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闲唐朝-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光交代了名字还不够,得再把林小妹的生辰八字写在庚帖上,交给媒人带回去算算男女二人有没有相冲相克的地方。媒人拿了帖子,谢绝女方留下款待的邀请,回叶文那边去打卦。“问名”这一关算过了。

    如果叶文这边的占卜结果,你俩八字相合,适宜匹配,就再找个好日子,还请媒人过来林父家里“纳吉”,再拿一只雁送给林父,说“林公有赐,命叶某加之于卜,卜曰吉,使张三也敢告。”林父回答“某之子不教,唯恐不堪,既有吉,我兼在,不敢辞。”这就算是把婚事定下来了。

    这之后,叶文选择亲族中两位有官位、有才貌的儿郎,作为“函使”和“副函使”,带着长一尺二寸、宽一寸二分、木板厚二分、盖厚三分、内宽八分的杨木或者楠木盒子,盒子用五彩线扎缚,封题上“通婚书”。二男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抬彩礼队伍,就往林父家里杀过来了。当然了,叶文肯定没有亲族,就请关系较近的人帮忙。

    彩礼都有啥呢?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匹押函骏马,不着鞍辔,以青丝做笼头,然后是抬那个放置着杨木楠木礼函的人力轿子,礼函旁边有三名漂亮婢女守着,再后面抬着的是五色彩缎、大束锦帛、成堆铜钱、猪羊牲畜、米面粮油、野味猎物、点心水果、奶酪油盐、酱醋葱姜

    林父家里呢,在他们到达之前,先设一张大矮床,床上再放个案子,案上设香炉、水碗、刀子。男方的二位函使到达以后,两家再啰唆一番。林父接过礼函,用刀子撬开盒盖,拿出里面的一张精美好纸,展开,当众朗读纸上的正楷字,是一般是新郎的父亲写的通婚书,但叶文在这里没有父亲,就只好自己写了。

    林父收下这封书信,也拿出另一张书信,是写好的答婚书。

    这封书信也要放进同样规模的礼函里,送给二位使者,劳烦人家带回去给男方家里。然后林家收下这一大堆彩礼,再款待这些送东西的人,“纳征”这关算过了,从此林小妹已经算夫家的人了。以后就算林父谋反抄家,按律也与林小妹没关系了。

    六礼的第五礼是“请期”,就是男方家算好了办喜事的日子,派媒人上林父家来请求准许其实是通知林父家一声。

    请期也要用一只雁,使者张三拿着上林父家,对林父说“叶阿大命张三听命于林公。”林父回答“林大唯命是听。”媒人说“叶阿大使某受命于林公,林公不许,叶阿大敢不期,曰三月初八。”林父答“林大敢不敬须。”

    媒人回去复命,林小妹的出嫁日子定在了三月初八,这门亲事已经办完一大半了。接下来就到重头戏,第六礼“亲迎”。

    女方家出嫁,如果女方父亲做过六品以下九品以上的小官,按礼制可以穿“大袖连裳”出嫁。这一套麻烦的礼服包括深青色的大袖外袍,素纱的连体内衣,围在腹前的“蔽膝”、大小腰带、袜子、布鞋也都是深青色的。平民女出嫁的时候,也是深青色衣服,装饰物少一点儿而已,大红喜服之类的婚服要过几百年才流行。

    女方头上可以戴一对掩耳的“博鬓”,然后用金银杂宝花钗簪笄之类插满。凤冠霞帔不许乱用,那都是有品级的才有资格穿戴的。

    而叶文作为新郎官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呢?叶文结婚的衣服有两种选择一是作为九品以上,官家规定结婚的时候可以穿“爵弁”。这是一种公服,要戴黑缨冠,青色的袍子,橙红色下裳,白纱里衣,黑色腰带,白袜红鞋,另有一些零碎装饰。

    但是,如果叶文自己愿意,也可以不穿这套比较呆板复古的礼服,而像平民一样穿“绛公服”,就是红纱单衣,白内裙,黑靴子,比较接近于现代人概念里的“大红喜服”了。这种新郎装在唐代很流行,婚礼上男穿红,女穿绿,这也是“红男绿女”一词的由来。

    唐朝的官方规定,小伙子们结婚的时候,都可以穿比自己真正品级高一些的礼服,这叫“摄盛”,也是为了表明政府鼓励婚配的态度。

    “摄盛”不仅表现在穿衣服上,整个婚礼的过程,都会伴随男方的吹牛皮夸大话骗媳妇儿太阳西斜了,叶文这个新郎官要准备从家里出来接新娘了。

    出之前,叶文得先拜祭自己祖先,通知天上各位他要往家里领人口了。磕完头以后,他爹站在牌位旁边令“往迎汝妻,承奉宗庙!”去接你媳妇回来,给我家接续香火。新郎磕个头说“唯不敢辞。”当然了,这一套礼也算是省了。

    叶文上了马,又抱一只雁,带着几个傧相和一辆装饰好的迎亲花车,再纠结几十上百号壮汉,大义凛然地上路,直奔新娘家里去。

    一行人明火执仗地到林父家门前时,已经入夜了,只见林父家里大门紧闭,戒备森严,里里外外全然是一派防贼气势。

    叶文这个新郎官下了马,敲门,清清嗓子喊道“贼来须打,客来须看。报道姑嫂,出来相看。”

    隔着大门,林小妹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话了“不审何方贵客,侵夜得至门停?本是何方君子,何处英才?精神磊朗,因何到来?”

