是当了真,就哈哈大笑道:“孺子可教也!”。

    纵使李承绩脸皮再厚,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讪笑着,擦了擦额头的虚汗。

    只是萧崇德并没停下话头,接着道:“那日宫宴,老夫虽未亲去。但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嘉句,却已名满京城。王祭酒,还在国子监夸你了呢。”。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大辽,国子监乃是最高等的官方学府。里面的监生,也大多是大辽一等一德才兼备之人。能在他们面前得到夸奖,是极为难得的。

    李承绩也知道这份殊荣,就很谦虚道:“王祭酒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寻常之语罢了,何尝有名满京城之能!”。

    “逸之啊!你就不要妄自菲薄,过于自谦了。”,萧崇德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尽管他闲居萧府已有数十年之久!

    那早些年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在朝堂培植的党羽,也大多被李世昌接手。但他是萧斡里刺的家臣,极得萧斡里刺的信赖。所以在萧斡里刺的党羽中,也颇有名望。

    使得当前朝中旦有风吹草动,他都了如指掌。

    何况是和李承绩相关的,他更是一个不落。

    听到萧崇德这样说,李承绩也不便在此事上过于纠缠。便亲自上前,给萧崇德斟满茶水。

    这一恭敬的姿态,使得萧崇德更加满意。

    便将一沓做满笔记的宣纸,拿到跟前摊开道:“这是何种文书?既有别于契丹,又比西夏文精简。就是汉文,也并不相像。”。

    李承绩进门时看到萧崇德的那一刻,就预料着会有此问。便一本正经的应声道:“小子近段时日,一直在研习百家兵法。为了区分优劣,便加以标记,便于观阅。只是奈何汉文笔画繁多,写起来颇费工夫。小子便自个儿将写法加以精简,变成现在这番模样了。”。

    “嗯!笔画虽精简了许多,但并不妨辨认。只是读书识字,没有殊途。若是一味求省,则本末倒置,失了本初。”,萧斡里刺有些严肃的说道。

    李承绩连连应是,只道下次不会了。

    见此,萧崇德又翻开其中一碟宣纸,有些意味深长的问道:“我观纸上标注,尽是大宋、西夏、金贼、花拉子模等国军制。莫不是说,逸之有革新军制之意?”。

    大辽西迁以来,历任皇帝,都将军权看得很紧。贸然革新军制,说不得就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萧崇德,很难不多想。

    “小子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诸国军制,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日若与大辽兵戎相见,小子也好让他们一败涂地。”,李承绩义正言辞的说道。

    萧斡里刺瞬时张大了嘴,有些讶然道:“逸之,你真想从军?”。按照大辽惯例,汉人向来以科举为跳板,好入朝为政事官。军务的话,则由契丹、奚人把持。后来西迁,回鹤、喀剌汗、葛逻禄等西域部族,也都有补入。

    但是汉人,却是很少涉足军务的。

    这并不全因大辽对汉人的防备!而是大辽的军队,都是出自游牧部民。这向来住惯了城池的汉人,在骑马射箭上,是比不得马背上出生的游牧部民。

    所以直到现在,大辽都没有出众的汉人将领。

    李承绩想要从军,也实难有建树。

    当然,因着李世昌的缘故,李承绩只要好好表现,立功的机会定是不缺的。但左不过,当上一方统领。想要单独带兵打仗,统帅全军,是难于登天的。

    与其相比,科举取仕无疑是更方便、更快捷的为官途径。虽不可能一撮而就的成为当朝宰相,但是在李世昌的帮衬下,六部主官,却是信手拈来的易事。

    这论品级,在大辽也不低了。

    因此萧崇德,有些弄不明白李承绩为何放着好好的阳关大道不走,而过那困难百倍的独木桥。

    知道他的疑虑,李承绩颇有耐心的解释道:“自金人毁我大辽国祚,夺我大辽子民以来。历任圣上,都已光复旧地为己任。如今我既为大辽子民,自有这个重任,为大辽分忧。”。

    萧崇德听着,既惊又喜。

    惊的是李承绩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想当初,他第一次来萧府教导李承绩时。印象里,李承绩完全是个不成器,品行顽劣的孩子。

    这才过了多少日子,就已变得如此通晓大义、懂事知礼了。

    真是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特别是刚才这番匡扶大辽故地的肺腑之言,让他根本不敢想象,这是一个舞勺之年,只有十三岁孩子说的话。

    但那满面严肃的神情,让他看不出半分虚假。

    对于这番改变,他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就连说三个好字,大声道:“逸之有此夙愿,自是极好。但从军一途,凶险万分。你真有应对的准备么?”。萧崇德是从军营退下的人物,自然知道其中的凶险。尤其是在德宗立国之初,他随军征战西域,纵横四方。

    虽然不断取得了胜利,但太多熟悉的人,不断溘然长逝。

    所以他虽钟情于军旅生活,但对身份贵重的李承绩从军入伍,抱有很深的疑虑。

    李承绩就再次解释一番,表明自己心意已决。

    萧崇德也不多劝,就表示自己会利用从前在军中的名望。帮助李承绩扫清军营中的掣肘,为大辽建功立业。

    听到这话,李承绩暗自鄙视自己脸皮太厚,将萧崇德糊弄至此。但面上,仍装得很大义凛然。

    就跟萧崇德接着说了会儿闲话,乐呵呵的看着他前往李萧氏的住处。

    直到视线内,再无萧崇德的影子。他才赶紧将做了笔记的宣纸收起,放在常人难以触及的角落。

    到底这东西,实在不好解释。里面的很多军制,也都带有很强的跨时代性,超前性。

    像蒙古帝国,现在都还没正式建国。但他在宣纸上,已明明白白的写出了蒙古帝国的军制。

    幸好萧崇德没细看!

