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农民-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试验的时候,没有提前给院子里说一声,在清香园里找了个歪脖子树就给挂上了,点燃之后一阵劈啪啦,整的院子里是鸡飞狗跳,连马厩里的两匹马都给惊了,差点窜出来,牛栏直接给十几头牛给拉的坍塌了。院子里的好多人还以为打雷呢,可是抬头看看,这晴空万里的,而且都已经入秋了,哪儿来的雷呢。

    还是李老汉知道徐凡在制作鞭炮,听见声响,愣了一会后,撒丫子就往清香园里跑,等他到的时候鞭炮都已经放完了,地上一片红色的纸屑,徐凡、小宝和两个丫鬟都在旁边捂着耳朵。

    “小。。。小凡,这。。。这就是你说的那个鞭炮,这声。。。怎么那么大啊,就跟。。。。打雷似的”李老汉跑的气喘吁吁的,弯着腰直顺气。

    “嘿嘿,李大爷,怎么样,这玩意比竹子好用吧,放完之后地上一片红,多喜庆啊”徐凡笑嘻嘻的放下捂着耳朵的手,用脚踢了几个没响的鞭炮“恩,只有五六个没爆,估计是引线的硝石粉放的少了,第一次做,这也不错了,足够用了”

    “恩,好用是好用,喜庆倒也喜庆,可是这声响也太大了,刚刚管事的说马都给惊了,牛栏也被拉塌了,除了开工那天,不准再放了,把剩下的都给我保管”

    结果,李老汉听完跑进来的一个管事汇报后,就给收起来了。

    可他不知道徐凡还留了一些,这几天逮空儿就带着小宝去后山放着玩。

    ————————华丽的分割线——————————————

    巳时过后,徐凡和李老汉带着几个人在门口迎接宾客,两人凑在一起还在商量着今天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迎着路口的旁边摆着两张桌子收贺礼,管家王有才在旁边充当司仪。

    “有客到————,襄阳周记胭脂坊周掌柜,送金匿到,恭贺开工大吉”王有才唱喏道,然后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传来。

    “嗬,这是什么啊,那么大声音,跟打雷似的”周胖子吓了一跳,看到徐凡在门口,离着老远就拱手抱拳:“徐老弟,恭贺开工大吉啊,呵呵”

    徐凡带着李老汉赶紧拱着手迎了上去,“同喜同喜,周老哥来的倒早啊,呵呵,这是我做的鞭炮,怎么样,够喜庆吧”

    “那可是够敞亮的,呵呵,徐老弟的工坊开工,我这做哥哥的能晚吗”周胖子一笑道:“我今天就是专门赶着头拨的,呵呵”

    “有客到——————,襄阳云氏绸缎庄云掌柜送金匿到,恭贺开工大吉”接着又是一阵鞭炮声传来。

    “呵呵,谢谢周老哥抬爱,请进,请进”赶紧让一个下人带着周胖子进去喝茶,徐凡带着李老汉又迎了上去。

    “长安兴隆斋李管家代李掌柜送金匿到,并送牌匾‘财源广进’恭贺开工大喜”

    “荆州钱氏商铺钱掌柜送金匿到,恭贺开工大吉”

    “幽州孙记绸缎庄孙掌柜。。。。。。”

    “本庄村正关仁理。。。。。。”

    。。。

    随着阵阵的唱喏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宾客们都到了,来不了的也都托管家送来了贺礼,所有的宾客几乎都被鞭炮吓了一跳,听说是徐凡新做出来用于开工典礼的,又都纷纷跟徐凡商量,希望自己的新店铺开业时也用这个,那绝对够场面,够吸引人啊。

    正午时分,徐凡和宾客们都来到工坊前面的广场,六十多个工人和十六家商户带来的八十多个护院整齐的站在广场上,周边是跟随宾客来的随从、府里的庄户仆役和小李庄的乡亲们,场面很是壮观。

    “吉时到,请贵宾们为工坊揭幕,鼓掌!”李老汉按照徐凡的交待大声喊了一嗓子。

    刚刚在客厅已经跟宾客们详细的介绍了揭幕仪式的细节,徐凡引着十六家商户的掌柜、管家和老关头,在大家的掌声****着手缓步走到工坊大门底下,头顶上就是盖着红绸的招牌,六个穿戴喜气的小伙子将十八根红绳分到徐凡等人手中。

    看到每人接到了一条红绳,李老汉高呼一声:“鸣锣、敲鼓、燃爆竹”

    在阵阵的锣鼓和十挂鞭炮的“噼里啪啦”声中,十八个人缓缓的拉动手中的红绳,这时,奇迹出现了,盖在招牌上的红绸缓缓的翻卷着升了上去,片刻就露出了挂着红绸花的招牌,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徐氏皂工坊。