    叶文相答“本是长安君子,赤县名家。故来参谒,聊作荣华。姑嫂如下,体内如何?”我是帝都贵家子,没事上门来拜望拜望,姑嫂们你们身体咋样啊?这是撇清来意兼套近乎呢。

    门内姑嫂们答“庭前井水,金木为栏,姑嫂如下,并得平安。公来此问,未之体内如何?”要闲扯套近乎咱就套,谁怕谁啊。

    叶文答“下走无才,得至高门。皆蒙所问,不胜战陈。更深夜久,故来相过,有事语,请莫干着。”劳您几位动问,人家我有正事,麻烦别在这儿瞎扯了。门内姑嫂们就哈哈笑了,问“既是高门君子,贵胜英流,不审来意,有何所求?”那你来是干啥的呀?叶文答“闻君高语,故来相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家是来接媳妇的。门里笑得更开心了,姑嫂们说“君等贵客,久立门庭。更须申问,可惜时光?”你们嫌不嫌我们啰唆呀?

    叶文答“并是国中窈窕,明解书章。有疑即问,怎惜时光?”你们全是美女兼才女,问我们问题是给面子,我们怎么会嫌啰嗦呢听这郎君嘴甜会说话,姑嫂们终于开恩了“立客难遣,展褥铺锦床,请君下马来,缓缓便商量。”我们恩准你下马了且慢,谁说答应开大门了?

    叶文下马,站在大门前呆不给开门,难道要翻墙进去,还是要动用攻城槌啊?当然不是,这里要吟诗,吟诗吟啥呢?还好叶文早有准备,吟了一论女家大门词“柏是南山柏,将来作门额。这是形容新娘您家大门的材质,纯实木的!门额长时在,女是暂来客。姑娘家迟早要出门子的,就别难为老公了。”

    叶文诗吟完,大门果然哗啦一下子开了。叶文满心欢喜地迈步要往里走,不过却被有经验的傧相一把扯住,往边上一推堪堪躲过迎面劈来的一根大棍子。

    只见女方家大门里冲出来一群手持棍棒的彪悍娘子们,一边嘻嘻哈哈一边见人就打,尤其认准了新郎官噼里啪啦一顿围殴,主事娘子还一边打一边喊“女婿是妇家狗,打杀无问!”

    做人家女婿的只能躲闪告饶,不能生气,更不能还手。即使叶文带了百十来个壮汉护身,这时候也不能上来对打,而且那些壮汉这时候只会欢呼鼓掌起哄狂笑,才不管人新娘家“弄女婿”弄得有多欢乐呢。

    姑嫂们打得手累了,叶文还剩一口气,正在喘着气呢,又有两个女人上来给叶文灌酒,口中念念有词“酒是蒲桃葡萄酒,将来上使君,幸垂与饮却,延得万年春。”

    叶文只好答“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尝,姑嫂己不尝?其酒洒南墙。”一扬手,泼掉算了。

    女方当然不干了“酒是蒲桃酒,千钱沽一斗。这酒很贵的!即问姑嫂郎,因何洒我酒?”

    叶文答“舍后一园韭,刈却还如旧,即问二姑嫂,因何行药酒!”你以为我不知道那是加了蒙汗药的玩意儿啊?

    这女婿还不傻嘛。在大门口折腾够了,放一行人进院,到中门前,还得吟诗!早有准备的叶文吟道“团金作门扇,磨玉作门环。掣却金钩锁,拨却紫檀关。”

    进了中门,眼前又一个人造堆关,上着锁,叶文作扶额状念“彼处无瓦砾,何故生此堆?不假用锹,且借玉琶摧。琉璃为四壁,磨玉作基阶。何故相要勒?不是泰山摧。暂借钥匙开,且放儿郎过。”

    到正堂门前,还锁着。“堂门策四方,里有四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钥开如意锁,帘拢玉奁妆。好言报姑嫂,启户许檀郎。”

    真是不容易啊,过五关斩六将吟七诗念八咒,叶文终于迈进老丈人家正堂了!堂门一开,帘幕拢起屋里没人,空的。

    要问新娘在哪里?新娘在后头自己的闺房里,慢条斯理做头化妆呢。

    作为一个唐朝的女性,这是一辈子最应该装拿脾气自高自大为难老公的时候,所以要特别珍惜这个大好机会,千万别早出门,免得那小子觉得娶媳妇忒容易,以后看轻了。

    这时候新娘把真假绞一起再盘几圈,脸上的腻子再刷一层,眉毛重画一遍,花子多贴几个,胭脂洗了涂,涂了洗

    这时候叶文只好在林小妹闺房外面一接一地吟催妆诗。

    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己闲

    自有夭桃花菡面,不须脂粉污容颜。

    两心他自早心知,一过遮阑故作迟

    更转只愁奔月兔,情来不要画娥眉。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总之一句话天儿不早啦,美女你装修得差不多就行啦,咱还有正事呢,赶紧出来出来吧。