    不然问起来,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回应。

第四十三章 奴隶军队() 
从没有一刻,李承绩像现在这样忙碌。

    前脚刚送走了萧崇德,卡尔旺后脚就来了。

    知道他有话对自己说,李承绩便耐着疲累,允他进来。

    虽然巴拉沙衮的夏季,气温很高。但是这里不比江南,湿热难耐。所以只要待在太阳照不到的阴凉之处,也不会觉得酷热难熬。

    再加上房里有冰块消暑,使得卡尔旺一走进来,就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看到一脸倦意的李承绩,卡尔旺立即双手交叉,紧贴胸前,行了个标准的回教礼道:“少爷!”。

    点了点头,算是应下,李承绩就等着卡尔旺的下文。

    见此,卡尔旺也知趣,就略带犹疑道:“少爷,我今日来,是有要事相告。”。

    “哦?是你的身份么?”,当日卡尔旺的表现,让他早起了疑心。所以当下一听,就不假思索的问出声来。

    卡尔旺闻言,稍稍有些意外。但是转瞬,就恢复淡然之色道:“正是!”。便将自己的来历,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原来,卡尔旺不是一般的奴隶兵,而是古尔王国皇室,用来保卫宫廷和都城的古拉姆近卫军。

    这是一种经过职业化训练的精锐军队,兴起于阿拉伯帝国。

    在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蓄养了一批奴隶侍卫,负责自己的安全。由此,形成了古拉姆军队的最早雏形。后来到了哈里发穆耳台绥木时期,这种做法更加普遍。

    再到公元847年,在中亚兴起的萨曼王朝,将回教文化与势微的古波斯文化加以融合,创出了新的政治制度与军事制度。像古拉姆制度,就得以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化。

    那些买来的奴隶,也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全盘接受波斯文化、回教教义以及精湛的骑射技艺。等完成七年的军事训练,他们就成为合格的近卫军。

    那军事素养,远非一般士兵能比。

    所以萨曼王朝的作法,促使古拉姆近卫军,成为萨曼王朝对付外敌的尖刀。

    但和阿巴斯王朝一样!

    随着古拉姆近卫军的势大,中央权力,也渐渐落到近卫军的手上。原来的萨曼皇室,则逐渐被架空。最后派驻各地的古拉姆将军,拥兵自重。喀剌汗王朝,也在这时候兴起。

    使得萨曼王朝,在内忧外患下,终是分崩离析。

    不过古拉姆制度,却依旧被后来的继承者保留。像喀剌汗王朝、塞尔柱王朝、花拉子模、古尔王朝等回教国家,都保留了这套军事制度。只是在近卫军的权利上,给予了很大的限制与保留。

    如今的西辽,也借鉴了这种军事制度。

    但统领等关键职位,都由贵族之后和皇族之后担任。

    李承绩知道这些,就疑声道:“那你为何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尽管大辽会杀掉一批拥有军衔的古尔国俘兵,但是出自近卫军的俘兵,并不在屠杀的范围内。

    并且因近卫军地位颇高、战斗力显著的缘故,大辽还会想办法,将出自近卫军的俘兵收为己用。

    所以他很难理解,卡尔旺为什么要隐瞒。

    听到这话,卡尔旺苦涩的笑了笑,应声道:“少爷有所不知。若是苏丹发现我们没死,我们在吉慈尼(加兹尼)的家室,就要性命不保了。”。却是每个奴隶在加入近卫军之前,都要向真主安拉发誓。永生永世,都只能效忠一个主人。

    在战场上,也只能胜则昌、败则亡。至于成为俘虏,那是有悖忠诚,极其藐视真·主威严、蔑视苏丹权威的恶事。

    所以不幸成为俘虏后,卡尔旺只能隐瞒自己的身份。

    李承绩听着,心里对近卫军的规矩,也多了一份了解。

    不过从卡尔旺的话中,他还得了一个关键信息。就眯着眼睛,打量着卡尔旺半晌道:“你说‘我们’?难道说,和你一起被俘的近卫军,还有不少人。”。

    卡尔旺也不隐瞒,诚恳的回应道:“与我一起被俘的,还有六人。只不过,其中两人因疮病而亡了。”。

    说到这,他脸色有些晦暗。因为当天若不是那些同伴帮着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他也成不了冒牌的十户长,更不可能活到现在了。所以对同伴们的感激,也不是一般的深切。

    这也就解释通了,为何当天,他会那样求着李承绩诊治那些伤员的性命。

    弄明白这些,李承绩只眉头微皱的思索着什么。

    卡尔旺看着,心里有些忐忑。

    毕竟这件事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所以他也担心着,自己这番吐出实情的作法,会不会为自己、同伴还有家人,引来杀身之祸。

    但是从这些时日李承绩的做法来看,他又隐隐觉得不会。

    因为李承绩似乎很在乎他们这些俘兵。不然,也不会待他们这般要好。

    当然,若是能够,他是不想说的。

    但是那天说回鹤语时,李承绩看他的眼神,让他印象深刻。也就是在那时,他看出了李承绩对自己的怀疑。

    因此抱着试一试的姿态,选择主动吐出实情。

    不得不说,他赌对了!

    李承绩听到他是古拉姆近卫军的一员时,高兴都来不及。根本没有,将他们报官的念头。

    毕竟近卫军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李承绩当下,又在考虑着建立自己的武装势力。这些经过军事训练的近卫军,就刚好成为可堪大用的教官。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