    众人哪见过这么神奇的揭幕方式啊,包括揭幕的十几个人,都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纷纷用力的鼓掌。

第17章 工坊开工(二)() 
揭幕仪式过后,徐凡让李老汉在院子里安排了流水宴,请在场的所有人好好吃一顿,都是来捧场的,乡里乡亲的,或多或少都给徐凡帮过忙,又赶上那么喜庆的事情,必须得庆祝一下。

    徐凡则带着众人又到了餐厅,十一个人挤挤坐了一桌,虽然其中七家商户的管家或管事代表自己的东家参与了揭幕,但是这个时代还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无法与其他宾客平起平坐,不过,李老汉已经在外间给他们安排了一桌。

    一桌子酒席也是精心准备的,大盘鸡、药材炆鸭、清炖鲤鱼、红烧肉、麻辣香锅、梅菜扣肉、红烧排骨、香炸茄盒、木耳鸡蛋等等,外加一盆鲜菇红枣鸡汤和一坛子梨花春米酒。

    “徐小哥家的菜啊,那是真香,而且经常推陈出新,每次吃我都恨不得把舌头咬掉,嘿嘿”

    老关头的馋样引得在座的哈哈大笑,众人也都纷纷附和,毕竟之前已经吃过一次了,都知道,而且看着这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新花样的菜,众人也是馋涎欲滴。老关头是基本上见天就来,反正离得也不远,加上他跟李老汉和徐凡很熟,宅子里的人也都不把他当外人,而且老关头搞管理是一把好手,李老汉很多事情也都向他请教。

    “徐老弟啊,先不说你这宅子里的饭菜,还有那个响的跟打雷似的爆竹,没想到就连我们常见的揭牌都让你玩出了那么新奇的花样,更别提你整的那些新农具了,之前我还不知道,管家整回来的时候,说是什么徐氏犁、徐氏耧车,我一猜就是你整出来的,这方圆几十里,姓徐的可是没几个,现在我城外的庄子都用着呢,那效率高的,没的说啊,老哥真是服了你了”周胖子撇着嘴啧啧称赞。

    自从新式农具做出来,老关头就将图纸拿去了,毫无疑问,效率那是相当高啊,加上十里八村的都有亲戚的,借用的、仿制的等,慢慢的就传播出去了,还给加了个徐氏的头衔,现在搞得李铁匠每次见到徐凡都感激不已,有了徐凡设计的新农具,他的生意现在是好得不得了。

    “周老哥,咱们都那么熟了,你可就别再把我捧的那么高了,小弟我胆小啊,恐高,呵呵,再说你们都是大忙人,哪像我,闲人一个,整天就知道瞎鼓捣”谦虚是种美德,徐凡一直坚持着,坚决不把洋洋自得的神态露出来。

    众人哈哈大笑,然后推杯换盏就开宴,因为是中午,大家也都没有多喝,彼此聊着香皂和肥皂的生意,老关头偶尔穿插的俏皮话也让大家开怀不已。

    下午没什么事,主要是带着大家参观一下工坊,外面的流水宴还在继续,这顿饭也就吃的时间长了些。

    ____________________华丽的分割线—————————————

    一顿午宴直吃到未时,撤下碗盘之后徐凡和宾客们在客厅喝茶,等到李老汉过来通知都准备好了才起身来到工坊,八十多个护院两班倒,昼夜都有四十个人手持木棍,围着工坊站岗巡逻,看到徐凡他们到来,护院们才让开正门。

    随着机械组两个彪形大汉的踩动,连通搅拌室的传送带开始慢慢的滚动,一盆盆搅拌好的香皂,传输到了成型室。成型组的八个人,四个人轮流端下一盆盆搅拌好的香皂,然后就开始用木铲填装模子,合上之后就放在通风处的货架上风干凉透,因为已经入冬,温度比较低,凉的很快,另外四个人又将凉透的香皂取出模子,一个个正面刻着相应花色,背面一个‘徐’字的香皂被放到木制的传送带上。包装室的十二个人坐在传送带旁边,熟练的将传送到眼前的香皂拿到工作台上,用裁剪好的、带相应标签的油纸折叠着包裹起来,然后再放到传送带上。最后仓库理货组的4个人轮流将包装好的香皂整齐的码放到木箱里,然后和仓库人员交替轮换的搬到仓库相应花色的区域。

    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循环,不一会仓库的同一花色区域就摆放了两箱成品香皂,每箱一百块。

    看到上面的一幕,十几个人惊讶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原来工坊还可以这样运作啊,这效率也太高了,一天下来还不得做个好几千块啊。徐凡直接带着他们看的成品生产环节,而且还是让工人们放慢了速度,配料室和搅拌室那是绝对不会开放的,不是徐凡小气,没办法,关键是这玩意利润太高,不得不保密啊。