    因为新郎上门求亲,不能动粗,只能好言相求当红脸儿。不过这时候叶文从家里带来的那百十来口子壮汉,就可以当白脸儿了,跟在新郎后面呐喊鼓噪助威。

    “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

    这边是唐僧念经似的念诗,那边是噪声污染,什么时候娘家人受不了了,行,新妇小娘子咱出去算啦,反正后面还有的是折磨新郎的机会。

    姑嫂侍娘婢女扶持围绕着,拥了新娘子林小妹出了闺房。

    林父家里会在堂上张挂一重重屏风帐帘行障,帐内地面上放一具马鞍。林小妹被扶持着坐到马鞍上,面南背北,就算瞪大了眼睛往外看,也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帐外有个身影打磨转圈,正准备行“奠雁礼”。

    “奠雁”,是唐朝结婚亲迎礼中的核心部分。具体流程是新郎拿过自己一行从家里带来的大雁,在帐幕那边运运气,一声喊,把雁隔着行障掷过来。林父家这边,多上几个人,眼疾手快地接住大雁,抖开一幅红罗裹住,再用五色丝锦缠住雁嘴,不让它呱呱乱叫。等到婚礼结束,新郎家的人会拿东西来“赎”走这只雁,把它放生。扔完了雁,下一步又要吟诗。这次是请求把分隔开新婚夫妇的行障撤掉,要进去见见新娘子。

    “夜久更阑月欲斜,绣障玲珑掩绮罗。为报侍娘浑擎却,从他驸马见青娥。”新郎自称“驸马”是吹牛的,这也是“摄盛”允许的。

    如果还不撤障,继续催“锦障重重掩,罗衣队队香。为言侍娘道,去却有何妨?”

    出面撤障的,是一对特意找来的童男童女。新郎进帐以后,接过一只雁,以卑位面向北跪在新娘面前新娘这时候是面南坐在马鞍上的,把雁放在林小妹身前。

    林小妹这时候可以大大方方地瞅一瞅自己的老公,叶文也可以抬眼瞧瞧自家娘子的模样。叶文跟林小妹相视一笑,叶文看着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林小妹,觉得刚才的罪也没白受。

    奠雁礼行完,新婚夫妻辞拜女方父母,父母照例要嘱咐几句。老丈人岳父说的是“戒之敬之,宫室无违命!”岳母也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大致的意思都是教导做媳妇的,到夫家以后要小心顺从,收敛脾气,老实听话。

    其实在夫婿亲迎前,女方的父母就应该多次叮嘱过这些了,叮嘱的具体内容,有一篇崔氏夫人训女文,概括得很仔细。

    教汝前头行妇礼,但依吾语莫相违。好事恶事如不见,莫作本意在家时。在家作女惯娇怜,今作他妇信前缘。欲语三思然后出,第一少语莫多言。路上逢人须敛手,尊卑回避莫挡前。外言莫向家中说,家语莫向外人传。姑嫜共语低声应,小郎共语亦如然。早朝堂上起居了,诸房伯叔并通传。妯娌相看若鱼水,男女彼此共恩怜。上和下睦同钦敬,莫作二意有庸偏。夫婿醉来含笑问,迎愿扶持若安眠。莫向人前相骂辱,醒后定是不和颜。若能一一依吾语,何得翁婆不爱怜。故留此法相教尔,千秋万古共流传。

    这些话,说到没说到是做父母的责任,做到没做到就看新娘自己的个性了。

    父母拜了,家庙辞了,新娘子终于要登上婚车去往夫家了。上车之前,陪林小妹同去的姑嫂侍娘傧相们突然一阵忙乱,相互问“娘子的蔽膝呢?哪儿去了?谁准备了?不会都忘了吧?不会吧”

    “蔽膝”就是蒙在新娘头上,防止路上被外人看到容颜的那块大方布巾。

    “蔽膝”不要以为是“红盖头”。唐朝呢,可以说就没有“红盖头”这东西,新娘在婚礼的前半段,在自己家里,基本上是不蒙面的。那块可能是任何颜色的“蔽膝”,只在登上婚车出门前,才给蒙上,用意也是为了不让外人看脸,而不是防着自己丈夫。这玩意儿并不合古礼,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才兴起来,所以虽然普及程度挺高,但不用也不算失礼,要是找不到,可以不用蒙头,直接上车也可以。

    红盖头可以不蒙,不过,新娘手里可以拿个狼牙棒,身上还可以藏把小刀子不是用来对付老公的。叶文骑着马绕车转三圈,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