    “徐老弟,你这工坊也太厉害了,这样下来一个月怎么着也得做出来十几万块啊,按照半两银子一块,你这一个月可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两银子啊,简直就是抢钱啊”周胖子看着徐凡,一脸的目瞪口呆。

    “呵呵,周老哥,工坊主要是生产肥皂,毕竟洗衣服用的多,香皂比较耐用,一块香皂平均每个人能用一个多月,而且是作为高档品给有钱人用的,生产多了,这玩意可就不值钱了,你也是做生意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徐凡仔细的跟周胖子讲着后世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论,看到周胖子点头又说道:“我们一开始设计的是肥皂每个月产十万块左右,香皂每个月只产八万多块”

    即便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也得五六万两银子啊,周胖子一脸奸笑的看向徐凡,都是生意人,没有一个傻的。

    “嘿嘿,有钱大家赚吗,你们一转手肯定比我赚的还多”看到自己的小心思被识破,徐凡有些不好意思:“大家可一定要保密啊,否则最后这生意咱们可都不好做”

    众人纷纷点头,满大街嚷嚷的,那是傻子,闷头赚钱才是正道,这个道理做生意的都知道。

    参观完工坊之后,众人都带着徐凡送的几块香皂,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随着一辆辆的马车离开,院子里总算恢复了平静。一天下来,寒暄客套的应付这一帮子人,徐凡也是累得不轻,毕竟之前不是做销售的,这活儿还真干不来。好歹工坊是开工了,以后就轻松了,发发货、结一下帐就可以了,直接丢给贺贵管理。

    看看天还不晚,徐凡就带着小宝去了匠作房,再过几天,清香书院就要开学。庄里的早稻收割和冬小麦播种早就完成了,小孩子们现在都等着开学呢,老关头也问了好几次,知道徐凡一直在忙工坊的事情,没好意思使劲催。

    徐凡仿照后世的黑板,让木匠做了一块长约两米半,宽约一米半多的木板,刨平之后之后涂上墨汁就成。做鞭炮的时候,发现两个小丫鬟干活很细心,徐凡又将制作粉笔的事情交给了她们,这玩意儿也简单,用生石灰过水后做成石膏,然后滚成条状,晾干就可以,你别说,这女的干活就是比男的细心,每一根粉笔都做的整整齐齐,上细下粗,长短粗细很是均匀,还做了切尖处理,比小宝和徐凡做的强多了。木匠早就照着徐凡的吩咐做好了黑板,四周还镶上边框,看上去像模像样的。

    剩下的就是书本了,村里有二十多个需要上学的小孩子,加上自己庄户里的十几个,这就是将近四十多个学生。这个时候的书因为刻印技术较低,一本印刷好点的书价值近一两银子,差点的也有上百文,一般百姓家里还真承担不起。

    徐凡想了想,这时候的印刷术还处于雕版印刷的开创阶段,没有大规模盛行。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完成印刷。虽然具有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但是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制作完后只能专版专用,印刷出来的书籍价格很高,基本上只有官方大规模使用。

    活字印刷术直到北宋代的时候才出现,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工程量也是不小,徐凡也不想使用。

    最后一拍脑袋,想起来自己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们准备试卷时用的手工油墨印刷机。

第18章 发明手工油印机() 
油印机最开始还是由英国gestetenr公司二十世纪初根据蜡纸的材料发明的,后来传到中国,红军长征途中的许多重要文件,如毛主席起草的《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陆定一、贾拓夫编写的《长征歌》等,也都是通过油印机印刷的,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单位、学校等还在普遍使用手工油印机进行印刷。

    手工油墨印刷机的组成很简单,类似一个小型的手提箱,一般来说,左边是印刷网和纸张夹板,右边是油墨板和手推胶滚,以及一张在蜡纸上写字时垫的钢板。印刷网在这个时候还没法制作,不过这东西也是可有可无;在蜡纸上写字的垫板也不一定非要用钢板,可以用铜板或铁板;手推胶滚也可以用一块刨平的,与纸张夹板内侧等宽的方形木块代替,裹上一层布就可以,还吸油墨。

    徐凡跑回书房写写画画半天才将图纸作出来后交给木匠,这东西主要用料就是木材,又找来一个下人去让李铁匠给打制一块铁板,然后磨平,自己则带着小宝去做蜡纸,这才是整个手工油印机的关键。

    制作蜡纸的主要材料就是纸和石蜡,让小宝找来一口锅,将几块石蜡扔到锅里,石蜡的溶点很低,五十多度就可以融化,一会儿功夫锅里的石蜡就都变成了液体,将灶底下的木柴都掏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